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三章前因後果

文朔看着朱允炆不知道該怎麼說話,王平看着文朔想說話但是旁邊又朱允炆這個傢伙有些話是沒有辦法說的,然而朱允炆呢就是那麼看着文朔好像是看着一位很久不見的老朋友一樣:

“三保,沒有想到能夠在這裡見到你。”

“是啊是啊,我……臣……屬下……也確實沒有想到會在這裡遇到陛……大首領的。”文朔簡直是不知道怎麼說好了,不管是自己的稱呼還是對於朱允炆的稱呼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了,但是最終還是用大首領這個稱呼比較好,畢竟在對於朱允炆來說他已經不是那個住在紫禁城裡的大明皇帝了,即便是被稱作是流亡者也要隱藏自己的行蹤生怕哪一天的時候那位住在紫禁城裡自己的四叔一不高興把自己的事情想起來。

大概是看到了文朔的表情很不自然,朱允炆也不以爲意只是那麼靜靜的看着文朔。這倒是叫文朔感到很不自然感覺好像是哪裡做錯了什麼似的,要知道當初在紫禁城的時候自己見到這個朱允炆的時候並沒有這種不自然的感覺,那個時候自己作爲是燕王朱棣的近臣,朱元璋時期的老臣可以說在朱允炆面前還是有幾分顏面的雖然說那些個大臣們什麼的總是覺得文朔是個太監對於這種人那些自命清高的讀書人總是帶有幾分蔑視的,但是文朔不管是在宮裡還是在朝堂上都是很低調,所以並不是很顯眼。但是現在文朔面對着一位廢帝,尤其還是自己也曾經在那場戰爭中站在他的對立面上儘管在後來他協助朱允炆離開了大內紫禁城,但是畢竟那個時候的朱允炆還不是很清楚自己將要面對的是什麼,但是這些年下來不管是朱允炆遇到了什麼或者是經歷了什麼,對於他來說那段在紫禁城的歲月雖然說是需要面對無數的麻煩和苦惱,但是也正是那段時間恐怕是他不需要忍受這種見不得人的生活了。想到這裡文朔只能是尷尬的說道:

“大首領,當初在南京的時候很多事情不是……不是……那個什麼的,所以……所以……”

文朔這次真的是汗顏了,甚至在他心裡感到了一絲深深的愧疚對於這個廢帝,要說自己作爲一個穿越者雖然說是在按照歷史的進程發展在延續,但是面對眼前這個人的時候還是有一絲絲的不安的。

倒是朱允炆並沒有要怪罪的意思哈哈一笑說道:

“三保啊,你不要爲那些事覺得怎麼樣了。再說在外面這些年我也是想明白了或許當初的事情四叔是有四叔他的道理,再說當時我也確實是輕信了一些人的意見並不是注意到很多實際問題,所以這些年來我也一直在考慮當時的很多情況,或許我要是處在你的那個位置上的話也會做出和你一樣的事情放心好了,我這還沒有要怪罪你的意思你也不要爲那些事情掛在心上。再說當時要不是你恐怕我這早就死在亂軍之中了,倒是我真的是要感謝你當初的

大義之舉。”

聽到朱允炆這麼說,文朔的心總算是稍稍放下了,之前還真的不敢想朱允炆現在是怎麼想的,要是這個時候他還記掛着但是的事情不肯放下的話自己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面對,但是現在看上去朱允炆並沒有把事情放在心上或者是說現在已經把當初的事情看開了,那麼既然這樣的話下面的事情就好辦了。

王平這個時候也過來說道:

“是啊,三保放心好了現在大首領已經不再計較當初的事情了,你要是還這麼放不開的話還真的是太小看大首領的胸襟了。”

當然現在王平還是稱呼文朔他在大明時候的名字,但是隨即又說道:

“不過我好想聽說自從四皇子登基以後已經給你改名字了,好像是叫鄭和吧?”王平說着話意味深長的看了一眼文朔,同爲後世穿越衆的文朔自然是知道王平的這個眼神到底是什麼意思,鄭和在後世那是一個鼎鼎大名的大太監啊,王平的這話顯然是在試探自己畢竟現在自己的下巴上已經留起了鬍鬚什麼的,看上去已經不是太監的模樣了。

“哦?還有這等事?”還不等文朔說什麼,朱允炆滿是好奇的看着文朔:

“好啊,這個名字好啊,天下之大以和爲貴啊。”

既然雙方已經沒有了什麼隔閡下面的事情就好辦了,文朔把自己率領艦隊出海巡洋的從頭到尾就開始給這兩個人解說,同時也從王平和朱允炆的口中知道了他們當初離開南京之後的心路歷程。

原來朱允炆在當初離開南京之後一直在王平等人的護衛之下在大明各地流亡,那個時候朱棣的統治剛剛確立很多事情都是千頭萬緒所以也算是平平安安的度過了一段時光到後來朱棣在大明的統治漸漸地確立下來也開始注意到了當初在大火中失蹤的朱允炆的下落並且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尋找,這個時候朱允炆王平他們已經用當初老皇帝朱元璋留下的一部分財富聚集起了一些當時忠於他的部下但是面對着朱棣強大的國家機器還是顯得很是單薄,於是在王平的建議之下這些流亡者從泉州出海準備到南洋去發展勢力以期能夠在海外長久的存在下去,但是事與願違誰知道出海之後遇到了風暴,搭載的船隻完全不受控制在海上漂泊了近兩個月之後纔算是靠岸,當他們登上海岸的時候才知道原來自己已經到達了極北之地。那裡除了一些依靠打獵爲生的當地獵人之外根本沒有什麼人當然當地的環境也是很惡劣,一年之中有半年的時光都是在黑夜中度過的另外的半年時間總是有個太陽低低的掛在天邊叫人搞不清楚到底是什麼時間。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人回大明奪回江山社稷的想法也漸漸的淡了,當然這種情緒首先是從朱允炆身上流傳出來的,後來人們自己也是看到了這些流亡者自己的窘迫境遇,雖然說想要回到大明,

但是回到那裡之後能夠做什麼?僅僅依靠千把人的勢力就能撼動朱棣的統治嗎?所以很多人也就開始接受了這樣的一個現實把自己和這裡的人等同起來慢慢的融入到了生活中去並且在這期間也是和當地人進行了友好的往來。

如果事情真的就這麼發展下去的話,文朔他們還真的不能夠在這片新大陸上遇到朱允炆他們。就在一年以前,流亡者居住的地方忽然來了一些女真人。據說是因爲明朝剛已經開始對那些女真人的聚集地開始用兵,這個時候的大明朝官軍對於位於自己周圍的少數民族還是佔有絕對優勢的,尤其是這些女真人生活在深山老林裡不事農事就以打獵爲生要是生活的窘迫的時候就下山到明朝的土地上搶奪一番。於是一層層的上報到朱棣那裡,朱棣是什麼人?那是一個不畏懼任何勢力的戰爭販子,就是當初做燕王的時候也會時不時的道蒙古人的地盤上去招惹是非,現在竟然是有一羣在深山老林的蠻人竟然拂逆龍鬚,那還了得馬上就開始派重兵開始對那些女真人進行圍剿。

面對大明強大的軍事實力,這些還處在矇昧時期的女真人果斷的選擇了逃跑儘管他們的祖先曾經在那塊土地上建立了無盡的功勳,但是現在他們已經敗落了只能是向着極北之地開始開進。

於是乎,朱允炆他們就和這些女真人相遇了。朱允炆這些流亡者已經在這裡紮下根雖然說也是進行一些圍獵維持生計,但是要是和這些來自深山的女真人比起來還是有所不如的,再說朱允炆還擔心這些女真人最終會把大明的官軍引來,到時候自己的事情就會暴露了所以作爲大首領在王平的建議之下果斷沿着海岸線開始了再一次的遷徙。當然這個時候朱允炆這些流亡者之中已經不僅僅是當初的那些追隨他的明人了,其中也夾在了一些在極北之地的土著還有一些來自西方的白人,但是這些人都知道在這樣的困頓環境之中要是沒有一個強大的團體是很難生存下去的,再說明朝人在當時的話也是世界一等公民誰會傻到不追隨呢,於是一支將近五千人的隊伍就開始沿着海岸線開始遷徙,雖然他們也很想深入到大陸的內部去,但是他們也知道如果僅僅是沿着海岸行走的話會減少和當地的那些土著的接觸減少很多麻煩,按照朱允炆的意思就是儘量減少和當地人的接觸只要找到一塊無主之地就可以安頓下來。

當冬天再次降臨的時候,這些遷徙者到達了這裡這片土地上看上去並沒有人居住在這些流亡者看來實際上是明軍已經迫使原來的土著開始向着內陸遷徙了所以當流亡者來到這裡的時候看到的是破敗的環境和一些廢棄的村寨。剛開始的時候流亡者確實曾經想要在這裡常駐下去的,但是後來的偵查行動顯示這裡還存在着另一股強大的勢力,這就是爲什麼當初爲什麼要選擇抓捕明軍外出偷獵的校尉瞭解情況的原因了。

(本章完)

第四一一章錦衣衛的人第三五八章美人計第五二八章軍心第四八三章望明港第二四一章 獅口餘生第三七二章大西洋行省第二一三章 古裡立碑第三四七章UFO第五〇九章感興趣第三四二章絞刑第十五章 少林僧兵第六〇九章朱允炆的戰爭第六一九章邪惡的蟲子第四八五章三千人還是兩千人第四*章白來一回第五三八章死拼第二五一章 雷神村的雷聲第四四六章上帝的旨意第二十章 密談第五三五章確實是個問題第四三八章雪原上的黑點第八十章 議和第五二九章表態第六一六章朱波天遇襲第五七二章探馬赤軍第一四三章 合縱連橫第九章 刺客第五九八章保守秘密第二章 交易(上)第五一五章石器時代和火器時代第四五二章萬事俱備第二一〇章 大明哈里發第三十章 南京南京第六〇一章陛下第三十章 南京南京第二二六章 圍追堵截第四*章白來一回第五〇九章感興趣關於天方國的一點想法第一四八章 庶長子第四五八章隱藏什麼第四六一章去見大首領第八十章 議和第一五〇章 開洋第七章 暗樁第三九八章應對之策第三六九章炫目的黃金珠寶第一九六章 悲催的亞烈苦柰兒第二三九章 傳教士毛羅第十四章 南京第四十五章 包圍燕京第二五六章我是貴族第三六三章通貝斯第三十章 南京南京第一八八章 一百七十士第四五〇章王平崛起第六一八章混蛋第三一六章好奇第四三四章戰後總結第一七五章 禮炮第十五章 少林僧兵第一六一章 陳祖義第五七四章華夏遺民第二八五章襲擊第四〇一章無奈的抉擇第六三一章內心深處的恐懼第八十一章 水軍都督第三一四章打蒙了第一八六章 去看看第五三四章短銃第六〇五章會使用火炮的土著第一三七章 一路向東瀛第三〇六章巴黎戰役第二三九章 傳教士毛羅第二三六章 先勞冷祖島省第二二八章 向官兵開火第二八九章科西嘉保衛戰第一九五章 殺向王都第二四三章 黑兄弟第五三四章短銃第九十六章 天子一怒第二八九章科西嘉保衛戰第五五七章信仰第二六九章火器對陣第一七零章 永樂大典第二五九章紅色的雲彩第五六八章不一樣的土著第五五〇章小事一樁第三一五章慈祥的長者第二一八章 遭遇阿丹國王子第二二二章 幹寫搭鳴爭達認第二三九章 傳教士毛羅第一百零三章 上天入地無路可走第二章 交易(上)第十一章 使節第四六九章把軍隊拋開第八十八章 登基第四三五章雨林堡講話第三二四章過電第三六二章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