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翔龍堡”

畢竟當初魏才思等幾位寨主建立“五虎寨”時,手中不過幾百名嘍兵,安置起來並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所以,選建寨之地時魏才思等人考慮得更多的是是否有利於防守,而不是若干年後還有沒有足夠的地方住人。其實,如果按一般山寨的規模來看,這“飛龍寨”絕對稱得上廣大了。只要安排得當,住上五、六千人還是沒什麼大問題的。只是現如今一方面寨子裡建有一座規模不算小的被服作坊,佔去了一塊地方。另一方面軍事部這次擴軍是按照委員會批准的上限來計劃的,擴軍完成後的“飛龍軍”將達到一萬餘人。這樣一來,儘管軍事部已經儘可能壓縮士兵們的居住面積、增加居住密度,但仍然只能在“飛龍寨”中安排下六千多人。而以“飛龍軍”現在訓練新兵的速度,這個數字在年月底的時候就可能被突破。到時候,就會出現新兵無處訓練、無處居住的棘手局面。

對此,軍事部諸位兄弟一方面向委員會檢討自己當初考慮問題不夠全面,疏忽了“飛龍寨”的容納能力。另一方面則積極想辦法,在最大限度利用現有空間的同時,也向委員會提出了在其他地方另建新營區的建議。

對這個問題,委員會也給予了高度重視。經過與軍事部及其他相關部門的商議,最終決定在霞雲嶺下、“涼園”以東新建一座佔地廣大的新營區,供“飛龍軍”訓練新兵及日後駐紮所用。

之所以會選在這個地方,一則是因爲這裡離“飛龍寨”比較近,如果“飛龍軍”有什麼行動、調動的話,可以迅速配合。二則是因爲霞雲嶺及其周邊地區經過穿越團隊多年經營,已經完全掌握在了穿越衆手中,無論是官府的勢力還是其他地方勢力,都無法染指這塊區域。在這裡建立新營區保密程度是最高的。而且,在這裡建營區,還能爲“涼園”提供一重外圍保護,使這座被穿越衆們稱爲“團隊最後安全據點”的堡壘更加安全——儘管由於科技部各種工廠的生產活動使這裡污染比較厲害,除了工作需要不得不住在這裡的科技部成員外,其他穿越者基本不在這裡居住,但其穿越團隊“最後堡壘”的地位並沒有任何改變。更何況這裡集中了穿越團隊目前幾乎所有的工業生產能力,爲其增加一道屏障也是應該的。

當然,在這個位置建新營區也不是沒有一點弊端。由於這裡已經是霞雲嶺的山腳處,屬於山區與平原交界的地方,沒有像“飛龍寨”或者“涼園”那樣易守難攻的地勢,在“地利”這條上要略差一些。不過,對於已經全面裝備近代火器的“飛龍軍“來說,有沒有險要的地形並不是很重要。面對只有大刀長矛的敵人,“飛龍軍”就是平地野戰也不會吃虧。

隨着建新營區的決定出爐,穿越團隊各相關部門便紛紛開始行動起來。當初負責設計“涼園”的楊新被直接點將,由他負責設計新營區的建設方案;商貿部以謝天爲主的幾位兄弟——主持上次招標的範吾成因爲遠在幽州,來回不方便,沒有參與此次工程招標談判——以及上次曾參與“涼園”工程招標談判的尤遠,開始和周邊一些大的建築隊伍聯繫,準備選定幾家有足夠實力的來負責新營區建設——這其中就包括當初曾經承建過“涼園”的那幾家大建築隊;科技部材料科的兄弟們則督促手下工匠們加緊生產水泥、鋼筋等材料,以滿足新營區建設可能的需求——這個時代的工匠能否接受用這兩樣東西修圍牆、蓋房子,就要看商貿部以及科技部材料科諸位兄弟與對方溝通的能力了。,

在這些工作當中,建設新營區最重要的自然是由楊新負責的設計方案這一塊。畢竟沒有圖低,再好的建築工人也造不出能令開發者滿意的建築來。不過,楊新在接到任務後,設計的進度並不快。這倒不是因爲他懈怠,也不是他水平不足——當初設計“涼園”也沒花太長時間——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因爲楊新最近心情不佳,或者也可以說是心緒不寧,不能把心思都放在新營區設計上。而楊新心緒不寧的主要原因卻是在數百里之外的地方,在“飛龍軍”不久前才攪得天翻地覆的北漢代州。

自打“飛龍軍”撤離北漢到現在,楊新便一直沒得到結義兄弟楊業的消息,他一直在擔心自己這位義弟會因爲大堡戍之戰慘敗而受被北漢朝廷治罪。但是,由於“飛龍軍”撤離大堡戍並經瓶形砦殺出漢國又憑空消失後,北漢朝廷便一面加緊邊界地區的戒備,禁止所有人員通行,一面派使者就此事向遼國那位有名的“睡王”陛下報告,希望這位上國皇帝能幫助北漢找出那股給自己造成重大損失的敵軍。當然,北漢使者在向遼國皇帝稟報時並未說是遼**隊南下“打草谷”,而是一口咬定這支會用火器的軍隊是必定來自周國。並表示,如果讓這支軍隊在遼國境內四處遊蕩的話,對遼國自身的安定也是相當不利的。

遼穆宗雖然人稱“睡王”,除了喝酒、打獵之外,基本不幹什麼正事。但是,對於一支可能來自周國,而且實力不俗的軍隊竄入自己的疆域內還是很在意的。畢竟他再不理朝政,這等可能關係到地方安定,特別是關係到遼國最爲重要的財富產生之地——幽雲十六州——地方安定的事情還是不會允許的。因此,在接到北漢的報告後,遼穆宗也下令給南京道各級官員及駐軍,命他們一方面要對遼、漢邊境嚴加防範,另一方面則要加緊在整個南京道內全面搜尋,一定要把這支神秘異常的軍隊給找出來。

遼、漢兩國都在邊境地區嚴防死守,不要說是派人往來送信,恐怕就是連一隻鳥都不可能飛過來。所以,儘管楊新心中焦急,但現在除了耐心等待,等着兩國放鬆警惕、允許人員往來時再去北漢打探之外,也沒有其他辦法可想了。

只是,想着要冷靜、要有耐心,但真要做起來卻是很難做到的。因此,從七月初接到委員會的授意,楊新總共用了將近二十天的時間,才把新營區的規劃效果圖——具體的房屋樣式將交由得到工程的建築隊負責以這個時代常見的營房樣式設計,不必楊新去操心——交上來。

根據楊新的設計,新營區佔地廣闊,面積約是“飛龍寨”的一點五倍,能夠容納超過一萬士兵駐紮。新營區作爲一座軍營,自然是採取堡壘式設計,在東西南北四座營門處還採用了與“涼園”類似的棱堡式防禦工事,以增加營區的防護能力。

此外,沿習穿越團隊以前的習慣,在新營區開始建設之前就要爲其取一個響亮而適合的名字。不過,與當初設計“涼園”時的取名方式不同,由於這座新營區其主要目的是訓練和駐紮團隊武裝力量,因此在討論該起什麼名字的時候,委員會與軍事部以及設計者楊新都沒有采用以前常用的“xx園”的命名方式,而是根據其功能、用途以及與“飛龍寨”的關係,給其起了一個更貼切的名字——“翔龍堡”,寓意着“飛龍軍”由此處“一飛沖天”、“翱翔萬里”。

新營區的名字已經取好了,新營區的建設自然不能拖後腿。在經過一番仔細的對比、研究,並詳細考察了所有被邀請來參與工程投標的建築隊伍之後,穿越團隊最終還是選擇了當初承建“涼園”的那幾家建築隊——此次這幾家建築隊依然採取了組團競爭的方式,在實力上自然佔據了一定優勢。再加上穿越團隊曾經與其有過合作,對其根底比較瞭解,知道這些人幹活認真、工程質量有保障,最重要的是嘴比較嚴,爲團隊幹完活後,出去不會到處亂說亂講——這從周遭百姓一直把“涼園”當成一座有錢人的避暑別院,而非避難的堡砦這一點上就能看出來。,

這次建設新營區,穿越團隊對外的說法與上次類似,依然是一座避暑的別院,只不過是面積比上次的更大,以便能夠容納更多人罷了。當然,這些只是對外掩人耳目的。只要是看過楊新那張規劃圖的人,絕不會把這座佔地如此龐大、防護如此完備、房屋如此衆多的堡壘式建築當成是一座有錢人家避暑的宅子。

不過,看得出歸看得出,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依然擔任工匠頭目之一的那位羅師傅再沒有像上次那樣說“這座建築不像是別院,而是堅固、完善的堡砦”之類的“胡話”。他在看到穿越團隊提供的圖紙後,與上次幫他解了圍的何師傅等人一邊不停稱讚負責畫圖紙的楊新手藝高超,一邊順着與他們談合作事宜的謝天、尤遠、楊新等人的意思,指着圖紙連聲說這樣的別院建成之後,諸位員外住進去一定會非常舒適,過夏天就像過春秋天一樣,卻完全不顧這座幾乎抵得上半個良鄉城的所謂“別院”那高高的圍牆、衆多的望樓,以及位於四座大門門口外的那幾處他們叫不上名字,形狀奇特類似堡壘式的建築。

與上次的情況類似,在與羅、何等人的談判過程中,楊新再次代表穿越團隊向工匠們提出了嚴格的建築規範和工程質量要求,其中的某些指標甚至超過了當初“涼園”的標準——“翔龍堡”在地利方面遜於“涼園”,自然要建得更加堅固、更加完善才行。

對於楊新提出的標準,以羅、何二人爲首的工匠經過商議,覺得雖然比較苛刻,但還在大家的能力範圍之內,也就答應了下來,只是提出了依此標準建造,所需的時間和費用將會比較大。預計整個工程做下來,大概需要一年左右,耗費的銀錢在四萬貫左右。

對於穿越團隊來說,多花些錢倒是無所謂,有玻璃及私鹽兩頂產業支撐,團隊的財政還是很寬裕的。不過,對於對方提出的工期要一年時間就有些不滿意了。因爲根據軍事部的計劃,“飛龍軍”第二階段擴軍必須要在一年之內完成,以便在應歷九年,也就是後周顯德六年上半年的幽州之戰中發揮作用。這還是按照大家所瞭解的前世歷史記載來推斷的,天知道在這個時空會有什麼變化。如果幽州之戰拖後了還好說,萬一要是提前了,到時候“飛龍軍”因爲營區的問題擴軍沒完成,那豈不是要耽誤大事了。

因此,在羅、何等人提出工期要一年後,楊新第一個提出異議,他說道:“諸位師傅,吾等建設這座園子是有大用的。如果建築工期長達一年,那麼對吾等的影響將會極大。還望諸位師傅再想想辦法,爭取能將工期縮短到半年左右爲好。”

“不錯,不錯,還望各位師傅多出些力。只要能縮短工期,多花些銀錢也是沒關係的。”謝天在旁邊補充道。

聽了楊、謝二人的要求,羅、何等人均面露難色。他們這些人自然希望能拿下這項龐大工程,但對方的要求實在有些高,以衆人的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面對這些在良鄉縣內算得上說一不二,在幽州城裡也說得上話的“地頭蛇”,這些工匠們也不敢像接其他工程那樣,先滿口應承,到時候完不了工再找藉口拖延——如果那樣做的話,估計他們不但再也休想幹建築這一行,只怕連脖子上吃飯的傢什都要丟了。

眼見幾位工匠面色爲難,對於自己的要求沒有迴應,楊新便有些不耐煩的問道:“諸位有什麼話儘管直說,不要如此吞吞吐吐的。”

又猶豫了片刻,還是那位羅師傅開了口,他向楊新、謝天一抱拳,斟酌着說道:“楊爺息怒。不是小人不想應承,實是楊爺剛纔提出的工期太短,小人們根本做不到,自然不敢答應楊爺。”

“怎麼會做不到?”楊新不滿道,“這座園子雖然對質量的要求比較高,但主要集中在圍牆和望樓、棱堡等重點部位,對於裡面的房屋要求並不比普通民宅高多少。諸位手下有數百工匠,再多僱用些幹力氣活的短工,半年之內完成並不是不可能的,怎麼說根本做不到呢。”,

說到這裡,楊新頓了頓,冷冷的繼續說道:“諸位不要以爲這工程只有你們能做,幽都府範圍內會蓋房的人不止你們這一家。如果你們不願接,爺便去找別家來做。爺就不信,肯花錢還有辦不成的事。”

聽楊新這麼說,這位羅師傅雖然有些擔心丟掉這麼一樁好買賣,但作爲一名手藝人,他對自己的專業能力還是很有信心的,對於楊新對自己實力的不信任很有意見。因此他並沒有對楊新唯唯諾諾,而是再次抱拳解釋道:“楊爺且聽小人解釋。楊爺剛纔說的不錯,小人及幾位同行手下確實管着數百修造工匠,而且在農閒的時候也確實可以僱到大量的青壯當短工,做一些挖地基、運材料的粗重活計。但諸位爺要建的這座園子不光是隻建一圈院牆,裡面還要建造數百間房屋,大門外還要建楊爺剛纔所說的那個叫‘棱堡’的繁複建築。這些都是要由熟練工匠一磚一瓦修砌出來,不是想快就能快的。小人所說的一年工期已經是按照工匠們日夜趕工計算得出的時間,真的沒辦法再短了。

如果楊爺不相信小人所說,大可去找其他工匠詢問。若有人承諾能夠做到,並真在規定的時限內蓋起了這園子,那小人甘願就此回鄉下種田,再也不幹這建屋修橋的營生。”

見這位羅師傅說出這等“退出建築業”的重話來,楊新原本煩躁的心情也略微平靜了一些,他下意識的接了一句:“既然用磚蓋房比較慢,那你們完全可以用鋼筋水泥來蓋嘛。那樣既快又結實,何樂而不爲呢?”

“鋼筋水泥是何物?”羅師傅以及其他幾位工匠幾乎是異口同聲的問道。

對方這一問,楊新才意識到自己說漏了嘴,鋼筋水泥這東西哪是這個時代的人所能知道的。不過話已經說出去了,再往回收也不趕趟了。於是,楊新只得爲這幾位工匠解釋了一下什麼是鋼筋水泥,用這些東西怎麼樣蓋房子——當然水泥的來由則毫無意外的被他推到了海外商人帶來的秘方之上。

儘管還沒有見到楊新所說的這所謂鋼筋水泥究竟長得什麼樣,但多年的建造經驗使這幾位工匠立即就捕捉到了用這兩樣東西蓋房子的好處。結實不結實還要見到實物才能下定論,但建造速度快卻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真有這位楊爺所說的這兩種東西,那麼在半年之內完成這座大園子的建造還是可能的。

於是,那位羅師傅便試探着說道:“若這鋼筋水泥真如方纔楊爺所說那般神效的話,那在半年之內將園子建起來確實不是什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只是,正如楊爺方纔所說,這鋼筋水泥乃是海外傳進來的秘方,似小人等這般普通匠人自然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對於該當如何使用它們更是一無所知。而且,小人說句不謙虛的話,只怕可着良鄉城乃至整個南京道,也沒有一個修造工匠知道這東西。

所以,小人這裡有個不情之請,希望楊爺能讓小人等見見這兩種東西,並教小人等如何使用。小人等也好現學現用,用它們來爲諸位爺建造這園子,免得誤了工期影響諸位爺辦大事。”

雖然對於楊新以及參與談判的謝天、尤遠等人來說,現在最重要的是能按時完工,至於鋼筋水泥,特別是水泥的保密工作並不在他們首要考慮範圍之內。但穿越團隊有穿越團隊的規矩,這種向外人展示團隊技術,並教其使用方法的事情並不是他們三人能做得了主的。因此,楊新便向幾名工匠說明了自家規矩。幾名工匠對此自然非常理解,表示手藝不外傳是常理,楊爺要向主事的兄長請示也是應當,衆人回去等消息就是。

見幾位工匠都很好說話,楊新也就不再耽擱。他告訴幾位工匠不必離開,只需在這裡稍候,自己很快就會回來繼續談,然後便出門去向委員會請示。

由於與幾位工匠的談判就在“清園”中進行,所以楊新很快就與王崤峻、張維信達成了共識,並通過電臺得到了李俊武的同意,決定允許幾名工匠頭目接觸鋼筋水泥,並教授他們使用方法。但前提是這些技藝只限於幾名工匠頭目知道,其他工匠不得了解。

對於楊新代表穿越團隊提出的要求,幾名工匠頭目自然滿口答應。他們幾人表示,漫說楊新這邊有這個要求,就是沒有這個要求,這種類似“一招鮮”的技藝他們也不會告訴別人,畢竟“手藝不外傳”的規矩他們還是很看重的。

隨着雙方就各種問題達成共識,“翔龍堡”的建設便開始緊鑼密鼓的進行準備,並於應歷七年陰曆八月初一正式開工,挖下第一剷土。

);

第八十二章 目標:乾寧軍(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消息(上)第四十四章 傾訴第三十五章 戰太原(八)第六十七章 都來請罪第一百五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消息(上)第七十六章 大戰前夜(十)第三十九章 “黃金換平安”第二十六章 鼓勵第六十三章 原來如此(上)第八十一章 目標:乾寧軍(上)第五十三章 釘子戶?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九十一章 領略天下第一強軍(上)第六十三章 原來如此(上)第五十八章 如此“新生”第二十九章 南邊來的客人(下)第七十二章 清官難斷家務事第五十五章 榮譽勳章第三十六章 分工要明確第十章 海濱之旅(三)第五章 王峰的婚禮第一百六十四章 逃亡(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逃亡(三)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反?逼他反!(下一)第四十九章 通天之路(二十)第二十九章 壽州城下(中)第五十一章 令人失望的一夜第四十八章 通天之路(十九)第六十五章 趙氏“父女”(中)第一百四十三章 “淨心行動”(一)第二十四章 意外(二)第六章 豈能隨他去第十四章 林仁肇的悲哀(下)第二十七章 進兵太原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草會有的第三十章 仇恨暗生第四十九章 通天之路(二十)第一百三十二章 三戰長城邊(二)第六十章 考覈第六十六章 受降大堡戍第一百三十一章 “飛燕”內鬥(上)第一百六十五章 逃亡(四)第十章 寶金山的槍聲第四十三章 鐘有朋的心思第九十三章 優勢明顯第一百七十八章 借兵(上)第十八章 白飛的陰謀(上)第七十四章 待客之道第一百三十八章 飛揚的心思(上)第六十六章 改裝燧發槍第十八章 鋌而走險(中)第四十六章 通天之路(十七)第四章 乾坤大挪移第三十七章 戰太原(十)第一百九十一章 “黃袍加身”(八)第三章 “暗羽”初創(中)第四十五章 通天之路(十六)第九十四章 天公不做美第一百二十八章 漸行漸遠(上)第一百零一章 難啃的固安城(下)第四十九章 “戰爭之神”第一百三十九章 三戰長城邊(九)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八十三章 再次招攬(中)第五章 新的起點,新的目標第二十三章 團聚(中)第二十八章 說愛(上)第二十七章 一次重要的擴大會議(四)第三十章 通天之路(一)第十二章 玉虛宮會師第一百章 難啃的固安城(中)第四章:萬民折(上)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戰保興莊(中)第六十二章 造還是不造 這是個問題(中)第四十三章 《消遣娛樂決議》第十九章 涉足海外貿易(上)第四十七章 仇人的圖謀第一百零三章 意料之外的來訪者第六十三章 造還是不造 這是個問題(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淨心行動”(完)第一百零八章 對峙保興莊(二)第一百三十章 漸行漸遠(下)第三章 躲不掉的李重進(下)第二十三章 團聚(中)第七章 不平靜的新年(四)第十三章 戰前動員第四十四章 “涼園”基地(一)第五章 隨他去吧第五十四章 說服第三十七章 缺銅是個大問題第五十六章 去做私鹽販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三戰長城邊(二十一)第十六章 山村偶遇(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原來是故人(上)第四十八章 “拉壯丁”(上)第九章 不平靜的新年(六)第三十一章 合作(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黃袍加身”(一)第六章 豈能隨他去第一百五十八章 兵分兩路 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