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安邑鹽池

西南方向,在距離安邑城不到五十里路程的地方,巨大的安邑東池坐落於此。東西長六十餘里,南北寬五六裡,實乃華夏內陸最大的鹽湖。

河東鹽池,歷史悠久,足可追溯至先秦,歷年以來,河東以其鹽利帶動郡內經濟、文化發展,大小鹽池每歲產出數以十萬斤計的食鹽,成爲國家官府重要經濟來源之一。

後漢自章帝起恢復鹽鐵官營專賣制度,爲大漢王朝帶來海量的財政收入,但自和帝之後,鹽鐵專賣制度被廢除,施行徵稅制。允許民間私人產銷食鹽,這天然地給了地方世家機會,各地的大小鹽池都被當地世家豪強所瓜分。

河東鹽池乃北方鹽池之首,夏國境內,像太原晉陽、雁門樓煩也有鹽池,但與安邑比起來,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如此“寶山”,早爲世家們所眼饞,如今河東的鹽利,都爲大小世家所瓜分,但夏軍之來,劉淵一聲令下,盡歸大夏官府,沒有絲毫商量可講。

在東池之北,有鹽監小邑,爲附近鹽工的安居場所。不止一萬的鹽工在此製鹽,受戰亂影響,這些年東池的鹽量產出少了許多,使得鹽價猛增,讓掌控鹽池的世家們賺了不少。

如今夏軍之來,由原先世傢俬兵部曲組成的數百監工隊伍,殺的殺,降的降,逃的逃。劉淵至時,秩序已經穩定下來,劉淵派李樂率千五步卒負責此處佈防。

小城明顯是精心打理過的,窄小的街道上很乾淨,不少鹽工家眷被李樂強行驅趕過來,迎接夏王王駕。

倒未有責怪李樂的擾民之舉,劉淵在車駕上朝外打量,老弱居多,一個個面黃肌瘦,瑟縮跪倒在地,帶着畏懼,不敢看一眼劉淵車駕。直到王駕車軲轆的聲音遠去,方敢偷偷擡頭,也只能望到在嚴密護衛下的王駕尾影。

“河東鹽利之大,令人難以想象,這邊的漢民怎生如此窮苦?”在劉淵身旁,劉珩帶着點疑惑問道。

聽長子發問,劉淵眼神一個閃爍,反問道:“你覺得呢?”

劉珩沉吟一會兒,帶着點不確定答道:“是因爲戰爭影響,收益不佳?”

劉淵不置可否,轉頭問另一邊的劉珝與劉琤:“你們有何想法?”

劉琤眼珠一轉,先是一亮,隨即收斂,瞥了劉珩與劉珝一眼,摸了摸腦袋,臉色有些發紅,低頭對劉淵道:“兒臣愚鈍,似有所得,卻是想不出爲什麼。”

劉淵眉頭輕皺,兩眼微眯盯了他一下,還未出言,旁邊的劉珝則微微一笑:“兒臣以爲,這偌大的鹽利都被河東的世家豪族們佔去了。他們對這這些鹽工,用其勞力,就如草原上的貴族們使用奴隸。奴隸能得一口飽飯已是難得,怎麼有能力,有膽量染指老爺們的盤中餐。”

劉淵聞言,露出了笑容,輕笑道:“珝兒此言不錯!”

得到了劉淵的肯定,劉珝眉開眼笑,瞥了身旁的兩兄弟一眼,嘴角微微掠起。劉珩拳頭緊握一下,偏過頭去。劉琤“恍然大悟”,點了兩下頭,而後沉默是金。

在鹽監邑待了半個時辰,便在李樂的帶領下,往東池鹽場而去。他此來,就是要看看這安邑寶地。

到了地點,劉淵下車,方被那漫無邊際的鹽湖給震住了。幾座鹽山之上,白花花一片,顏色不是特別亮眼,還混雜着異物,但也足以讓人感嘆。沿湖而去,開闢了不少鹽場,一塊一塊的,鹽工們正默默進行着製鹽工序,旁邊是夏軍士卒巡邏監察。

“李樂,你做得不錯!”見一切秩序井然,劉淵對李樂道:“鹽工們可有反抗?”

“回大王,我軍之來,殺了不少作奸犯科欺壓鹽民監兵。又分發了不少糧食給他們,他們怎會反抗!”李樂眼中帶着喜色對劉淵道。

劉淵點了點頭,命李樂喚過一名鹽工上前問話。未及片刻,一名中年的鹽民被帶至眼前,身形瘦弱,皮膚黝黑,手上看着有一堆老繭。

“拜見夏王!”老鹽工磕頭不止,很是懼怕。

“起身回話!”劉淵語氣溫和道:“老人家在此做工多久了?”

“小人家世代爲鹽民,小人自成年後便一直於此製鹽,如今也有幾十年了,我的兩個兒子也俱爲鹽工。”

“如此說來,倒是經驗豐富,長於製鹽的老鹽工,非一般勞力了?”劉淵打量着其淡淡道。

談到這,其人眼中露出一絲神采,答道:“其他不說,小人對製鹽之道,倒是有些自信!”言罷,見劉淵饒有興趣地盯着自己,頓時心中一緊,自覺多言,伏地,惴惴不安。

劉淵則指着老鹽工對李樂道:“在鹽事一塊,像這樣的老練鹽工,足可倚爲臂助!”

李樂自然明白劉淵的意思,當即道:“臣明白!”劉淵這隨口一提,東池鹽池便多了一名漢人監事。

“大王!”這時,李樂趁着劉淵心情不錯,稟道:“臣一介武夫,於鹽事之道,實在不擅長。在此,也只能做做巡察守衛之事,還請您另則人才負責鹽事,讓末將回軍中吧!”

劉淵聞言神情稍動,未曾想到這李樂倒有自知之明,擺手道:“孤已遣人命轉運使蘇雙親自來河東,處理鹽事,待其接手後,你就可回軍了!”

李樂自然不知轉運使是何官職,亦不知蘇雙何人,但聞劉淵早有安排,拱手應道:“謝大王!”

衛覬這個夏王長史此次也伴駕而來,跟隨在劉淵身旁,默不作聲。

“真是個好地方啊!”劉淵嘆道,突然發問衛覬:“伯覦,此前東池鹽利,你衛氏佔了幾分啊?”

聽劉淵如此問,衛覬心中一緊,迎着劉淵目光,沉聲應道:“一成!”

“當真不少啊!”劉淵笑道:“如此巨大的利益,如今被孤盡收官府,可曾捨得?”

當然捨不得了,衛氏之中,不少人可是心中滴血。衛覬表情沒什麼動容,答道:“鹽鐵之利,事關國計民生,收爲國用,理所當然,臣豈有不捨之理!”

衛覬話說了漂亮,似乎那鉅額利益不值一提一般。劉淵聞言,眼含玩味之情,背過身去,嗅着空氣之中飄散着的淡淡鹹味,不說話了。

衛覬在後,看着劉淵背影,心中微嘆。這夏王,不好應付啊。

策馬沿着東池鹽場轉了一圈,劉淵便帶人回安邑去了。將劉珩三兄弟留了下來,撥給三人各一鹽場,上百鹽工,三月期限,負責管理製鹽事務。

這,算是對三兄弟的一次小小考覈了。三人心中也都明白,拜別劉淵,在東池鹽場,他們要待數月了。

越來越水了,我自己都有點看不下去。。

第86章第264章 蒲阪第79章 和連受縛第168章 乞活軍第115章 攻第188章 聯軍進軍第229章 投降第317章 封賞與善後第170章 劉淵兵臨晉陽第11章 名望大增第165章 王子漸長成第332章 匈奴皇帝第212章 收尾上黨第213章 紛亂的華夏第181章 梗陽之戰第61章 邁向失敗的張懿軍第164章 耗時十年的“新紙”第347章 劉備北上第40章 獻祭般的進攻第7章 雲中血戰第129章 分封之議第180章 梗陽邑外第429章 南國弭兵第109章 再等等第169章 劉備初亮相第444章 殺子?第231章 安邑鹽池第344章 調度準備第107章 來自鮮卑的消息第142章 雒陽宮變第150章 轉眼便翻臉第184章 振作起來的袁紹第339章 賈逵第267章 幽州、徐揚、關中第447章 劉芷之死第438章 聞聲而動第359章 鐵蹄踏河北第184章 振作起來的袁紹第217章 劉珝第431章 決戰第24章 再見蘇張第219章 蔡府第366章 劉曹會第213章 紛亂的華夏第311章 局勢大變第253章 上元第290章 互爲忌憚第405章 劉淵很頭疼第4章 算計呼衍具第364章 曹操走雒陽第383章 陳王回來了第424章第384章 儲位之爭方始第319章 徐晃阻路第1章 攣鞮稽婁淵......第81章 人心思變的鮮卑第106章 捷報第318章 狼奔豕突第6章 領軍出征第97章 拓跋鮮卑第325章 曹孫合軍第398章 北巡結束第38章 張世平的禮物第104章 最後一擊第263章 對峙第328章 劉焉亡第334章 漠東第186章 增兵第297章 建章宮中有章臺第372章 劉淵的反應第259章 連下三城第87章 叛軍第286章 夏國來使第11章 名望大增第277章 天下震動第82章 撤軍第83章 找死的西部鮮卑第49章 新美稷王城第261章 “潼關”第128章 撐犁孤塗第385章 黑衣副都第333章 乾德四年第206章 太行山中第239章 封賞天下第190章 小戰一場第370章 漠東元氣大傷第199章 郭氏父子第275章 入長安,坐龍庭第62章 大破漢軍第324章 淮南戰局第168章 乞活軍第321章 成公英第206章 太行山中第115章 攻第366章 劉曹會第428章 荊襄風雲第422章 遠征西域第397章 趙雲之死第390章 夏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