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誰要是小看劉備,那麼就離死不遠了,所以,容田的伎倆,不能說讓劉備,給看的明明白白。
但是,劉備對容田所說的事情,也是十分的懷疑,沒錯劉備不相信容田,他口中所說的辰凌,是那樣一個國賊的存在。
可是,劉備不相信,爲什麼不做出表示呢,這就是劉備的算計,劉備覺得這是一次機會,不但能夠有機會來奪取青州,還能夠不丟自己的仁義之名。
就在容田胡思亂想,額頭見汗的時候,就見劉備,滿臉怒容的說道:“哼,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沒想到,大將軍辰凌,居然是這種人,往我還對他誅殺董卓十分的敬佩呢?”
“大哥,你說的什麼話,我不是也一樣,我還想找機會,見一見辰凌,跟他多喝幾杯呢,沒想到,哎!”張飛唉聲嘆氣的說道。
而關羽除了,開始的時候,有些怒容,這會兒時間,他並沒有發表什麼意見,只是在那裡,一手捋着鬍鬚,不知道在想着什麼呢?
而容田也是一個順杆爬的人,他一看有機會,則是又跪在了劉備的身邊,客客氣氣的,求劉備發兵,去幫助自己的家主。
就這樣,劉備讓親兵把書房看守起來,不讓任何接近,否則,定斬不饒!
接着,劉備,張飛,關羽還有容田,就在房間之中商議,榮達建議劉備,立即發兵,突襲黃縣,他們榮家會找機會,從裡面打開城門,跟劉備裡應外合,只要劉備能夠擊殺辰凌,奪回黃縣,榮家就會支持劉備當上東萊郡的太守。
其實,我們說過,黃巾之亂的風波並沒有全部過去,他所造成的影響,還依然存在,現在整個青州,都是一片戰亂的景象。
官府的官員基本都跑的無隱無蹤,就只有劉備在平原,孔融在北海罷了,其中,劉備還是把平原竊取來的,名不正言不順的存在。
而辰凌到這裡來,就是看見,這裡大事可成,這也是,辰凌擊殺董卓,在漢獻帝那裡,謀奪了一個青州牧,當然了,順帶得到了一個一品徵北大將軍,還有統領冀青幽並四州的兵馬,這些都是辰凌他額外得到的。
所以,出來征伐其他勢力,佔領大漢的青州還有北方四州,就只有辰凌他是名正言順的。
而劉備算計的,就是能夠得到好處,能不能把辰凌抹黑,不影響自己的名聲,要是劉備的名聲受到影響,這是劉備他不能夠允許的。
劉關張三兄弟,跟容田在書房之中,整整密謀了一個晚上,等天亮之後,容田才拖着疲憊的身體,高高興興的離開了。
**
北海國,是青州的下屬郡縣,地處青州的南部,東萊郡的西部。
北海國的國相就是舉世聞名的孔融,孔融是三國時期的歷史名人,說起他爲官的經歷,沒有幾個人知道,但是說起孔融讓梨的故事,那卻是家喻戶曉的存在。
不過,我們今天不是說孔融的故事,黃巾之亂席捲大漢大部分疆域,甚至禍亂地區達到八個州之多,而青州就是黃巾之亂的重災區。
而此時,黃巾餘孽管亥,率領五萬黃巾賊,已經攻打北海國十幾天了。
孔融是一個好官,但是,他卻不是能征善戰的武將,所以,他也只能堅守城池。
但是,孔融如此的做,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正所謂久守必失,孔融他趁此機會,也是給了各大諸侯送去了求救書信。
河北袁紹,兗州的曹操,徐州的陶謙,幽州的公孫瓚,荊州的劉表,江東的孫策,益州的劉璋,甚至,就連大將軍青州牧辰凌,孔融他也送去了書信。
但是,到了目前爲止,依然不見一兵一卒的救兵趕來,爲此孔融也是茶不思飯不想。
而在三國原著之中,只有平原的劉備趕來救援,還帶來關張趙雲。
但是,由於辰凌亂入的原因,就導致了劉備準備跟容田合謀,來算計辰凌,謀奪東萊郡。
不要說,劉備怎麼怎麼地,他怎麼怎麼仁慈,他也是想要爭霸天下的霸主,既然有利可圖,又不會損害他的名聲,這何樂而不爲呢?
但是,劉備跟榮家在等待機會,因爲,劉備的實力,跟辰凌差不多,甚至還不如辰凌呢,而劉備唯一能夠稱道的,就只有三員一流猛將了。
且說辰凌,這段時間,辰凌他讓紅後發射了五顆人造可回收衛星,又讓太史慈做好了出征的準備。
但是,辰凌他自己做好了準備,要弄榮家不是問題,可是反過來,要算計劉備就不太容易了。
辰凌只能主動給對方一個破綻才行,就在這個時候,辰凌就看見,太史慈十分着急的帶着一人進來。
而來人一身武將打扮,一身披掛除了滿身的塵土之外,就是一身血污,一看就是從戰場上剛下來之人。
經過詢問,辰凌他這才知道,來人是北海孔融派來的,派來跟自己求救的。
辰凌看過孔融的書信,除了書信之中,提到黃巾管亥率領五萬黃巾賊,攻打北海國之外,就是孔融對辰凌的稱呼了。
像孔融這樣的人,他自然承認大統,辰凌既然是漢獻帝,親封的大將軍青州牧,所以,孔融也是在書信之中,稱呼辰凌爲大將軍。
其實,這就是辰凌他注意的,別看辰凌從白身,一夜之間,成了大漢的大將軍,但是,辰凌他十分明白,這天下的官吏和諸侯,能有幾人承認自己的官職和地位呢?
而辰凌在思考孔融的問題,但是,太史慈卻沉不住氣了,別看,太史慈是辰凌用小世界收服的手下,但是,太史慈的思想和爲人的準備,辰凌並沒有改變他。
所以,在太史慈的心中,孔融還是對他們太史家和自他太史慈的母親有恩之人。
太史慈爲人最爲忠義,有恩不報枉爲人,有仇不報非君子,這是太史慈的做人準備。
所以,當太史慈看見辰凌久久沒有表態的時候,就見太史慈立即給辰凌大禮參拜道:“主公,孔融對我們太史家有恩,在我逃門在外的幾年裡,要是沒有孔融孔大人,我的母親早死了,我也將會成爲不孝子,更不會認識主公,投效主公,還請主公發兵營救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