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

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

做過一個實際上是商業共和的共和國聯省議會大議長的安東尼,看待問題的視角,更多的傾於商業角度。

作爲一個攝政寡頭們選出來的前大議長,對商業那一套了若指掌。尤其是很清楚“利息”這個概念。

對荷蘭商人而言,幾百萬兩的現金,既不投資、也不放貸,那麼他們就認爲自己賠了很多錢。

大順今年的做法,就不太對。

而對東南亞經濟的理解程度,也讓安東尼明白,大順既然要做東南亞的宗主國,那麼就必須要爲東南亞的貿易找出外銷通道。

在荷蘭人或者葡萄牙人抵達東南亞之前,東南亞依舊也還是一種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

那時候朝貢什麼的,其實都好說。

貿易最好、不貿易也行。

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下,不貿易也不是活不成。

但是,從葡萄牙人和荷蘭人進入東南亞,帶着殖民者的雙重“使命”,逐步瓦解了東南亞舊有的經濟基礎。

就好比安汶等地,荷蘭人爲了壟斷香料,用軍艦嚴密封鎖島嶼。同時還毀掉了島上幾乎所有的耕地良田。

這就導致那些盛產香料的島嶼,只能用他們的香料,換取他們必須的生活物資。

如果不換……布匹衣服到還好,東南亞很熱,大不了光腚嘛;但糧食呢?可以不穿衣服,能不能不吃糧食?吃丁香、豆蔻爲生?

顯然,不可能。

大順在東南亞的土改,暫時來看,僅僅侷限於巴達維亞城周邊,以及南部的萬隆地區。

那些香料島嶼,依舊還是維繫了原本的生產模式和主要商品。

這種情況下,對外貿易就是必須的。

大順本國無法消化這麼多的香料——這一點荷蘭人很清楚,當初大順鼎定天下,因爲澳門和南明受洗事件對天主教諸國充滿敵意的時候,荷蘭人就嘗試過溝通、推銷香料。

但是效果非常不好。

大順的海商有自己的走私渠道,也因爲這些丁香肉蔻之類的香料在大順並不是很流行。

既然大順吃不下這麼多、既然又作爲東南亞的宗主國、既然荷蘭等國已經部分瓦解了東南亞的自給自足經濟使之成爲世界市場的一部分。

那麼,大順到現在其實也沒有退路了。

真想倒退,至少二十年的動亂,逐漸平衡,砍了香料重新墾殖種莊稼,退回原本的封建自給自足經濟,中途還要面臨層出不窮的起義、香料得益的貴族階層的反抗、西方走私販子趁虛而入的滲透等等。

此者,再加上荷蘭人非常能理解的“利息”的概念,都讓安東尼以非常商業共和的視角,看到了大順另有目的。

只是,目的到底是什麼,那就不得而知了。

從當年的錫蘭木馬計、再到更早的中法同盟編練海軍,在安東尼看來,大順這邊有極好的集權效果、也有英明的政治家、更有集權的體制下長遠目標辦成事的能力——對比荷蘭聯省議會,開個稅收比例改革的會議能開兩年、最後啥結果也沒達成而言——這種集權和高明的政治家,都是荷蘭可望而不可即的。

總歸,大順可以爲了一個確定的目標,以科舉官僚集權制,提前謀劃許久並且堅定的朝着方向前進。

這就讓安東尼無法猜測大順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他設想了很多種可能。

但都被他自己一一否定。

是爲了把貿易份額給法國留着?

顯然,不可能。法國沒有這樣的能力吃下東南亞加東亞的貿易。

是爲了與荷蘭合作?

這個真正的目的,他也想過,但現實是齊國公去了法國、法國隨後往奧屬尼德蘭地區增兵,並且不斷攻克堡壘、迫近荷蘭本土。荷蘭眼看就要陷入長久的混亂、以及被攻破本土之後至少二十年的荒廢期。大順不會和一個荒廢的荷蘭合作的,因爲沒資格。

是爲了大順自己幹?

這個更不可能。各家的東印度公司,都是本國大金融家大商人的產業,關乎幾萬人的利益羣體,各國就算不講什麼重商主義,只說這幾萬人的利益,怎麼辦?

名義上,荷蘭當年是因爲拒絕劉鈺的自由貿易,所以才遭到了報復。可放眼各國,安東尼覺得自己做的沒錯,便是和大順最親近的法國,最親近的盟友都沒有放開關稅、甚至沒有取消棉布禁止令,又有哪個國家會爲大順的貨物大開方便之門呢?

考慮了一種又一種的可能,又一個又一個的被自己否定。

這種明知道大順另有目的、卻不知道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感覺,讓安東尼十分的不安。

當然,此時荷蘭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還是法國的入侵。

東南亞依舊丟了、東印度公司已經開始破產清算了、金融危機已經爆發了,這時候反倒是有種破罐子破摔的情緒:反正都這樣了,大順的事,就往後稍稍吧,暫時不是最要緊、最要命的。

一般來說,就大順這邊的經驗來看,都是國君或者要上吊自殺之前、或者成了亡國之君、或者被人軟禁之後,纔會思戀故國、感嘆自己沒好好治國、開始擔心本國的百姓了。

大順這邊的歷史經驗,放到荷蘭這邊也一樣。

安東尼作爲前大議長,亦算是個“亡國之君”,此時他還真的就挺擔心荷蘭的命運的,以一個“亡國之君”的身份擔心荷蘭的命運。

面對大順已經是破罐破摔、原來的鞋碎了現在自己光着腳、我就這樣了你能奈我何難不成血染阿姆斯特河河口?

按說事有輕重緩急,此時更該考慮法國的問題。

但是。

現在要考慮法國,就不得不考慮大順,而且現在荷蘭與法國之間還要靠大順斡旋。

按說,荷蘭之前奉行的,是外交決定命運的政策,同是歐洲國家,根本用不着大順居中斡旋。

只是,如今卻還涉及到一個“政治正確”的問題。

這個政治正確的問題,分三個大的方向。

當初,荷蘭百姓歡呼奧蘭治上臺的時候,有一個重要原因,攝政議會派引發了民衆的不滿。

那就是,攝政派這邊名正言順、身正不怕影子斜、浩然正氣地履行國際條約的義務,出兵出錢,支持特蕾莎女王繼承奧地利王位。

然而,這麼名正言順、浩然正氣的事,攝政派卻“低三下四”地去和法國人打招呼:我們只是履行承諾,我們出兵也是頗有奧地利和英國的壓力,我們不是要與你們爲敵,我們真的是沒有辦法啊。希望你法蘭西不要生氣,不要對我們荷蘭過於憤怒,好不好呀?

這種低三下四的態度,就讓還有大國情懷的荷蘭百姓,相當的憤怒:幹就是了!做錯的是法國、是普魯士,他們當初在奧地利王位繼承基本法上的簽字了,結果人一死就不認了。他們做錯了,咱們荷蘭是出於正義,憑什麼還要對法國低三下四的?

幹就完了!

去討好法國、說好話,這不是下賤嗎?

這不是賣國嗎?

這不是毫無榮譽和尊嚴嗎?

要是奧蘭治家族做執政官,能這麼下賤嗎?能這麼賣國嗎?

肯定是帶領我們荷蘭的軍隊,打的法國丟盔棄甲,怎麼可能還去舔法國?

這,就是劉鈺說的,必須要把荷蘭百姓心裡僅存的那點“大國情懷”徹底磨滅、打碎、燒燬、幻滅的原因。

韓非子曾言: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荷蘭的問題,就是現在明明沒有世界強國的實力,卻存有世界強國的心態。

這種心態不除,日後合作就很難。

倒不是說這種“天朝上國”的情懷是錯的。而是說,不是阿貓阿狗都該有這種天朝上國的心態。

好比朝秦暮楚的那些小國,百姓對國君朝秦暮楚非常不滿,認爲認定了一個盟友就該堅持到底,比如認了秦國爲盟友,那殺楚國人的時候一定比秦國更狠、更賣力,就不應該怕報復,更不該私下裡和楚國接觸……

再好比朝鮮國,如今朝鮮國按說也挺憋屈的,大順的使節去了,就得好好招待,不敢怠慢,還得經常行賄,請說好話,連王位繼承都得請示北京。

結果有朝鮮的人民非常不滿,覺得大王簡直懦弱、下賤、沒骨氣。就該發兵遼東、直破山海關,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幹就是了!

以上兩種,便與荷蘭之前很多百姓的心態一致。

可能區別就是荷蘭是“祖上真的闊過”。而朝鮮是祖上真沒闊過。

問題是,沒有大國的實力,卻有強國的心態,這就是作死之道了。

攝政派做的其實沒錯,法國可以是朋友,只要不是鄰居即可,但最好不是敵人。

英國人坑荷蘭的地方那麼多,英荷戰爭都打過好幾次了,貿易漁場都被搶,憑啥要和英國走那麼近?就因爲奧蘭治家族當過英國國王?

和英國人結盟,真要是死心塌地,打輸了咋辦?英國人有軍艦作爲長城,見勢不妙,溜回島上去了,荷蘭咋辦?法國是歐陸第一陸軍強國,荷蘭憑啥抵擋?難不成荷蘭轉進扔了七省轉進蘇里南以大西洋爲壕?

現在的戰局,也的確印證了攝政派的擔憂:英國人見勢不妙,坎伯蘭公爵的精銳部隊溜回去了,荷蘭傻眼了。

奧蘭治的威廉四世上臺之前,確實沒有太多承諾。

諸如廢除包稅制、退回行會制、扼殺商業寡頭、打壓金融資本家等等,這都是荷蘭百姓,荷蘭保守階層的一廂情願。

然而,威廉四世上臺之前可是承諾過,要堅決地與法國作戰,不會和那些下賤、賣國的攝政派一樣悄悄和法國接觸,要奮戰到底,和他的祖先們一樣——那時候普魯士退出戰爭,荷蘭優勢確實很大。所以那是威廉四世唯一能做的承諾、高姿態的口號,不然啥承諾啥口號也沒有,可不好當這個執政官。

而且本身他當執政官的內核,是普魯士退出了戰爭;但面上看,是劉鈺等中國人欺人太甚,侮辱荷蘭的國格,非要讓荷蘭當朝貢國之類的。

他是借這個政變的、劉鈺給他挖的坑也是這樣的坑,自然在對外問題上,要足夠強硬。至少顯得足夠強硬。

如今威廉四世幹了幾年,天怒人怨,矛盾重重,荷蘭保守派們的一廂情願的政治訴求,一件沒達成。就剩下了一個“對敵堅決且強硬”這麼一個人設了。

這個人設,幾乎已經成爲了威廉四世最後的遮羞布,也是最後的一點正統性來源。

本身就佝僂雞胸畸形,上不得戰場,行動無能就只能嘴上找。

不能對法軟弱,這,是威廉四世統治的政治正確。他僅僅承諾過這麼一件事,而且當初許多還有大國情懷的荷蘭人聽到這個承諾,痛哭流涕,認爲荷蘭將會重新偉大。

(本章完)

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193章 恐嚇威脅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1344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四)第32章 佈置第328章 問罪第839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一)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1451章 “帝”(三)第203章 奇襲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1434章 “太空歌劇”第525章 不敢殺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77章 入吾彀中第86章 外交訛詐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993章 直鉤第420章 奇襲第270章 先驅者第456章 你想嘗膽,卻沒人演夫差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917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第615章 政變加盟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1326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上)第368章 我是誰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1341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一)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23章 扎心的話第1090章 工業革命(三)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1422章 事已畢(下)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847章 雙贏(下)第271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上)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478章 看破第290章 翻譯運動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166章 不知爲何而戰的強軍第108章 斷章取義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787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四)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836章 賭國運(上)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10章 瘋子炸糞坑的爆竹第588章 另一條腿第1509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七)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204章 投名狀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1429章 王謝燕,百姓家(中)第1263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九)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265章 反對一口通商第346章 埋雷第617章 許願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872章 “不正當”競爭(四)第69章 奇怪的要求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500章 誰也不是普遍真理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1393章 泡沫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1366章 裡病外治(二)第181章 監獄船第914章 南洋大開發(九)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506章 舉着復古的大旗往前走第389章 戰前就分贓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957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三)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