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

福寧殿內。

向皇后坐在趙頊牀邊,輕聲啜泣着。趙頊閉着眼睛,斜靠在牀上,一陣心煩意亂。

他和向皇后的感情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便是“相敬如賓”四個字。但到了這個地步,皇宮之內,他唯一能信任的,卻只有向皇后。朱妃也罷、王妃也罷,無論平日裡多麼得寵,沒有皇后的身份,真正有大事的時候,便連說話的份兒都沒有。在法理上,皇后是有議政、甚至決策的權力的;而若是妃子們說三道四,那便是“後宮干政”,大臣們豎着脖子便頂了回去,碰上一鼻子灰,也沒處說去。

正因爲此,別看高太后平日深居九重之內,不問政事,但國家大事,她若打定了主意要插手,便是皇帝也會感到棘手。這是漢朝留下來的政治傳統,叫做“以孝治天下”!更何況,趙頊深知他的這位母后,在民間、在士大夫中間,威望極高。而他也知道,一直以來,他的母后,最疼愛的兒子,都是他的弟弟趙顥。

六哥位份雖定,卻到底年紀太小。國家局勢如此——這幾天他每天都叫人給自己讀一會報紙——士林中已經有人開始反省,從趙頊的擴張政策、勵精圖治,到王安石、呂惠卿、石越,都受到批評。總額高達三、四萬萬貫以上的交鈔出現問題,影響到的是每個人的利益,而士大夫們更是受害者——他們的薪俸很大部分都是交鈔,偏偏到了這個地步,朝廷還無計可施。不管是從個人的立場,還是真的爲了國家考慮,眼見着國家財政幾乎崩潰,益州叛亂未定,東南又羣情洶洶,人們對於熙寧朝政治的評價,已經開始發生轉變。

熙寧變法,從飽受質疑,到漸漸獲得多數士大夫的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與熙寧十四年宋夏戰爭勝利之後,全國上下的意發風發完全相反,現在,士大夫中又開始出現退縮、保守的聲音。在熙寧十四年,即使是最保守的士大夫,也不敢公開質疑熙寧變法之成就!但現在,趙頊敏感的覺察到了政治氣候的變化。

趙頊這些日子憂心忡忡。

他痛恨自己居然會得風疾,相比半邊身子癱瘓,說不話來的痛苦,讓他更受折騰。但他更加擔心的,卻是他死後會發生的事情。

千算萬算,他沒有算到政治氣候居然有發生逆轉的可能,在朝廷中,舊黨的實力過於強大了……懷疑的情緒若擴散,也許熙寧變法就會前功盡棄!這是趙頊絕不能容許的,然而,他卻無能爲力。他兒子年紀尚小,在牀邊哭哭啼啼的向皇后,不僅缺少政治上的野心,也缺少政治上的手腕,所以,他死後,即使不出意外,也會是高太后主政。

一個本來就傾向於舊黨的高太后,再加上如今朝中舊黨的勢力……趙頊甚至開始覺得自己對石越的猜忌、防範有點杞人憂天了。

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結果。

司馬光也許信得過,但若有人貪圖富貴,提出在國家多事之時,需立長君——趙頊無法肯定那些舊黨官員究竟是會維繫嫡長子繼承製,還是會打着更加冠冕堂皇的旗號,來接受一位他們更喜歡的皇帝。所謂的“君子”們,也並非那麼值得信任。想要改變趙頊的政策,由他的弟弟來當皇帝,比起他的兒子來當皇帝方便得多。畢竟,“三年無改於父之道”這句先聖教誨,管的是他的兒子,而不是他的弟弟。況且,相比而言,人人都知道趙顥是“賢王”,而六哥卻擔着“頑劣”的名聲……況且,宋朝還有過兄終弟及的先例……

一想到這個先例,趙頊就不寒而慄。

向皇后害怕、哭泣……不也是因爲想到了這個先例麼?

可清議卻已經在唱兄終弟及的讚歌了!偏偏他還不能制止,也無法將那些逆臣賊子治罪……難道說,他要對天下臣民說歌頌太祖、太宗皇帝有罪麼?

但何謂兄終弟及?!外臣無法理解,但是,大宋朝的皇帝,太宗皇帝的後代,卻代代都活這“兄終弟及”的陰影之中。這是一個巨大的陰影,籠罩着每個太宗皇帝的後代,他們表面上歌頌這件事情,將它描繪成奠定大宋基業的英明之舉,是杜太后、太祖皇帝、太宗皇帝母慈兄友弟愛的象徵……可是,在私下裡,沒有一個姓趙的宗室會願意主動提及此事,他們越是粉飾它,不過正是因爲心裡有愧!這是刻在大宋皇室骨子裡一道傷疤!

什麼兄終弟及!即使只是爲了保全妻兒的性命,趙頊也一定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但他知道,他不能簡單的對付自己的這個弟弟。不是因爲這個弟弟有個“賢王”的好名聲,也不是因爲害怕羣臣的反對、史官的評價——若是爲了保全妻兒,他什麼都做得出來。然而,趙頊雖然說不出話,心裡卻十分的清醒,他很知道所謂“皇帝”的權威,是怎麼一回事。以他如今的狀況,以高太后的權威,加上向皇后的懦弱,若他的母后想要控制宮內,實是輕而易舉。到時候,他趙頊就只是一個任人擺佈的傀儡。他若要對付自己的親弟弟,難保高太后就不會爲了保護自己最疼愛的兒子而不顧一切。一方是最得高太后寵愛的親生兒子,一方卻是經常受責罵的孫子,高太后會站在哪邊?

也許高太后還在猶豫不定,無論如何,趙頊不會逼他的母后做選擇。因爲他知道,那個選擇他不會喜歡。高太后即使不支持趙顥做皇帝,也一定不會想要他的性命。

趙頊心裡也清楚,只要他活着,只要他不逼人過甚,就沒有人敢輕舉妄動。但若他死了,一切就無法預料……他也許管不了人亡政息,但無論如何,他一定會想個辦法,讓六哥穩穩當當的繼位。

關鍵便在太后。趙頊心裡面很明白,大宋朝的親王作爲有限,趙顥能苦心經營到這個份上,已是頗讓他意外,但也須加上天時地利,才能造成今日之局面,然而,最後若無高太后之支持,也絕計成不了大事。所以,高太后的態度,至關重要。

然而……趙頊又想起陳衍被斥責之事,胸中不由又是一陣煩悶。

第10節 下第10節 呂氏復出(中)第16節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二十二章第四節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7節 拗相公上(01)第32章 雪壓飛狐城第十六章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8節 離間計上(02)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四)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12節 再度交鋒(中)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二十一章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三)第六節第19章 兩朝國史?鄴世家一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一)第20章 關河迢遞繞黃沙第11節第九章第2章 下第11節第二十八節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6章 面如田字非吾相(二)第2節 上第12節 再度交鋒(中)第二十章15 汴京杭州3第14章第7節 ?拗相公(下)第二十五節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8章 上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三)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19章 兩朝國史?鄴世家一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四)第3章 上第9節 上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8章 中流以北即天涯(一)第16節 十字(四)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中(2)第7節 下第3章 誰持白羽靜風塵(二)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三)第七節第12節 再度交鋒(中)第六章第14章第35章 平昔壯心今在否第16節 十字(一)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中(2)十字修改版緣起代序15 汴京杭州1第19章 兩朝國史?鄴世家一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二十章第9節 下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三)第十節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16節 十字(三)第10章 當年師友盡豪英第07節第一章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四)第二章第五章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6章 下第九章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三)第7節 ?拗相公(下)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23章 熊羆百萬臨危堞第二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