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

第122章 混沌未可知

酒已酣,便以盞碟爲鼓,筷箸爲槌,拍着桌子做鐵板,一羣祖上都是老陝的年輕勳貴子弟嚎叫着一曲曲秦腔,以作送別。

刺熊虎戳華雄泗水關前,斬顏良誅文丑威名震顯,得兄信奔河北相會桃園。

倘若是曹阿瞞統兵來擋,青龍刀管教他命喪疆場。

京城裡陝西人太多,使得京片子的味兒都帶上了陝西音,傳唱千年的秦腔如今也是京城唱的最廣的戲。

唯獨就是大順得了江山後,對底層宣傳是“復李唐”,這秦腔裡薛平貴和王寶釧的《紅鬃烈馬》便不得唱了。

誰叫《紅鬃烈馬》裡薛平貴“大登殿”,借西涼兵破長安、當皇帝,這分明是在影射南明聯虜平寇有理、吳三桂是功臣嘛。

戲不準唱了不說,還扣了個漢奸的帽子。

也算是大順的第一場“蚊子獄”了,牽連甚廣,以致不少山東唱梆子的、河南唱豫戲說評書的,都不得不另尋別的唱本。

不得唱平貴寶釧紅鬃烈馬,別的本子卻也多。

這羣“都有光明未來”的大順後浪們,唱完了過五關唱和氏璧,一直唱到夜深了,這才都散了。

幾日後使團出了城,劉鈺田平等人一併去城外長亭送別,使團人羣中卻有個讓劉鈺大感意外的人。

其餘人或是呼朋引伴飲酒作別,或是泣涕漣漣以爲自己被流放,唯獨陳震獨自坐在亭外的一塊石頭上。

沒有人送別,也沒有人和他說話。

臉色有些蒼白,手指被夾棍夾過的傷還沒有好,一股濃濃的田七的藥味。

劉鈺大感詫異,指了指遠處孤零零的陳震,問身邊熟人道:“怎麼回事?他怎麼跟着了?”

那人拱拱手道:“陛下仁慈。叫他跟着出去看看,做使團的經歷執事。我也不知道陛下怎麼叫他跟着。怎麼,守常兄是還沒出氣?你且放心,哥幾個心裡有數,少不得打他幾頓。”

劉鈺頗爲意外,笑道:“算了吧。別找事了。陛下讓他跟着,自有深意,他渾身是傷,萬一打死了,豈不擔責任?”

對陳震他沒有太多的情緒,甚至連恨都算不上。身份差距太大,着實沒資格讓劉鈺恨。

很明顯就是個中二青年,被人推出來鬧事的,劉鈺也不過是借陳震一用,嚇唬一下真正在背後主使的。

眼看他孤零零的一個人坐在那,劉鈺便走過去,還是唱了個喏。

怨氣填胸,禮不可廢。

陳震見劉鈺先過來說話,見了禮,撐着還有些疼的身子起身回禮。

“長公兄,你這是?”

“守常兄。遍觀典刑,也沒有說襲擊外國師團是何等罪。倒是有襲擊朝鮮、琉球貢使的罪責,奈何朝廷不做天子,甘做諸侯,與之平禮,倒使我無罪。陛下賞恩,叫我隨使團出行,叫我開眼看看天下有多大,回來之後當作文以述,再自問對錯。守常兄這也沒有想到吧?”

話說的陰陽怪氣,劉鈺心想李淦這皇帝腦子絕對有問題,這是不想擔一個以權壓言的名聲,非要讓陳震出去轉一圈自己認錯?

這不是腦子有病嗎?天下的人多了去了,這種三觀已經成型的再去改,有這個必要嗎?性價比明顯不高,多出這一個人出使的消耗,你弄個剛開蒙的小孩都比這樣的人強啊。

他也懶得吐槽皇帝腦子有病,便笑道:“長公兄這話說的就不對了。當日你捱了打,我可沒有再做什麼吧?陛下也說了,你是出於激憤,氣節當贊。我心裡也是佩服的。我有什麼想到想不到的?你我是道不同,不相爲謀罷了。”

陳震冷哼一聲道:“好一句道不同不相爲謀。守常兄這是來看我的笑話?”

劉鈺一拍腦袋,頗有些無語。

“你們這種人怎麼就這麼臉大呢?這天下這麼大,學問這麼多,正事我還辦不完呢,我來看你的笑話?你算個屁啊?有這時間我去喝頓花酒好不好?”

話糙理不糙,陳震沉默許久,嘆了口氣,只是搖頭。

“長公兄,道不同之外,我對你倒是沒什麼成見。說實在的,若是八十年前都是你這種人,這天下也不會有當初的大亂。或如前朝的史可法?氣節是有的,雖說有《款虜疏》一事,但最終死節,本朝也是稱讚其氣節的。也不能求人人都是武侯那樣的人物,既有忠心壯志又有本事,對不?”

“事已至此,我就想知道一件事。那些背後利用你的人,你就不說出來嗎?你恨我沒有用啊,你得恨對人啊。”

陳震朗聲道:“君子一諾,重於泰山。我識人不明,罪責亦是我一人來當。我還是那句話,沒人指使,我是激於義憤。如今我這麼說,當日在大獄裡夾棍在手,我還是這麼說。守常兄就不要試圖問出什麼了。若我無心,便是別人再蠱惑,我又豈能去做?我本有心。”

劉鈺把大拇指一伸,知道這種人認死理,問是問不出什麼了。

“長公兄是條漢子。卻不知你的本心到底是怎麼想的?”

陳震瞥了一眼劉鈺,淡淡道:“朝廷用永嘉之學,過於重霸道,重外王而輕內聖、重製度而輕人性,我自不喜。”

“天子用王道,諸侯才用霸道。如今朝廷自降身份,以爲不過諸侯,這是我不能接受的。煌煌天朝,豈可與蠻夷平交、豈可自淪爲諸侯?”

“陛下降恩,叫我隨使團去外面看看,我自是要好好看看。看看那些夷狄治國,會是怎麼樣率獸食人的場景。”

“守常兄以爲西夷皆有禮義,只是守常兄又不曾去過,我倒要親眼去看看!”

一聽這話,劉鈺心想,完犢子了。

現在的歐洲可不是率獸食人嗎?

就這樣的滿腦子仁義的人去看一圈,要是能得出半句好話,那就有鬼了。

求財、求利、兼併、濟貧院、強制抓丁出海、奴隸、手工工廠、分包制、壓榨……

正是血腥積累的時候,能把俄國青年嚇的想跳過這個階段復歸農奴公社一步到位,能把法國的空想派逼成刺殺派以求幹掉壞人一夜之間天下爲公,能把英國掘土派嚇的渴求均田免糧消滅私有……

本來就有上古三代之治的宗法烏托邦幻想,王莽那一套“真儒”。

就這樣的人去看一圈,回來肯定就是個把宗法制田園美好化的何心隱,再進一步就是民粹派烏托邦。

就這樣的人,皇帝指望他能出去看一圈,大唱讚歌,支持變革?讓最反對的人支持,以增加可信度?

這可真是腦子有問題。

這時候派人出使西歐,一定得派不那麼仁義的才行。

越仁義,看到的越是最黑暗的東西,配上三代之治復古的願景,這要是不成極端復古派就鬼了。

“完了完了完了……”

心裡忍不住嘀咕着,閉門造車,靠江南那也不知到底有沒有的萌芽,還不至於短時間內出現極端的思潮。

可要是出去轉一圈,又沒有正確的思想指導,肯定得走偏。

雖說在經濟學的形式上是錯誤的東西,在歷史上卻可以是正確的,可是……

看着陳震梗着脖子的傲氣模樣,劉鈺琢磨着是不是可以搞一搞,讓他把心思放在實學上?

去學學算數物理的就好,別琢磨那些根本搞不懂的問題?

想到這,劉鈺壓了口唾沫,笑道:“長公兄學的這學問嘛,大有問題。”

“本朝以永嘉學派爲正學,所謂物之所在,道則在焉,物有止,道無止也。非知道者不能該物,非知物者不能至道。道雖廣大,理備事足,而終歸之於物,不使散流,此聖賢經世之業,非習爲文詞者所能知也……”

“所以說,不知道事物的人不能將道理理解透徹。這程朱學問,實乃被佛釋浸潤而不自知,以爲修心內聖便可格萬物,殊不知若想得道,必要在器物之間、在實際客觀的世界中認識。樹有樹的理、火藥有火藥的理、稼穡有稼穡的理,又怎麼可能只求內聖就能通達天下所有的道理呢?”

“而如陽明之學,則又……”

搖頭晃腦地說了幾句,正要把話題引到永嘉學派的“物之所在,道則在焉”,魔改曲解成“物理化學生物的道理”等變理學爲理科。

陳震卻道:“守常兄,不必廢周章了。你我道不同,今日也非鵝湖會,我不想與你辯經。你辯不贏我,我也辯不贏你。”

直接把劉鈺要往下說的話噎了回去,劉鈺咬咬牙,溜到了一旁。

衝着其餘熟人一拱手道:“我回去取些東西,有些急事。這個,咱們三亭再見。你們但走你們的,我自會追上。”

衆人知道他素來行事與衆不同,也不多留。

劉鈺跳上馬,像是要把馬打殘了一般,朝着家裡狂奔。入了九門,也不管家裡的家訓,仍舊縱馬。

跑回家,飛也似地去了自己書房,叫雨燕找了兩個大包袱,把自己收集到的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李贄等人的書籍一併包在了包袱裡。

挑選一番,又取了《呂氏春秋》、《墨子》等古籍,以及收集到的一些註釋,裝入了另一個包袱。

想了想,只給這樣的書,顯得自己目的頗爲明確,又把一些“正統”的兩三套書一併裝下。

取了兩件禦寒的皮袍子,又拿了四五個金錁子,打着馬嗖嗖地追上了使團。

“長公兄,你我道雖不同,我卻敬你是條漢子。一路遠行,無以爲樂。送你一些書籍,沿途可觀。”

陳震大爲驚奇,看不懂劉鈺是什麼意思,更是看不懂劉鈺的爲人,心想此人或爲君子?

可看着兩大包袱書,還有劉鈺汗淋淋的臉,還是躬身致謝道:“多謝守常兄。我還是那番話,你我無私怨,只是道不同。若無異見,你我當爲友朋。”

劉鈺呵呵一笑,還了禮,又把幾個金錁子塞到了陳震懷裡,轉身就走。

心道友朋你妹啊。陳震啊陳震,讓你出去,學學格物,你說不辯經。

那特麼我求求你,去接觸下啓蒙思想,別特麼帶着有色眼鏡專門看黑的地方,回來搞出一些極端復古言論。

但願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等人的書,你能看到那些關於“天下爲公、皇權非私器”的內容,也算不枉我這一套書和幾個大金錁子了。

至於百姓疾苦,血腥陣痛,仁義不存……你就不用走彎路了,我是接觸過正確思想的,你能想出來的那一套,肯定全他麼是歪的、錯的、毫無指導性和可行性的。

心裡默唸着這番話,卻也不好直接說出來,只能用這麼隱晦的方式試圖施加一點點影響。

只能盼着陳震這一路看看這些多少有些異端想法的書,跳出仁義復古的窠臼,去接觸一下啓蒙思想。

他不再理陳震,送完了書和錢,只當是他不存在了。

去和使團裡相熟的人又做道別,黨炫明奇道:“守常,你這是……怎麼,你要學諸葛亮七擒孟獲啊?這廝坑你不淺,你倒是又送書又送錢的。”

劉鈺哈哈笑道:“我這人心善。他窮哈哈的,估計連個皮袍子都沒有。去了那邊,天兒也冷。他要是當初不鬧事,只怕我還混不到個贊治少尹的文勳。”

旁邊幾個相熟的紛紛伸出大拇指讚道:“守常兄當真心善!奴兒干都司一戰砍了三四百人頭,國子監前打的三五人吐血。當真心善,我輩楷模。”

劉鈺臉也不紅,倒出酒與衆人一敬道:“諸位,山高路遠,我就送到這了。只盼你們到了那邊,多學學問。飲了此杯,這就告辭。”

一衆人都舉起了杯,學不學學問,只能問自己心裡。

想着一個個也沒有襲爵的機會,皇帝又逼着他們出去,眼前又有一個憑藉西學實學飛黃騰達的例子,多想着或許可以一試以作榜樣。

端起酒杯也都飲了,紛紛道:“回吧,這路遠着呢,你還能把我們送到北海不成?當日蘇武在北海牧羊,如今可好,我們是比蘇武更遠萬里。”

再發了幾句牢騷,劉鈺扔了酒杯,上了馬。頭也不回,人羣中的陳震衝着劉鈺的背影拱拱手,又回到自己的車上,不再和其餘人說一句話,自拿出了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

“古者以天下爲主,君爲客,凡君之畢世而經營者,爲天下也……爲天下,非爲君也;爲萬民,非爲一姓也。”

(本章完)

第702章 備戰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959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五)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286章 等天災 等人亂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203章 奇襲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965章 扣帽第420章 奇襲第560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1098章 工業革命(十一)第1392章 凡爾賽和約(十九)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6章 邀請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1493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一)第171章 萌芽第481章 河豚之喻(中)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865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一)第776章 東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565章 制禮第674章 歸國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682章 打印第709章 誰佔了最大的便宜?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891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二)第348章 怕疼第1450章 “帝”(二)第910章 南洋大開發(五)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87章 混亂 曙光第1175章 啓蒙躍進年(上)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138章 良家子第1231章 開戰(十)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第127章 必拿下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1107章 上國心態(一)第1274章 攻防心理(九)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1087章 破立之困(四)第412章 自我意識(上)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498章 天朝邊界論第1337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八)第1446章 三山合一(上)第735章 咱們(下)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422章 突入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480章 河豚之喻(上)第1486章 終章 九三年(四)第1437章 分歧(三)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56章 埋伏第717章 臀與腦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848章 威望(上)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255章 兩制第328章 問罪第1265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十一)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65章 報捷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228章 嘗試外交第850章 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