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冬不動兵

燕王衍二年十二月十八日,遼東郡八百里加急也是終於抵達了薊城。

騎兵面見姬衍,信內彙報了遼東郡裴寂郡守與戍北軍主將尚師徒所稟告的情報。

姬衍得到了消息後,在下午的時候,召集內閣六部諸多重臣,展開了關於是否出兵解救契丹之議。

“稟王上,末將以爲當出擊!”兵部尚書秦開當即開口道:“我大燕在北方威勢並不是太大,如今契丹主動歸附,這樣的情況千載難逢,末將斗膽請王上出兵,痛擊肅慎!”

“王上,肅慎與我大燕有盟約之好,不可擅自撕毀呀!”禮部尚書柳如龍第一次在朝堂上開口,對着姬衍道。

蕭何、伊尹、張衡三人默默不語,他們對於軍陣不熟,因此沒有表態,只能靜靜地聆聽其他大臣的言論,用來豐富自己的見識。

“臘月嚴寒,王上可要想好了,我大燕戍北士卒,大多都不是本地人啊...”蘇秦突然開口,帶着憂慮地說着,他是不支持出兵的。

“左相大人言之有理,老臣附議!”令人十分驚訝,郭隗竟然開口支持了蘇秦的言論。

這一舉動頓時就引起了某些人地警覺。

莫不是蘇秦與郭隗...聯手了?

在龐統一系的心裡,不由的產生了這種想法。

“稟王上,臣提議,出兵討伐肅慎!”龐統站出,開口道:“蒙古既被肅慎擊敗,那麼接下來肅慎的實力將會飛速增長,臣認爲我大燕應該遏制肅慎發展,避免北方威脅!”

“臣以爲...”

“張大人此言可真是禍國殃民...”

一瞬間,宣政殿如同菜市場一般嘰嘰喳喳,讓姬衍平生了幾縷煩躁之氣。

姬衍現在是模棱兩可,又想打肅慎又不想打。

正如龐統進言的那樣,肅慎擊敗了又擴張意圖的蒙古,現在又在進攻契丹,野心勃勃,草原一霸。

而如今正值冬季,溫度極低,姬衍可沒有把握出塞作戰必勝。

“咳咳...諸位愛卿,契丹的人就在遼東外,寡人到底是支援啊,還是不支援啊?”姬衍輕咳兩聲,平息了朝中的爭議,緩緩開口道。

“臣等愚鈍,不知該如何是好。”蕭何猶豫了一會兒,突然開口道:“王上似乎是胸有成竹,不知王上如何決斷?”

“嗯。”

姬衍滿意的點了點頭,他一直想說出自己的看法,結果愣是被殿內羣臣給吵的說不出話來。

還是蕭何眼疾手快,發現了姬衍的這一異色,隨後開口提議。

姬衍大爲滿意,道了一聲果然不愧是名相,實在是甚如寡人之意也。

“寡人慾援契丹。”姬衍淡然開口道,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一陣波瀾,有的人欣喜,有的人憤怒,也有的人悲哀。

當然,這些波瀾都是六部的中、低層官吏發出的,而那些高層官吏相逢一笑,並沒有發出什麼觀點。

他們知道,一旦君王決定了某件事兒,就不可能再修改了。

“但冬季,不宜出兵啊。”姬衍哈哈一笑,再次開口道,“戶部、工部,寡人決定支援契丹一批武備,爾等準備準備吧。”

姬衍的打算就是...支援契丹武備,但不出兵,讓他們自己打。

這招無疑是拒絕出兵了,但爲了名頭上的好聽,姬衍也就象徵的給了契丹幾百幾千把兵器罷了。

至於這幾百幾千把兵刃的作用,姬衍可不管。

姬衍知道,如今若是與肅慎起了衝突,多半是吃力不討好的。

燕國先前剿滅的騎兵,大多都是奴隸軍,只有少數的嫡系部隊。

戰死在燕國手裡有七萬部隊,而嫡系也就僅僅只有兩萬餘人。

而就是這樣的陣容,卻帶走了數量差不多的燕國士卒,這讓姬衍知道了肅慎嫡系部隊的實力。

現在的燕國還沒有出塞之力,只有防守之能。

姬衍之所以可以主動出擊佔領遼東,也要全是因爲遼東並不是在草原內。

“查詢耶律德光屬性。”

姬衍在心中接着開口道,他選擇查詢一波耶律德光的屬性,若是高屬性那就多給點武器,讓契丹多撐一段時間。

如果屬性低,那麼很抱歉,最多給你八百兵刃打發一下,誰讓你屬性低沒本事呢?

“叮......正在查詢中,請稍後。”

“叮......查詢完畢,耶律德光——武力值81,統御值80,謀略值61,內政值77,魅力值63,忠誠度等級爲-3。”

“耶律德光,字德謹,小字堯骨,契丹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次子,母淳欽皇后述律平,遼國第二位皇帝,公元927年―947年在位。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傾師南征,八月,爲後晉敗於燕長城北。十二月,大敗後晉兵,陷汴京,俘後晉出帝。次年,改元“大同”,改國號契丹爲遼。旋以中原民軍武裝反抗,契丹人亦死傷慘重,厭戰心切,他率軍北返。途中,行至欒城病死。廟號“太宗”,諡號“孝武惠文皇帝”,葬於懷陵。

耶律德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木乃伊皇帝。”

嗯,沒有一項過85點,屬性不敢恭維。

唯一的亮點恐怕也就是改國號爲遼,中國唯一一個木乃伊皇帝了吧。

姬衍決定了,隨便打發千八百把兵器給他們,讓他們自己玩蛋去。

冬季出兵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的。

要是在中原戰鬥,冬季雖然不安全但出兵也是可以的。

草原...呵呵,不去,你們自己玩。

讓姬衍不解的是,衆朝臣竟然出乎意料的平靜,無論是贊同出兵的那一方還是不贊同的那一方,都沒有什麼其他勸解之語。

姬衍指的臣子是能力值超過80的那幾位。

但姬衍轉念一想就知道了大概,這次會議無非是一次黨派站隊,以及雙方告訴姬衍他們都是在姬衍眼皮底下活動的,不會有結黨營私、謀權篡位之舉。

這讓姬衍十分的被動,畢竟臣子太過聰明也不是什麼好事兒啊。

他們能這樣告訴姬衍,改日也可以利用黨派逼宮!

姬衍覺得,自己必須要遏制一下黨派的發展了。

第十三章 技能第三百七十五章 秦上將軍王翦第一百二十六章 魏秦特使第二十章 險境第九十二章 恆山之戰(一)第三百八十九章 三戰三敗第一百三十一章 圍剿梁山(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抉擇第三百一十七章 突圍第一百四十二章 內閣第一百四十四章 張衡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線決戰(一)第三十五章 燕公主嬙第二百三十六章 秦與燕第一百六十七章 三家欲分趙第二百四十五章 組建鐵騎第一百三十七章 薩爾滸之戰(一)第四百零一章 劉皇叔第四十一章 武聖關雲長第二百六十九章 剛正不阿(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鹹魚翻身第一百六十一章 廉頗老矣第一百九十九章 我有特殊的逃命技巧第三百三十八章 撲朔迷離第一百一十七章 作死的葛從周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破季布第四百二十二章 退守紀南第一百二十章 交鋒(一)後記第二百一十九章 遼東之戰(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遼東之戰(四)第四百三十八章 劉備的算盤第一百五十八章 趙國之盾(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連失兩將第二百三十三章 董平造逆(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破楊志第四十三章 鮮卑南侵(一)第四百二十五章 暴風驟襲第二百二十章 遼東之戰(二)第六十六章 趙使觸龍第二百五十三章 遼東驚變(四)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唐第二百二十三章 撥亂反正(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對峙第一百三十五章 濟南才女第二百八十三章 輿論的威力第二百零八章 趙國羣臣第三百二十章 以一敵六第一百三十二章 圍剿梁山(三)第三百一十九章 霸王之威第二百一十八章 遼東局勢第三百五十章 前方便是龍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趙國之盾(五)第二百二十七章 肅慎會議第二百四十七章 霍去病第二十七章 代燕漁陽之戰(二)第三百一十八章 下相項籍第九十九章 靈壽攻防戰(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郢都攻防第一百零七章 煌陵第一百七十三章 北線焦點(二)第一百零四章 大唐軍神第二百八十章 邯鄲之戰(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南線決戰(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破冒頓第一百八十七章 蘇秦回薊第一百三十九章 薩爾滸之戰(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趙國之盾(四)第三百七十六章 秦燕國運之爭第一百六十九章 姬衍的顧慮第四百零一章 劉皇叔第三百九十九章 最後的抵抗第三十五章 燕公主嬙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破楊志第四十六章 鮮卑南侵(四)第一百九十二章 諸侯心事第四百一十一章 玄武門之變(上)第一百一十九章 死不投降第三百一十四章 河西俯首第三百七十八章 剋制鐵騎的方法第四百三十七章 唐楚之戰(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我有特殊的逃命技巧第五十五章 禍水西引第四百四十三章 虞子期的絕望第四十五章 鮮卑南侵(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水淹大梁(一)第三百二十章 以一敵六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鄭之役第五章 首鸚第三百八十二章 伐宋之戰(二)第三百一十五章 兵臨郢都第一百四十章 主動出擊第三百五十六章 後勤準備第二百二十二章 遼東之戰(四)第二百二十章 遼東之戰(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明爭暗鬥第四百一十六章 鬥將第二百四十九章 暗流涌動第九十九章 靈壽攻防戰(一)第三百七十四章 楚國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