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有福了

第452章 有福了

帶着人拉門進去後,劉鈺算是第一次見到了倭王昭仁。

稍微打量了一下,就是個剛二十歲的毛頭小夥子。

因爲算是一場私宴,故而只在室中舉行,而非在堂內。

若在堂內,宴會座次就會相當正式,這就不免扯到一些尊卑、禮法、貴賤的問題。

堂者,南北長而東西窄。

比如若在堂內,北邊的位置,按照劉鈺和趙百泉的身份,是一定要空出來的。昭仁如果在堂內設宴,自己南面,兩個人就可以直接拂袖而走了,坐下將來就是大麻煩。

但如果北面的位置空出來,就等同於昭仁已經承認北邊的位置他沒資格坐。

現在還未談完,免得扯皮,索性選了室內小宴。

室者,東西長而南北窄。

只分賓主,昭仁便坐在北邊,讓劉鈺坐了西邊,聖堂大學頭林信充、關白一條兼香在南邊,隨劉鈺而來的趙百泉,以及鬆平輝貞在東邊。

通譯隨侍左右,沒資格吃飯喝酒。

桌上也沒什麼好吃的,看着就沒什麼食慾,昭仁便借題發揮道:“素聞劉君鐘鳴鼎食之家,酒食甘美。日本小國也,窮且困頓,實在寡淡。百姓窮苦,多金銀之說,多半傳聞而已。”

“葵丑年間,恰逢劉君遊江戶,與將軍吉宗暢談貨幣之事。之後改革,新金換舊金,以解劉君所謂‘通貨緊縮’之困。然民間依舊無錢。”

“不得已,將軍吉宗乃下令,禁民間用瘞埋錢,又禁民間用銀簪櫛。時有人言,生前苦,死後卻連個棺材裡的草鞋錢也沒了。”

他沒有用日本的年號,而是用了干支紀年,爲的也是避免席間產生一些爭論。

很熟練地哭了哭窮。

劉鈺卻裝傻充愣,像是聽不懂昭仁故意在迴避年號問題一般,笑道:“啊,葵丑年。按你們的說法,那是享保十八年。”

“我才疏學淺,卻不知這享保二字,出自何典?”

昭仁臉色微微一變,一條兼香見劉鈺這麼問,只好接話道:“出自《周書》。曰:公其享茲大命,保有萬國。取其享、其保。”

劉鈺笑道:“這倒有些意思。”

說罷,又問趙百泉道:“趙兄多讀史書,這話可聽過?”

這件事兩個人之前也沒商量過,但趙百泉好說也是科舉考出來的人物,經史子集自是張口就來。

聽一條兼香說完出處,他本覺得在朝鮮卻說日本的年號,着實不該。

但想到這句話的出處,再聯想到日本的政治格局,心想鷹娑伯這到底是借題發揮?還是真的不懂再問?

這話,談起來可就有意思了。

見劉鈺還在那一副滿臉求知的神情,便道:“這話,是西魏恭帝拓跋廓,禪位於後周孝閔帝宇文覺時的話。其時,宇文覺已得封周公,拓跋廓乃使大宗伯持奉冊書,以禪讓。”

“這句話,是禪位之辭。”

故意將禪讓二字說的極重,劉鈺一拍腦袋道:“我好像聽說,享保元年,正是吉宗就任將軍一職的年份。這年號,誰人取的?看來當日議年號的人,想法很是有趣啊。”

一番話,昭仁、一條兼香、鬆平輝貞的臉色全都變得極爲難看。

當年改元,從正德改爲享保,是因爲幕府將軍八歲的小毛孩子德川家繼死了,德川本家絕嗣了。

本家絕嗣,只能從旁支的御三家裡找。當初改元的時候,可能其實是有這麼點“拓跋廓禪位宇文覺”的意思的,但這絕對是幕府德川家的事,可是和天皇禪讓完全無關的。

這件事在日本國內沒什麼影響,可這話是大順這邊的人問出來,難免就有些挑唆公武關係的意味。

用此爲年號,到底是影射是德川家繼是拓跋廓,禪位於宇文覺?

還是說,中御門天皇爲拓跋廓,當禪位於“周公”德川幕府?

昭仁之前並未想過這些,此時面色難看,手裡的酒微傾,心頭大爲不滿,心道莫非大順是要挑唆日本國內亂?

鬆平輝貞還在這裡,若是傳到德川吉宗耳中,難免起一些疑心。

正要說點什麼,就看南側的林信充道:“劉君是想多了。年號一事,實則是因將軍家繼薨,故而改元。”

“此亦有先例。昔者,遼臣韓德讓薨,遼聖宗念其大功,於次年改元;遼南之宋,史彌遠誅韓侂冑,改元嘉定;史彌遠薨,理宗改元端平。”

“此實非前所未有之事。”

“若觀史書,功臣薨而改元,並不罕見。”

昭仁心下一鬆,暗道便是你借題發揮,這邊也能見招拆招,遂道:“然也。追惜故事,後主劉禪亦有‘政由葛氏,祭則寡人’之語。”

“日本國自有國情在此,公武之別,實不與大國同。莫說日本,便是朝鮮,兩班制度,亦不與大國科舉相同。”

“改元享保,並無深意。”

昭仁不想在這種時候引發日本內部的矛盾,加之此時日本內部朱子學剛剛紮根,還沒有延伸出尊王還政的大義。

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是個神龕,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任憑大順挑唆,萬萬不能在這個關頭製造內部的裂痕。

最關鍵的,便是他根本也沒什麼權力。

沒有權力,想要奪權,最終結果就是隻能當傀儡。

都是當傀儡,給大順當、給西南諸藩當、亦或是給德川氏當,又有什麼區別呢?

實際上,劉鈺也根本不想挑唆幕府和倭王之間的關係,只是想噁心噁心對方,順便把昭仁哭窮的話題轉移一下。

聽完昭仁和林信充的解釋後,劉鈺笑道:“原來如此。我讀書少,這就難免胡亂猜測,只當是宮闈秘聞,當個樂趣暢談罷了。”

說罷,又正色道:“但年號一事,非同小可。我聽聞當年荷蘭人在平戶,因着使用西洋耶穌紀年,乃至被關閉了商館,遷至長崎。”

“日後若日本朝貢稱臣,這年號一事,也需改易。”

只是一句話,把話題直接引到了朝貢與否上,但也只用了“若”做假設。

昭仁也沒有力爭這些東西,猛然間想到了一件事,心道正可一用。

“天朝的藩屬,都要改元而用天朝年號嗎?日本素不屬藩,此事倒是不知。”

劉鈺看了眼趙百泉,趙百泉以爲劉鈺是要逼着日本談條件,遂斬釘截鐵道:“然也。”

昭仁心道這可是你自己把話說滿的,於是故作驚奇道:“可我小時候,記得安南國送來一頭大象,當時還封了那頭大象四品大夫。安南國的國書上,寫的卻是‘永慶’年號,而非泰興。莫非安南非天朝之藩屬?”

他是故意哪壺不開提哪壺,卻避開直接說日本是否朝貢的話題,卻趁着趙百泉把話說得太滿,將問題引向了安南。

示意如果算起來,越南用自己的年號,那到底算藩屬還是不是藩屬?

如果越南可以用自己的年號,將來日本爲什麼就不能用自己的年號?

如果日本用了大順的年號,是不是大順也要去征伐越南?話說的這麼滿,到時候死咬越南,真要朝貢了,去告狀,反正不怕越南打到日本來。

屆時禍水南引,天朝既是因爲琉球這點屁事就來打日本,怎麼就厚此薄彼,不去打越南?

可越南瘴氣密佈,前明在越南最終回撤,若也開戰,必能牽制大順的國力。

牽制了大順的國力、軍力、精力,日本則可悄悄發展。

趙百泉一時語塞,自知失言,卻聽劉鈺道:“若果有此事,自會追問。但也或有隱情。”

“譬若琉球,歲歲朝貢,百餘年間,竟不知薩摩藩控制其國政。越南遠在天南,亦或許也有難言之隱,亦未可知。”

“若非天子聰慧,焉知琉球之事?聖天子明察秋毫,固然不會放任僭越,但也不會冤枉藩屬。”

把話題又兜回了琉球國的事,宴席間的氣氛頓時變得極爲詭異起來。

既不是劍拔弩張的對峙,也不是相視一笑的放開,而是一下子把話題聊死了,沒人能繼續往下接話了。

趙百泉沒法接,他還在琢磨着到底是怎麼弄的,弄到現在怎麼大順連一個正兒八經的藩屬都沒有了?

朝鮮認大君、琉球騙傻子、越南有年號、西域降格成了內屬而非外藩,現在可真成了一個沒有真正藩屬的天朝了。

昭仁等,則在琢磨着怎麼帶動劉鈺的節奏。

本想着今天宴會上的節奏,是故意示弱,既求劉鈺少要點錢,只求大順覺得日本徹底沒了心氣,日後不要盯得太緊。

哪曾想從一開始提到日本窮苦、缺錢缺的都下令不準往棺材裡放壓鞋底的錢。劉鈺卻直接叉開了話題,差到了公武矛盾上、差到了年號是不是暗喻禪位的話題上。

好容易抓着了越南年號的破綻,劉鈺卻提到了琉球。

昭仁心裡清楚,今日要是爭論起來,怕是要惹惱了劉鈺。沉默片刻,只好道:“利令智昏,利令智昏。薩摩藩事,此四字最是合適。”

“日本小國也,國貧而民窮。鹿兒島,更是時有火山、海嘯,民難求食。衣食無所繫,只好求生於海上。”

“貴國大國也,地大物博,無所不有。彼時,豐臣秀吉與大明交戰,貿易斷絕,日本國豔羨貴國物產,無處可得,不得不借途於琉球,得貴國之絲絹。”

劉鈺大笑道:“說得好啊!這不,我也考慮到了,想着天朝地大物博,無所不有。日本國貧瘠,遂才決定讓日本國開關貿易。”

“互通有無,也是爲日本的百姓着想啊。日本百姓若想穿絲絹綢布,無處可產,開關之後,天朝可供;日本百姓若想吃糖,日本國無可種甘蔗處,正好開關,買賣蔗糖……”

“大順的商人來了,日本百姓就有福氣了!孤懸海外立國,所求者不就是百姓安康嗎?來來來,舉杯共慶,爲日本百姓的福氣,乾一杯。”

(本章完)

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1156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一)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901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二)第1309章 死與復仇(三十)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1163章 備戰(二)第1241章 三戰定印度(八)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256章 優劣第1369章 裡病外治(五)第19章 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第386章 黃道婆計劃第1135章 假裝心懷社稷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889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下)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455章 賣舊貨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171章 萌芽第850章 誤解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447章 幕府的底線第1437章 分歧(三)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9章 翻譯問題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50章 皇帝的棋子第38章 扣個人質第1287章 死與復仇(八)第588章 另一條腿第849章 威望(下)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666章 分贓大會(三)第44章 三百年後第936章 綁定(下)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1090章 工業革命(三)第316章 結善緣第734章 咱們(上)第15章 居高臨下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934章 覺醒(六)第782章 身份第93章 破題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706章 海戰(四)第186章 維持互信第394章 軍費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314章 綁定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764章 荷蘭災難年(四)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153章 鎖國第1030章 氛圍第1394章 優勢第1507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五)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1323章 貿易割裂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1312章 死與復仇(三三)第3章 出事了第548章 配合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690章 錫蘭的雙重屬性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941章 自覺(三)第331章 雷罰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423章 勸說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320章 榮譽第256章 優劣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493章 盜火 護火第620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一)第92章 欽定?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487章 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