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戰爭之神”

當鍾家父子不辭辛勞的四處奔波,進出於幽雲各處漢人官吏軍將、士紳豪強家中之時,穿越團隊的成員並沒有坐等其成的享清閒,而是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全身心的工作,爲即將到來的大戰貢獻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穿越團隊各職能部門中,除了正全力配合鍾家父子聯絡地方勢力、壯大反遼盟友的情報部外,最爲忙碌的就要數科技部各科室了。

作爲團隊的倚仗和核心,“飛龍軍”無疑是未來幽雲大戰的絕對主角。而“飛龍軍”作爲一支已經完全火器化的武裝力量,後勤補給、特別是彈藥的補給乃是其能否取得勝利的一條重要因素。爲此,科技部下屬的化工科、武器科、材料科從正月十五以後便開足馬力,通過歇人不歇生產設備,所有工匠三班倒、連軸轉的滿負荷,甚至是超負荷工作方式,爲“飛龍軍”生產作戰所需的槍支彈藥。而機械科作爲科技部重要的技術支持力量,也沒有在一旁閒着。其所有成員也施行三班倒原則,在保證全天24小時有維修人員在場,爲其他科室的生產設備正常運轉提供技術保障的同時,全力生產經過簡化設計、更有利於戰時使用的四輪馬車,以提高“飛龍軍”後勤部隊的作戰保障能力。

事實證明,科技部成員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們的忘我工作成效顯著。武器科的裝備生產速度明顯加快,綜合“涼園”和新的生產基地的數據,“五五”式步槍的產量從原來的每月一千支提高到了一千五百支,“五五”式步槍子彈的產量從原來的每月二十萬發增加到了三十萬發,中小口徑迫擊炮的產量從原來的每月三十門擴大到了四十門,迫擊炮彈的產量則從原來的每月六百發升級到了八百發。除此之外,手榴彈、炸藥包等爆炸武器的產量也有明顯提高。按照李俊武在三月中旬舉行的,每年一度的以“年度工作總結與展望”爲題的委員會擴大會議上的說法,如果以現在的生產能力來看,就算“飛龍軍”的規模再擴大一倍,科技部也有足夠的能力來保障其發動一場大規模作戰。

當然,李俊武所說的只是一種假設,一種在科技部各科室、各生產線都能保持現有生產狀態下的一種理想化的假設。即便是在委員會擴大會議上說出“豪言壯語”的李俊武也很清楚,科技部目前的這種接近超負荷的狀態並不能長久保持下去。如果工匠和生產設備能像現在這樣堅持運轉六個月,就已經是超水平發揮,是其生產能力的極限了。畢竟,無論是工匠還是生產設備,滿負荷甚至超負荷工作時間長了,都會出現疲勞和故障,必須在適當的時候進行休整和檢修,不然就會出問題、出大問題、出足以影響生產線正常運轉的大問題。

因此,在三月中旬召開的這次擴大會議上,與會代表們經過多次討論、仔細研究、科學分析,否決了軍事部提出的,將“飛龍軍”規模擴充到三萬人的議案,而是非常謹慎的將新的擴軍額度定在了比較適中的一萬五千人。

按照這個決定,“飛龍軍”在應歷八年年底之前,將擁有四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一個騎兵團、一個“遊騎兵”營,一個“狼牙”營等編制在內的一萬五千人左右的作戰部隊。除此之外,還將建立起一支人數約爲五千人,只裝備少量熱兵器的專業輜重部隊,以及數量在一萬左右的民夫隊伍,爲那一萬五千戰兵提供後勤支援保障。

如果以這個時代的後勤與作戰人員的通常比例來看,後勤部隊和民夫的數量顯然是不夠的,一比一的後勤與作戰人員比例是無法支持“飛龍軍”展開大規模作戰的。不過,一方面穿越團隊的意圖就是速戰速決,以避免長期作戰給幽雲地區帶來嚴重破壞。另一方面,大量四輪馬車的裝備,也使得後勤部隊和民夫的工作效率提高不少,從而有能力支撐戰鬥部隊的行動。,

如果說,隨着武器裝備的產量不斷增加而規模越來越大的“飛龍軍”令穿越團隊在未來的幽雲大戰中牢牢掌握住主動權的話,那麼李俊武在這次擴大會議上宣佈的另一個消息——經過團隊科技部成員的不懈努力,以及其他部門兄弟的全力配合,此前新開發出來的線膛後裝火炮已經完成了所有的測試和檢驗,具備了參加實戰的能力——則一方面使得“飛龍軍”實力大增,另一方面也使得幽雲大戰的勝利天平徹底倒向了穿越團隊一邊,爲“飛龍軍”成爲一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強大軍隊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在此次委員會擴大會議結束後的應歷八年陰曆三月十八,與會者們在科技部所有成員的陪同之下,來到霞雲嶺山腳下的一片空曠的丘陵地帶,親身經歷了後裝線膛炮和大口徑迫擊炮的一次以檢驗新火炮的射程、威力、精度爲目的的實驗。

參加這次實驗的共有包括兩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一門一百零五毫米榴彈炮、一門一百三十毫米攻城炮(應歸類於加農炮,但爲了使官兵們更容易理解,武器科根據此炮的作用取了這樣的名字)、一門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在內的,四種口徑的五門火炮。

在李俊武親自指揮下,五門炮依次對既定目標區進行了多輪射擊,效果都很好。其中,七十五毫米野戰炮射程爲三裡(一千五百米),一百零五毫米榴彈炮的射程爲八里(四千米),一百三十毫米攻城炮的射程爲兩裡半(一千三百米),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的射程爲五里(兩千五百米)。而目標區被炸燬的幾座專門爲實驗搭建的房屋、一段厚實堅固不亞於幽州城城牆的短牆,以及被炸死炸傷的上百隻用來檢驗火炮殺傷力的羊、豬、狗等動物,則充分說明了這五門火炮的爆炸威力和射擊精度。

這樣的成果可以說是穿越團隊目前材料和加工水平的極限,雖然與前世的近現代火炮相比相去甚遠,但這幾型火炮無論是從射程還是殺傷力來說,卻已經達到這個時代所有武器的頂峰,足以使它們不愧於“戰爭之神”的稱謂。

實驗結束之後,這四型火炮均被委員會命名爲“五八”式,並要求科技部按照之前委員會擴大會議達成的決議,即刻開展這幾型火炮的生產。科技部衆兄弟自然是欣然接受任務,並向大家保證一定會在年底之前,完成七十二門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二十四門一百零五毫米榴彈炮、十八門一百三十毫米攻城炮、二十四門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以及相關彈藥的生產——受到材料和加工能力的限制,線膛炮的生產速度有限,是無法與中小口徑迫擊炮相比的。

第三十一章 通天之路(二)第十七章 逆轉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八十章 走別人的路 讓別人無路可走第九十四章 天公不做美第一百五十二章 不反?逼他反!(上)第三十一章 戰太原(四)第三十七章 通天之路(八)第二十章 談情(上)第二十二章 團聚(上)第五十三章 釘子戶?第三十三章 王崤峻的選擇第一章 交心第六十六章 出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戰長城邊(二)第一百八十九章:“黃袍加身”(六)第五十六章 曾志林的練兵計劃第十一章 假道伐虢(五)第六十六章 出城第三十六章 分工要明確第一百一十章 “霸王行動”(下一)第六十九章 大戰前夜(三)第三十八章 搬家第七十三章 大戰前夜(七)第四十六章 “涼園”密議(下)第四十四章 傾訴第四十六章 “涼園”基地(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戰長城邊(二)第三十三章 通天之路(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原來是故人(上)第三十一章 團隊需要說客第一百一十七章 一戰保興莊(三)第一百一十章 對峙保興莊(四)第二十章 試探(下)第六十一章 鍾員外的秘密第五章 新的起點,新的目標第五十一章 通天之路(二十二)第二章 “翔龍堡”第一百四十三章 “淨心行動”(一)第二十九章 一次重要的擴大會議(完)第五十九章 低調卻不平庸第十三章 王峰的煩惱第六十三章 陳兵大堡戍第七十一章 一家團圓第一百五十章 “讖緯”再現(上)第六十三章 王崤峻再進幽州城(八)第一百零三章 暗中結黨(六)第七十四章 頭腦要清醒第十七章 鋌而走險(上)第四十三章 《消遣娛樂決議》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八十三章 再次招攬(中)第一百零五章 攻克固安第一百七十三章 逃亡(十二)第十五章 紮營秋林莊(中)第一百六十一章 設計取雲州(中)第十六章 軍中敗類第一百五十八章 “借雞生蛋”(下)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七十七章 聯絡感情第四十二章 戰太原(完)第十六章 山村偶遇(上)第二十二章 平定叛亂(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戰長城邊(三)第八章 再探三寨(中)第四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五章 萬民折(中)第一章 躲不掉的李重進(上)第一百六十九章 逃亡(八)第六章 羽翼漸豐(四)第二十六章 遷民入太原第一百八十八章 “黃袍加身”(四)第五十九章 “他鄉遇故知”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戰長城邊(十三)第二十五章 拔營起寨第一百九十二章 “黃袍加身”(九)第一百一十二章 “霸王行動”(下二)第七十四章 待客之道第五十章 初戰龍潭溝第十三章 塘沽鹽場(上)第四十六章 馬踏太原城(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借兵(下)第四章 昊天塔第二十章 談情(上)第九十五章 說服“自己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設計取雲州(下)第一百四十三章 “淨心行動”(一)第四十六章 辛飛宇入夥第一百四十八章 “淨心行動”(完)第二十章 試探(下)第五章 隨他去吧第七十三章 意料之外的訪客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戰保興莊(上)第六十八章 屬意“晴雪樓”第九十章 固安城內(下)第三十七章 通天之路(八)第六十四章 此張永德非彼張永德?第五十九章 立威第二十八章 南邊來的客人(中)第一百零二章 爲情爲義 無怨無悔第一百七十四章 逃亡(十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雞生蛋”(上)第二十四章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