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交涉(下一)

柴榮心事重重的回到自己的寢帳之中,已經從提前回到帳中向她報告的馬平安那裡得到軍議情況的林小雨雖然知道柴榮此時心情不佳,很有可能會對自己這個“清園”兄弟中他唯一能見到的成員大發雷霆,但作爲妻子,她還是迎了上去,準備幫自己的丈夫更衣。好在柴榮雖然脾氣不好,但心情不好就找妻子撒火的事情還是不屑於去做的。因此,儘管臉色一直陰沉,他還是配合着林小雨和馬平安換好了家居服裝,在矮榻之上坐下,一言不發的喝着林小雨親自端過來的茶水,整個寢帳之中也隨之陷入了一片沉寂。

過了良久,被這樣的狀態搞得很不舒服,生怕柴榮因爲心中鬱結得不到抒發而憋出病來的馬平安終於決定打破這讓人不安的沉寂。他湊上前去,小心的對柴榮輕聲問道:“官家,午時已到,是否要傳膳?”

等了片刻,馬平安見柴榮對自己的請示沒有任何反應,還以爲是自己剛纔說話的聲音太小,對方沒有聽見,於是又湊近了些,打算再問一遍。結果,不等他再開口,一直低頭不語的柴榮這時卻擡起頭來,擺了擺手說道:“朕現在不餓。你且先下去,朕有話要與林賢妃講。”

柴榮這般說自然是有話要與林小雨私下講,馬平安此時雖然有些擔心林小雨的處境,但柴榮的旨意他卻是不敢違抗的。他答應了一聲,又偷眼看了看旁邊的林小雨,見對方並沒有什麼異常的神色,這才退出寢帳,去叫隨軍的御膳房廚師準備午飯——雖然柴榮說自己不餓,但御膳房卻必須以皇帝隨時會改變主意爲前提做好一切開飯準備。

眼見馬平安退出寢帳,柴榮又沉吟了一會,這纔將手中的茶杯放下,擡頭看着侍立一旁的林小雨,一字一頓的說道:“賢妃,汝的那些兄弟騙得朕好苦。”

“官家何出此言,官家乃真龍天子、一國之君,臣妾的那些兄弟縱有天大的膽子又怎敢欺騙官家?”林小雨佯裝不解道。

“他們怎敢騙朕?”柴榮苦笑兩聲道,“他們身在幽雲之地,朕卻遠在千里之外,幽雲之地此前又爲契丹人所侵佔,朝廷很難從這裡得到消息。他們只要設法疏通好了當地的契丹人,在幽州便可爲所欲爲,其所作所爲朕根本無從知曉。賢妃汝且說一說,如此好的條件,他們怎麼就不敢騙朕?.”

“官家所言雖不虛,但有條件做並不代表就一定會去做。”林小雨辯解道,“臣妾的兄弟們素來心向朝廷、心向官家。若非如此,當初便不會冒着被契丹人發現並因此治罪的危險,千里迢迢到京城去覲見官家,並奉上火槍火炮;臣妾的八哥也不會入朝爲官,爲官家操練‘神機軍’、爲官家南征北戰立下諸般功勞。臣妾聞聽前幾日臣妾的八哥還曾向官家立下軍令狀,保證爲朝廷大軍提供糧草,並將臣妾兄弟們手下的私兵交予朝廷統領、共同對付契丹人。凡此種種,無不證明臣妾的兄弟們對朝廷、對官家忠心耿耿,他們又怎會欺騙官家。”

林小雨不提徐紹安還好,一提徐紹安柴榮的心情更加鬱悶。他忿忿的道:“心向朝廷、進獻火器、提供糧草、上交私兵,哼,若非朕親眼所見、親耳所聞,還真會被這一件件所謂義舉所打動,將汝的那些兄弟當成忠義之士、國之棟樑。”

說到這兒,柴榮再也坐不住,他把茶杯往桌案上一墩,站起身來,在寢帳之內一邊來回走動,一邊大聲說道:“既然是心向朝廷,‘清園’三十六兄弟爲何除了徐紹安一人真正入朝爲官,就只有賢妃汝一個弱女子願意留在京城,其他人都遠遠的躲在幽州發展自己的勢力?既然要進獻火器,爲何自傢俬兵所用火器遠比進獻給朝廷的火器犀利百倍?既然是提供糧草,爲何他徐紹安口口聲聲說去迎接糧車,結果卻一去不返?既然是上交私兵,爲何徐紹安報於朝廷的數量與實際相距數倍、爲何‘清園’私兵抵達戰場後不稟報朝廷,而是突然進攻契丹人?”…,

眼見柴榮怒氣沖天,並且道出了穿越團隊這幾年來所作所爲存在的一些自相矛盾的地方,林小雨意識到現在並不是爲衆兄弟說好話的時候,最明智的選擇便是不與爭辯並儘可能置身事外,如此方能減少柴榮對自己的懷疑、避免激化矛盾——如果柴榮因此牽怒於自己、處罰甚至是殺掉自己,那麼無論他這麼做有沒有道理,穿越團隊都不會放過他和他的部下。

故而,對於柴榮的質問,林小雨連忙跪地答道:“官家息怒。臣妾不過是一女流之輩,此前在幽州時從不參與兄弟們議事,入宮之後更是對兄弟們的事情知之甚少。每次八哥進宮探望臣妾也只是說些家事,很少提及衆兄弟在幽州的所作所爲。因此,官家說的這些事情臣妾實是無言以對。”

林小雨這邊語帶委屈的陳說,柴榮那邊也意識到自己找錯了發怒的對象。在他看來,林小雨所說不虛。一方面,在這個男尊女卑的時代,除非家裡男性成員都不在了,或者真的不是幹大事的材料,不然像林小雨這樣的女子也確如其自己所說,根本不會參與到家族或者家庭重大事務的決策中去。另一方面,林小雨自打進入太醫院後便專心爲皇家診病,平時難得有閒睱去徐紹安府上坐坐,入宮爲妃後就更是幾乎斷了與“清園”兄弟的聯絡,只有逢年過節時纔會與進宮問安的徐紹安見上一面,所談也確如其自己所說,只是些家長裡短的事情。再加上方纔的一陣大喊大叫也讓他胸中鬱結的怒氣發泄了不少,所以林小雨這邊一報屈,他那邊也就再發不起脾氣,反而快步走過來扶起林小雨,安慰道:“愛妃快快請起。朕氣惱的是王崤峻、張維信、徐紹安等人,非是怪罪愛妃。”

柴榮將林小雨扶起,並與她一起坐下。不過,坐下歸坐下,柴榮心中那股不平之氣卻並未完全散去,只是他這會兒不好再向林小雨發火,只能坐在那裡獨自生悶氣。眼見柴榮臉色難看、心情抑鬱,考慮到自己夫君身體原就不好,前些天在瓦橋關檢閱時又受了寒,林小雨怕他真個因爲這事憋出病來,於是略一猶豫,還是出言寬慰道:“官家,臣妾在幽州時雖不參與家中大事,但以臣妾對諸位兄弟的瞭解,其驅逐契丹人雖堅決果斷、毫不手軟,但對大周朝廷卻並無惡意。這從保興莊一戰他們以雷霆之勢一舉擊敗並全殲契丹人,卻對我大周軍營秋毫不犯便可見一斑。臣妾以爲,無論臣妾的兄弟們是否真的欺瞞了官家、欺瞞了朝廷,其對官家和朝廷還是充滿善意的。其可以對契丹人連施重手,卻不會對官家、對朝廷的大軍有什麼不敬的舉動。而且,以臣妾對大哥、五哥、六哥、八哥等主事兄長的瞭解,他們幾人做事向來講求穩妥、講求有理、有利、有節。此番其既然當着官家、當着大週一衆文臣武將及數萬兵士的面對契丹人大打出手,自然早已想到了官家及朝廷對此事的反應,也應該早已有了向官家、向朝廷就此事進行解釋的準備。正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官家與其糾結於臣妾的兄弟們欺瞞於您的事,一味的猜測他們下一步將有何圖謀,到不如靜觀其變,等着臣妾的兄弟們來向官家解說。”

“愛妃的兄弟會來見朕?這隻怕是愛妃你用來寬慰朕的說辭吧。”柴榮有些不太相信的說道,“‘清園’兄弟如此欺君罔上,躲着朕還猶恐不及,又怎麼可能會主動來見朕,他們就不怕朕治他們的罪?”

林小雨自然明白柴榮的疑惑,解釋道:“臣妾說臣妾的兄弟們會來見官家絕非虛言,而是以臣妾對諸位兄弟的瞭解所做的推測。臣妾的兄弟們自然怕官家治罪,但他們更怕因爲此事沒有與官家分說清楚而和朝廷產生齟齬。欺君罔上之罪尚可用殲滅幽雲契丹軍主力的功勞相抵,可一旦與官家和朝廷產生嫌隙,造成雙方互不信任,只怕再大的功勞也難以挽回了。故此,臣妾堅信他們寧可冒着被官家治罪殺頭的風險,也會派得力人選前來見官家。”…,

林小雨一番話說得柴榮頻頻點頭,一方面柴榮相信林小雨對她那些兄弟的判斷、相信自己識人的眼力,不認爲數年前還對自己恭敬有加、千里投效的“海外歸客”們會真個謀逆、真個與自己和大周朝廷爲敵——如果他們早有此心,也就不必千里迢迢去京城覲見自己、更不必將火器獻於朝廷。另一方面,“清園”私兵的實力也讓他相信“清園”兄弟有這個膽量來見自己。畢竟身後有一支如此強大的私兵做後盾,其就是真個到周軍大營來見自己,自己也不可能爲了找回一點面子而拿自己的性命、拿滿朝文武和數萬將士的性命來冒險,真個將來人治罪。

“靜觀其變”正是朝議之時趙匡胤提出來的對策,如今再加上林小雨這個自己身邊最瞭解“清園”兄弟的人的一番解說,柴榮終於再無他想,決定聽從趙匡胤和林小雨的建議,在自己的大營之中踏踏實實的等着“清園”兄弟派人來向自己解釋。

當然,等待的滋味總是不好受的,特別是在全軍只剩下兩天口糧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幽雲遼軍主力雖已覆滅,但在清除掉遼軍那支偏師之前,周軍的糧道依然不會暢通。從午後等到傍晚再到掌燈,一直沒有等到“清園”兄弟派人來求見自己的柴榮不免又開始有些急躁起來。好在林小雨對此早有準備,以保興莊大戰剛剛結束,自己的兄弟們需要打掃戰場、清理俘虜,難以抽身來見柴榮爲由,將自己的夫君勸住,讓其答應再等“清園”兄弟一天時間。屆時如果對方再不派人來,朝廷這邊再有所行動也不遲。

第二天,顯德六年(應歷九年)陰曆四月初四一早,柴榮再次召開御前會議,與一衆文臣武將商議對策。有了昨天趙匡胤與張永德脣槍舌劍、互不相讓,結果致使柴榮提前結束朝議的例子在,初四上午的御前會議開得比之前一天更加沉悶,除了張、趙二人繼續在那裡針鋒相對的自抒己見外,其他大臣基本上就是個看客和聽客,完全成了擺設。

就在柴榮被趙、張二人的爭論搞得有些不勝其煩,打算再像前一天一樣拂袖而去的時候,在御帳外伺候的中軍官進來稟報,說是先鋒大營的探馬傳來消息,前日大敗契丹人的“清園”私兵有了新的動向。其主力馬步軍一萬餘人整軍北上,往良鄉方向而去。剩餘人馬則分爲兩路,其中一路八百馬軍渡過白溝河向南急馳,具體去向不明。另一路四千步軍則徑直南下,至先鋒大營東側五里、距中軍主力大營三裡、背白溝河列陣,並在河上架設了兩座浮橋。此外,先鋒都指揮使、“神機軍”都指揮使、雲麾將軍徐紹安率百餘親隨直奔周軍大營而來,此時已快到營門。

第十八章 善後第四十章 去而復返第一百零一章 暗中結黨(四)第七十八章` 大戰前夜(十二)第五十七章 新的練兵計劃第五十三章 打蛇不死罪三分第一百三十五章 “定心丸”(下一)第九十六章 客人走了第九十五章 並不明智的炮擊第二十六章 意外(四)第十一章 《海軍提案》第一百九十二章 “黃袍加身”(九)第一百零六章 裹足不前的蕭思溫第六十九章 兄弟間的妥協第三章 第一夜第一百六十一章 設計取雲州(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戰保興莊(上)第一百零一章 難啃的固安城(下)第五十二章 甕中捉鱉第一百五十一章 “讖緯”再現(下)第五十一章 通天之路(二十二)第一百零七章 對峙保興莊(一)第二十五章 “絕戶計”第三十七章 以誠服人第六章 清塵評三寨第三十一章 糾結的張維信第九十九章 暗中結黨(二)第三章 炮仗第七十三章 漢軍敗退第二十八章 南邊來的客人(中)第二十三章 喜得貴子第三十一章 戰太原(四)第一百五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消息(上)第七十一章 喜事連連(下)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九十三章 居庸關上(上)第八十八章 固安城內(上)第五十章 再探玉虛宮第四十六章 馬踏太原城(下)第五章 不平靜的新年(二)第五十九章 “他鄉遇故知”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戰長城邊(七)第一百四十章 三戰長城邊(十)第一百三十二章 “飛燕”內鬥(下)第二十八章 一次重要的擴大會議(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雞生蛋”(上)第七十二章 “炮灰”攻堡第九十七章 意外不斷第一百六十三章 增兵保命脈第一百四十章 三戰長城邊(十)第一百四十三章 “淨心行動”(一)第七章 不平靜的新年(四)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八十九章 再次招攬(完)第七章 再探三寨(上)第八十五章 駐蹕瓦橋關(下)第一章 兄弟定策(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戰澤州(中)第一百五十九章 轉戰中京道第三十四章 合作(七)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戰長城邊(七)第一百章 難啃的固安城(中)第七十三章 意料之外的訪客第二章 第三次全體會議(中)第十六章 遇險第十七章 逆轉第四十八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十九章 鋌而走險(下)第三十八章 拍賣會(三)第十二章 假道伐虢(完)第五十章 初戰龍潭溝第十七章 白飛的挑戰書第一百一十一章 對峙保興莊(五)第一百三十章 漸行漸遠(下)第四十四章 “涼園”密議(上)第一百一十章 “霸王行動”(下一)第一百四十八章 “淨心行動”(完)第三十七章 相約會晤第五十二章 甕中捉鱉第九十五章 說服“自己人”第五十一章 修羅地獄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戰保興莊(中)第七十七章 大戰前夜(十一)第四十五章 通天之路(十六)第一百六十三章 逃亡(二)第四十七章 北漢滅國第六十三章 陳兵大堡戍第四十六章 “涼園”密議(下)第三十一章 通天之路(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反?逼他反!(下二)第二章 整編第四十九章 “拉壯丁”(下)第五十九章 王崤峻再進幽州城(四)第一章 以新代舊 解決兵源第五十二章 輕敵思想要不得第六十三章 造還是不造 這是個問題(下)第四十一章 接收第一百四十四章 “淨心行動”(二)第四十九章 “拉壯丁”(下)第十六章 軍中敗類第二十二章 不太令人滿意的戰果第一百五十二章 三戰長城邊(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