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缺銅是個大問題

研究完了徐紹安的密信,張維信又舉起一張抄報紙,說道:“這是剛纔收到的三封電報中,唯一一封不用咱們進行討論的電報。”

張維信說到這兒略頓了頓,見衆兄弟都在以一種疑問的眼神看着自己,便解釋道:“這封電報是大哥發來的,說的是有關武器製造的事情。”

“咱們前幾天才從‘涼園’回來,當時大哥可沒說最近武器製造有什麼新情況,難不成就在這短短的幾天之內情況就有了重大變化”王崤峻不解的問道。

“五哥猜的沒錯”張維信附和道,“按大哥在電報中所說的,正是咱們離開後的幾天裡,機械科、武器科、材料科通力合作,取得了重大進展。”

“什麼重大進展?”王崤峻追問道。

“經過衆兄弟的不懈努力,研製出了水力衝壓機,解決了步槍子彈的加工問題,使得咱們有能力生產新子彈了,‘飛龍先鋒營’裝備步槍不再有技術障礙。”張維信略有些興奮的宣佈道。

“這個消息太令人振奮了!”樑子嶽激動得揮了揮拳。

其他人也顯得非常高興,互相擊掌慶祝。不過,在短暫的興奮之後,王崤峻卻發現了張維信剛纔那句話裡的問題,問道:“老七,你剛纔說大哥在電報裡講,裝備步槍沒有技術問題了,那言外之意是還有其他問題了?”

對於王崤峻的細心,張維信很是佩服,他點點頭,說道:“五哥果然心細,連這點差別都發現了。不錯,大哥在電報裡通報已經解決技術障礙的同時,還是提出了急待解決的其他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那麼大規模裝備步槍還是有相當難度的。”

“是什麼問題?難不成是老九提供的新型火藥數量不足,還是三哥他們的鋼產量不夠?”王崤峻問道。

“都不是”張維信搖了搖頭,“無論是鋼材還是新型火藥,產量都能夠滿足要求。按大哥在電報裡說的,化工科和材料科提供的原料,足夠武器科每個月生產三百支步槍和近十萬發子彈——這還是在現有生產規模有限、工人數量有限的基礎上的數據。現在限制步槍大規模裝備的瓶頸在彈殼的生產原料黃銅上。”

“黃銅?”樑子嶽插話道,“我印象裡,前世咱們軍隊用的子彈不都是鋼製鍍銅的嗎?應該用不了太多黃銅吧?”

張維信聞言擺了擺手,說道:“我在這方面是外行,並不太瞭解這些,但是,按大哥在電報裡所說的,咱們現在生產的子彈彈頭外層被甲和彈殼都是用銅做原料的,並沒有用到鋼。這樣一來,問題也就出來了。一方面中國本身就是個銅資源較少的國家,在技術條件有限的古代,每年的銅產量就更低了。另一方面這個時代的主要貨幣就是銅錢,無論哪一國的官府,都對銅管得很嚴,民間能獲得的銅料就更少了。

現在武器科製造子彈的銅原料都來自熔化銅錢和少量的銅器獲得,可這並不是長久之計。主要是原料有限,製造一發子彈要用兩枚品像好的銅錢或者三枚以上品像較差的銅錢裡的銅。加上其他原料和加工成本,每枚子彈造價是五文到六文。這樣算下來,一個月要是造十萬發子彈的話,就需要五十萬到六十萬文錢,也就是五百到六百貫,其中被熔掉的要佔到一半左右。

雖然這些花費對咱們來說不過九牛一毛,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咱們最賺錢的幾種買賣,比如玻璃、食鹽、生鐵等等,因爲交易數額都非常巨大,所以生意夥伴或者官府一般都是用價值較高的金銀付帳,很少用銅錢。而像糧米店、酒樓這樣的買賣,雖然以收銅錢爲主,但一來需要留下一定數量的銅錢在店面進行週轉,二來這些店面去採購各種原料時,因爲額度都不是特別大,所以也以支付銅錢爲主。

如此一來,咱們每個月結餘的銅錢量其實是相當有限的。刨除必要的流動資金外,能用來製造子彈的就更少了。五哥現在管着財務部,對於這一點應該比我更清楚。”,

“老七說的沒錯”王崤峻接話道,“現在咱們每個月的收入雖然算得上巨大,但其中銅錢的交易額是很有限的。就拿今年來說,咱們每個月的收入有四、五萬貫,其中銅錢也就在千餘貫。除去必要的預留款外,每個月頂多能拿出一百到一百五十貫的銅錢供武器科熔掉做子彈用。按剛纔老七所講的消耗量來算,這些銅錢都熔了,也就夠造兩、三萬發子彈的。這個數字連現有生產能力的三分之一都達不到。”

說到這兒,王崤峻頓了頓,暫停了有關子彈生產的話題,對樑子嶽說道:“我看有關老八請求派人審覈新疑似穿越者的事,還是二十八弟你親自去做。如果你手頭沒有其他重要事情的話,就儘快啓程去開封。”

“好的”樑子嶽答道,“最近內務科並沒什麼要緊事,我兩天之內就出發。”

王崤峻點點頭,又轉向張維信,說道:“看來你開始說的那句話要改一改了——大哥這封電報非但不是唯一一封不用討論的,恰恰相反,這封電報的內容絕對有必要在委員會會議上進行討論。我看事不宜遲,咱們明天就去一趟‘涼園’,和大哥仔細商量一下子彈的事。到時候把老二十五也叫上,咱們開個委員會會議討論一下。”

張維信點頭稱是,隨後便起身去給“涼園”和“靜園”發電報,通知他們王崤峻要求委員會開會討論子彈問題的建議。

第二天,陰曆六月初九,王崤峻和張維信一大早就離開“清園”,在中午前後便趕到了“涼園”,與李俊武和先期趕到的楊新匯合。

吃過午飯後,四個人聚到一起,又叫上了科技部各個科室的負責人,一起就子彈生產的問題展開討論。作爲相關工作的總負責人,李俊武先介紹了一下科技部各科在子彈生產工藝上所取得的成就,而後便將前一天在電報中所提出的困難重申了一遍——因爲缺乏足夠的銅,子彈的生產將難以達到較高的數目。

李俊武給出的數字和王崤峻推測的差不多,他表示以現有銅料的獲得情況看,每個月至多可以生產三萬發左右的子彈。這個數字看似不小,但實際上也就僅能滿足日常訓練以及低強度戰鬥的需要——以月產三百支步槍算,每支槍只能配一百發子彈,刨去平時訓練的消耗,真到戰時,恐怕平均一支槍能有一百發子彈用就不算了。這點兒子彈雖然能滿足幾百到幾千人規模作戰的需要,但穿越團隊的目標是立足於三年後或者更早的周軍北伐之戰,到時候他們要面對的將是幾萬人甚至十幾萬人的大規模戰爭。

這樣的大戰,一場仗打下來,沒有上百萬發的子彈是不夠的。更不要說,武器科現在信心滿滿,不但在加緊線膛火炮的研發,而且就連像機關槍這樣的連發速射武器都已經被提上了議事日程。一旦這種連發武器研製成功,那彈藥的消耗量將呈幾何極數增加——或許實現這個目標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未雨綢繆總是應該的。

聽完李俊武的介紹,王崤峻和張維信二人都感到這次會議召開的十分必要,也十分及時。如果這些問題不現在就設法解決,那麼周軍開始北伐的時候,自己的武裝可能就會因爲彈藥不足而不能充分發揮戰鬥力。那樣一來,穿越團隊能從後周朝廷得到的利益就會減少許多,委員會的一些想法恐怕就無法實現了。

不過,由於自己是門外漢,所以王崤峻和張維信二人並沒有率先發表意見,而是希望在座的其他兄弟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爲問題提供適當的解決辦法。

最先發言的是楊新,不過他並不是給出解決辦法,而是提問道:“大哥,我以前在部隊的時候,也曾對彈藥生產有過一些瞭解。據我所知,前世的中國因爲銅資源缺乏,所以在後來的子彈以及炮彈的生產過程中不再使用黃銅,而是改用鋼材生產彈殼。不知道,現在科技部有沒有能力生產鋼殼彈藥?”,

李俊武聽完先是點了點頭,隨後又搖了搖頭,說道:“你說的沒錯,在前世的中國確實是使用鋼來做彈殼。但是,那是許多軍工戰線的科技工作者經過長時間的攻關、試驗,運用了遠比咱們現在先進得多的生產工藝、生產工具、生產材料才得以實現的。說句潑涼水的話,以咱們現在的能力來講,不要說趕在柴榮北伐之前,就是再過個二、三十年,也未必能運用這種技術。”

“大哥說得沒錯”周磊贊同道,“以前世的科研和生產水平,中國掌握鋼殼子彈和炮彈的生產技術也花了相當長的時間,更不要說咱們現在的條件了。”

“那在中國周邊有沒有哪個國家有比較多的銅,咱們可以設法去那裡開礦,解決資源不足的矛盾。畢竟現在許多地方都是無主之地,還有許多地方雖然屬於某個國家,但因爲技術或者勘探方面的原因並沒有人進行開發。”張維信適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有倒是有,可真要想去開採的話,只怕其困難程度不比研製鋼殼彈容易”於文德答道,“按照前世的一些資料,在中亞地區,巴爾喀什湖北面就有一條大的銅礦帶,儲量豐富。另外,蒙古杭愛山北麓的額爾登特地區也有一座大銅礦。不過,有銅礦並不意味着咱們就能去開採。雖然我對這個時代的國家狀況不怎麼了解,但我估計這兩個地方應該不算無主之地吧。”

“確實不算無主之地”張維信有些失望的搖了搖頭,“前世的蒙古國現在屬於遼國上京道管轄,三哥說的那個杭愛山現在應該叫烏山,是北阻卜部族的地盤。阻卜部族可以算是蒙古人的先祖,他們雖然向遼國稱臣,但實際上自主性還是挺強的。拋開技術和自然條件不說,光是說服這些阻卜人同意咱們去開礦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不要說,對於一向被認爲缺乏礦藏的遊牧地區來說,遼國朝廷又怎麼可能會允許咱們去開採一座儲量巨大的銅礦而不予理會。

至於三哥說的中亞巴爾喀什湖地區,那就更不用考慮了。那裡現在應該是回鶻人的地盤,無論是距離還是政治勢力,都遠比杭愛山這邊的條件惡劣得多。”

張維信的這番解說實際上是自己把自己的提議給否定了,會議一時陷入了死衚衕。

半晌之後,王崤峻才又開口道:“既然外部資源一時難以利用,那咱們就只能立足國內了。據三哥所知,國內比較大的銅礦都有哪些?”

於文德略微思索了一下,說道:“國內的特大型銅礦有四、五座,江西、四川、雲南、西藏都有。不過就現在的條件來說,恐怕也只有江西上饒的德興銅礦可以利用。”

“江西上饒現在應該屬於南唐境內,從那裡把銅這種戰略資源運到幽州來的話需要跨三國,這難度可是有點大呀。”張維信接話道。

“再困難也要比在蒙古和中亞開銅礦容易”王崤峻擺了擺手道,“沿途國家雖多,但至少都是漢人控制地區,漢人官吏遠比北邊的那些蠻夷講規則得多。只要打點到位,完全可以用真金白銀砸出一條運銅通道,而不用擔心對方見利起意,拿了你的錢還要殺你的人、搶你的貨。”

“如果從南邊運銅過來的話,倒是可以滿足咱們一定時間內的需要。不過,我雖然不太瞭解現在兩地銅價的差異和運費情況,但是依常理推斷,恐怕子彈的造價要比原來的高出不少。”於文德有些擔心的說道。

“無妨”王崤峻把手一揮說道,“咱們現在缺的不是錢,而是銅。只要能夠保證子彈的生產,就是多花些錢也沒關係。”——子彈生產技術的解決,使王崤峻看到了實現團隊下一步戰略目標的希望,也使他堅定了實現這個目標的決心。所以,此時的他態度變得異常堅決,做決定也異常果斷。

王崤峻的堅決和果斷也影響了其他人,因此委員會很快就有關南下江西採購銅料的決議達成一致。不過,考慮到路途實在有些遠,無法進行直接的無線電通訊,所以在南下江西的人選上,王崤峻等委員並沒有同意於文德的毛遂自薦,而是決定派遣幾名信得過的本地掌櫃和夥計前往。待日後團隊在開封以南某個合適的地點建立起通訊中轉站,再考慮派遣自家兄弟去那裡坐鎮。

不過,由於南下購銅的過程將會非常繁瑣,中間花費的時間也會比較長,所以在決定南下購銅的同時,委員會還做出了通過提供優惠的方式,加大金銀折換銅錢額度的決定。以吸引那些遠道的商人將手中的銅錢與“清園”兄弟來換金銀,從而增加團隊的銅錢收入。

至此,有關銅資源的討論基本算告一段落。在會議的最後,兼任財務部主管的王崤峻大筆一揮,同意儘快拔給武器科等相關科室四萬五千貫經費,用於在年底之前生產兩千支“五五”式步槍和二十萬發子彈。這筆錢可以說是穿越以來,王崤峻簽字拔付的所有款項中最大的一筆。

錢有了,原料也暫時能夠保障最低需求,剩下的就只有生產了。因此,自這一天開始,直到這年的年底,科技部所有與武器生產有關的人員——包括穿越者和本地工匠——便進入了一種滿負荷的狀態,爲完成生產任務而全力工作着。

);

第四十七章 通天之路(十八)第一百章 難啃的固安城(中)第二十八章 一次重要的擴大會議(五)第一百四十六章 “淨心行動”(四)第三十四章 合作(七)第一百二十四章 交涉(下一)第一百一十章 “霸王行動”(中)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戰幽州城(下)第五十一章 通天之路(二十二)第四十五章 傳話第一百七十章 逃亡(九)第三十章 陌生的訪客第一百一十二章 “霸王行動”(下二)第七十三章 漢軍敗退第二章 “暗羽”初創(上)第六十二章 意外發現(下)第三十一章 糾結的張維信第六十八章 “劉無敵”來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定(二)第三十四章 熟悉火藥的南唐兵(下)第十二章 何人泄密?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八十七章 再次招攬(六)第五十三章 擴軍(上)第一百零二章 暗中結黨(五)第二章 “暗羽”初創(上)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八十六章 再次招攬(五)第二十六章 遷民入太原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雞生蛋”(上)第六十九章 馮程的小九九第一百二十八章 再戰幽州城(中)第四十九章 通天之路(二十)第一百七十七章 說項第五十八章 軍火交易(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黃袍加身”(九)第一百九十二章 “黃袍加身”(九)第二十五章 “絕戶計”第七十二章 二楊夜談(下)第三十一章 團隊需要說客第二十三章 開封來的消息(下)第七十三章 大戰前夜(七)第二十二章 平定叛亂(下)第五十一章 令人失望的一夜第十章 內外有別(中)第十一章 內外有別(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霸王行動”(下三)第三十三章 通天之路(四)第一百四十二章 撇清第一章 交心第二章 整編第三十三章 戰太原(六)第一百二十五章 交涉(下二)第三十一章 通天之路(二)第五十七章 王崤峻再進幽州城(二)第四十章 分配問題第一百零一章 難啃的固安城(下)第十一章 初入玉虛宮第四十五章 通天之路(十六)第二十五章 意外(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不反?逼他反!(中)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九十章 過槍癮第五十二章 甕中捉鱉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八十七章 再次招攬(六)第八十七章 兵發固安第七十五章 再度準備擴軍第五章 王峰的婚禮第一百七十五章 逃亡(完)第一百七十五章 逃亡(完)第七十五章 再度準備擴軍第五十一章 令人失望的一夜第三十七章 缺銅是個大問題第五十五章 賢妃小雨(中)第三十六章 拍賣會(一)第六十三章 王崤峻再進幽州城(八)第二十九章 說愛(下)第七十三章 意料之外的訪客第一百二十二章 交涉(上)第八十二章 目標:乾寧軍(下)第四十章 分配問題第二十八章 戰太原(一)第五十六章 賢妃小雨(下)第三十五章 辛飛宇的故事第五十章 通天之路(二十一)第十五章 開陽門外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心行動”(五)第六章 “好客”的鐘員外(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定(完)第六十六章 受降大堡戍第二十二章 不太令人滿意的戰果第二章 “翔龍堡”第四十八章 提親第一百零一章 暗中結黨(四)第五十七章 新的練兵計劃第六十三章 陳兵大堡戍第一百五十一章 三戰長城邊(二十一)第七章 不平靜的新年(四)第六十七章 都來請罪第一百一十七章 一戰保興莊(三)第十章 不平靜的新年(七)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雞生蛋”(上)第七章 羽翼漸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