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

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

外面的槍聲已經漸漸停歇,昭仁低下頭,看着手中的刀,回想着吳芳瑞說他“沒資格談社稷”的嘲諷,漸漸覺得手裡的刀有些沉了。

讓他內心翻騰的,還是吳芳瑞最後的幾句話,昭仁確實連叫門的資格都沒有。

幕府想打,就會如同土木堡之變後一樣,再立新君,死戰到底。

可若不想打,便不會立新君,而是借坡下驢,讓昭仁去和大順談——幕府正欲死戰、奈何天皇先降——然後順理成章不打了。

僭紫宸殿內,聲音漸漸安靜,最終陷入了一陣叫人恐慌的沉默,連外面的槍聲和喊殺聲都已消散。

昭仁思考了一陣,問了一個看似於此無關的問題。

“你們從何而來?”

“前些日子在鳥取的米子,四日前抵達小濱,一個時辰破城,我領前鋒星夜疾馳,大軍在後。”

吳芳瑞覺得這沒有什麼可隱瞞的,不如直接說起來。

昭仁早已知道大順軍攻破高知城、把土佐弄亂的消息,有了這個心理預期,聽到一個時辰攻破小濱城的消息,並沒有太大的震驚。

考慮了一下鳥取米子和小濱的距離,昭仁默默地點點頭,請求道:“順國的將軍,你可以先離開嗎?我要和關白談一談。”

吳芳瑞也沒有猶豫,直接轉身離開。死不死,他該做的已經做了,只是不知道一會再度走進僭紫宸殿的時候,找倭王是死?是活?

將軍和通譯離開了紫宸殿,昭仁看了一眼等着砍他的一條兼香,一條兼香搖搖頭,跪坐於昭仁下首。

這可能是難得的沒有幕府耳目的一場天皇和關白之間的談話,只是之前怎麼也沒想到會是這樣的場合。

“我已經做好了死的覺悟,但唐國將軍的話,似乎有些道理。這時候死,是無意義的。”

“如果唐國的條件可以接受,我去談,或許是最好的結果。如果條件不能接受,我再死也不遲。”

昭仁將內心的說法說出,希望一條兼香給個建議,或者堅定一下他的想法。

一條兼香沉吟一陣,說道:“唐國是不可以戰勝的。京都不是江戶,但唐國的軍隊可以攻到御所,哪裡又去不了呢?只是,唐國到底想要什麼?”

昭仁苦笑道:“昔者,正德四年夏,新井白石改幣制、定通商法度。”

“是年,唐商或凌虐我商賈賤民,抗者抵罪。其後銅價騰踊,互市不行。長崎民或不能餬口,往往私販海上。唐商亦或登岸侵略,土人拒之則執兵器劫之。”

“秋,唐商、蠻船至築海。筑前,長門,小倉等諸藩,爲兵備。報知新井白石,君美曰:我國尚武,萬國所知。今受侮至此,奈國體何!遂建議嚴防備。自此,再無唐商登岸侵略之事。”

“士農工商,商人最賤。唐國爲賤民而動干戈,嘴裡稱仁、心中取利。既爲商賈之利,則未必肯佔寸土。君美曾言:米布如發、金銀若骨,發可再生、骨不可復。此言得之,亦不得之。”

“若能以金銀換寸土不失,此亦大善。”

“若唐人取土而不求金銀,吾死可矣。”

“尚武,需士、需土,唯獨未必一定要用金銀銅錢。”

數十年來,日本唯一可以稱得上是名臣、有戰略眼光的,或許只有那個影響遺留至今的新井白石。

但即便是新井白石,也只是古典時代的戰略眼光。

路線錯了,知識越多,就越反動,說的就是新井白石這樣的人。

路線還是以維繫鎖國體制爲先,以此路線來看,新井白石的手段着實堪稱一流。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維護“士農工商”的四民體制。

可路線錯了,做的越多,錯的越多。

新井白石搞了半天的結果,也就是荷蘭正趕上自己的爛糟事、大順也在沉睡,否則也不會在史書上留下下:【秋,唐商、蠻船至築海。筑前,長門,小倉等諸藩,爲兵備。報知新井白石,君美曰:我國尚武,萬國所知。今受侮至此,奈國體何!遂建議嚴防備】的記錄。

但凡大順醒了,或是荷蘭沒有南海泡沫的影響、東南亞沒有大起義,史書上的記錄就要變成“君美減長崎貿易,以致南蠻入侵、唐商肆虐,皆其罪也”了。

昭仁的眼光也就那麼回事,但卻也能理解新井白石所說的“米布如發、金銀若骨,發可再生、骨不可復”的前提,是正常貿易。

如果不正常,那麼金銀也好、米布也罷,相對於領土,都是可以放棄的。

可是,除了領土之外,還有另一件事。

“除此之外,還有一事,只怕唐國天子必要在意。”昭仁第一次稱呼大順皇帝爲唐國天子,言外之意,一條兼香自是明白。

當年新井白石和朝鮮的趙大億,因爲王還是大君的稱呼,打了許久的嘴炮。

當時的朝鮮使團到了對馬,仍不肯從,最後還是宗義方叫來了軍隊,說諸君要是不從,那我只好讓武士幫你們從了。朝鮮遂從之。

昭仁之前在和吳芳瑞爭論的時候,就說過君以此始、必以此終的話。現在想想當年對朝鮮使團做的事,只怕大順這邊也會依樣畫葫蘆,若是不從,則以軍隊逼從之。

大順將來會不會以此始、以此終,現在還不知道。可現在可以知道的,是日本這邊怕是要先以當年朝鮮于對馬之始,而於今日於大順面前爲終。

昭仁想到了這一點,也終於開口說到了最關鍵的一件事。

“享保五年,德川宗堯,獻《大日本史》,其中唐國爲《諸藩列傳》,而本國皇室以《本紀》記之。天皇,天子也。”

“唐國既以琉球朝貢之名出兵,只恐《大日本史》必爲第一要談之事。此事若不能定,只恐後續所談,難以爲繼。”

“以臣事之乎?死戰到底乎?以宋論,‘臣構言’,遺臭萬年。吾實不肯承此遺臭。”

一條兼香深吸一口氣,反問道:“後水尾天皇時,天皇至二條城見德川家光,此非辱乎?比之靖康如何?”

更難聽的故事,一條兼香還沒有說,真要說起來,更噁心的事還有。

昭仁一時間語塞,心裡琢磨了一下後水尾天皇去二條城“拜見”德川家光,和“臣構言”之間是否有區別。

在昭仁看來,說有也有,說沒有也沒有,純以皇室的視角,好像也差不多。

一條兼香繼續道:“陛下若想死社稷,當背此罵名,而求幕府之穩定。唐國人不攻西南諸強藩,難道是打不過嗎?幕府若權威盡失,豈非大亂?大亂之下,又如何臥薪嚐膽、以復大辱之仇?”

“若諸藩林立,通唐國者有之、通荷蘭者有之,乃至於重信切支丹教者恐亦有之。”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恭謙未篡時。若唐宗渭水盟後便死,無有滅突厥之大業,其名如何?”

“如今日本,所能擔起臥薪嚐膽之重任的,唯有幕府。”

幕府不是什麼好東西,可現在能承此大任的也唯有幕府。再差的集權統一、哪怕是名義上的,在抵禦外辱的時候,似乎也比藩國林立要強。

尤其是“外辱”的軍力遠比內部強大的時候,若是外部的力量還在骨鏃木弓,內部已經鐵器火器,那倒是區別不大,可那樣也沒有“辱”字可言。

現在有能力獨自整合日本,臥薪嚐膽的,也只有幕府。

大順隔得並不遠,而且朝鮮作爲藩屬的前提下,其實距離也就是從對馬到福岡藩的距離。這和西洋諸國在東南亞還未站穩腳跟、新井白石新政之後琢磨着炮艦開國卻湊不出兵力的情況,完全不同。

從對馬相距福岡,不過百餘里,這種情況下搞“王政復古”、亦或是“尊王攘華”,都是不智的。

這個時代,是否沉睡、是否開拓,只需要看這個國家對地理學的在意程度就可知道。而這個時代的地理學,總是和航海息息相關的,也和對外部的情報知曉程度息息相關。

一條兼香就算不懂這個道理,卻也明白另一個道理:

日本也並不特殊,不會缺石敬瑭。

真要是幕府的權威盡失,福岡、島津、長州各藩,誰都可以做石敬瑭。

就算德川吉宗貪天功爲己有,說地瓜種植來抵抗享保大饑荒是他自己的主意,號稱薩摩芋是他主動要求的、《甘薯救荒書》是他要求翻譯的,可也終究繞不開日本史書上的記載:

【先是,琉球貢甘薯於薩摩,長崎唐人細作劉鈺者,亦舶之數船,貢《甘薯救荒書》,吉宗以饑民爲念,不覺其詐,以爲善,以種各處。是歉也,賴以免飢者甚多。】

現在德川吉宗明說了,劉鈺是奸詐之人,可見大順對日本的心思,早在數年年、將近十年前就已種下。

大順不可能不知道日本的情況,也不可能不知道關原合戰之後,西軍的那些人不是靠德川家的憐憫而活下來的,是靠自己的實力迫使德川家讓他們繼續爲藩主的。

這時候若幕府權威盡失,想當“石敬瑭”的人,怕不是要排隊。甚至有些人會“欲當石敬瑭而不得”。

一條兼香心裡很清楚現在的局勢,最好的結果,就是和談,讓日本保持舊有的平衡。

臥薪嚐膽也好、積蓄力量也罷,總需要一個領頭的。此時除了幕府,誰也擔不起這樣的重任。

繼續死撐下去,大順就是不打當年的西軍後裔,就是猛打譜代大名和親藩大名,甚至只打幕府的旗本,那又怎麼辦?

現在大順的態度,已經明顯傳遞了一個信號:我能去京都,也能直接打幕府的直轄地。臺階已經給了,別給臉不要臉,到時候真以‘王政復古’、‘大政奉還’的理由,支持西南強藩造幕府的反,那就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了。

問題是大順近在咫尺,就像是大順打着琉球被薩摩入侵的理由來攻打日本一樣,這‘王政復古’和‘大政奉還’,在近在咫尺的大順眼皮子底下,那也不過是大順的均衡之策而已——以史爲鑑,東虜打着爲崇禎帝復仇的旗號,可實際做起來又是另一回事了。

點了一下昭仁,昭仁亦知道這不是隨口說說。

看着空蕩蕩的紫宸殿,聽着外面已經安靜下來的靜謐,知道御所外城已經完全被大順軍控制了。

“所以,就像是唐國將軍所說的,要知小禮、更要知大義。哪怕唐人要求刪減《大日本史》、要求改《本紀》爲《世家》,也要答應。如此,纔算大義嗎?”

一條兼香點點頭,又搖了搖頭。

“陛下,若幕府能夠臥薪嚐膽,成三千越甲吞吳之復仇,可謂大義;若幕府臥薪嚐膽不成,不過武侯六出祁山無功而返,陛下也只能落得和宋高、明英一樣的名聲。”

“只是,未來之事,誰又能夠知曉呢?”

(本章完)

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1054章 站臺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27章 臨行第263章 中法京城密約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1105章 工業革命(十八)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1413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四)第572章 藍狗子第331章 雷罰第1448章 三山合一(下)第585章 要忍讓第141章 封侯真吾意,海波順便平第1135章 假裝心懷社稷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355章 對罵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737章 機遇(下)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737章 機遇(下)第523章 椰林之城的槍聲第245章 垂釣第1483章 終章 九三年(一)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362章 治標治本二選一第795章 南巡意第331章 雷罰第734章 咱們(上)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38章 扣個人質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622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三)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795章 南巡意第793章 憧憬(上)第1054章 站臺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354章 鎖國之困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68章 決心第590章 借頭一用,以平民怨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1002章 獻禮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1203章 木牛流馬(十)第1394章 優勢第755章 表演戰(五)第426章 錯覺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1088章 工業革命(一)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1157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二)第702章 備戰第323章 假公正第1513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一)第1484章 終章 九三年(二)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986章 止步(上)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768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上)第908章 南洋大開發(三)第171章 萌芽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403章 野心早已出現第1079章 爭功(四)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542章 惡毒第258章 陸軍換海軍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113章 小人哉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1366章 裡病外治(二)第510章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995章 嫺熟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1065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九)第636章 雞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