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撤?不撤!

冀州之地,雖不如江南那般水脈縱橫密佈,但這河流溝渠端是不少。以漳水、清水、滹沱水爲幹,輔以多條支水,遍佈冀州諸郡,成爲闔州經脈。河北土地之肥沃,皆乃此等河、水灌溉滋潤。

万俟槿之南下,馳騁於這些水道之間,頗爲肆意。但是遭遇情況與他預料的相差太大。在夏軍入塞,抄掠幽州,致使諸郡崩亂之時,尚書令董昭便下令諸郡,加快秋收的進度。

其後,夏軍迅速擺脫幽州趙軍的糾纏,侵入冀北,毀田燒糧,殺人盈野。万俟槿這邊,突至於安平境內之後,便發現田畝一空,只餘桔梗。趙人,秋收之事,已然接近尾聲。

說好的因糧於敵,南來深入敵境數百里,沒有後勤,一切都得靠搶。一聲令下,夏軍繼續着破襲之戰。冀州諸郡,是人口密集之所,趙國腹心之地,夏騎之來,真正令趙國上下感受到了切膚之痛。

專行侵攻士民之舉,万俟槿下定要崩爛冀州。只是顏良配合着冀州郡兵追剿,令万俟槿頗多掣肘。不過從其南入清河之後,袁紹想要的後方安寧,徹底告吹。鄴都上下,尤其是留守的主事者審配與董昭,更是焦頭爛額。卻也不敢有所隱瞞,一邊想法應對夏騎,一面具表詳呈,飛馬報與前線的袁紹。

上黨潞縣,鏖戰兩月,趙軍終於突破最後一座夏寨,入得上黨盆地,駐馬這濁漳水上游之地。這一路突破,趙軍的消耗着實巨大,軍械輜重就不提了,士兵的損傷足有三千之衆,都殞命於狹道危地之間。

屯兵於水岸已有三日之久了,突破山隘險阻,袁紹不急進軍了,令三軍將士修整,緩解長日作戰的疲乏,補充軍需。

此時的中軍大帳中,袁紹怒氣難抑:“張郃、高幹、顏良無能,田豐、審配無能,怎麼就讓夏軍突入我河北腹心之地。”

猛一用力欲掀翻帥案,可惜大案銅製笨重,難以撼動。更是滿面羞紅,一把將案上簡牘拂至地上,按着大案喘幾口粗氣。

袁紹這般盛怒,帳中文武是許久沒有見過了,不過都能理解,冀州根基之地,出了這麼大的紕漏,怎能不令袁紹又驚又怒。

“孤此前,幾番叮囑,嚴防塞外夏騎,幽州有雄關固塞,孤有精兵猛士,任由五萬胡騎南寇,長驅直入。不亦可笑乎?”袁紹語氣中透着森寒:“孤率大軍,苦戰經月,方跨過這蒼茫太行,入得幷州。冀州之變,就要讓將士浴血之功盡付流水嗎?”

夏騎必南侵,出征之前袁紹與諸臣相議,對此是有心裡準備的。但在袁紹看來,有幽州在北,足可抵擋。但万俟槿領軍不管不顧,徑直南下,來掠他的冀州,這實在讓袁紹恨之慾急。

對袁紹來說,以幽州御夏軍而保冀州,幽州打爛都可以,但冀州不容有差錯。河北三州,幽、青還在恢復階段,趙國國力半數之上繫於冀州。冀州乃趙國之基,乃袁氏之基,乃他袁紹之基。

帳中諸臣都埋着頭,不敢作聲。大概也覺太過失態,袁紹努力地讓自己冷靜下來,盤坐於案前,呆了一會兒,方緩緩道:“事已至此,當尋補救之法,諸君可有良策。冀州,不容有失,數萬胡騎,侵害我河北百姓,孤實痛煞心肺啊!”

“趙公,戰事艱難,而後方不寧,莫若退軍,全力應付夏騎。”見袁紹冷靜下來,郭圖起身,試探着建議道。

“爾等皆是此想法?”掃了圈帳中諸臣,袁紹問道,望向許攸:“子遠?”

看袁紹的反應,許攸明白他是有些不想退兵了。許攸在袁紹臣下多年,一向審時度勢,善於迎合袁紹,雖然時有貪墨,但在袁紹面前依舊受寵,地位穩固。

想要迎合袁紹的心思,但此次事情可不一般,出列鄭重答道:“夏騎於我腹心之地肆掠,壞的是我大趙元氣,傷的是我大趙士民。此次西來,國力消耗甚大,而戰績微薄。臣以爲,當以撤軍爲上,保得我冀州士民的安寧,纔是首要之事!”

袁紹聞言,不作表態,沉默了片刻,方道:“歷盡艱險攻入上黨,難道此次伐夏大業就此而終?”

“孤不甘心!”袁紹眼神中泛着狠意:“農忙已過,孤欲大發國內士民,全力剿殺夏騎。對幷州,孤欲加緊進攻!”

底下不少人都面露動容,哪怕如在座的文丑,都知曉後方不穩,前線怎能安心作戰。

“縱使趙公無心撤軍,國內的敵騎,也必須立刻着力對付他們!”沮授這個時候出列了:“夏騎南來,擾我後方,虐我士民,就是欲以我後路不穩,而迫使趙公撤軍!”

望着沮授,袁紹神情稍震,覺得其會說些不同的話出來。

“夏騎之患,必須要解決,否則再讓其擴大,擾到我大軍糧道,趙公也不得不撤軍!”沮授沉聲道:“冀幽大地,一馬平川,夏軍破關入塞,自認爲可縱橫無忌。五萬敵騎,雖勢衆,但與我冀州數百萬軍民相比,又何足道哉。且其分掠各郡,正給我軍各個擊破的機會。敵輕騎入冀,糧草軍械無所依仗,只有行以戰養戰之策。國內只需堅壁清野,穩守城關,以冀州騎牽制之,以冀州弩擊之。”

“燕趙多壯士豪傑,有趙公號召殺胡,必蜂擁蟻從。步步壓縮其活動範圍,用不了多久,就要入冬了,這數萬夏騎在我趙國,我們就將之鎖死、困死!”

沮授之議,是要讓万俟槿他們嚐嚐陷入幽冀人民戰爭汪洋的滋味。

“君,真爲孤謀主也!”聞言大讚:“就這麼辦!唔,傳孤令,命麴義回軍,都督冀州軍事,全面剿殺夏騎,鄴都、諸郡縣,全力配合。”

“不過此策之後,縱使殲滅了夏騎,我幽冀也將元氣大傷了!”沮授嘆一聲:“還望趙公細細權衡。”

袁紹眼神閃爍,面露狠辣果決之色:“告訴麴義,這數萬夏騎,孤要其盡喪於冀州,爲孤之百姓殉葬!”

第183章 全據太原第102章 西部鮮卑的災難第98章 找到匈奴人了第327章 曹孫相爭,孫堅敗北第200章 “日”常生活第381章 漢祚之亡第42章 強渡交鋒第130章 石門之戰第58章 攻破離石第309章第385章 黑衣副都第145章 樊稠來襲第451章 大結局第99章 拓跋詰汾中伏第392章 新太守第332章 匈奴皇帝第388章 屯田制改革第384章 儲位之爭方始第348章 聞訊而動第342章 何惠妃薨了第303章 世家漸臣服第194章 劉淵設宴第236章 逃不掉第345章 伐夏第29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第108章 再次北征的預兆第278章 劉備第129章 分封之議第67章 劉淵第17章 行險第280章 逆者亡第216章 整頓國內第6章 領軍出征第183章 全據太原第421章 馬超之死第352章 須卜赤弇入幷州第339章 賈逵第70章 休養生息第360章 撤?不撤!第196章 人口問題第443章 事敗則死第155章 夏宮的常侍第255章 初平四年第227章 河東將校第134章 全面漢化第407章 晉王第319章 徐晃阻路第130章 石門之戰第395 烏桓自此消亡第218章 都不簡單第94章 先打西部鮮卑第401章 劉淵被打臉第244章 由盛轉衰第230章 衛氏第273章 一個不留第60章 接觸戰第113章 磨劍三載終出鞘第269章 內亂第125章 對鮮卑的最後一戰第395 烏桓自此消亡第299章 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第412章 朕不願嫁女,汝子還欲強娶乎?第138章 崇政殿夜宴第444章 殺子?第306章 甄氏兄弟與唐瑁第403章 壽宴第79章 和連受縛第434章 老實回京第245章 袁紹沒那麼容易對付第10章 矯情的張奐第203章 還是界橋第349章 絕不被動挨打第97章 拓跋鮮卑第382章 諸國時代第263章 對峙第22章 單于重傷第74章 大軍北上第23章 呼徵繼位第87章 叛軍第188章 聯軍進軍第12章 蘭妧與嬀媶第14章 漢人商旅第192章 張燕兵敗第2章 王帳對話第374章 劉備剿劉珩第231章 安邑鹽池第87章 叛軍第9章 瘋狂亡命第311章 局勢大變第369章 寇可往,吾亦可往第194章 劉淵設宴第269章 內亂第56章 對大漢露出獠牙第303章 世家漸臣服第424章第231章 安邑鹽池第334章 漠東第407章 晉王第30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