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不平靜的新年(八)

隨後,張維信等人也出來在流民面前亮了個相,並安撫了他們一番。同時,張維信也向那些即將被驅離的流民強調道:“張某在這裡向爾等說兩件事,希望爾等能記住。第一,爾等可以隨時來找某及某的兄弟們報仇。第二,爾等拿了糧食和路費之後,必須在三天之內離開幽都府管轄範圍。如果三天之後,發現爾等還在幽都府範圍內出現,那就不要怪某和某的兄弟們不客氣。到時候,會將爾等以匪盜同黨的罪名送到官府去懲治。某的兄弟會給你們每一個人畫像用來比對,所以不要以爲可以矇混過關。”

張維信講完了話,便回到了大木屋中,與其他幾位兄弟商量了一下,決定兵分兩路。張維信帶着楊新、鄭知微、曾志林、唐潮,以及一中隊的主力下山,返回“靜園”。錢遠山、樑子嶽則帶着各自的親衛,以及由一中隊的中隊副王保山率領的兩個班和電臺留守山谷。

錢遠山他們的任務有幾方面,一是由錢遠山和王保山對流民中現有的青壯進行評測、篩選,爲即將組建的飛龍先鋒營三中隊提供兵士來源。二是由樑子嶽對這些備選兵士進行審查,並登記造冊。三是負責爲流民提供安全保護,以防被驅離的流民或者那幾名燒糧逃跑的潑皮無賴回來鬧事。

打定了主意,張維信又通過電臺將這邊的決定向“靜園”做了彙報。張維信等人的決定得到了委員會的認可,王崤峻還表示山下已經安排了相應的人手,將從第二天上午開始,向山裡運送糧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需要山裡派人出來,爲運輸的隊伍帶路。另外,對陳鐵柱提到的那十多個孤兒,委員會也根據張曉菲的建議,要求張維信帶着他們一起下山,免得再在山裡受苦。

得到了“靜園”第二天就會送來糧食等物品的回覆後,張維信等人心裡踏實了許多。在向委員會要求多送一些建設臨時營地的材料之後,張維信便派顧安家立即返回“靜園”,爲運輸隊伍帶路。

顧安家答應着去了,張維信等人也開始忙活起來。由於考慮到在團隊購得新田產之前,這些流民中的大多數還得繼續住在山裡,錢遠山等留守人員可能要在這裡待上一段時間。因此,除了擔負警戒任務的兵士外,一中隊的其他兵士在錢遠山、曾志林等人的帶領下,從山上砍了不少粗細合適的樹木,準備搭建臨時房屋之用。

在錢、曾等人忙活的時候,張維信則帶着樑子嶽、鄭知微和楊新等人,在流民們住的山谷裡轉了一圈。一來,是方便楊新畫一張這裡的地形和人員分佈圖,以便日後管理。二來,也是爲了與流民們進行一些接觸,讓樑子嶽在他們面前混個臉熟,方便日後的審查工作。

幾個人在流民營地裡轉了沒一會兒,就發現那個常生俊正在不遠處一座用樹枝圍起的小院子——估計那就是他的家了——前面坐着,手裡一邊鼓搗着什麼東西,一邊和身邊的一個半大小子說着什麼。因爲昨天有過一面之緣,還差點因爲誤會而與他動手,顧安家又重點介紹過他,所以張維信對這個常生俊很感興趣,便帶着大家向他家走去。

常生俊此時的心思都在手中的物件上,並沒有發現張維信等人過來,還是旁邊的那個半大小子提醒他,才注意到有客人來訪。常生俊擡頭看去,發現是那位決定着衆流民命運的張先生,連忙放下手中的物件,起身迎了過來。,

來到近前,常生俊率先施禮道:“在下見過張先生,有什麼需要在下做的嗎?”

張維信還了一禮,說道:“常壯士不必客氣,張某隻是在周圍轉轉,沒什麼要緊事。要是常壯士有閒的話,張某倒是想和常壯士聊聊天。”

常生俊見張維信說話時神情輕鬆自然,也就放下心來,說道:“在下本身就是個閒人,最不缺的就是空閒。只是寒舍鄙陋,恐怕招待不週,還望張先生不要介意。”

張維信擺了擺手,說道:“張某素來只在意聊天的對象,卻不在乎聊天的地點。”

聽張維信如此說,常生俊也就不再客套,伸手相請道:“張先生請。”

說完,常生俊引着張維信等人來到小院門口,推開用樹枝綁成的院門,來到了院子裡。小院兒不大,但收拾的很乾淨,看得出主人家是個勤快人。三間茅草屋向陽而建,應該就是常生俊一家的住處了。常生俊將張維信等人領進了中間的那間屋子,進屋之後,他一邊請張維信等人坐下,一邊向東邊的房間喊道:“娘子快些出來,有貴客登門了。”

常生俊話音才落,東邊房間的門簾一挑,從裡面走出箇中年婦女,身後還跟着兩個孩子。其中一個是剛纔在院門口和常生俊說話的那個半大小子,看着有十三、四歲了。另一個是個小女孩,也就八、九歲的模樣。想必這就是常生俊的妻子和兒女了。

常生俊妻子的看上去有些拘謹,想是平時沒見過什麼世面,是個典型的家庭主婦。她在常生俊的介紹下,怯生生的向張維信等人行了禮,便退到了一邊,感覺連手腳該放哪裡都不知道了。反倒是她的兒女膽子比較大,從始至終都好奇的盯着張維信等人看。她的兒子甚至對那些親衛手中的燧發槍產生了興趣,如果不是怕父親怪罪,說不定會過來和親衛們討教一番。

常生俊的妻子應該是不習慣與外人交流,所以在給張維信等人倒了幾杯熱水後,便拉着女兒躲回東屋不再出來,只剩下常生俊父子二人與客人聊天。

雙方說了幾句沒營養的客套話後,張維信便問起了常生俊的身世經歷。常生俊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把自己年輕時候種地,後來又從軍多年,以及如何因傷退役回鄉的經歷說了一遍。

通過常生俊的講述,張維信大致瞭解了此人的性格特點,並且對他的從軍閱歷非常感興趣,覺得此人如果能夠真心投效穿越團隊的話,到是可以讓其參與到飛龍先鋒營的建設中去,那樣一定會使先鋒營更加適應這個時代。而且這個人爲人耿直、坦率,讓他去爲團隊帶兵,不用怕他居心不良,搞陰謀詭計。

想到這裡,張維信便起了招攬此人,爲“東山派”所用的心思。按照原來的計劃,穿越團隊只是打算從流民中挑選一些身強體健、手腳利索的青壯,用來建立飛龍先鋒營的第三個戰鬥中隊,而並沒有想從中提拔中高級指揮員,張維信這完全是臨時起意。

不過,張維信雖然有招攬之意,卻並沒有馬上表露出來。畢竟他和這位常生俊常壯士認識才一天,在完全摸清對方的底細之前,他是不會讓對方知道他的意圖的。而且,讓此人擔任較高級的職務也不是他自己能決定的,這還需要和王崤峻等委員會委員以及軍事部的人商量。張維信現在要做的,只是探探對方的口風,看看他對自己的未來有什麼想法。

於是,張維信在聊天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將話題往常生俊今後生活打算方面引,說道:“按張某的估計,常壯士及其他流民可能還要在山裡住上一個月左右,等到正月底二月初,某的兄弟們購置了新的田產後,才能到山下去居住。在此之前,不知道常壯士可有什麼打算嗎?是想一直待在山裡消磨時光,還是到山下去走一走、看一看,瞭解一下幽州這邊的風土人情。”,

還沒等常生俊回答,他的兒子就已經在一旁搶先說道:“爹,咱們就跟着張七爺下山去看看吧。我到這裡都已經半年多了,最遠也沒離開這片山谷二里地,都快不記得那些大鎮店是什麼樣子了。”

常生俊對自己兒子插嘴顯然很不高興,喝斥道:“大人在聊天,你個小孩子插什麼嘴,去屋裡陪你母親去。”

訓完兒子,常生俊又向張維信賠禮道:“山野小兒不懂規矩,讓張先生見笑了。”

張維信卻笑着擺了擺手,說道:“不礙的,不礙的。小孩子都是愛熱鬧的心性,被困在這山裡半年多,自然是想出去逛逛的。不知道令郎今年多大了,叫什麼名字?”

常生俊見張維信並沒有怪罪自己兒子插嘴,反而表現出喜愛的樣子,也就沒再趕兒子走,答道:“犬子叫常茂,茂盛的茂。這名字還是當初我在軍中時,一位上官的幕僚給起的。他今年十四了,按說已經算是個半大小子,該爲家裡出力了。可這小子成天只知道瞎玩兒,一點正經能耐也不學。”

張維信知道古人報年齡一般都報虛歲,說是十四歲,實際年齡恐怕也就十三週歲。要是放在穿越前,這個歲數的孩子纔剛上初中,離着步入社會工作還遠着呢。可在這位常生俊常壯士眼裡,這個歲數的兒子已經到了該爲家裡分憂的年紀了。

張維信在心裡感嘆了一番時代的變遷,隨後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或者說是一個有趣的巧合。他發現,這個小傢伙的名字和歷史上一位人物的名字一樣,只不過,這位人物要在四百年後纔會出生,他就是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的公子——常茂。這位明代的常茂也是當時的一名將領,正史裡雖然記載較少、功績平平,可在評書演義中卻是被大書特書的。

常生俊的兒子和他同名,還真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難不成這是老天是暗示自己,這小傢伙日後也會成爲一員名將。不過,在正史中,常茂的名望是遠不如他的老爹常遇春的。這該不會是說,這位常生俊常壯士就是這個時代的常遇春吧?可是,怎麼看,這位跛腳的黑臉漢子,他也不像正史和評書演義裡描寫的那位威風八面的常大將軍呀。他們倆唯一相似的地方,恐怕就只有兩個人都姓常了。

想到這,張維信不由得暗笑,覺得自己的想象力實在太豐富了。不過是個偶然重名的問題,卻被自己引伸到這麼寬廣的思路上來了。他下意識的搖了搖頭,把這些不着邊際的想法趕出自己的大腦。

結果,他這個動作卻令常生俊會錯了意,以爲是自己說錯了話,便解釋道:“張先生是城裡人,家道又相當殷實,自然是不能理解像在下這種小老百姓生活的。在下這輩子可是各種苦頭都吃過了,知道在這世道下要想活下去是如何的艱難。如今在下已經四十歲了,又跛了一條腿,誰知道還能支撐這個家多久。所以才希望自己的兒女能早點學會自立,免得在下幹不動的時候,全家只能捱餓等死。”

張維信沒想到自己下意識的一個動作,竟然令常生俊發了這麼一通感慨。不過,對方說的也是實情,這點從當初謝天等人的經歷中就能看出來。而且,從常生俊的話中,張維信還找到了一個讓他願意投效團隊的最佳理由——爲了家庭和兒女今後過得更好,不再受苦受窮。

於是,張維信先是安慰了常生俊一番,然後便勸他爲了自己和兒女的未來着想,應該讓兒子去學一些今後可以安身立命的本事。

常生俊自然希望兒子能學得一身能爲,以後可以出人頭地,但以他現在的條件,實在是沒有這個能力爲兒子創造這個學習的條件。因此,他不得不對張維信說道:“在下何嘗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像張先生說的那樣去學本事、去讀書,可是在下現在幾乎可以說是一貧如洗,連全家人的溫飽都不能保證,又怎麼可能讓常茂這孩子去讀書學本事呢。”,

張維信要的就是他這句話,立即接口道:“要說在認識張某之前沒機會,那也就罷了。可是,現在常壯士既然認識了張某,那這個機會自然也就有了。”

“張先生此話怎講?”常生俊被張維信的話牢牢的吸引住了,急切的問道。

張維信說道:“常壯士應該還記得,張某昨天曾經說過,要將流民裡的那十多個孤兒帶走撫養。”

“不錯,張先生昨天確實這麼說過”常生俊若有所悟的說道,“難道先生所說的撫養並非只是給他們頓飽飯吃?”

張維信點點頭,說道:“那是當然,某和某的兄弟們可不希望這些孤兒長大了只會種地、放牛,某等想要的是今後可以幫助某等將家業發揚光大,有一定才學的人。”

常生俊已經完全明白張維信的意思了,只是他還是有些猶豫,遲疑的問道:“可是,張先生昨天說的是要撫養孤兒,常茂這孩子可是父母健在呀。”

張維信聞言一擺手,說道:“昨天是因爲那位陳壯士提到了這裡的孤兒,某要回答他的問題,自然是要圍繞着孤兒來說,但這並不意味着某隻會撫養孤兒。對於那些天資聰慧、性情純良的非孤兒,只要條件合適的,都可以包括在內。某看常茂就很符合條件,如果常壯士願意的話,可以讓他和那些孤兒一起下山去讀書學本事。”

張維信的這番話令常生俊既意外、又欣喜,而且張維信所講的,這麼做的原因也很充分、合理,讓他沒有懷疑的理由。所以,常生俊當即表示自己是一百個願意。而且,還請張維信在教育常茂的時候,千萬不要客氣,該打打、該罵罵,自己絕不會有任何意見。說完,常生俊還把自己的老婆叫出來,二人一起向張維信作揖致謝,並讓常茂當場磕頭,行了拜師禮,確定了張維信和他的師徒名份。

拜完了師,張維信便告訴常生俊,如果不出意外,自己會在明天或者後天下山,返回良鄉城。屆時,他會帶常茂一起走,希望常氏夫妻能爲常茂收拾好行李。

常氏夫妻表示沒有問題,定不會誤了張先生下山的時辰。

定下了此事,張維信和常生俊又閒聊了一會兒,便離開了常家,在常生俊的陪同下,繼續在流民營地中巡視。期間,爲了不引起常生俊的懷疑,張維信又選了另兩名和常茂年齡差不多,看着比較聰明靈利的男孩,讓他們也加入到培養計劃中來。對此,孩子的家長自然是千恩萬謝。

);

第三十五章 通天之路(六)第一百一十章 對峙保興莊(四)第五十九章 “我要留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三戰長城邊(十四)第一百五十四章 不反?逼他反!(下一)第三十四章 通天之路(五)第一百七十七章 說項第四十章 分配問題第三十五章 開源節流的問題第九十七章 意外不斷第一百四十三章 三戰長城邊(十三)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九十一章 領略天下第一強軍(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定(一)第七十一章 喜事連連(下)第二章 下馬威(一)第四十九章 “拉壯丁”(下)第一百零一章 難啃的固安城(下)第十三章 “禮尚往來”第二十四章 火燒“百花寨”第一百六十三章 逃亡(二)第九章 海濱之旅(二)第九章 海濱之旅(二)第三十一章 糾結的張維信第一百八十一章 澶州城下(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戰幽州城(下)第十六章 義子第六十三章 王崤峻再進幽州城(八)第九十七章 時機到了第十五章 忙碌的春天(下)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七十七章 聯絡感情第四十九章 “拉壯丁”(下)第六十章 開封留守處第三十三章 重陽登高第三十九章 通天之路(十)第四十二章 才子三見佳人(上)第一百零三章 意料之外的來訪者第二十四章 一次重要的擴大會議(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霸王行動”(完)第二十一章 結拜第五十三章 擴軍(上)第五十五章 賢妃小雨(中)第三十三章 通天之路(四)第一章 被老天爺報復了第四十一章 戰太原(十四)第二十四章 槍炮齊鳴(上)第十九章 白飛的陰謀(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定心丸”(上)第五十四章 出師不利的張燕第四十六章 馬踏太原城(下)第三章 兄弟定策(下)第八十一章 目標:乾寧軍(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定心丸”(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對峙保興莊(五)第一百零五章 攻克固安第一百三十三章 三戰長城邊(三)第五十五章 惹不起的“半邊天”第一百零一章 難啃的固安城(下)第二章 兄弟定策(中)第三十一章 糾結的張維信第二十九章 戰太原(二)第七十三章 意料之外的訪客第五十四章 擴軍(下)第三十一章 通天之路(二)第二十三章 善後工作第一百三十八章 三戰長城邊(八)第五十章 再探玉虛宮第三十六章 看場子的問題第七十八章` 大戰前夜(十二)第七十三章 農業組成立第六十章 考覈第四十二章 通天之路(十三)第四十五章 “涼園”基地(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三戰長城邊(十二)第六章 “好客”的鐘員外(下)第五十七章 弄虛作假第一百七十八章 借兵(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戰澤州(下)第一百六十九章 逃亡(八)第一百三十三章 “定心丸”(上)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九十章 過槍癮第五十章 砦堡?別院?第五卷 幽州風雲 第九十一章 領略天下第一強軍(上)第四十七章 重要的是“人品”第四十九章 美玉入匣第二十二章 團聚(上)第三章 羽翼漸豐(一)第四十九章 密議(一)第二章 整編第九章 假道伐虢(三)第四十七章 北漢滅國第三十九章 “保安隊”也是強軍(下)第十九章 涉足海外貿易(上)第五十三章 顧大局的徐紹安第四十一章 石松急了也發飆第二十三章 喜得貴子第六十七章 大戰前夜(一)第三十七章 拍賣會(二)第四十六章 “涼園”基地(三)第三十九章 “保安隊”也是強軍(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戰長城邊(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