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

第1209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上)

“父皇嘗言,凡事有利有弊。國公以爲,若此路通,於社稷蒼生,幾利?幾弊?”

有些話,太子覺得沒必要向劉鈺轉述。而且皇帝和他私下裡說的一些東西,最好也不要外傳。

但太子也不認爲劉鈺就不明白,估摸着朝中能明白這些事的人裡,知道的不說也知道、不懂的說了也未必懂。

關於對統治、鎮壓的影響,太子只覺眼前這人肯定是懂的。既懂,那就大可不必談。

劉鈺皺着眉琢磨了一下這個問題,想了想,回道:“殿下如此問……若真要說利弊……”

“除卻賑濟、運兵、救荒等作用外,着實不好說。”

“但只看賑濟、運兵、救荒等作用,其利便足以修這條路了。”

“而要說興工商等,這個……嗯,有利開礦。除此之外,便不好說。”

他倒不是想要避開不談“鬆蘇先發區的貨物涌入對內地傳統小農經濟之影響”的話題。

主要是這件事是真的不好說。

工商業這東西,其實就是那麼回事。成本低,原材料便宜,就有競爭力。

大順的傳統紡織業,織,極其頑強。

配合着大順的印度戰略,這就會造成一種特別有趣的局面。

真要是把鐵路修起來,從印度運棉花,運棉紗,再沿着鐵路售賣,基本上能把大順原本的棉花種植業徹底消滅掉。

如果一切不正常,海運沒有那麼早興起,以及大順的鬆蘇地區沒有完成先發的話,要是這條鐵路在這種情況下修起來,倒是真有可能早就沿線一些城市的工商業發展和轉型。

比如說河北地區,完全可以種棉花,織布,往內蒙、關東等地去售賣。這當然會形成一個不小的產業鏈,不說能富裕很多人,但是至少三五個縣的工商業勃勃生機,是沒啥問題的。

但現在的情況,那就不好說了。

東北的棉布市場,是鬆蘇的自留地,河北現在就算開始種棉花,也爭不過鬆蘇。

蒙古地區,也差不多,棉布之類走天津、至京城,再到張家口。

所以河北地區想要發展棉紡織業,基本是沒戲了。

畢竟修這條路的前提,就是大順奪取了印度。而奪取了印度,意味着劉鈺會想方設法把印度原材料化。

印度的棉花產出,棉紗產出,是攏在鬆蘇資本集團的手裡的。

當然大順的情況非常的特殊,賣布,基本上賣不太動。

因爲小農經濟條件下,農村婦女的閒暇勞動力時間,幾乎可以算作是“免費”的。

理論上,只要花比布便宜一點,那就肯定琢磨着買棉花自己織布,哪怕只便宜一點點。因爲勞動力不值錢,閒着也不可能增加產出,所以哪怕只有微薄之利,她們也會盡量選擇買棉花、買棉紗,不到萬不得已不太可能去買布。

鬆蘇地區先發一步,又把控着原材料,加之這些年一直牢牢把握着東北和蒙古這兩個市場的自留地。

故而這種情況下,劉鈺對河北地區能發展出來紡織業,感覺比較難。

再往下的河南……經濟作物的話,其實也就還好。種點芝麻、種點黃豆什麼的,差不多能賣出去。

過了黃河,若真到漢口,江漢地區,這也不好說。

關鍵在於,鬆蘇資本集團在印度的劫奪,能到什麼程度。

棉花價格只要比漢口地區低,那麼漢口地區種棉花就是癡心妄想。

歷史上,漢口地區的棉花種植業有過短暫的發展,但這個發展的前提,是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且英國和歐洲正處在高速工業化階段,使得棉花的價格日日提升,這才導致了漢口地區的棉花種植業發展。

問題是在劉鈺看來,就算大順在南洋都護府的那羣人一夜之間都降了智,印度被拿下也是板上釘釘的事。

這種情況下,棉花價格,至少在國內,是壓根貴不起來的。

既然能修鐵路、造機車了,其實距離蒸汽船也就更近了。漢口到鬆蘇地區的“距離”,將會被拉近許多。

在這種情況下,是從鬆蘇買棉紗,在漢口建紡織廠合算呢?

還是在鬆蘇直接幹紡織廠,往漢口售賣合算呢?

這不是個市場問題,而是各地地方官員怎麼看的問題。

換句話說,大順將來有沒有可能出現國內的關稅?

朝廷政府是什麼樣的態度?

是支持全國的統一市場?

還是保持各地的關稅,維繫各地的利益?

但要細說這條鐵路能否促進沿途的商品經濟發展,實際上是可以的。而這裡面的關鍵,就是皇帝怎麼看待經濟作物的問題。

這種說法,叫作:臣爲了防止百姓不種糧食,而是去種棉花、芝麻、菸草等經濟作物,這可能導致糧食不足。所以,放開原材料關稅,讓印度棉花、棉紗向內傾銷,衝擊本國的棉花種植業。

在皇帝看來,對不對?

再深入一點,對鬆蘇產的布匹,徵收國內關稅;而對鬆蘇來的印度棉花、棉紗等,免關稅,大量進入漢口,並且沿着長江和這條鐵路運輸。

對不對?

這就是新興階層和天子皇帝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

老馬說,資產階級的真實任務是建立世界市場(至少是一個輪廓)和以這種市場爲基礎的生產。

那麼,內地在不在世界之內?

在的話,鬆蘇的資產階級,是不可能想要內地關稅的。

他們會試圖消滅漢口剛起步的紡織業,用他們的布匹將江漢地區的棉紡織業徹底擊敗,拉到他們的市場裡。

這是顯而易見的。

因爲無論是拼資本、拼金銀、拼原材料控制、拼先起步,江漢地區肯定是拼不過大順的“白銀髮鈔”地的。

而反過來說,大順奇葩的經濟結構、超越了小農邊界極限的勞動力價格……使得劉鈺預想的“棉紗機械化”,是對大順小農衝擊最小的一種工業化。

大量的棉花、棉紗等進入江漢地區,江漢地區肯定是歡迎的。因爲勞動力太不值錢,這不是有選擇的事兒。

不是幹這個掙20、幹那個掙10塊,所以我去幹20的。

而是,我不織布,我幹啥?地就那麼點,就是拿舌頭舔,也舔不出來多二斤的畝產,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又不是小農能幹的。所以買點棉紗,自己搓成布,只要比直接買布便宜,那就行;要是能賣出去,那就更好了。

所以,這件事,再深入一點,就是說:徵收布匹的國內關稅,也不是不行;那麼,鬆蘇的資本,可以進入內地嗎?

如果可以,買地囤地行不行?

就大順這個鳥樣的組織力和統治水平,能做到“只允許開廠、不允許買地”?

土地制度問題不解決,這裡面全都是麻煩事。

如果不行,那這不是鼓勵地方的分化、對抗,產生地方勢力?

一旦地方勢力產生了,他們必然會琢磨着固守省界,防止外來的商品衝擊他們。要到放開的時候,多半也是一場腥風血雨,地方勢力怕是可能要獨走。

劉鈺也不是瞧不起太子,這幾件事,太子其實一個都解決不了。

現在大順的情況,是原始積累沒問題了、技術也有了、世界市場和原材料產地也穩住了。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問題,是民族資本買辦化,一羣廢物,軟弱不堪,力量不足。

可這玩意兒力量足了,並不代表能平穩過渡、無傷轉型啊。

反過來說,這玩意兒力量足了,不是意味着小農經濟的毀滅加速嗎?

說到底,還是這大約兩三億人的小農,他們是人,而且有相當強的反抗傳統。

是不是可以和他們說,爲了偉大的資本主義的發展,你們自己乖乖餓死吧。

說是可以說,但手長在人家手上,人家直接斬木爲兵,轉身就近上了大別山,那也是很正常的事。

這裡面的邏輯是,半封建本殖民地的狀態下,民族資本脆弱,他們擔不起大梁;可對小農、佃農而言,區別在哪?

所以劉鈺當然是非常支持國內免關稅厘金的,而且非常希望把農村衝擊到普遍破產、小地主全面貧窮化的地步。逼出來一場天翻地覆的條件。

逼的越厲害、貨幣化的稅收越深入、廉價商品越衝擊,種糧食收的租子就會越來越高。

表現在鬆蘇,就是佃戶受不了了,普遍退佃。要麼做工,要麼以類似契約奴的身份去關東、南洋。一省,還有各省鹽稅、江西瓷器外貿白銀、福建茶葉外貿銀、絲綢外貿銀等,還靠海,這倒還能解決。

表現在內地,做工容不下,去南洋還是去關東,他們也都去不起。

理論上,大順朝廷在理論上也能解決這件事。照着一年百十萬的人口向外遷民,保證留下自耕農的人均土地在三四十畝,這肯定轉型起來比較容易。

人均三四十畝的土地,不至於破產,還能活下去,轉型起來賊簡單,還能迅速擴大內部市場,促進工商業發展。

現實是……沒那麼多。

再或者,消滅地主,取締地租,搞均田。保證每個農戶擁有一定量的土地,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完成轉型,明確工業化的目標,也行。

但劉鈺看了看太子,覺得這兩件事……太子還真就做不成。

那太子問他對這條鐵路的看法,劉鈺只能說,全是好處,一點壞處都沒有。

你看,既保證了經濟作物、棉花原材料等沿線售賣,使得百姓“務本”,不去種這些經濟作物,免得糧食不夠吃。

又可以保證除了災荒,可以賑濟,有利於朝廷之統治。

反正大問題你也看不到,也解決不了。

(本章完)

第776章 東印度公司模式水土不服第1153章 多歧路,今安在(八)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324章 唯一的傻子第929章 覺醒(一)第93章 破題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253章 再快一些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86章 外交訛詐第936章 綁定(下)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1067章 惡龍殘影(二)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680章 隱喻(上)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115章 榨最後一滴汁第462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中)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808章 閹黨(中)第176章 十三張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688章 三個人,一個印度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815章 大事成矣(二)第597章 下西洋第855章 短暫當人(上)第1225章 開戰(四)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1070章 惡龍殘影(五)第1246章 鑽石灣屠殺(二)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320章 榮譽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884章 滑不留手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831章 海牙慘案(八)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597章 下西洋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658章 光榮復辟(下)第797章 爲跑路做準備第1484章 終章 九三年(二)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1034章 修補者的絕望(中)第1282章 死與復仇(三)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706章 海戰(四)第1082章 爲利而戰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1200章 木牛流馬(七)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1162章 備戰(一)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859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上)第70章 不明碼標價的交易第73章 法理問題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1058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二)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89章 虛張聲勢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497章 急躁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95章 任俠士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1064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八)第1388章 凡爾賽和約(十五)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57章 開戰第466章 爲何要抑商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1132章 你的答案不在這第104章 浩然正氣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80章 開個小洞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42章 曙光第849章 威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