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商人招恨

第344章 商人招恨

第二日中午,劉鈺又來到了距離高知城僅有一河之隔的那座小山上,陸戰隊已經在這裡構築了簡單的陣地。

數百份抄寫後的文章,正在往熱氣球上裝,升到高空,要趁着午時從海上方向吹來的風,把這些傳單扔到高知城的城下町中。

那裡,纔是識字人口比例最高的地方。

雪花板的傳單隨風飄舞的同時,在浦戸城周邊的村鎮中,憑着通譯們到處宣傳那份檄文告示,已經有四個識字且有志向的人,豁出了將來的性命,加入到了劉鈺的宣傳鼓動當中。

他們是真的相信仁義的,也是真的有救萬民於水火之心的。

但人還是太少。

飄在海上的軍艦也徵調了大量的高素質軍官生,大量的實習艦長、實習軍官全都上岸,只留下的標準配置的艦隊船員。

他們按照流程,正在各個村子燒燬一些貢賦表單、懲罰那些過手剋扣的村頭,這是三個矛盾的中的一個。

領主、連接領主和農民的村頭,還有一個矛盾點在高知城的城下町中,那纔是真正可能引爆農民情緒的引線。

一國一城制下,土佐藩只有一座高知城。高知城不大,就是個城堡,城是城、市是市,城在小山上、市在城之近。

武士們名義上對土地有所有權,但沒有使用權,也不準住在村子裡,只能聚集住在城下町。

商人們也很少住在村子裡,偶爾有一些在村子裡的商人,都是小商販,那是屬於民憤不大可以團結團結的。

真正能夠引爆農民情緒的,是居住在城下町的一些高利貸商人。

按照大順的說法,其實叫地主鄉紳更適合一些。

純粹的封建制,沒有鄉紳。

土地不能買賣,領主將土地分給農夫,農夫按照土地納貢給領主,這是理論模型。

如果只是這樣,理論上農夫只能恨領主壓榨的太狠、恨一下村子裡負責徵稅的村頭剋扣。

然而,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參覲交代制度的實行、農兵分離制下導致出現了一個純粹的消費階層,導致日本出現了一個畸形的統一市場,純粹的封建制已經慢慢瓦解。

而幕府之前的一些政策,又加劇了這種瓦解。

在劉鈺送地瓜以走私的那場大災荒之前,幕府的財政就已經出現了困難。

爲此幕府甚至停掉了參覲交代制,換取一萬石的石高給幕府上繳一百石大米,以渡過嚴重的財政危機。

可參覲交代制度,是削弱外樣大名的重要政策,幕府心裡也清楚這麼做是飲鴆止渴,所以還得想別的辦法。

封建領主財政出了困難,商人就會發笑,不管東方西方,都是一樣的。

而爲了度過財政危機,幕府又不得不同意開發新田,鼓勵商人蔘與投資開墾。

開發新田,需要資本。

有資本的商人墾田,如果無利可圖不會去幹,所以幕府允許租賃制,對土地買賣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自己瓦解自己的統治基礎份地制。

劉鈺對純粹的封建制怎麼造反,不是很熟悉——這是大順的一些人爲了防止土地兼併所一直幻想的變種井田制,土地不能買賣,貢賦徵收,供養士階層。

但感謝幕府的改革,他在日本的農村終於找到了大順農村的感覺,尤其是兼併土地的套路,熟悉無比。

商人放高利貸,農民窮的整天啃蘿蔔,借錢只能以地抵押。理論上不準土地買賣,可現實很難監管。

幾年前的那場大饑荒中,還不起高利貸,很多人以很低的價格將土地質押給商人。

幕府政體之下,理論上不允許有鄉紳地主,可這些放貸的商人只是披着商人皮的地主。

原本是領主、農民的二元關係,中間商也就是那些村子裡的頭面人物,多收一點,過手的時候多拿一點。

現在則成爲了領主、商人地主、農民的三元關係。

理論上的公四民六之外,幕府既然承認了商人可以租佃土地,那麼也就在法令上做出了規定,商人地主可以收取百分之十五的地租,這是合法的。

可就像是大順規定了高利貸的最高利息一樣,法令是法令,現實是現實,新興的商人地主可不會只收百分之十五的地租。

稍微使使勁兒,公四民六的貢賦再加上商人地主的地租,尤其是土佐這種享保大災荒最嚴重的地區,土地兼併已經很嚴重了,佃戶的整體地租已經在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已然和大順最嚴重的一些地方差不多了。

五成地租的永佃制在大順都可以成爲“仁政”,劉鈺在這邊喊出了“三十稅一、均分土地”的口號,誘惑力可想而知。

農民恨商人,也恨領主。

可對領主的恨意藏得很深,因爲貢賦制度早已習以爲常,農夫已經被制度化,認爲貢賦理所當然,就盼着領主老爺開恩,少收一點。

可這些年隨着商品經濟發展而新涌現出的高利貸商人、或者叫新興地主,這纔是農民切身的、最直觀的恨。

封建社會,士農工商,是有一定民意基礎的。商人富集財富的速度太快了,又不搞實業只搞放貸金融和囤地,招恨也是必然的。

那些放貸兼併土地的商人,也就是劉鈺認爲的引爆農民情緒的導火索。

幕府十五年前出臺的《典當地租佃法令》中對租佃制的認可和幾年前的那場大災荒中的土地兼併,就是這條導火索可以引燃的火藥。

這些商人居住在城下町中,城下町不是山城,沒有城牆也沒有什麼像樣的防禦,只是緊靠着高知城的居民區。

劉鈺可以很輕鬆地攻佔那裡,然後,揪出他們,當着農民的面,點一堆火,燒掉典當質押的文書地契。

而這把火,足以點燃農民的信任。

現在,要等的就是在南邊那些鄉村村社的宣講鼓動。

在山丘上觀察了一下午,又過了一日,後面幾個人跑來,彙報了一下在南邊的情況。

這幾個人一來,就是一臉興奮。

“大人!大人!按你說的,果然有用。我們先是和幾個最窮困的閒聊,問了問幾年前那場大災荒的時候,很多家裡都有餓死的。那一年的貢米也沒削減,便引出了話題。”

“那年商人放高利貸,佔了不少地。越順着他們說,那些農夫就越恨,後來就有痛哭流涕的。他們很多人種了一輩子的米,可連米都沒怎麼吃過。領主收貢,沒錢只能借貸,也只能用土地質押。”

“我們又把村民叫到一起,一人哭出的故事,又引來了許多人的共鳴,一些最窮困的,甚至要跟着我們一起攻下高知城。只說雖不會持刀舞劍,可至少還能搭橋劃舟。”

“我們也把他們的借貸時候的質押文書看過了,叫他們收集到一起,都在等怎們替他們討回公道呢。”

劉鈺盯着高知城的城下町,嘴角一揚,笑道:“這公道,當然要幫着討還了。不過不急,告訴他們,繼續加大力度。讓那些加入我們的人一起跟着宣講,把各個村子因爲高利貸而被質押的土地文書都收上來,記錄姓名。”

“如果有在鄉間居住的,直接解決。抄家、分米、燒質押文書。告訴弟兄們,那點米那點錢,不要沒出息。凡有搶劫的,直接斷了退役後的股息年金福利。”

“告訴軍官們,這件事對海軍的重要意義。一個個想要當真的艦長,有自己的軍艦,就不要貪圖那點小利。”

他已經把利害說的很清楚了,大量的軍官生分配下去,他們盼着的就是海軍得到更多的撥款,讓頭上那個頂了數年的實習艦長變爲正式艦長。

足夠的軍官意味着足夠的組織力,可以避免士兵管不手搶劫。

安排下後,劉鈺揮手道:“就這麼辦吧。不要急。我估計,如果天氣一直不錯,最多三五天就能見分曉了。”

參謀於戰術之外想的不多,問道:“怎麼才能算是見了分曉?”

“倭人百姓,敢在旁邊看熱鬧的時候,就算是見了分曉。”

又是發傳單、構建陣地的一天。

後面怎麼鬧鬨,劉鈺也不管,他知道真正放貸的大頭都在城下町住着,再等兩日等到農民的情緒都調動起來,就可以進佔高知城下町了。

五天後,劉鈺一直盼望的場景終於出現了。

雖然仍舊只有少數的農民主動願意跟着他們攻打高知城,但更多的農民已經不再害怕他們這些異邦的唐人,而是站在河邊和田間,在那看熱鬧。

說是看熱鬧,實際上是在等着唐人的軍隊把他們領主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

大量的質押土地的文書都被收集起來,具體的人名姓氏也都登記清楚。在那些住在鄉間的放貸商人被燒了文書地契後,更多的農民開始奔走相告,說唐人要打下高知城、燒燬高利貸和地契文書。

多數人還不敢直接和領主對抗,可如劉鈺所計劃的,一旦他們選擇在旁邊看熱鬧,那就意味着民心可用了。

剩下的,只需要讓這些人看到他們眼中不可一世的武士,是如何的不堪一擊。

陸戰隊已經開始集結整隊,軍改後的戰術體系,使得每一次正常的行軍,都像是一場閱兵。

激昂的樂曲,整齊的步伐,陸戰隊在河邊整隊。

隔着一條不足百米寬的小河,土佐藩剩餘的武士也在河對岸駐紮了不少人。

但劉鈺相信,這些武士已經被嚇破了膽,一會只要炮火一開,這些人就會潰逃回高知城中。

回頭望了望那些在兩旁看熱鬧的農民,劉鈺衝着軍官揮揮手,示意可以開始進攻了。

進攻之前,先找了一個鐵了心跟着唐人一起反抗領主的本地人,衝着河對岸大聲喊話。

“仁義之師馬上就要開始進攻。你們如果敢放火燒燬城下町的民居,那麼將被視爲殘暴。參與者,一旦被攻破高知城,全部都要處以絞刑。”

沒有叫喊讓他們投降,只是不准他們燒城,做出一番仁義之師的模樣。

連喊數次之後,炮兵開始射擊。

設置在岸邊的防禦很快就被摧毀,所剩無幾的鐵炮手再度感受到開花彈的威力,不等陸戰隊渡河,全都朝後逃走。

在土佐藩的武士逃走的時候,遠處觀戰的農民不約而同地發出一陣叫好聲。

“嘿嘿吼!”

(本章完)

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65章 報捷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355章 對罵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379章 四宗罪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1057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一)第1197章 木牛流馬(四)第894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五)第1114章 上國心態(八)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第1277章 屬性相剋(下)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814章 大事成矣(一)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21章 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第1125章 自身定位(上)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864章 相對的仁義第928章 戰前輿論準備(下)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195章 過時了第81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672章 伐韓?伐蜀?(下)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863章 妄想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199章 報捷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773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中)第542章 惡毒第205章 入營第1430章 王謝燕,百姓家(下)第846章 雙贏(上)第1459章 最終的鬧劇(六)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441章 瘋了第645章 難得的互信第1332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三)第548章 配合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1507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五)第1403章 遷徙路(六)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29章 雪盲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55章 說服第24章 奇怪的聖旨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204章 投名狀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704章 海戰(二)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91章 提點第1231章 開戰(十)第331章 雷罰第438章 王土之界第860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下)第551章 澳門的蝴蝶(下)第179章 無處可抄的體系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197章 活路第865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一)第140章 錯路第516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下)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1451章 “帝”(三)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44章 三百年後第685章 試試看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505章 故技重施第226章 節度鯨海問朝鮮第1324章 冒犯第239章 教改第779章 艱難的第一步(下)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268章 瑞典人也捲入對俄忽悠第57章 開戰第422章 突入第942章 南美貿易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