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

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

人的正確思想當然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至少在貨幣到底是什麼、該不該貨幣貴金屬化、該不該復徵實物稅的問題上,明末這些啓蒙學者是通過社會實踐、歷史經驗得出的一個比較符合直觀邏輯的想法。

盛世主動打開大門交流,和那種已經落後之下被人敲開大門被迫交流的很多想法、邏輯,真的是完全不同的。

後世的人,覺得一些正確的東西,此時的人並不覺得正確。因爲……因爲對面好像也沒強到哪去啊,此時也就那麼回事吧,憑啥對面的一切都是對的?

這裡面終究還是類似那個“儒學是不是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問題。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能看出來其中的區別。

比如大順放開和歐洲的交流,劉鈺要發展海軍,天文學是航海術的前置科技,所以大順惡補了天文學的最新發展。

這就導致出現了一個問題,比如說關於天文學裡面的一些知識,如赤極、黃極這樣的概念。

而大儒們肯定是要解決“西洋人知道,我們居然不知道”這個問題的。這是基本的驕傲。

所以,所謂自漢以來,疇人不知有黃極,西人入中國,始雲赤道極之外又有黃道極,是爲七政恆星右旋之樞,詫爲《詩》、《書》、《禮》、《樂》、《易》、《春秋》所未有。遂有大儒曰:西人所云赤極,即《周髀》之正北極也,黃極即《周髀》之北極璇璣也。《虞書》曰: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蓋設璇璣以擬黃道極也。黃極在柱史星東南,上弼、少弼之間,終古不隨歲差而改。赤極居中,黃極環繞其外,《周髀》固已言之,不始於西人也。

就是說,天文學這種知識,是科學。

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

一些人驚詫於六大經書里居然沒有記載。

而驕傲的人,就需要證明,說不是沒有記載,是你們根本不懂先賢到底在說什麼。比如“璇璣玉衡”這句話,其實說的就是黃道極,這是做了個比喻。《周髀》裡已經說過了,只是你們不懂其深奧,胡亂瞎理解而已。

這是不是好事呢?

當然是好事,因爲現在的大順,不是被人打到哭爹喊娘,覺得敵人不可戰勝的時候。

得多脆弱、多沒底蘊的文明,被人超越一點,就嚇得覺得要全面反思,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人種問題,甚至最大的幻想都是覺得自己可以當二等人,至少比黑種人高一等的程度。

這種考據式的貼合追趕,當然是好事,可以在科學問題上,尤其是數學、天文學、代數學等問題上,無縫貼合地追趕學習,並且極大地抵消了牴觸情緒。

但在數學、天文學這些“理工科”範疇之外的東西,那就不一樣了。

且不說,現代化,是一種全世界共同摧毀舊時代殘餘,共同取其精華搞出來的一套東西。

只說治國、理政、經濟學、賦稅制度、殖民、工商、政治學這些東西,這和數學天文學還不一樣,憑什麼就叫此時的驕傲的士大夫,覺得這些東西就是正確的、對的呢?

況且,對面這時候其實也就那麼回事,也沒見得有啥過於高明的理論,甚至很多此時現有的理論是根本無法解決大順面臨的困境的。比如所謂的自由貿易理論,哪怕是原本歷史上,亞當斯密也在對華貿易問題上,採用了取巧的方式給出了個特別解釋。況於現在,劉鈺都開始與荷蘭買辦合作,到處走私的背景下了。

船堅炮利追上了,克里米亞戰爭之前,所謂工業化帶來的差距,也就那麼回事吧。追上燧發槍、調整好稅收制度、解決炮兵技巧,憑着體量,當個壓路機是沒問題的。

所以也就造就了劉鈺和林敏關於鹽政改革的分歧,或者說劉鈺和大部分大順官僚、士大夫之間在一些問題上的巨大分歧。

而大順的主流思潮,源於對前朝那條惡龍的反思,前朝的殘影至今籠罩在大順的頭頂上。

這種殘影的籠罩,類似於宋極力避免唐末藩鎮武人亂政的教訓,搞出了一個宋。

明到底因何而亡?

明亡時候,士大夫們是進行了集體反思的。

反思的一個結果,就是相對心學異端的反而動之,最終引發了崩塌式的對理學的反思。

而在治國理政上的反思、經濟制度上的反思、稅賦制度上的反思……這些反思,不是憑空的反思,而是針對大明末期的種種亂象的反思。

國祚近三百年,哪怕後世,三百年的時光,也足以湮滅很多東西。

況於此時。

明末的反思,更多的是反思明中晚期的種種亂象。

歸結於一條鞭法的。

歸結於橫徵暴斂的。

歸結於白銀貨幣化的。

歸結於稅收制度的。

當然,也包括鹽政制度、貨幣制度、稅收問誰收、工商業發展等等。

但要注意的是,亞當斯密生活在英國,所以他在手工業已經發展的英國,寫出了國富論;而法國那羣人生活在法國,所以法國大革命之後,搞出了雅各賓土改。

明末士大夫的種種想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社會實踐、歷史演化、以及那根深蒂固的無處不在的融化在軀體裡的仁義道德所凝聚出的。

劉鈺說他的想法對,他怎麼證明?

若是後世,被人甩飛了,拉開了巨大差距了,可以靠“開眼看世界”來證明。

那麼,現在呢?現在他的想法,怎麼證明是對的?

此時的古今中外,並不包括未來,所以沒法證明他是對的。

而在鹽政改革問題上,他能夠獲得皇帝的支持、並且最終獲得了改革派的妥協和一定程度的支持,應該說,還是源於主流士大夫對前朝的反思。

但這種反思,又註定了與劉鈺只能做短暫的同路人。

因爲,包括後世盛讚的王夫之在內,他們對前朝的反思,很多是那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心態,是一種皇帝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治國導致完犢子了,要是按照自己想的去治理就會很穩固的心態。

仍舊是出於“王者能臣天下之人”、“以小人養君子乃天之制也”、“百姓、禽獸也、非人哉”的角度去思考的。

而黃宗羲反的,可不是反君主制,反的是君主專制,取而代之的,則是“士紳階層對其餘階層的專政共和,加儒家教區制”,搞半封建制,學校作爲最高立法機構和監察機構。

所謂: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爲非是,而公其非於學校。

學校裡的人,又怎麼選呢?

郡縣學官,毋得出自選除。郡縣公議,請名儒主之。

道德規範呢?

民間吉凶,一依朱子《家禮》行事。庶民未必通諳,其喪服之制度,木主之尺寸,衣冠之式,宮室之制,在市肆工藝者,學官定而付之;離城聚落,蒙師相其禮以革習俗。

有違禮之祀,有非法之服,市懸無益之物,土留未掩之喪,優歌在耳,鄙語滿街,則學官之職不修也。

異端思想呢?

時人文集,古文非有師法,語錄非有心得,奏議無裨實用,序事無補史學者,不許傳刻。其時文、小說、詞曲、應酬代筆,已刻者皆追板燒之。

非要說這是以民爲主,或者非說這是代議制,倒也不是不行。

但着實是有點被人打上思想鋼印之後,先認定什麼是對的,然後再往回翻說,然後穿鑿附會的感覺。

如果說,是自己這邊確實沒機會自發進入現代化了,最終自我安慰式的幻想,從這些想法裡找隻言片語,去尋求答案,是可以的。

或者說,已經落後了,從先賢的言論中尋找似乎和對面那些東西一樣的理論的時候,也是可以拿出來的。

但是,如此時的大順,靠這一套東西,真的能夠完成轉型嗎?

對明末亂局的反思,得到的是一個避免明中晚期亂局的主流反思思想,如同宋之餘唐末五代,但能完成毀滅舊時代的使命嗎?

前朝犯的錯誤的反面,一定就是正確的嗎?

惡龍殘影下催生的諸多想法,倒也未必都是壞事,但如果完全按照這個套路走,肯定是試都不用試,必然走不通。

譬如王夫之的賦稅觀,認爲不應該收資產稅,也不應該把土地評爲上中下收稅,而是全國統一,全部“攤畝入丁”,全都按照人頭稅徵收。

譬如其勞役觀,認爲兩稅法、張居正的一條鞭法,都是惡政。應該退回到租庸調製,而且,稅要輕,役要重。

稅輕,展示出來天子不認爲糧食、財富是好東西,這都是垃圾。

役重,展示出來天子認爲民力纔是好東西,體現了天子對百姓的重視,以民爲本嘛。

並且得出結論,如果稅輕、勞役重的話,那麼天下就沒有懶人了。因爲種地還是不種地,大家都要服勞役,那麼大家爲什麼不種地呢?

以及,如果取消土地評級制,統一稅率,或者按照人頭徵收。那麼,所有人的稅都是一樣的,你窮肯定是因爲你懶,你就會努力種地,而且努力把爛地種成好地。

還有比如針對明末的土地稅地方上收的離譜,以及農民軍均田的想法,而提出的不用均田和限田,只要降低賦稅,土地就不會兼併了。

這或許算啓蒙思想,肯定是沒錯的。

但是否符合國情呢?應該說,也是符合的。

至少是符合明晚期的特殊情況下的一種矯枉過正的反思。

畢竟,思想不是憑空產生的,是根據現實和歷史,得出的可能是階段性的結論——若一樹,五千年不開花不結果、五千年後年年開花結果,那麼人類判斷這棵樹不開花不結果,就是正確的。

就明晚期的魔幻程度、徵稅橫徵暴斂、基層胥吏狂歡、賦稅全壓在土地上的狀態,這種看起來真的很沒譜的反思,其實真的不能算錯。

當時眼前太黑了,被當時過於黑乎乎的眼罩矇蔽了雙眼,覺得光明就是單純的白色而已。很正常。

只是特定時候的反思,未必真的可行。

(本章完)

第819章 大事成矣(六)第1335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六)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526章 也不想背鍋第737章 機遇(下)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851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一)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844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六)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1101章 工業革命(十四)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151章 資敵以糧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1100章 工業革命(十三)第455章 賣舊貨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240章 納稅做個好商人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771章 難以觸摸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1490章 終章 九三年(八)第71章 桃子梅子和棒槌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1183章 信不信不取決於腦袋第300章 又一個戰略欺騙的犧牲品第1413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四)第788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五)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1318章 施加神聖性(上)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339章 取義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1451章 “帝”(三)第30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745章 巴達維亞新政(六)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1152章 多歧路,今安在(七)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564章 路在何方第351章 舊相識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743章 巴達維亞新政(四)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1186章 我殺我自己第714章 歸義軍(上)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1039章 大獲成功(四)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576章 另一種空想(下)第470章 試錯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318章 潤物細無聲第10章 找茬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1417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八)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1244章 三戰定印度(十一)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827章 海牙慘案(四)第1224章 開戰(三)第108章 斷章取義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1319章 施加神聖性(中)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250章 欺瞞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148章 魚第1055章 小麻煩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982章 決勝千里之外(五)第1170章 備戰(九)第434章 噁心的戰術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586章 中轉港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138章 良家子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