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

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

在這個變革的時代,很多東西都是前所未有的。

但皇帝覺得他多少能夠看破這些表面的區別,讀史依舊有用,只要別刻舟求劍,而是多去考慮當時的現實情況。

就像是讀《鹽鐵論》之前,不可以不讀《平準書》。

而讀《平準書》之前,又不可不去讀一讀之前大順征伐西域時候的“賬本”,理解一下什麼叫【千里負擔饋糧,率十餘鍾致一石】。

再去看看大順下南洋的賬本,爲什麼同樣是萬里遠征,下南洋的成本就比去西域便宜的多。

在皇帝看來,大順最缺的,其實就是“木牛流馬”,一種高效的運輸工具。

因爲伴隨着南洋和關東的開發,以及劉鈺的“釀酒外貿日本賣米等蓄水池”策略,實際上大順能夠控制的糧食產量,實際上已經基本可以做到有災就賑、不至餓殍的地步。

難度始終在於,怎麼把天津港、鬆蘇港的糧食,運過去。

困擾大順的是物流問題。

這也就是當初劉鈺在鹽政改革時候說的,鹽政問題想要最終解決,要麼全國各地哪個省都靠海或者有井鹽礦鹽;要麼就要有一種一個月內能從東海到西域的交通工具。

《平淮書》也好、《鹽鐵論》也罷,以此時皇帝的視角來看,都是在“千里負擔饋糧,率十餘鍾致一石”這個現實前提下的解決方案。

因爲千里送糧損耗巨大,所以中央財政纔要有錢,有很多很多的錢和財富。

以此時大順的視角來看,很多政策,都是圍繞着這個物流的現實而存在的。

至於說專營之利什麼的……皇帝整天羨慕英國的航海條例,和超高的茶糖專營收入,以及一年上百萬的東印度東方貿易品專營權收入。一個巴掌大點的小國,一年能收入兩千萬兩,簡直就是要好好學習的對象。

所以皇帝才支持劉鈺的鹽政大改革方案,直接搞了川南和淮北兩個大型的半工業化大鹽場——英國也不產茶葉,但依舊屬於在生產端收稅,因爲茶葉可以算是“東印度公司生產”的,在生產端收稅之後,剩下的就不收了;而劉鈺的鹽政大改革方案,本質上也是在生產端收稅,鹽是那些大曬鹽場生產的,擠死低效手工業私鹽,而且工廠越大越好,這方便在生產端徵稅,也方便一旦有事朝廷直接官營。

現在對大順來說,專營之利有,糧食布匹也不缺,即便不進行全面的改革,那麼要保證有災荒的時候能夠賑濟,似乎就可以近乎無限期的續命。

因爲,凡事如果只看明面的賬本,是看不明白的。

比如前朝的農稅,收的真的不多,怎麼就遍地烽火了?

比如漕米的600萬石,似乎也不是啥大負擔,可爲啥弄的百姓困苦?

因爲……600萬石漕米,賬本上只寫了到賬數,不會去算物流費用。算上物流費用,損耗,貪腐等,600變6000,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大順之前默許漕運貪腐,因爲保證漕米是第一要務,剩下的都好說。就像是默許黃河決口衝南邊不要衝北邊一樣。

劉鈺在鬆蘇改革的最後幾年,一直在忙着搞大基建。到處挖運河、修運河、開運河、通運河。

皇帝明白劉鈺爲什麼這麼看重基建,所以皇帝很明白,劉鈺說的“不需要水的大運河”以及蒸汽版的“木牛流馬”對大順朝廷意味着什麼。

如今世界上幾個最強的國家裡,英國選擇了運河,到處修;法國選擇了公路,到處修;大順其實也只能選擇鐵路,到處修。

歷史上,如果英國人修運河的時候,不要過於放任,有類似鐵路一樣的統一標準,以及一個整體規劃,至少在英國本土,鐵路這玩意兒要幹過運河,可能還要等許多許多年。

大順是沒辦法。

就北方這個情況,有脾氣暴躁的母親河,修運河就別想了;就黃土區和華北平原的黏土,下了雨,能把三兩的鞋黏成三十斤的黃黏土,這時候修公路也是白扯。

在皇帝看來,那這“不用水的大運河”和人不罰馬不嚼的“木牛流馬”,簡直就是天賜之物了。

如果修通了南北切割貫穿中原的鐵路,400萬石的糧食,運費就算消耗了七成,能有100萬石抵達河南,那這簡直就壓根不用去考慮什麼一里路一萬兩銀子的天價,就算再加兩萬兩,那也值。

皇帝不是怕人亡政息,而是怕太子按圖索驥。心裡壓根沒有啥清醒的認識,不知道變通。

有道,方可通萬法。

當爹的說,要修路,於是就吭哧吭哧地修。

可在這個變化的時代,皇帝這二三十年就見了許多前所未見之物,要是日後遇到什麼新情況,自己這個當爹的都沒見過,不可能給出明確的指示該怎麼辦,那咋整?

不知道咋整,只能回去看古書,古書裡的很多東西,只看其形,那不非要搞出來王莽改制那一套?

現在的情況,在皇帝看來,真不是想退一步就能退的了,大順已經被改革綁架了。

大順征伐日本,給大順上的一課,就是海軍可以快速兵團機動,始終保證一個以多打少的優勢局面。

想要解決,廢掉海軍,理論上要沿着海岸線修一條上萬裡的鐵路,那這還是得往前走。

大順佔據錫蘭,給大順上的一課,就是印度就是進入南洋的橋頭堡。英法都在印度編制土兵,到時候一個上億人口的地盤,有的是炮灰,到時候就南蠻入侵了。

不過,應該說,直到現在爲止,包括皇帝在內,都還沒有對貿易、商品這些事上,有絲毫警覺。這也不能說是錯,只能說,現在警覺,真有點杞人憂天的意思。

既不可能從資本主義工業競爭的角度去理解國與國之間的競爭——這屬於超前課程,大順現在是真沒機會感受這種競爭。

那麼,大順也只能從傳統的征服與統治的角度,去理解國與國之間的競爭。

而從征服和統治的角度,大順既然能去印度收稅,那麼歐洲人能不能在中國收稅呢?

衍聖公掛英王喬治的畫像、掛法王路易的畫像,有沒有可能呢?地主能不能像印度的柴明達爾一樣,只要保證我繼續統治,我按時交稅就行,剩下的都可以?

大順畢竟是經歷過明末的破事的,對此,素來是覺得靠不住的。尤其是這一次孟加拉事件中的背叛,更是給了大順皇帝一個警示,大有可能。

是以,已經沒法退了。

不退,就得保持海軍。

保持海軍,就得有錢。

有錢,就得貿易。

貿易,就得進攻。

進攻,就得有事功之臣。

事功之臣,就得學實學。

學實學,就得搞內外分野。

搞內外分野,就得要求皇帝必須腦子非常清醒,保持均衡,會玩手段,明白方向。

不明白方向,黨爭就無法控制,皇帝可能要淪爲黨爭的小弟,路線問題會凌駕在皇權之上。這既包括王道、霸道、復古、禮法、也包括進步、激進、工商、改革,還包括民本、君本、封建、一統、專營、放權等等。

皇帝可以有路線,甚至皇帝可以本身就代表一條路線,但皇帝不能讓路線凌駕在皇帝之上。

這其中的區別,皇帝很懷疑太子能不能明白。

這也不是換個太子就能解決的,因爲皇帝在改革中表現出的傾向,使得皇帝無法確定皇子們到底是認可路線,還是認可皇權。

而換太子本身,又似乎意味着這是皇帝在傳達對路線選擇的態度,實際上在這時候換人,本身就是對皇權神聖性的削弱,看起來像是降到了路線之下。

皇帝自己也難受,或者說是他自己作出來的。

剛開始改革的時候,皇帝自己都不知道對不對、好不好、將來的情況能否應對。

他在改革中成長、在實踐中琢磨。而改革的過程裡,又是靠劉鈺這個“寵臣”去完成的,且不說本身讓太子去跟着學這就容易叫人產生極大的誤解,就說讓太子和劉鈺交往過密,皇帝自己都不安心。

等着改革初見成效,太子卻壓根跟不上時代了。

不是說太子啥也不懂,實際上太子小時候就跟着傳教士學過數學,長大後也接觸過新學學問,而且對於火車鐵路這些東西也不是一無所知,看實學書籍看的也不少。

而是說,太子學的太多,腦子學的涇渭分明瞭。

的確,皇帝是要搞內外分治的,但這種內外分野是要搞成一團漿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不是搞成涇渭分明。

問鐵路,就照着新學的思路講;問朝政,就照着舊學的思路來。這種涇渭分明不成漿糊的狀態,是不行的。

皇帝很想讓太子明白,鐵路這破玩意兒,只是看起來新,所以翻史書,沒辦法以史爲鑑。

可他孃的,你翻書的時候,沒有鐵路,難道沒有直道、漕運、海運、京杭大運河嗎?

看起來新,不知道這東西到底是什麼。

可他孃的,大順打西域,和伐日本下南洋,並沒有相隔多少時間。都是一兩萬人決定戰爭的勝負,都是距離都城萬里之外用兵,西域用兵超兩三千萬,下南洋伐日本不過幾百萬兩白銀,這其中的後勤軍費的差距,到底是哪差出來的?

換了個皮,你就不知道這東西到底是什麼了?

(本章完)

第817章 大事成矣(四)第457章 刻舟求劍(上)第59章 四兄弟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600章 捧殺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548章 配合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475章 守土官長第270章 先驅者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685章 試試看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1278章 夷丁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477章 四凶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66章 認可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1096章 工業革命(九)第888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上)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987章 止步(下)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46章 哈士奇第630章 鼓勵西進的真正目的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1496章 終章 九三年(十四)第439章 回援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1021章 事物的兩面性(上)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1382章 凡爾賽和約(九)第1164章 備戰(三)第1301章 死與復仇(二二)第1024章 割裂(二)第1025章 割裂(三)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198章 善後考慮第1303章 死與復仇(二四)第274章 孃家舅舅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993章 直鉤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461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上)第181章 監獄船第1167章 備戰(六)第422章 突入第203章 奇襲第805章 從道不從君第194章 卸力第678章 做美夢的皇帝第229章 不可生搬硬套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65章 報捷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1006章 新生代(下)第1176章 啓蒙躍進年(中)第732章 窗戶和門的區別第731章 毫無組織第381章 臚音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751章 表演戰(一)第82章 賣第157章 老婆本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下)第355章 對罵第1345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五)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1196章 木牛流馬(三)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411章 出奇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242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中)第1237章 三戰定印度(四)第1022章 事物的兩面性(下)第82章 賣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1371章 裡病外治(七)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