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大戰前夜(九)

對於穿越團隊來說,幽雲大戰開始的日子越來越近並沒有給他們造成什麼壓力。出於對自己手中實力的信心,他們對這場大戰非但不感到緊張,反而有一種躍躍欲試的衝動——兄弟們都希望經此一戰,可以徹底砥定穿越團隊在這個時代、在這片土地上生存與發展的基礎。

與得知後周軍北伐的大致時間時的平靜淡定、泰然處之不同,參加會議的衆兄弟對徐紹安呈給柴榮的,表示“清園”兄弟願意以自己所掌握的巨大財力、物力、人力,特別是手中的“私兵家丁”臂助後周大軍,爲後周朝廷、爲幽雲百姓出一份力的奏疏並沒有得到柴榮的積極迴應感到異常的不滿。按照徐紹安電報中的說法就是,柴榮對他的這道奏疏雖然給予了一定的褒揚與讚許,但對“清園”兄弟提出的,願意出兵相助朝廷的請求卻表達了婉轉但又很堅定的拒絕。

柴榮在向徐紹安解釋爲什麼不同意“清園”兄弟出兵相助的請求時曾表示,王愛卿、張愛卿及其一衆兄弟對幽雲百姓的拳拳赤子之心、對大周朝廷的赤膽忠心,早在當初南下覲見朕時便已表露無疑。如今汝等爲了大周朝廷、爲了幽雲百姓,不計個人之利害得失,願意盡出自己的資財家產、私兵家丁支援朝廷的北伐大業,朕甚感欣慰。只是,朝廷北伐自有朝廷的章法,汝等手下那些私兵雖然有數千之衆且精銳之士甚多。然則這些私兵即便再精銳,其終究只是汝等的家丁、護院。他們之中雖不乏悍勇無畏之輩,但無論是軍紀法度,還是行軍佈陣,畢竟與朝廷正規禁軍不同。雙方若是合兵一處,勢必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麻煩。與其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干擾,倒不如將與契丹大軍決一雌雄的任務交由朝廷的禁軍來完成。而“清園”兄弟只管爲朝廷大軍引路,並提供糧草、軍器以及錢財方面的支援。這樣既表達了“清園”兄弟對大周朝廷忠心、爲幽雲百姓出力的意願,又可以保留下自己的一份力量,爲日後幽雲十六州之地的興旺發達出更多的力。

柴榮的這一表態雖然稱不上出乎穿越衆的意料之外,但也令衆兄弟感到有些不太理解。在穿越衆看來,即便柴榮不是真心想與他們這班“清園”兄弟合作,至少也應該趁他們自己主動請戰的機會,以共伐幽云爲藉口,讓“清園”兄弟帶着自己的“私兵家丁”參與戰鬥,並將最難打的城池、最難啃的“硬骨頭”指派給他們,由他們去衝鋒陷陣、當炮灰。如此一來,既可以消耗契丹人的兵力,爲後周軍攻城略地減輕負擔,又可以藉此大幅削弱“清園”兄弟的實力,使其在戰後不會掣肘後周朝廷對幽雲十六州的統治——甚至趁勢將“清園”兄弟這股已經與契丹人拼的傷筋動骨、筋疲力盡的地方勢力一舉吃掉也不是不可能的。

雖然柴榮讓他們去當炮灰、去和契丹人拼消耗同樣會令穿越衆們心中不快,暗罵一句“朝廷陰險、柴榮狡詐”,但出於對“飛龍軍”戰鬥力的信任,穿越衆們還是會鬥志昂揚的殺上戰場,向契丹人、向幽雲十六州的百姓、向後周朝廷展示自己的真正實力。可現如今柴榮卻不知是對麾下禁軍的戰鬥力信心十足,還是對自己的英明神武、雄才大略信心十足,其沒有選擇這種歷代統治者常用的驅虎吞狼,以致兩敗俱傷之策,而是非常少見的選擇了直接婉言謝絕“清園”兄弟希望與朝廷大軍並肩作戰的請求。這多少令上疏之前信心十足,認爲通過自己這份奏疏,可以爲穿越團隊率軍起事帶來大義名份的徐紹安,有一種拳頭打在棉花上——根本使不上力的感覺。,

好在穿越團隊特別是王崤峻、張維信等人做事,一向講求積極穩妥、多手準備。雖然柴榮直接拒絕穿越團隊參戰的請求並不是當初衆兄弟預測的主要方向,但對這種情況的相關應對方案卻也早就制定了出來。而這套方案的核心內容只有一條,那就是後周朝廷給穿越團隊趁勢而起的直接機會,穿越團隊要趁勢而起;後周朝廷沒有給穿越團隊趁勢而起的直接機會,穿越團隊便自己製造機會,趁勢而起。至於如何製造機會、如何趁勢而起,則要由委員會、軍事部、情報部等部門因時、因勢來運作、來判斷,並沒有一定之規。

因此,徐紹安電報的第二部分內容雖然令在座的穿越者多少有些訝異,卻尚不足以影響其實現既定目標的信心,更不會影響他們建基立業的鬥志。

徐紹安電報中的第三部分內容卻是關於林小雨的。根據“暗羽”在後周皇宮中的“鐵桿線人”馬平安馬公公傳遞出來的林小雨的親筆信所講,經過她的再三懇求,柴榮已經同意她隨王伴駕,與自己一起北伐幽雲。

林小雨的書信中並沒有寫她是怎麼說服柴榮的,但按照傳信的馬平安的說法,這位賢妃娘娘果然是個性格倔強、意志堅定的奇女子。儘管她隨駕出征的請求被柴榮多次拒絕,但卻依然以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一次次的向柴榮展開攻勢。結果,在其契而不捨的努力之下,柴榮最終還是敗下陣來,不得不同意了她的這個請求。

當然,柴榮之所以能夠答應這件事,一方面是林小雨的堅持,另一方面也是基於柴榮對她這位與這個時代女子風格迥異、充滿神秘感的林賢妃的寵愛有加——換做是其他妃嬪,只怕早就被脾氣暴燥的柴榮治罪了。再加上林小雨還有一樣其他妃嬪,包括**之主符皇后都沒有的優勢,那就是她那身得到扶搖子老神仙真傳的高超武功——照馬平安的說法,這位林娘娘每天都會皇宮之中練武,從未中斷過。據見過林小雨練功的宮中侍衛所講,若論單打獨鬥,漫說是普通的大內侍衛,就算是他們號稱大內第一高手的師父兼統領也要甘拜下風。

而正是侍衛們對林小雨武功的推崇,使得戎馬一生、喜好武藝的柴榮改變了之前對林小雨不過只會些花拳繡腿的論斷。他不但對這位估計是古今中外武功最高的妃子更加寵愛,而且閒暇之餘觀賞林小雨習練武功也成了他認爲是最愜意的一種放鬆方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柴榮這次之所以能夠同意林小雨與自己一起出徵北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武功在身的林小雨可以和他一起馳騁疆場,甚至陣前殺敵,而不像其他妃嬪那般,成爲需要大軍保護的累贅。

在柴榮看來,林小雨執意隨其出征可能只是擔心自己在戰鬥中有什麼閃失,或者是在宮中待煩了,想借着這個機會出來透透氣。而在穿越團隊看來,林小雨這麼執着的要和柴榮一起北伐,其目的絕不是,或者說絕不僅僅是擔心柴榮在戰鬥中有什麼閃失,而是擔心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像前世史書上所記載的那樣,在北伐途中一病不起,最終英年早逝。她之所以堅持要陪着柴榮一起北伐,其用意只怕是想憑藉一己之力,保住這位爲後世史學家所稱道的明君,同時也是自己想要與他白頭偕老的夫君的性命。而作爲林小雨的結義兄弟,穿越團隊的其他成員在這件事情上卻幫不上自己的這位義妹(姐)任何的忙。更有甚者,穿越團隊的其他成員不但幫不了林小雨的忙,他們在此後的一些作爲還很可能會使這位脾氣向來比較暴燥的柴皇帝暴跳如雷,從而加重這位身體一直不好的皇帝的病情,使得林小雨爲柴榮的身體健康所付出的心血全都白費。

不過,對於除林小雨以外的穿越者來說,當整個穿越團隊的前途命運與某個團隊成員的前途命運擺在他們面前,讓他們進行抉擇的時候,他們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因此,穿越團隊的衆兄弟們在祝願林小雨這次能得償所願的同時,還是義無反顧的投入到了對即將打響的幽雲之戰的準備之中,爲穿越團隊也爲自己去爭取一片廣闊的天地。

第一百一十三章 對峙保興莊第十七章 山村偶遇(中)第五十一章 難以置信的消息第七十章 喜事連連(上)第二十九章 戰太原(二)第二十一章 平定叛亂(上)第五十五章 惹不起的“半邊天”第七十章 喜事連連(上)第五十五章 萬鈞行動(一)第四十七章 北漢滅國第一百一十一章 對峙保興莊(五)第七十章 大戰前夜(四)第十章 寶金山的槍聲第九章 不平靜的新年(六)第五十四章 說服第一百一十章 “霸王行動”(中)第五十七章 弄虛作假第二十八章 說愛(上)第七十二章 新年有喜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黃袍加身”(三)第一百七十章 逃亡(九)第四章 不平靜的新年(一)第四十五章 “涼園”基地(二)第七十一章 喜事連連(下)第二十二章 平定叛亂(下)第二十七章 明月幾時有第五十六章 去做私鹽販子?第二章 第三次全體會議(中)第六十八章 大戰前夜(二)第一章 躲不掉的李重進(上)第七章 羽翼漸豐(五)第二十章 一擊撲空第四十二章 才子三見佳人(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三戰長城邊(十一)第六十七章 見不得光的交易(上)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八十二章 再次招攬(上)第四十三章 百鍊才能成鋼第七章 北平軍節度使(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借兵(上)第三十三章 戰太原(六)第二十三章 開封來的消息(下)第三章 羽翼漸豐(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戰長城邊(三)第四十五章 馬踏太原城(上)第三十六章 通天之路(七)第四十一章 強軍中的強軍(中)第二十二章 不太令人滿意的戰果第六章 豈能隨他去第十五章 進城第十六章 軍中敗類第二十章 一擊撲空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戰保興莊(上)第五十八章 蒸汽動力第一百一十二章 對峙保興莊(六)第五十一章 令人失望的一夜第三章 炮仗第五十二章 搬遷第四十九章 “拉壯丁”(下)第二十五章 一次重要的擴大會議(二)第四十章 通天之路(十一)第二章 第三次全體會議(中)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八十一章 口無遮攔第二十三章 開封來的消息(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戰澤州(下)第四十章 “敬酒”第一百五十章 “讖緯”再現(上)第二十七章 組建保安隊第六十九章 馮程的小九九第一百四十二章 撇清第九章 不平靜的新年(六)第一百六十五章 逃亡(四)第四十二章 才子三見佳人(上)第五十七章 新的練兵計劃第八十四章 駐蹕瓦橋關(中)第十二章 何人泄密?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戰長城邊(七)第四十四章 傾訴第二十一章 結拜第十章 假道伐虢(四)第二十六章 槍炮齊鳴(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淨心行動”(三)第一百八十六章 “黃袍加身”(三)第二十三章 恰到好處的投誠第六十一章 逢山開路第七十一章 大戰前夜(五)第三十七章 通天之路(八)第九十九章 難啃的固安城(上)第六十章 開封留守處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戰保興莊(四)第二十四章 一次重要的擴大會議(一)第三十九章 通天之路(十)第一百二十九章 漸行漸遠(中)第一百六十九章 逃亡(八)第十二章 何人泄密?第四十三章 才子三見佳人(下)第四十三章 鐘有朋的心思第四十五章 “班師回朝”第九章 再探三寨(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三戰長城邊(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