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上

尚書省。

“與叔,你知道我召見你的用意吧?”司馬光溫文的問道。站在他面前的呂大臨,有一雙清純的眸子,讓司馬光望之頓生好感。

呂大臨略略擡起下額,用他們呂氏兄弟特有的渾厚嗓門答道:“定是爲了下官封回詔書之事。”

“正是。”

“是下官的理由寫得不夠清晰麼?”

“是你的理解略有錯誤。”

“願聞其詳。”

“與叔封回詔書的理由,是石越無罪遭黜,且國家大舉改革之時,不可使能臣不用。是吧?”

呂大臨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下官以爲……”

司馬光擺了擺手,打斷了呂大臨的話,道:“石越並非是被黜,參知政事是正三品,安撫使也是正三品。國家委以西北方面之重任,一身牽涉國之安危,不能說是‘不用’。所以,你的理由並不成立。”

呂大臨注視司馬光,忽然問道:“詔書上有相公畫押,相公也支持這道任命?”

“不錯。”司馬光沒有迴避呂大臨的目光,坦然答道。

“下官認爲相公的解釋,是詭辭。由參知政事至安撫使,不能說不是貶。”呂大臨的脖子變紅了。

“與叔。”司馬光的語氣嚴厲起來,“若按你的說法,難道參知政事沒有犯錯,就只能做參知政事或者升爲左右僕射?做參知政事是爲國效力,做安撫使也是爲國效力。不過一在朝廷一在地方,怎麼就做不得?”

呂大臨被司馬光質問得說不出話來,但是心裡卻依然不服氣,一張白臉漲得通紅。

“希望你好好考慮一下。這道詔書,無論如何,都要通過的。若是你的理由被認可,那麼以後的參知政事,就連正常的調動都會成爲一個問題。”司馬光站起身來,拍了拍呂大臨的肩膀,又放緩語氣說道:“皇上很讚賞你這點風骨,希望你能好自爲之。”

呂大臨默然良久,臉上紅暈漸漸退去,非常優雅的向司馬光欠身行了一禮,淡淡回道:“下官做官,不是爲了阿容悅世。不論皇帝怎麼看,相公怎麼看,下官認爲是對的,下官便要說出來;若下官認爲是不對的,下官也會堅持反對。如果能夠被世人認可,那麼下官自然不惜殫心竭智,好好做一番事業;但如果不被認可,下官也不會苟且。我可以回白水潭去教書,去《汴京新聞》做記者……”

“與叔……”

呂大臨抱了抱拳,道:“請相公容下官說完。——這道詔書,如果從道理上來講,下官的確說不過相公。而且我知道即便三封之後,朝議多半也會迎合皇上的意思。那時候,不過是徒勞的給朝廷引出許多事情來,對事情本身的解決卻並沒有幫助。但是下官也不願意這道詔書上,有下官的畫押。因爲下官心裡認爲,這實際上是一種貶黜,而這個任命也是不正常的。既然我進不能堅持己見,讓朝廷改變主意;退又不能委曲求全,接受這道詔令,那下官只能選擇辭官。下官自會向楊大人提出辭呈——只希望相公能認定自己的判斷,真的是正確的。”

他一口氣說完這麼多話,略帶歉意的望了一眼尚書省內自己的二哥呂大防的閣房,又向司馬光行了一禮,便徑自退出了尚書省。

司馬光望着呂大臨離去背影,似乎依稀看見自己當年的影子,竟是呆住了。

自從石越罷參知政事兼太府寺卿,授端明殿學士、陝西路安撫使的詔令公佈之後,便如同風雨欲來的池塘裡落下了第一滴雨水,整個局勢徒然之間,就變得緊張起來。老百姓與民間的報紙,是爲石越鳴不平,爲正在進行的種種改革的命運擔憂;而朝廷官員們嗅到的,卻是另一種味道——石越竟然未能面聖陛辭,反被命令儘快出京;而此後,尚書省自呂惠卿以降,幾乎所有的官員都先後因爲某些原因受到皇帝的訓斥甚至責罰,惟有文彥博與司馬光則各有嘉獎,負責流杯殿警衛的楊士芳也被升職獎勵;除此之外,則有可靠消息證明,諸班直侍衛前往講武學堂培訓的計劃被推辭了……

所有的人都相信,朝廷一定出什麼事了!

汴京城西。

烏雲蔽日。

近百騎乘者擁簇着七八輛四輪馬車,緩緩而行。許多騎者的目光不斷的投向其中一輛馬車的車輪,似乎恨不得那輪兒生出四個角來。

“大哥……”梓兒望着強作笑容的石越,終於禁不住低聲哭了起來。

石越輕輕理了理梓兒的秀髮,有幾分笨拙的安慰道:“妹子,別哭。等到孩子生下來,我便派人來接你。一兩年後,我們還會回汴京的。”

“我知道。”梓兒擡起頭來,卻是止不住眼淚。

石越用袖子擦了擦她的眼角,笑道:“乖,回去後,把岳母請到府上來,好有個照應。每半個月記得寫封家書給我,好讓我放心。萬事都要多多小心,那幾樣安胎藥,要記得吃。每十天要請大夫來診一次脈。”石越一面說,一面自己也有幾分惻然起來,他不想讓梓兒擔心,便俯過頭去,輕輕吻了梓兒的耳尖一下,柔聲說道:“若是生了男孩,便起名叫石定朔,字復之;若是女孩,便叫石蕤。”

“嗯。”梓兒點了點頭,靠在石越的懷中,睜大了眼睛望着石越。她心中雖有千般不捨,萬種柔情,卻終是不願意說出來,她畢竟不希望自己的丈夫有太多的牽絆。

自出城之後,馬車就漸漸顛簸起來。石越預定的行程,是自汴河、洛水取水道至西京洛陽,然後從洛陽起,便改行陸路,經新安、澠池,進陝西路境內,從司馬光的老家陝州開始,經虢州,過潼關,取道華州、渭南,達到京兆府,陝西安撫使石越,便要在長安建牙。此次石越入陝,情勢不同往昔,衆官員在城門外各懷心事草草餞行之後,石越便婉拒了要送行的諸人,只讓桑充國與唐棣送他至渡口。梓兒因爲已有幾個月的身孕,本來石越還不願意讓她出門,奈何不讓梓兒隨行前往長安,已經是萬分的迫不得已,對於流過一次產的梓兒,石越是十萬分的小心翼翼,哪敢讓她受這種顛沛之苦?但是二人自結婚以來,少有分離,若不讓梓兒送至渡口,梓兒卻是死也不肯答應的。

儘管是緩緩而行,但是從城門到渡口的路程,卻似乎格外的短。一陣馬嘶蹄揚之聲後,馬車終於停住了。

梓兒收住淚,認真的替石越整了整衣服,心中有千言萬語要說,到了嘴邊,卻變成了最簡單的一句話:“大哥,多多保重。”

“我理會得的。”石越溫柔的笑了笑,彎着腰走出馬車。桑充國與唐棣等人早已勒馬在一邊等候。見石越出來,桑充國溫聲說道:“子明,多多珍重。”

石越含笑點頭,道:“長卿,你也請保重。”轉身面向一直默默不語的唐棣,笑道:“湖廣屯田之事,毅夫要多多操心。此事功在社稷。”

唐棣朗聲笑道:“子明放心,我不會效小兒女狀。你此去陝西,正好讓夏國的龜孫子們知道我大宋有人。”

“定不會讓君失望。”石越眺望西北,慨然答道。又向一邊的唐康與秦觀說道:“雖然已經做官,卻還要多讀書,多知民情風俗。”

“是。”唐康與秦觀一齊欠身抱拳答道。

石越微微頷首,衆人又一一向李丁文、陳良、劉道衝等人道別。侍劍在石越身邊低聲說道:“沈存中大人與司馬先生不便前來送行,已託人致意。”石越點了點頭——忽然,便見東邊塵土飛聲,一陣馬蹄之聲傳來。衆人盡皆愕然,一齊轉目注視,瞬息之後,便見有數騎飛馳而來。侍劍眼尖,看得清楚了,不由詫道:“前面的二人是章惇與司馬康。”

石越與李丁文對望一眼,二人心中都覺詫異——這兩個人怎生走到一起了?

正在疑惑之間,二人已到近前。章惇與司馬康下了馬來,章惇朗聲笑道:“子明,老章給你送行來了。”司馬康卻是恭身抱拳道:“晚輩見過石大人。”他年紀與石越相差無幾,因爲父親的關係,卻不能不執晚輩禮。

“子厚、公休,你們怎麼來了?”

章惇望了司馬康一眼,笑道:“途中偶遇司馬公休,便結伴前來。吾來此,一是特意給子明你送行;二是向子明介紹一下即將上任的駐陝西安撫使司監察虞侯,本朝飛將軍向寶之子,致果校尉向安北;還有他的副使,宣節副尉段子介。”他話音剛落,兩個戎裝武官已走到石越跟前,欠身抱拳道:“未將參見安撫使大人。”

石越伸手扶起,不動聲色的看了段子介一眼,向章惇笑道:“子厚真有眼光。”

“向安北與段子介,是我費盡千辛萬苦,威逼利誘,方從講武學堂挖來,不料衛尉寺未呆幾天,就要派去陝西,真正可惜。”章惇笑嘻嘻的說道:“子明日後,須當多多關照他們。”

各路監督虞侯身負監視一路掌軍官員的重任,官位雖然低微,不過正七品武官,而且只有調查權沒有審判權,但實際上卻是皇帝在各路的耳目,身爲安撫使的石越又豈能不知?這套制度還是他自己設計的。因此說要石越照顧二人,卻是章惇的客氣話。以章惇的精明,自然知道段子介的來歷,他把段子介這個人安插到陝西安撫使司衙門,擺明了是向石越示好。而又特意來向石越介紹向寶與段子介,倒不如說實際上是向向寶介紹石越——這位安撫使,和你的頂頭上司,關係非比尋常。章惇在這個時候,如此示好於石越,擺明了便是在進行政治投機。但是他如此明目張膽,當着司馬康的面玩這種把戲,卻不能不讓一向謹慎小心的石越佩服他的肆無忌憚。

“不敢。”石越淡淡的回了一句。便聽司馬康笑道:“章大人真是顧慮周詳——石大人,這是家父的一封親筆信,特意讓晚輩送到石大人手上。家父說,請石大人上船之後,再拆閱不遲。”

“謹遵臺命。”石越恭恭敬敬的接過司馬康遞過來的書信,放入懷中。

章惇望了望天色,悠悠說道:“汴京城風雨欲來,子明還是快快上船吧。”

“如此,在下就告辭了。”

在石越的船隻離開渡口半個時辰之後,汴京城就下起了傾盆大雨。

渡口旁邊,一個美麗的少女咬着嘴脣,呆呆的望着汴河那斬之不斷的河水,不斷的從遠處流來,稍不停息,便向東方奔去。

“好不容易纔從家裡逃了出來……好不容易纔從家裡逃了出來……”一瞬間,再也忍耐不住,柔嘉的眼淚奪眶而出。她衝到大雨當中,抽出腰間的鞭子,拼命的抽打着渡口的木樁。雨水打溼了她的頭髮、臉龐、衣服,但是此時此刻,什麼都不再重要……

兩天之後。

西京河南府,洛陽。

因爲遭遇了暴風雨的關係,端明殿學士、陝西路安撫使石越的座船,行了整整兩日,纔到達西京洛陽。石越到達的洛陽的那一天,晴空萬里。

“公子,前面就是洛陽城了。”李丁文揮鞭指了指前方,笑道:“富韓公已經知道公子這兩日之內會經過洛陽。到洛陽後,應當先去拜會一下他。”

“本當如此。”石越攬轡應道,一面觀察四周的山川形勝,嘆道:“洛陽居華夏之中,河山拱戴,難怪太祖皇帝欲遷都於此。”

“洛陽東有虎牢關可以扼守;西有潼關爲屏障;南有嵩山與伊闕爲門戶;北有太行與黃河爲天險,兼之風景華美,山川明秀,自然是遠勝於汴京。然而汴京四通八達之地,本朝立都於汴京,不過是利其漕運方便。久而久之,根深蒂固,遷者之議,已近空談。”

衆人聽石越與李丁文說起此事,都不由感嘆不已。

正邊走邊談之時,忽見前方塵土高揚,馬蹄轟鳴,衆人不由相顧駭然。一干家丁與護衛官兵,都取出了手中的弩機。衆人久聞洛陽之間,有一大盜橫行,官兵累剿不滅,因此不愛講排場的石越,這次破天荒的帶了近百人同行。難道當真怕什麼來什麼?真在這洛陽城外,碰上了大盜?

侍劍此時早已驅馬上前,取弓在手,擋在石越馬前。一時間,空氣彷彿凝固。

幾分鐘後,那大隊騎者終於出現在衆人的視線當中,侍劍目不轉睛的望着那數百騎奔馳而來,手心中不由冷汗直冒。石越表面上雖然冷靜,但是汗衫卻也全溼了。

惟有李丁文卻輕輕鬆了口氣,笑道:“他們有旗幟,不會是盜賊。”

石越聞言一怔,眺目望去,果然,隊伍當中有四面旗幟高高舉起,迎風飄揚,只是看不清楚寫得什麼字樣。但是那些人越來越近,卻可以依稀看來,是官兵裝束。石越不由鬆了口氣,說道:“是禁軍。”

衆人也早已看清,一齊鬆了口氣。正欲收起兵器,石越忽的心中一動,卻舉起手來,厲聲說道:“暫莫鬆懈,待看實了再說。”衆人心中一凜,原已放下的弩機,又擡了起來。李丁文意味深長的看了石越一眼,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須臾,那數百騎兵勒馬停在離石越一行人約五六百米的地方,爲首一人縱馬出列,大聲問道:“來者可是陝西路安撫使石學士?”

侍劍驅馬上前幾步,厲聲回道:“正是石學士官駕在此,爾等又是何人?”

那人頓時喜笑顏開,翻身下馬,小跑過來,行了一個軍禮,朗聲說道:“下官驍騎軍第一營第三指揮指揮使史洪,奉令率部前來恭迎石學士大駕。甲冑在身,不能全禮,還望恕罪。”

李丁文見石眼臉上有不解之色,忙低聲說道:“驍騎軍第一營至第三營駐紮西京附近,第四營第五營駐紮在京師與西京之間。他們是最早整編完畢的禁軍之一。”

石越點點頭,驅馬上前幾步,高聲問道:“你既是禁軍將領,如何敢擅離職守?我不過路過洛陽,本朝無此遠迎之禮。”

“回學士話,因爲最近西京地面不太平,我們第一營各指揮奉命分遣各路巡邏,以保障學士一行安全。下官所部並不曾離開防區半步,學士所行路線,正好是我們第一營第三指揮的防區。這是下官的福氣。”

“福氣?”便是連李丁文,都有點摸不着頭腦了。

“請學士前行,下官與兒郎們爲學士護道。”

李丁文見石越猶疑,笑道:“客隨主便,只要不曾亂了規矩便行。御史們若要彈劾,姑由他們一回。”

石越知道洛陽官員藉口盜賊橫行,擺出偌大排場來迎接自己,必定有富弼的授意——須知道河南府的現任長官,大部分是石越特意安排的富弼的故吏與親戚。大宋朝任何人的面子他都可以不賣,但是富弼的面子,他卻不能不賣。當下微微頷首,朝史洪說道:“如此有勞諸位了。”

“不敢。”史洪立時退回陣中,眨眼的功夫,他屬下的三百騎兵便分成三路,一都在前,一都在後,一都在兩旁巡梭,把石越一行人擁簇在中間,浩浩蕩蕩向洛陽城的東門走去。

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下(02)第11章 錯料一帆超十程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四)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二)第二十章第十九章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二)第十章第二十一章第8節 上第6節 白水潭之獄上(01)第9章 國須柱石扶丕構第4節 集英殿風波中(2)第16節 十字(四)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2節 下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19章 黃金錯刀白玉裝第6章 下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五節第四章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25章 河潼形勝寧終棄第6章 上第8節 離間計(中)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四)第9節 汴京新聞(中)第30章 自古和親誚儒者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5章 東風未肯入東門(一)第7節 拗相公上(02)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16節 十字(一)第七節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四章第3節 終南捷徑上(01)第12節 再度交鋒(下)第七章第10章 下第2章 上第16節 十字(三)第9節 上第11節 天下才俊(中)第12章 三朝元老心方壯(二)第六節第24章 天下自古無能才第15章 天機雲錦用在我第4章 書生名利浹肌骨(一)第7章 江上潮來浪薄天第10章 上第7章 上第一章第21章 雲重陰山雪滿郊(三)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七節第六節第1節 下第28章 聖主如天萬物春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6節 上第一章第5節 上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二)第13章 一夜大雪風喧豗第17章 安漢當年一觸龍第16章 莫嗟身世渾無事(二)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二十章第27章 臣憂顧不在邊陲第5章 下第9節 上第四章第5節 上第31章 與昔一何殊勇怯第二十八節第22章 君王有意誅驕虜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2章 上第6節 上第18章 封疆盡是春秋國十字修改版緣起代序第七節第29章 誰知快意舉世無第08節第10節 下第33章 山河百戰變陵谷第七章第9章 下第5節 學術與政治上(2)第26章 真剛不作繞指柔第35章 平昔壯心今在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