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目標:乾寧軍(下)

儘管鐘有朋和王峰等人出發的時間較柴榮的大軍晚了幾天,但與後周軍步步爲營,按照正規行軍速度緩慢而有序的向滄州進發不同,鐘有朋和王峰等人卻是以最快的速度趕路。因此,當他們趕到乾寧軍(寧州)治所永寧縣的時候,後周軍離滄州尚有一天的路程。如此一來,鐘有朋和王峰等於是爲自己在乾寧軍(寧州)的活動爭取到了四、五天的時間。

應歷九年陰曆二月初八中午時分,鐘有朋和王峰在一干親衛的護衛下進了永寧縣北門。雖然因爲後周軍漸漸逼近,作爲邊境重鎮的永寧縣對來往行人盤查的遠比平時嚴格。但樣式特殊的四輪馬車,以及車廂兩側代表“大通商行”——實際上就是代表“清園”兄弟——的八角星標誌,讓鐘有朋、王峰等人在進城門時省卻了不少的麻煩。

在順利進城之後,無論是鐘有朋還是王峰都發現了一個現象,那就是儘管永寧縣城門口的軍兵盤查較嚴,但軍兵的臉上除了嚴厲與認真的表情外,並沒有一般軍兵面對敵軍即將大兵壓境時的那種緊張、焦燥。不但城門口的軍兵如此,進城之後,城裡的行人百姓、商鋪門店,也均與平時無異。大家該趕路的趕路、該做工的做工、該做生意的做生意,並沒有大戰將至時的那種人心慌慌與忐忑不安。

面對這樣的情景,鐘有朋和王峰心裡踏實了許多,因爲這樣的情景意味着現在的永寧縣城一切正常,刺史王洪依然牢牢的掌控着自己的轄地,他們要實現此行的目標將不會有多大的困難。有了這樣的心理預期,鐘有朋和王峰也就不急着去找刺史王洪了,而是在王峰的帶領下,先到城裡自家的“大通客棧”投宿、休息、吃午飯,其他的事等到吃過飯再說。

當車隊抵達“大通客棧”左近時,不用隨行的護衛上前通知,客棧門口攬客的夥計早就看到四輪馬車和馬車車廂上的八角星標誌,離着老遠就滿臉堆笑的迎上來獻殷勤。對此,王峰等人早已習以爲常。而且,此時也不用王峰出面,帶隊的親衛頭目就已經上前與那夥計搭話,吩咐他速去通知掌櫃,爲一行人準備上房休息,但不可太過張揚,以免給主人家辦事帶來不必要的干擾。夥計聽了自然不敢怠慢,連忙小跑着回到客棧找掌櫃的傳話。

聽說主人家大駕光臨,掌櫃的自然是盡力奉迎。他一面吩咐夥計爲王峰等人安排住處,一面來到客棧大門口迎接。不過,由於剛纔親衛已經吩咐過要低調行事,所以掌櫃的並沒有表現出過分的殷勤,而是像歡迎一般客人一樣的將王峰等人迎進了客棧,並將他們引領到爲其準備的上房。

進了房間,王峰一邊在親衛的服侍下淨面更衣,一邊命掌櫃的爲衆人準備飯食。待掌櫃的答應着出去後,王峰這纔對隨行的親衛頭目週三郎說道:“三郞,待會兒吃過飯,你就帶着信物去‘暗羽’在本地的堂口,讓他們的大頭目來見爺。”

“是。”此次出行的親衛頭目週三郎躬身答道。

吃過一頓相對豐盛的午飯後,親衛頭目週三郎前往“暗羽”在本地的堂口,將“暗羽”乾寧軍(寧州)分堂的堂主帶到了“大通客棧”。

待這位姓趙的分堂堂主行禮已畢,王峰這才問道:“趙堂主,你且向爺和鍾聯絡使稟報一下週軍起兵北上後,乾寧軍(寧州)刺史王洪及乾寧軍(寧州)各級官吏的反應如何,可有什麼異常舉動?”

趙分堂主聞言,連忙答道:“稟二十七爺、鍾聯絡使,據本堂在刺史府及其他重要官吏府中的探子回報,自打周軍從開封起兵北上以來,那刺史王洪表現卻是非常規矩。想來是因爲之前與我軍有過默契,所以其似乎對周國大軍的步步逼近並無多少擔心。每日裡除了派出一些探馬打探周軍動向之外,依然像往常一樣處理衙門裡的公務。”——這位趙堂主之前曾經協助過鐘有朋與王洪的接觸,所以對王洪與“清園”兄弟之間的私下約定有一些瞭解。,

聽這位分堂堂主如此一說,王峰和鐘有朋心裡也就有了底。王峰接着問道:“除了王刺史外,乾寧軍(寧州)其他官佐軍將近來表現如何,可有異動?”

“稟二十七爺、鍾聯絡使,乾寧軍(寧州)其他官佐軍將這段時間皆無任何異常。他們與那王刺史一般,每日裡照常做事辦公,該到衙門當班的到衙門當班,該帶兵巡守的帶兵巡守,與周軍北上以前沒有任何變化。”趙分堂主恭敬的回答道。

鐘有朋聞言點點頭,對王峰說道:“看來這個王洪確實是個有城府、有才能的官員。他不但對即將到來的大戰能泰然處之,而且對下屬的掌控也極好。如今周軍大兵壓境,他這永寧縣除了城門口守衛兵丁盤查得比平時嚴了一些外,無論是城中的百姓還是官府中的官吏守將,卻沒有一絲慌亂與不安。可見老夫當初沒有看錯這個王刺史,他果然是一個既識實務而又老於世故且還很會做官的人。”

“岳父大人說的極是。”王峰贊同道,“以這個王洪的表現及永寧縣城的情形來看,小婿與岳父大人要達到這趟遠行的目的應該不是什麼難事了。”

事實證明,王峰的預測非常準確。當鐘有朋在傍晚時分去到王洪府上拜訪時,這位寧州(乾寧軍)刺史大人正在悠閒的觀賞歌伎的歌舞表演,顯得非常放鬆。而且,他對鐘有朋登門拜訪的目的也非常清楚,因此其在與鐘有朋見面寒喧一番並揮退歌伎和伺候的下人們後,對鐘有朋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鍾聯絡使但請放心,本官當初既已與聯絡使擊掌盟誓,便絕無反悔的道理。待王師到時,本官必會依約行事,改旗異幟。”

王洪這番表決心的話一說,鐘有朋此行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因此,在向王洪鄭重聲明“清園”兄弟當初對其的承諾一定算數、一定說到做到後,鐘有朋便離開了刺史府。

回到“大通客棧”後,鐘有朋將自己與王洪溝通的結果告之王峰。對於這樣的結果,王峰自然也是非常高興。不過,儘管鐘有朋對王洪能夠依約行事很有信心,但正所謂“人心隔肚皮,做事兩不知”,無論王洪話說得多好,最終結果還是要看其實際行動。因此,一向講求辦事穩妥、行事小心謹慎的鐘有朋此時並沒有完全放下心來。他在與王峰商量了一番後,翁婿二人一致決定暫時留在永寧縣城,待局勢完全明朗之後再行離開。

在王峰將翁婿二人的這個決定通過電臺提交給“涼園”的委員會後不久,便接到了委員會的回電。委員會在回電中除了表示同意鍾、王二人的決定外,還從安全的角度出發,要求二人及一衆親衛立即離開“大通客棧”,前往“暗羽”乾寧軍(寧州)分堂的安全據點去,在那裡等待王洪那邊的消息。

對此,鍾、王二人也沒有什麼異議。二人在吩咐完“暗羽”乾寧軍(寧州)分堂的趙堂主繼續對王洪及乾寧軍(寧州)一干官吏守將進行密切監視後,當晚就在對方的安排下“神不知、鬼不覺”的撤出了“大通客棧”,進駐該分堂的一處秘密安全據點,踏踏實實的等消息。與此同時,一封說明相關情況的電報也由“涼園”發出,並被交到了正隨柴榮北上滄州的徐紹安手上,讓這位後周北伐大軍的副先鋒官對北伐第一仗做到心中有數。

顯德六年(應歷九年)陰曆二月初九,柴榮車駕抵達滄州城。大軍休整三天後,陰曆二月十二,柴榮下旨,命先鋒都指揮使張藏英、副都指揮使徐紹安率本部五千“神機軍”、及馬步軍一萬餘人先行北上,務必於十日內拿下百里之外的乾寧軍(寧州)治所永寧縣城。

顯德六年(應歷九年)陰曆二月十五,張藏英、徐紹安率部抵達永寧城下,遼寧州(乾寧軍)刺史王洪開城投降。

顯德六年(應歷九年)陰曆二月十六,鐘有朋、王峰在一衆親衛的護衛下離開“暗羽”乾寧軍(寧州)分堂安全據點,前往其下一個目的地——瓦橋關。

第一百五十章 “讖緯”再現(上)第四十五章 馬踏太原城(上)第六十一章 王崤峻再進幽州城(六)第六十五章 趙氏“父女”(中)第十二章 何人泄密?第八章 海濱之旅(一)第三十七章 拍賣會(二)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八十五章 再次招攬(下二)第五十八章 情義爲重第七十一章 一家團圓第一百四十入章 三戰長城邊(十八)第一章 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不反?逼他反!(中)第五十八章 軍火交易(上)第二十三章 意外(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逃亡(二)春節期間更新說明第四十二章 戰太原(完)第十一章 初入玉虛宮第十五章 開陽門外第一百九十章 “黃袍加身”(七)第七十章 見不得光的交易(下二)第二十六章 槍炮齊鳴(下)第四十七章 夤夜訪客第三十四章 翁婿對話(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設計取雲州(中)第十三章 戰前動員第一百六十二章 逃亡(一)第二十二章 團聚(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戰長城邊(七)第四十章 去而復返春節期間更新說明第四十八章 安全第一第三十二章 戰太原(五)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七十九章 摸清“底牌”(下)第八章 假道伐虢(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三戰長城邊(五)第一百七十一章 逃亡(十)第十六章 義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黃袍加身”(三)第一百二十章 戰澤州(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澶州城下(上)第一百三十章 避而不見第六十七章 見不得光的交易(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設計取雲州(中)第六十六章 趙氏“父女”(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戰長城邊(十三)第七十三章 農業組成立第四十七章 北漢滅國第六十七章 見不得光的交易(上)第十章 內外有別(中)第二十章 一擊撲空第二十三章 意外(一)第三十九章:我心飛揚第六十六章 趙氏“父女”(下)第四十六章 意外收穫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八十九章 再次招攬(完)第十章 寶金山的槍聲第二十七章 進兵太原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三戰長城邊(一)第十七章 白飛的挑戰書第七十八章` 大戰前夜(十二)第二十一章 擲刀相助第六十六章 改裝燧發槍第十六章 山村偶遇(上)第八十章 下旨北伐第三十四章 合作(七)第二十二章 咱也是有“身份證”的人了第五十四章 原來是他第七十八章` 大戰前夜(十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不反?逼他反!(中)第十二章 駐軍方案第五十六章 落腳潞縣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定(二)第四十八章 《接觸準則》第五十四章 雙料朝議郎第九十四章 天公不做美第一百六十九章 逃亡(八)第二十二章 咱也是有“身份證”的人了第二十三章 恰到好處的投誠第二十三章 意外(一)第一百八十三章 澶州城下(下)第一百三十七章 正式接納第二十三章 團聚(中)第一百六十八章 逃亡(七)第五章 隨他去吧第八章 北平軍節度使(下)第二十三章 開封來的消息(下)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八十六章 再次招攬(五)第五十六章 去做私鹽販子?第二章 “暗羽”初創(上)第三十一章 糾結的張維信第五十九章 軍火交易(中)第二十六章 一次重要的擴大會議(三)第六十四章 原來如此(下)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員調整第五十二章 最佳選擇與最好歸宿第三十章 陌生的訪客第七十一章 一家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