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正不阿(三)

“請王上聖裁!”

姬衍還在猜測龐統待陳羣來幹嘛的時候,突然被魏徵一嗓子嚇得回過神了。

姬衍這才正視目前場上的局勢,看起來...好像是海瑞贏了呀?

“郭圖啊,你跟了寡人多久了?”姬衍突然嘆了口氣,緩緩開口,“兩年?”

“稟王上,快三年了。”郭圖苦笑一聲,開口道。

“是啊,三年了。”姬衍點了點頭,低吟:“東北戰局結束後,你就掛印主動乞骸骨吧...”

“敬命,謝我王恩典,老臣告辭....”

郭圖身影單薄,叩謝姬衍聖恩,主動告退。

“退下吧。”姬衍點了點頭,言道。

三年了,不同於索超與公孫瓚,其二人從姬衍奪權那一年以後,就再也沒見過面,就算是死了姬衍也沒有太大的傷感。

但郭圖就不一樣了,郭圖雖然不是自己初始的嫡系,但常年的政局,處理政務,讓姬衍更加熟悉郭圖。

甚至超過了爲自己在滅公羊氏時立下赫赫功勞的索超、公孫瓚。

任誰都不會這樣對待一個和自己共事三年,且沒有在工作上有過重大失誤的老臣...雖然他貪財了些,但也大多都是進了國庫,有自己默許的因素。

無奈啊,鎮國鐵騎需要裝備,各地三十萬兵馬需要軍餉、修築建築需要錢財,姬衍不想辦法撈錢怎麼辦?

雖然杯水車薪,但也好過沒有。

百姓,對姬衍來說是立身之本。別看上戶籍需要五千錢,但這五千錢不過是五貫,相當於手續費。

而又有幾個平民可以一年生一個孩子?因此這五貫在姬衍看來很合理,因爲他已經降低了各地的田稅。

要是不從這些東西里撈錢,他又那裡有錢供養軍隊,又那裡有錢保家衛國?

海瑞,在姬衍的眼中是清流,也是不懂變通的代表。

燕國不是嘉靖朝,國情不同,國策自然也應當不同。

嘉靖朝大統一,治理的問題自然要重點;而燕國可不一樣啊,正值亂世,沒有錢沒有人沒有糧食,誰跟你打天下?

真以爲有了韓信、李靖、李存孝就能天下無敵了?

歷史上韓信、李存孝死於非命,李靖閉門不出,要是他們真的無敵也不至於落到那種下場。

沒有兵馬,有什麼將領都沒用;而有了兵馬卻沒做將領,那麼也是凉凉。

“滿意了嗎?退下吧!”姬衍強忍着怒氣,對着海瑞、魏徵開口道。

“請王上,殺郭圖,敬天下!”海瑞似乎還不滿意,一本正經地開口道。

魏徵這就意識到壞事兒了,於是趕緊拉着海瑞的衣袖,低聲道:“別說了,走!”

“請王上,殺郭圖,敬天下!”海瑞沒有理會魏徵,繼續開口道。

“你是在威脅寡人麼?”姬衍雙眸之中閃過一絲慍怒,聲音之中隱隱約約傳出了冷氣。

“下臣不敢,臣受國厚恩矣,請執有犯無隱之義,請王上饒恕。”海瑞接着開口道:“臣還是請王上誅殺郭圖,敬天下!”

“給寡人滾!”

姬衍憤然大喝,推翻了面前的所有東西,他顯得非常的憤怒。

姬衍心裡想着,這個海瑞真的是不知好歹,寡人都退了一步,罷免郭圖,你海瑞還要寡人斬郭圖?

郭圖的命令有寡人默許的存在,你的意思是寡人做的是錯的?

“冒犯王恩,請王上息怒,臣等告辭!”龐統見事情有些不對了,當即領着陳羣趕緊退下,以免接下來又有什麼事情發生。

而魏徵也趕緊拉着海瑞退出了宣政殿,他是真的沒想到海瑞這麼愣,簡直是愣頭青啊。

王上明顯就不想搞郭圖,海瑞還在那裡一直請王上斬郭圖,這是幾個意思?

再待下去,魏徵可真的怕姬衍一怒之下把海瑞斬了。這樣損了姬衍的名聲,也壞了海瑞的性命。

眼見着海瑞被魏徵拉了下去,姬衍的內心默默的開始平定下來,然後姬衍就充滿了疑惑:自己爲什麼會發這麼大的火?

三年來的磨練讓自己已經初步具有了帝王風範,不動聲色是帝王的基本功。

到底是怎麼回事兒?自己的情緒控制就這麼差嗎?

“叮......海瑞擁有特殊屬性剛正不阿,當海瑞箴言時宿主的情緒將會被放大2倍。”

姬衍:“......”

所以你剛纔爲什麼不說?還有,這個屬性有毛用,用來氣死寡人嗎?

“宣陳羣、龐統吧,他們來找寡人一定也是有事,寡人不能因此耽誤了國事。”姬衍醞釀了一下心情,接着開口道。

而那個小太監連聲稱諾,外出了一會兒便領着龐統、陳羣回到了大殿之上。

“說說吧,來找寡人幹什麼。”姬衍有些心累,於是快速開口道。

“王上,草民認爲如今國內官職還是很不明顯的。”陳羣小心翼翼地開口道,“各部雖各司其職,但職位多且亂,沒有一個具體的定數區分上下級。”

“嗯?你又什麼良策?”姬衍點了點頭,繼續開口道。

“草民用了三年時間研究了一種官職替代法,名曰九品制。”陳羣信心滿滿,“將滿朝文武區分開來,從九品至一品,九品最低、一品最高,各司其職,給予官吏奮鬥的目標。”

於是陳羣開始一一道來,從未入流的驛丞、典史到正一品的內閣大學士。

總的來說可以總結一下,縣級官吏爲正七品至從不入流,最高的是正七品縣令。郡級官吏爲正五品至正七品,最高是正五品的郡守。

正四品是各州的巡撫使這樣的官職,也就是姬衍日後暫定的州牧職位,從四品就是巡撫使的副手了。

正三品是六部侍郎這個等級的官吏,從侍郎開始就正式進入了高層。

正二品是軍隊主將這樣相同的官職,比如現在的各軍主將,要是沒有意外都應該是二品大員。

從一品就是六部尚書,朝廷骨幹,甚至比軍隊主將還要高。

正一品這個官職只有兩種人,內閣大學士以及左右相國。

除了正一品外,其他的品級都不僅僅只有以上所說的那些,那些只是示範。

這樣的制度,讓姬衍有了興趣。

感謝鬼武者的588書幣打賞。

第三百二十五章 男兒應是重危行第四百一十七章 項羽戰存孝(上)第二十二章 趙家有女第三百九十章 聖公陳勝第三百七十五章 秦上將軍王翦第二百七十一章 滅清第一百六十八章 將不過李第一百五十四章 宋國風雲第一百九十八章 清河之戰第二百四十三章 冬不動兵第二百七十四章 桓平六年春(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臨淄城齊王議和第二百七十一章 滅清第三百七十六章 秦燕國運之爭第四百二十三章 郢都攻防第三百五十一章 馬踏龍城第二百六十五章 一鼓作氣第三百七十章 自焚第四百零六章 第二次科舉結果第一百一十九章 死不投降第十九章 改革(二)第六十三章 趙國的豪華陣容第二百五十三章 遼東驚變(四)第二十五章 系統更新第四百一十一章 玄武門之變(上)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爭暗鬥第四百一十五章 知己知彼第三十三章 代燕漁陽之戰(八)第八十三章 中山國現狀第九十一章 韓信掛帥第二章 奸相第二百六十四章 伐金(六)第一章 系統第三百一十九章 霸王之威第二百三十四章 董平造逆(二)第四十一章 武聖關雲長第一百三十三章 圍剿梁山(四)第四十章 首殺君王第二百五十七章 戰起第一百一十一章 先登死士第三百五十七章 韓信的野望第四百四十八章 抉擇第二百八十三章 輿論的威力第一百五十四章 宋國風雲第三百二十三章 楊再興獨守北疆第二百二十四章 撥亂反正(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諸侯動向第七十五章 代郡之戰(四)第三百四十二章 真正的幕後主使第二百九十三章 雙侯第一百一十八章 血戰破敵第一百五十九章 趙國之盾(五)第二百八十九章 水淹大梁(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邯鄲異變第四百二十七章 刺殺第三百九十五章 赳赳老秦第三百八十六章 樑侯請纓第二百四十五章 組建鐵騎第九十八章 水泊梁山第三百二十三章 楊再興獨守北疆第三百章 楚上將軍項燕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城莫陽第二十二章 趙家有女第二百六十八章 剛正不阿(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蘇秦回薊第二百三十章 完顏希尹第十五章 二鸚第四百零三章 壽春保衛戰第一百一十四章 方國攻略第二百三十九章 草原雙狼(一)第九章 策反第四百零八章 反燕聯盟第四百二十五章 暴風驟襲第九十四章 恆山之戰(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中原大戰(二)第三百九十五章 赳赳老秦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況膠着第四百四十五章 十面埋伏第一百四十八章 中原大戰(四)第三百零二章 主動出擊第三百七十六章 秦燕國運之爭第三百一十三章 奇襲紀南第一百七十六章 進攻邯鄲(一)第五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二百七十六章 秦燕爲盟第一百五十一章 忠心耿耿吳三桂第八十一章 黃巾雜騎第二百章 大秦的策略第三百三十一章 歷城縣叔寶殞命第四百一十九章 對峙第三百七十一章 秦將王翦第三百九十五章 赳赳老秦第三章 乾臯第一百四十八章 中原大戰(四)第六十九章 漢初三傑第一百一十一章 先登死士第三百三十五章 薊城風雲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英戰呂布(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倭國使臣第一百八十七章 蘇秦回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