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客人走了

儘管說服了趙安易,許新生心裡的一塊石頭算是落了地。可在他看來,有關趙安易只通過那首偉人詩詞,便得出北平軍諸兄弟有逐鹿天下意圖的推論的事情,還是需要向自己的兄長以及張維信、曾志林等人通報一聲,以便對方在日後與南邊來的其他“客人”接觸時能夠有所注意——畢竟自己不可能每次都在來訪的名單上,也不可能每次都像這次一樣說服同伴。於是,在以自己酒勁未消,需要早些休息爲由把趙安易打發回其自己的房間後,許新生便急急趕到兄長賈潤安的住處,將方纔自己與趙安易的對話講述了一遍,並在兄長陪同下,一起找到張維信,向對方通報了這件事的整個過程。

聽完許新生的介紹,張維信一面稱讚對方沉穩冷靜、隨機應變、思維敏捷的表現,一面懊惱自己之前光顧着抒發感情,隨口便吟出了那首偉人詩詞,卻沒有意識到這首詞所表達的意思。同時,他也在心裡暗暗告誡自己往後行事、說話還需更加謹慎小心,切不可做事過於隨性。

其實,要說起來,張維信並不是一個大大咧咧、說話不經大腦的主兒。恰恰相反,其在爲人處事、工作生活中,一向都比較注意自己的言辭與行爲。今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因爲觸景生情,看着雄關險隘、北國風光,覺得心中暢快、胸懷變得更加寬廣,這才隨口吟出了那首比較應景的偉人詩詞。另一方面,在前世的時候,這首詩詞作爲中學課本的內容,爲大部分中國人所熟知。大家在談論這首詞的時候,所關注的是作者的文采、胸襟、氣魄,是按照現代人的思維方式來理解這首詞的。所以在張維信的頭腦裡,只有對這首詞本身的高度評價,以及從現代人的角度對其內容的分析,根本就沒意識到在這個君權神授、君主**的時代,對帝王的貶低、特別是對在歷史上鼎鼎大名、很有作爲的若干帝王的逐一貶低,是一件很容易引起別人注意、引起別人聯想的事情——哪怕這首詞中出現的都是前朝的帝王。更何況,張維信爲了報當初“鐵哥們兒”王崤峻與其他兄弟一道“陷害”自己,將《明月幾時有》那首詞的作者硬扣到自己頭上,使得自己的“大名”隨着那首詞的逐漸流傳,慢慢成了大江南北各個高檔勾欄瓦肆中最爲一衆歌伎、客人所推崇的優秀“詞人”之仇,還用非常肯定的語氣,將這首偉人詩詞的作者安到了王崤峻的身上,這也就難怪趙安易會產生諸多聯想了。

好在,不管怎麼說,這件突發事件總算在許新生的努力下得到了圓滿解決。所以,在從張維信那裡得知此事後,王崤峻等委員除了鄙視了一下張維信“睚眥必報”的“劣行”、在只有自家兄弟參與的酒宴上罰了這傢伙三杯酒外,並沒有在這件事情上過多追究。畢竟,在王崤峻等人看來,一方面這首偉人詩詞確實能體現出穿越團隊諸兄弟打算建立一番大功業的真實想法,趙安易那樣理解、那樣聯想實際上是在情理之中的。另一方面,雖說衆兄弟不希望在自己這邊做好萬全準備之前,便將自己的真實意圖毫無保留的展現在自己的對手面前,以免給自己實現理想增加不必要的阻礙與麻煩。可作爲擁有足以抗衡天下所有勢力的強悍實力的一方,穿越團隊諸兄弟卻也不怕現在就與自己的對手進行硬碰硬的正面對抗。因爲,那樣做雖然可能會花更長的時間、造成更大的破壞、死更多的人,卻並不會改變事情的結局。

顯德八年陰曆正月二十四,在路上顛簸了快兩天的張維信一行人終於回到了北平城。而從陰曆正月初四不請自來的登門拜訪到現在,作爲意料之外的客人的許新生和趙安易也已經在北平軍待了整整二十天。如今,該見的人都見了、該看的地方都看了、該得到的消息與答案都得到了、該說的不該說的話也都說了,離開開封已經一個半月、連大年三十和初一都是在路上過的許、趙二人也到了該辭行返回的時候了。

不過,考慮到走了一百多裡山路,大家都有些勞累。特別是作爲文人的趙安易,更是被累得不輕。因此,自居庸關回來後,王崤峻便建議許新生和趙安易在節度府中休整兩日,緩解一下連日四處奔波有些疲乏的身體,而後再上路返京。對於東道主的細心安排,許、趙二人自然沒有什麼異議。

而就在休整的這兩天裡,得到委員會指示的樑子嶽,在賈潤安的陪同下與許新生進行了一次密談。在這次密談中,樑子嶽向許新生詳細說明了其在回到開封后,如何與北平城這邊保持聯繫、如何傳遞各種重要消息,以及在遇到危機情況時如何示警、如何撤離、如何獲得北平軍在開封城內力量的幫助與接應,等等與其所肩負任務相關的各種情況。

顯德八年陰曆正月二十七一早,在前一天晚上與北平軍諸君痛快的喝了一頓餞行酒後,許新生和趙安易辭別了一直將他們送到府門口的王崤峻、張維信和徐紹安,在賈潤安的陪同下離開北平軍節度府,往南邊的開陽門緩緩行去。

雖說當初曾經因爲志向問題而分道揚鑣,可作爲曾經同過生死、共過患難的兄弟,賈潤安和許新生兩個人之間的兄弟情誼卻並未因爲當年的分歧和數年的分別而變淡。因此,離開節度府後,兄弟二人便同乘一車。

出了開陽門,車隊一路南行。可原本此時就應該返回節度府的賈潤安沒有下車返回的意思,許新生也沒有催兄長回去的意思,兩個人就這樣從節度府大門口一直聊到城南十里亭,依然覺得還有許多話沒說完、還有許多舊沒敘夠。只是,正所謂“千里搭涼棚、沒有不散的筵席”。兄弟二人感情再深,賈潤安也不可能一路把許新生送回開封去。因此,當事先得了吩咐的車把式們將車停在十里亭外時,許新生雖然心中不捨,可最終還是不得不勸自己的兄長就此留步、不要再送。而賈潤安儘管很想張口讓自己兄弟乾脆留下不走,可一來有委員會對許新生的安排決議在那裡,自己不能爲了一己之私而違反委員會決議。二來,如果現在強留許新生,勢必會引起趙安易的質疑與阻礙,從而橫生許多不必要的枝節,以至對穿越團隊實現既定計劃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挽留的話最終也沒能從賈潤安嘴裡說出來。兄弟二人在互道珍重後,灑淚而別。

第二十九章 戰太原(二)第四十五章 馬踏太原城(上)第五十五章 二進宮第六十六章 受降大堡戍第一百五十三章 三戰長城邊(完)第二十八章 戰太原(一)第一百五十一章 三戰長城邊(二十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戰長城邊(七)第十一章 意外收穫第三十章 壽州城下(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戰幽州城(下)第二十一章 二楊結義(下)第四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十六章 文官?武將!第七十九章 大戰前夜(完)第一百一十章 “霸王行動”(中)第四十三章 百鍊才能成鋼第一百三十四章 “定心丸”(中)第五十四章 出師不利的張燕第一百三十四章 “定心丸”(中)第十四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一百零一章 暗中結黨(四)第一章 躲不掉的李重進(上)第三十一章 通天之路(二)第八章 假道伐虢(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逃亡(六)第七十七章 大戰前夜(十一)第二十六章 槍炮齊鳴(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交涉(中)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戰保興莊(四)第一百零三章 暗中結黨(六)第六章 萬民折(下)第四十章 分配問題第五十章 全力備戰第三十章 通天之路(一)第一百五十八章 “借雞生蛋”(下)第四十二章 才子三見佳人(上)第六章 心動第六章 萬民折(下)第四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六十二章 設計取雲州(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轉戰中京道第一百二十八章 漸行漸遠(上)第二十九章 合作(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戰長城邊(七)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心行動”(五)第七十章 見不得光的交易(下二)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八十五章 再次招攬(下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飛燕”內鬥(下)第五十六章 去做私鹽販子?第三十章 戰太原(三)第十二章 不平靜的新年(完)第一百零二章 暗中結黨(五)請假條第一百二十三章 交涉(中)第一章 躲不掉的李重進(上)第二十四章 一次重要的擴大會議(一)第六十一章 王崤峻再進幽州城(六)第三章 兄弟定策(下)第五章 隨他去吧第七十二章 二楊夜談(下)第十二章 不平靜的新年(完)第二十二章 咱也是有“身份證”的人了第七章 假道伐虢(一)第四十八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定(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逃亡(一)第三十六章 拍賣會(一)第六十三章 造還是不造 這是個問題(下)第五章 不平靜的新年(二)第五十章 初戰龍潭溝第五章 羽翼漸豐(三)第一章 躲不掉的李重進(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反?逼他反!(下二)第二十一章 機構重組第一百二十一章 戰澤州(中)第四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八十三章 駐蹕瓦橋關(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心如止水第四章 乾坤大挪移第三十八章 兵發白馬山第六十九章 兄弟間的妥協第五十四章 雙料朝議郎第一百三十八章 三戰長城邊(八)第三十二章 戰太原(五)第十章 假道伐虢(四)第十九章 白飛的陰謀(下)第二十三章 開封來的消息(下)第七章 假道伐虢(一)第三十六章 戰太原(九)第五十四章 原來是他第四十二章 “柳下惠”?第三章 “暗羽”初創(中)第二十三章 團聚(中)第四十六章 “涼園”基地(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定(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淨心行動”(四)第八十四章 駐蹕瓦橋關(中)第四十五章 通天之路(十六)第一百四十一章 三戰長城邊(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