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黃袍加身”(完)

受開封城格局的限制,後周皇城的規模並不大,自左掖門到紫辰殿距離並不遠,從範質出殿宣旨到王崤峻在十二名親衛護衛下來到紫辰殿外並沒有用多長時間——按道理王崤峻進宮見駕是絕對不能帶兵器、更不能帶侍衛的,可面對滿臉殺氣、眼露寒光的北平軍親衛,無論是宰相範質,還是守衛左掖門的禁軍班直,也只能是象徵性的提醒王崤峻一下,卻不敢真個阻攔對方帶着兵器和侍衛進皇城。

好在,王崤峻此時還不想做得太絕,以免影響自家團隊日後接掌後周朝政大權,所以來到紫辰殿後,他還是命隨行親衛於殿外等候,自己一人與範質進入大殿之內,也算是給後周朝廷和皇家留下了一點點臉面。

進得大殿,王崤峻先是站在殿門前掃視了一番,而後才一臉平靜的向柴宗訓坐的地方走過去,並在適當的距離站定,單膝跪地,施禮道:“臣,北平郡公、檢校太保、左武衛上將軍、持節鉞、北平軍節度使王崤峻叩見官家。臣戎裝在身,不能全禮,還請官家恕罪。”

握有對後周皇室及在場所有文臣武將生殺予奪大權的王崤峻,能夠以如此方式向柴宗訓行禮,可以說是給足了對方面子——哪怕其只是跪下了一條腿。而隨着王崤峻這一跪,在場的小符太后、文武大臣,乃至剛剛奉旨來到大殿之上不久的林小雨都不由得鬆了一口氣。對於小符太后和衆大臣來說,王崤峻這一跪既保全了朝廷和官家最後一點臉面,也預示着對方雖然強勢,做事卻還算留有餘地,並未到目空一切、驕橫跋扈的程度,大周朝廷的未來或許還有一絲希望;對於林小雨來說,王崤峻這一跪卻是預示着朝廷和官家至少可以有一個臺階下,不至於因爲對方的無禮使朝廷和官家顏面無存而惱羞成怒,與五哥在大殿之上發生衝突,從而在令自己左右爲難的同時,亦令自己和愛子——爲防有人對柴宗謙不利,林小雨現在無論去什麼地方都帶着自己的兒子,絕不讓其脫離自己的視線——身處險地。

雖說對方主動跪拜自己是一種示好的表現,可無論是小符太后還是一衆文武,卻是不敢託大的讓對方跪下在那裡太長時間。於是,在自己身後帷幔另一側的小符太后的提醒下,顯然在接見大臣方面受過專門訓練的柴宗訓連忙用稚嫩的聲音說道:“王愛卿免禮平身”,並象徵性的伸出手做了個上扶的動作。

“謝官家。”王崤峻一邊謝恩,一邊非常利索的站直了身子。

雖說之間隔着帷幔,可薄薄的紗帳並不能完全遮擋住坐在後面的人的體貌身形。因此,隨着王崤峻站起身,眼睛已經適應了殿內略顯暗淡的光線的他,不但看到了坐在帷幔後面的人,而且也認出了其中一個便是自己的十八妹林小雨,以及因爲不太喜歡殿中氣氛而正在林小雨懷中扭動身子的柴宗謙——王崤峻雖未見過自己的這個外甥,但猜也能猜得出來對方的身份。

眼見並不應該出現在議論朝政之所的十八妹也在這裡,已經大體猜到其出現在這裡原因的王崤峻不由得微微皺了皺眉,同時眼眸中更是寒光一閃,轉過頭去,滿臉嚴肅的看着站在文臣班首的宰相範質,等着對方就此事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覆。

被王崤峻凌厲的眼神一掃,宰相範質心裡不由得打了個突,並馬上就意識到讓林太妃到紫辰殿中來是個錯誤的決定——這樣做以林小雨母子爲人質來威脅王崤峻的意味過於明顯了。只是,如今做已經做了,再想糾正是不可能了。就算範質再不情願,也得硬着頭皮去圓這個場。

就在範質被逼無奈,打算找理由搪塞王崤峻時,帷幔之後的林小雨卻搶先說了話:“數年不見,五哥依然是英氣逼人,瀟灑不減當年。”

說着,林小雨便抱着柴宗謙自帷幔之後走出,笑盈盈的來到王崤峻面前。先是依着家禮向對方福了一福,而後便一邊指着自己的五哥,一邊對懷裡的愛子說道:“謙兒,這便是孃親常跟你提起的五伯父,還不快叫。今日孃親爲了讓你見一見英俊瀟灑、雄才大略的五伯父,可是求了太后好一會兒的。”

或許是王崤峻長得面善、或許是聽懂了孃親的話、亦或許是兩個人天生來的緣份,通常都很認生、不願與陌生人親近的柴宗謙,此時卻對自己這位五伯父心生好感。如今才只一歲多一點的柴宗謙,不但用幼兒特有的稚嫩而又不準確的發音叫了一聲“五伯父”,而且還伸出小手,想要對方抱一抱自己。

面對這樣一個天真無邪又可愛至極的小傢伙,王崤峻就算心中再是不滿、再是氣憤,也都隨着這一句“五伯父”而煙消雲散了。於是,滿臉嚴肅變成了慈眉善目、眼眸中的森森寒光也隨之變得柔和而親切,輕輕從林小雨手中接過柴宗謙的王崤峻,此刻儼然變身爲超級奶爸,施展出自己哄小孩的全部本領,與自己的這位小外甥玩在一處,其樂融融。

王崤峻與柴宗謙玩兒得相當投入,彷彿其現在不是身處後周朝廷議論國家大事的紫辰殿,而是在北平軍節度府自家內宅的廳堂之內,根本就是當殿中後周皇室和一衆文臣武將不存在一般,絲毫沒有與衆人談論國事的意思,搞得這些人站在那裡頗不自在、尷尬異常。最終,還是林小雨覺得不能不給小符太后面子,這才上前一邊從王崤峻手中接過兒子,一邊看似隨意的說道:“看來五哥與謙兒還真是有緣份,這小傢伙平時最是認生得很,卻能和五哥玩兒得這般開心,還真是難得。只是,想來五哥此番進宮必有正事要辦,而且這會兒也到了謙兒吃奶的時辰,不如讓小妹先帶他去找乳孃,待五哥辦完正事,再去小妹那邊與謙兒玩耍如何?”

原本按照王崤峻的心思,是打算再晾後周君臣一會兒,作爲對他們將十八妹召來當人質這一做法的小小懲罰。如今既然林小雨本人開了口,他總要給自家妹子一個面子,也就順勢將柴宗謙還給對方,又目送林小雨離開紫辰殿後,這才轉過身來,重新以一臉嚴肅的表情看着御座上的柴宗訓以及帷幔後面的小符太后,微微一躬身,說道:“官家,太后,臣此番進宮,一來是朝見官家、給太后請安。二來,則是就如何處置城外的趙匡胤及其同黨請官家及太后示下。”

王崤峻言歸正傳,不再追究林小雨的事情,後周君臣也隨之鬆了一口氣。至於如何處置趙匡胤及其黨羽的問題,其在之前的朝議中便早已有了定論,因此王崤峻這邊話音才落,範質那邊便已經出班,將朝廷的決定向其講說了一番。

聽着範質的一番說辭,王崤峻對這份明顯寬宥、完全不符合北平軍利益的處理意見自然是不能接受。因此,不等範質將朝廷的決定全部說完,他便已上前一步,攔住對方的話頭,奏道:“官家、太后,臣以爲如此處置趙逆及其同黨過於寬宥,似乎並不妥當。想那趙逆謀反,指揮叛軍強攻開封城,使得城內城外軍民損失慘重、房屋建築多有毀壞。如今,朝廷只誅殺趙逆一人,對其同黨不但留其性命,而且不少人連官職都予以保留,如此既不能顯示朝廷威嚴,亦不能顯示官家威儀,又如何能震懾宵小,令其他欲效法趙逆者望而卻步、心生畏懼呢。臣以爲,此詔一出,只怕天下很快就會烽煙四起、叛逆橫行了。”

“王太保此言未免有些危言聳聽了吧?”一直沒說話的韓通不以爲然的接話道,“似趙逆這般強悍的叛逆,朝廷都能成功平定,其他宵小又何足道哉。”

“韓太尉好大的口氣。”王崤峻不滿道,“若無北平軍事先在開封城內暗中佈下兵馬、若無‘靖難軍’南下勤王、若無許指揮使臨陣倒戈,韓太尉以爲朝廷能守得住開封、阻止趙逆謀朝篡位、取周而代之嗎?況且,開封之戰,城內城外兵馬均折損頗多,雙方難免因此而心生怨尤。不加甄別便一率予以寬宥,城內城外兵馬之間必有嫌隙。一旦有那心懷不軌者暗中挑撥離間,又少不得是一場禍事。再者,朝廷如此寬宥趙逆同黨,又置千里迢迢南下勤王的‘靖難軍’十數萬將士於何地。眼見那些昨日的亂臣賊子搖身一變,成了今日的朝廷重臣、國之干將,‘靖難軍’衆將士心中又會作何感想。臣擔心,城內朝廷詔令一出,城外的‘靖難軍’將士便會羣情激憤,說不得會做出些什麼不理智的事情來。到時候,漫說是臣的命令,只怕連朝廷旨意也無法壓服他們。故此,爲官家與朝廷的安危計、爲開封數十萬百姓的平安計、同時也是爲城外數萬叛軍餘部兵士的性命計,臣懇請官家與諸位同僚三思而後行,莫要寒了‘靖難軍’十數萬將士之心。”

如果說王崤峻這番話開始那句還是在反駁韓通有關朝廷輕而易舉擊敗趙匡胤叛軍的話,那麼後面的一大段則完完全全變成了對後周皇室和朝廷的威脅、**裸的威脅、實實在在的威脅。漫說是範質、王溥、韓通這樣的聰明人聽出了其中的意味,就連纔不過十歲的幼帝柴宗訓都聽懂了王崤峻話中的意思,並因此變得較對方剛進殿時更加畏懼、更加緊張,目光不停的在身後的帷幔、殿中的羣臣方向換來換去,祈望着自己的母后或者託孤重臣能夠爲自己解危渡難。

只是這時勢比人強,面對擁有強悍實力、已經實際掌控開封城的北平軍,範質、王溥、韓通等人縱使再有才幹、再有能力、再有忠心,又無法彌補雙方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他們能做的,就只有儘可能滿足北平軍的要求,用委曲求全來幫助大周和官家渡過難關,或者說得更難聽一些,就是用俯首貼耳來令大周和官家能夠苟延殘喘,以便日後能有重新掌控天下的機會。

因此,在沉默半晌後,宰相範質就算心裡再不願意,也只能硬着頭皮上前問道:“不知王太保以爲趙逆及其同黨,還有城外數萬叛軍該當如何發落呢?”

王崤峻等的就是範質這句話,聞言並未正面回答,而是從衣服口袋裡拿出了一份奏章,向着柴宗訓的方向雙手奉上,說道:“臣這裡有一份奏章,裡面既詳細寫明瞭臣及‘靖難軍’衆將士對趙逆、趙逆的同黨,以及上數萬叛軍的懲處建議;又根據此次‘靖難軍’南下勤王平叛過程中立功將士的名單,以及爲他們討要的封賞,還請官家恩准。”

向柴宗訓上奏章當然只是個形式,或者說是走一個過場。內侍宦官將奏章轉呈到柴宗訓手中後,這位不過十歲的小皇帝只是象徵性的看了幾眼,便命拿與殿內衆臣及太后傳閱,並最終定奪。

儘管在看完這份奏章後,無論是小符太后,還是殿內的一衆大臣,都明白如果照此辦理,不但大周禁軍就此土崩瓦解,而且朝廷大權也會旁落於王崤峻及其一衆兄弟手中。可面對王崤峻方纔的那一番威脅之語,以及殿外隱隱傳來的左掖門外北平軍萬餘兵士要朝廷速放自家主帥出宮,否則便殺進宮來、雞犬不留的齊聲大呼,後周君臣就算再不情願、再不肯接受,也不得不點頭認可了王崤峻的奏章,並表示第二天一早便照此擬旨發佈。

顯德九年陰曆三月二十日一早,後周朝廷下旨:逆賊趙匡胤梟首示衆、夷三族;趙匡胤同黨——包括“義社十兄弟”及趙普、李處耘、楚昭輔等最核心的親信——斬首示衆、其族人一律流配北平軍大定府爲奴;趙匡胤的普通親信一律流配北平軍,其族人一律驅逐出京;那些被趙匡胤裹挾、非真心跟隨其叛亂的禁軍將領和指揮使以上軍官,依據其官職大小、在趙匡胤強攻京城時出力多少,分別給予革職、降職,或者原職留用、戴罪立功的處罰;至於低級軍官和普通兵士,則不予追究,交由殿前司整訓、改編。

顯德九年陰曆三月二十日一早,後周朝廷下旨嘉獎千里勤王的“靖難軍”全體將士,並加封:

王崤峻爲宋國公、檢校太師、同平章事、殿前司都點檢、左衛上將軍,並繼續兼任其前職——北平軍節度使;

徐紹安爲開國侯、檢校太尉、樞密副使、同平章事、右衛上將軍、領忠正節度使;

張維信爲開國侯、檢校太傅、同平章事、金紫光祿大夫、吏部左侍郎;

李俊武爲開國侯、同平章事、金紫光祿大夫、工部右侍郎;

錢遠山爲開國伯、殿前司都指揮使、樞密直學士、左金吾衛上將軍、領單州防禦使;

曾志林爲開國伯、殿前司副都指揮使、右金吾衛上將軍、領兗州防禦使;

王峰爲開國伯、殿前司步軍都指揮使、左武衛上將軍、領汝州團練使;

穆特爾爲開國伯、右武衛上將軍——由於需要其回北平軍繼續負責騎兵部隊的訓練以及對契丹的騷擾,所以穆特爾並沒有在後周朝廷中任實職。

除上述四位委員會委員以及直接參與“靖難軍”南下作戰的其他幾名將領外,其他所有穿越團隊成員也都到了不同程度的封賞,官職較之前均有一定提升。此外,除了四位委員及錢遠山、曾志林、王峰外,包括穿越團隊政務部、科技部、商務部、後勤部、農業部等各個部門的成員,乃至部分北平軍本地官吏亦都被授予了實職。這些人在朝廷封賞詔書發出後,將陸續南下開封,協助王崤峻等人在開封站穩腳跟,以順利實現穿越團隊對後周朝政的掌控。

顯德九年陰曆三月二十一日中午時分,事先得到消息的趙匡胤、趙匡義、趙普、李處耘、楚昭輔等叛軍首領,在朝廷詔旨到達之前,於叛軍大營中自刎身亡。幾乎與此同時,趙匡胤趙匡義的家人也於其藏身的定力院中全部懸樑自盡。至此,這出由趙匡胤及其親信自編、自導、自演,並經由穿越團隊全力推進、盡力配合、竭力烘托的“黃袍加身”大戲終於以趙匡胤及其親信徹底失敗、穿越團隊得償所願的結局而宣告落幕。

第三十八章 拍賣會(三)第七十五章 再度準備擴軍第一百六十三章 逃亡(二)第二十七章 組建保安隊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八十八章 再次招攬(七)第六十四章 此張永德非彼張永德?第一百五十六章 原來是故人(下)第十一章 不平靜的新年(八)第三章 炮仗第十九章 山村夜戰第五十七章 新的練兵計劃第三十章 戰太原(三)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八十三章 再次招攬(中)第一百一十二章 “霸王行動”(下二)第三十三章 重陽登高第六十章 開封留守處第六十二章 意外發現(下)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八十一章 口無遮攔第四十一章 強軍中的強軍(中)第十二章 接納第二章 第三次全體會議(中)第十二章 駐軍方案第七十一章 一家團圓第四十四章 兄弟相辯第六十二章 王崤峻再進幽州城(七)第五十九章 王崤峻再進幽州城(四)第一百六十四章 逃亡(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袍加身”(四)第十五章 萬春亭第十六章 遇險第六十七章 見不得光的交易(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戰澤州(下)第六十四章 此張永德非彼張永德?第一百七十章 逃亡(九)第六章 心動第二十九章 戰太原(二)第一百九十章 “黃袍加身”(七)第一百九十五章 “黃袍加身”(完)第四章 不平靜的新年(一)第四十三章 《消遣娛樂決議》第八章 海濱之旅(一)第一百七十八章 借兵(上)第四十七章 北漢滅國第七十三章 大戰前夜(七)第一百四十五章 三戰長城邊(十五)第一百六十四章 逃亡(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戰長城邊(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淨心行動”(四)第十四章 林仁肇的悲哀(下)第五十二章 甕中捉鱉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八十一章 口無遮攔第五十九章 “他鄉遇故知”第七十四章 義子到來第五十八章 如此“新生”第六十八章 屬意“晴雪樓”第二十六章 一次重要的擴大會議(三)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峙保興莊(六)第二十章 談情(上)第五十五章 功勞相抵第一百零八章 對峙保興莊(二)第二十一章 結拜第十八章 白飛的陰謀(上)第八十八章 固安城內(上)第三十一章 糾結的張維信第十九章 涉足海外貿易(上)第四十五章 “涼園”基地(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黃袍加身”(八)第一百三十九章 飛揚的心思(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交涉(下二)第十四章 塘沽鹽場(下)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八十七章 再次招攬(六)第十五章 幸遇“同路人”(上)第六十九章 見不得光的交易(下一)第二十三章 團聚(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戰保興莊(四)第五十六章 賢妃小雨(下)第二十六章 意外(四)第十七章 特殊的客人第十六章 文官?武將!第六十七章 大戰前夜(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黑木讖緯”(下一)第三十四章 翁婿對話(上)第二十六章 一次重要的擴大會議(三)第九十三章 優勢明顯第十七章 特殊的客人第二十二章 開封來的消息(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交涉(上)第四十六章 “涼園”基地(三)第十三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六十章 設計取雲州(上)第八十二章 目標:乾寧軍(下)第十章 假道伐虢(四)第二十四章 意外(二)第十四章 塘沽鹽場(下)第十章 假道伐虢(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借雞生蛋”(中)第二十章 劉繼業的好奇心第五章 隨他去吧第六十四章 原來如此(下)第二十章 試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