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

第1471章 最後的鬧劇(十八)

李欗談東北遷民問題,卻談到了南洋、印度。

而這些話的內核,用劉鈺更加熟悉的語言來講,其實本質三兩句話就能說清。

【利用國家的權力,積累和組織起社會力量,像溫室一般,助長封建生產方式向資本主義生產方法的轉換過程,並縮短其過渡期……如殖民制度,就是如此】

【保護制度、關稅、保護稅、輸出補助金、強制顛覆其屬地的產業……強行將本國的製造業者製造出來。歐洲各國都要爲想辦法攫取這種發明出來的特許權,而相互勾心鬥角……如英格蘭強行顛覆愛爾蘭的羊毛製造業;亦如學習科爾貝爾主義,以國庫投資作爲本國工業的原始積累】

李欗說的這一套,就是老馬說的【保護制度】。

後世的人,對於保護制度的理解,是片面且淺顯的。

因爲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後世的社會存在,是二戰之後,亞非拉人民反殖民、反侵略、反帝國主義,獲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哪怕說常鬧笑話的印度,那也不再是殖民地,而是有自己的國家強力,能夠保護自己的關稅。

在這種社會存在之下,對於【保護制度】的意識,無非認爲也就是加加關稅、政府補貼之類的。

但是,在此時,在18世紀、19世紀,殖民主義盛行的時代,【保護制度】,如老馬所言:英格蘭摧毀愛爾蘭的羊毛製造業,是保護制度;歐陸國家用科爾貝爾主義,以國庫重稅直接作爲本國工業的原始積累,也是保護制度;保護性稅收,是保護制度;英法等國行政命令直接干涉棉布穿衣問題,也是保護制度。

換句話說。

在殖民主義盛行的時代。

以暴力手段、行政手段、軍事幹涉等,摧毀屬地的競爭工業,也是一種【保護制度】。

只不過,後世嘛,那幾個原本被侮辱被損害的、被殖民或是半殖民的國家,一個個站起來了。

以軍事手段、行政手段、暴力手段,直接摧毀去本國工業生產能力的辦法,行不通了。

所以,這才產生了對【保護制度】這四個字的誤解,以爲保護制度只是本國加加關稅、給點補貼那麼簡單——如後世之日本半導體的覆滅,即可視爲這種【保護制度】的“經典形態”。

所以,這又繞回了老馬說的那個道理——在前工業時代,商業霸權,才能帶動工業的發展。而商業霸權,又是靠擴軍、備戰、造艦,主要是海戰來決定的。

大順之前二三十年,瘋狂造艦、擴軍,下了南洋,打贏了一戰。

之前下南洋,就已經早就了蘇拉特地區的棉紡織業崩潰、帶動了鬆蘇棉紡織業的高速發展。

這,就是軍事霸權,帶來了商業霸權。而商業霸權,又帶動了本國工業發展的典型例子。

因爲,蘇拉特地區的棉紡織業發展,很大一部分,源於荷蘭在南洋的商業霸權和軍事霸權。

當大順下南洋,結束了荷蘭的商業霸權和軍事霸權後,依靠着荷蘭的南洋霸權而發展起來的蘇拉特棉紡織業,也自然完犢子了。

當然,這個事,細分析的話,和李欗說的“孟加拉甘蔗”問題,還不一樣。

大順下南洋導致的蘇拉特棉紡織業崩潰的內核,和李欗現在說的孟加拉甘蔗問題,是有所不同的。

蘇拉特,不是荷蘭的殖民地。

那爲什麼荷蘭非得去蘇拉特買棉布,而不去大順鬆蘇地區買棉布呢?

是因爲鬆蘇棉布的競爭力,不如蘇拉特棉布嗎?

不是的。

而是因爲,荷蘭在南洋地區的現金流有限。他掌握的香料等……說難聽點,中國的走私販子——當然,換種說法,就是大明的爲自由和自由貿易而與暴君的專營法令對抗的商業勇士——都能把永樂皇帝的香料專營幹廢了,你荷蘭這點力量,怎麼和大順的南洋商人們搞?別的不管說,香料你想在中國賣到和歐洲一樣的1500%利潤的高價,想都別想。

荷蘭的香料,根本不可能在中國換到足夠的資金。而荷蘭又需要現金,包括日本的小判金銀等,購買中國的茶葉、生絲、瓷器等。

只不過,在蘇拉特,買辦階層的勢力,可以催生出先拿貨、我給你香料抵一部分錢、伱可以賣一部分香料算錢的商業模式。

簡單來說。

荷蘭自己的工業生產能力,是垃圾。本土的棉紡織業水平,是狗屎。呢絨在南洋,壓根賣不出去。

是以,荷蘭用自己的商業霸權和軍事霸權,並沒有帶動本土的產業發展,而是帶動了印度蘇拉特的棉紡織業發展——以南洋爲市場的產業發展契機。

伴隨着大順下南洋,大順取代了荷蘭在南洋的商業霸權,從而讓南洋的棉紡織業市場供貨者,換到了鬆蘇地區。而且,大順並沒有過多的運用關稅、保護稅等政策,因爲鬆蘇地區的棉紡織業競爭力,就算不超印度蘇拉特,但肯定也不弱於其。

也即是說,大順拿到了南洋的商業霸權後,可以使用關稅保護、保護稅等政策。

但沒必要,反而採取了“形式上的自由貿易”,因爲大順的棉紡織業,本來就有優勢。

但是。

關鍵在於。

大順拿到了商業霸權和軍事霸權。

可以不用關稅保護和保護稅,假裝自己是自由貿易。

但如果本國的產業處於弱勢,因爲存在商業霸權和軍事霸權,所以轉身就能用。

簡單來說。

不下南洋,大順“只能自由貿易”,人家不搞自由貿易,那也只能幹看着。因爲自由貿易這玩意兒,是雙向的。

而下了南洋,大順“可以搞保護制度,但沒必要;不過需要的時候,因爲下了南洋,所以隨時可以搞”。

我可以殺人,但我不殺,我想做個好人。

和我孱弱無比,誰也殺不了,於是我不殺人。

這是兩回事。

本身,大順的棉紡織業就有優勢,所以,即便拿到了商業霸權和軍事霸權,那也不過是“高呼自由貿易”而已。

但是,製糖業不同。

大順的製糖業,和印度的製糖業相比,優勢並沒有那麼大。

而且,還要考慮印度市場、波斯市場,使得印度的製糖業本身還有個運輸成本的優勢、以及內部循環的優勢。

其實說實在的,種甘蔗這玩意兒,它也確實不是紡織業。比如說,紡織業,我上個走錠精紡機,那我直接起飛,幾十倍的效率之下,誰與爭鋒?

而種甘蔗,就現在的條件來說,你也沒法弄出個能一下子提升幾十倍效率的“技術”。

一畝地產多少甘蔗、能榨多少糖,老天爺給的氣候什麼的差不多的話,差距也就真沒那麼大。

於是,【殖民】、【商業霸權】、【保護制度】的“優勢”,那就顯現出來了。

歷史上,英國的棉紡織業那麼差,是怎麼搞死印度的棉紡織業的?

愛爾蘭的條件不錯,那麼愛爾蘭的羊毛紡織業,又是怎麼毀滅的?

爲什麼北美南方州那麼好的條件,卻直到21世紀,南方州一些地方依舊沒有吃羊肉的習慣?這個不怎麼吃羊肉的社會習慣,又是怎麼養成的?其背後的歷史原因是什麼?僅僅是因爲那裡的人非要覺得羊肉不如炸雞好吃?

其實,這和李欗說的毀滅印度製糖業,是一回事。

軍事霸權在手、關稅控制權在手、暴力機關在手。是在大順的手裡,而不是印度反帝反殖民後的國家手裡,那玩一點高端的【保護制度】,摧毀屬地的製造業,爲本國的製造業保駕護航、建立溫室保護本國資本茁壯成長,那不是易如反掌的事嗎?

這件事,是如此的易如反掌。

以至於。

易如反掌到,李欗覺得壓根沒必要和劉鈺說一說,該怎麼才能毀滅印度的製糖業這件事的細節。

因爲,李欗覺得,談怎麼消滅印度的製糖業,在事實上的霸權和殖民體系下,是如此的易如反掌,以至於像是在說該如何教狗吃屎。和劉鈺大談“教狗吃屎”的事,李欗只怕劉鈺瞧不上自己,事後稍微一宣揚說“七皇子論政全無重點、輕重不分、主次不明”什麼的,那就大爲不妙。

老馬說的【保護制度】,玩起來的手段可就多了去了。簡單來說,玩“產業補貼”,那是老馬說的【保護制度】裡最LOW的一種。

但凡我能控制它國政治、關稅、稅率、同時又在它國駐軍,那我爲啥要去玩最LOW的“產業補貼”?

只有我無法控制它國政治,炮艦無法在海岸一架就轟開他國大門,無法在他國駐軍,無法操控他國關稅,才需要玩什麼產業補貼這種最低級的【保護制度】。

通過這種【保護制度】,摧毀印度的製糖業,既意味着新一輪南洋大遷徙的開始,也意味着南洋製糖業發展所需的豆餅肥會讓東北的那些“暫時並不具備資本主義這種社會關係”的土地,具備了條件,一旦完成了道路建設,資本會迅速衝向鬆遼分水嶺以北,以每年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遷徙速度吸納“被剝離了生產資料的工資勞動者”。

當然,李欗說這番話的意義,不在於他提出了一個似乎靠譜的遷民方案。

更重要的,還是在於劉鈺說的“歪經方法論”、或者說“逆練老馬學問”。

【殖民制度、國債制度、近世賦稅制度、保護制度,達成體系的綜合……併成爲孕育新社會的舊社會的產婆】

比如說,大順打贏了一戰,把印度納入勢力範圍。

那麼,這僅僅是爲了多收點土地稅、爲了開疆拓土之功績嗎?

顯然不是。

得需要有人清楚,運用國家強力,去孕育新時代。

至少,李欗的思路,是這種“產婆”的思路。這,纔是最關鍵的——殖民不是爲了開疆拓土之功、賦稅不是爲了增加國庫收入、關稅不是爲了國庫有錢。而是要把這些東西,不管有意還是無意,用新時代的思路,去理解這一切、運用這一切。

以印度爲例。

如果只是爲了征服、統治、開疆拓土、徵稅徵賦,那麼大順仍舊是個傳統帝國。這和那些在中亞混不下去,從阿富汗翻山去印度征服的征服者,沒任何區別。

但如果能夠改變印度的生產關係、崩潰產業或者扶植產業、改變印度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那麼,大順算是邁入了“近代帝國”的門檻。

近代帝國的關鍵,不是帝國,而是近代。

(本章完)

第559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1465章 最後的鬧劇(十二)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510章 聖人之道,爲而不爭第1223章 開戰(二)第1239章 三戰定印度(六)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1225章 開戰(四)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697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下)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549章 澳門的蝴蝶(上)第1357章 英國的總崩潰(六)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117章 傳承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280章 隱忍勝於現在就反抗第459章 馬關換約二十八條第1024章 割裂(二)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302章 這大英,藥丸吶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99章 酒醉多言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9章 翻譯問題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338章 下心毒第75章 五拜三叩首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1030章 氛圍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58章 學習?學個屁!第999章 和過去不一樣了第1416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七)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233章 壟斷權第367章 平平無奇第282章 放鬆第498章 天朝邊界論第1062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六)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181章 監獄船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下)第28章 初來乍到第1449章 “帝”(一)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99章 酒醉多言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遠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378章 凡爾賽和約(五)第337章 見過第1374章 凡爾賽和約(一)第1053章 皇帝眼裡的改革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1230章 開戰(九)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124章 鄉約村社(五)第469章 搬出祖訓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706章 海戰(四)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414章 找出路第382章 春秋大夢第804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下)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603章 生產壟斷 市場壟斷第270章 先驅者第1419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十)第631章 被坑的瑞典人第109章 我們不冤,國子監諸生冤第441章 瘋了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393章 一人可當兩萬兵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708章 海戰(六)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78章 以商控蒙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082章 爲利而戰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407章 不得不仁義的仁義之師第370章 翻譯優先級第1046章 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