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正義使者

第105章 正義使者

武德宮和國子監本質上的矛盾,其實就是科舉之外的另一條路,佔了官員的名額。

但是,小人喻於利、君子喻於義。

既爲國子,自然談義不談利。

雙方時不時爆發一場鬥毆事件,一般也就是國子監生員以“武德宮少讀經書、反重夷狄之學,若西洋學問能安國定邦,則要我輩何用”的大義。

如今北儒學派的“分齋教育、實學考覈”只是一個願想,朝廷又沒錢,也不敢動科舉制怕引發動亂。

終究也就是個口號,實際上學實學的,並不太多,比明末多一些罷了,也有幾個方以智、徐光啓那樣的人物,但多數又都是受洗的了教徒。

劉鈺今天憋着一股火,也爲了以後少些麻煩,既是人都來了,打起來下手越來越狠。

這就叫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得讓這些心裡沒點逼數的監生明白。

要麼玩大的,直接弄死我這個公爵之子、上輕車都尉、殿前勳衛;要麼,以後老老實實的,見着我繞着走,別沒事找事。

下手雖狠,但心裡其實對剛纔說話的那個監生是有些敬意的。單論這骨氣,倒是夠了。

面對兩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國朝要從天朝上國淪落到列國諸侯,這樣的心理落差無論如何都不是那麼容易接受的。

站在當前的主流價值觀,剛纔那監生說的也對:天下天下,連天朝都不是了,談什麼天下?這不是亡天下是什麼?

劉鈺心裡想的明白,這天朝的地位,是靠打出來的、幹出來的,不是把門一關自己做夢夢出來的。

只是他打定了心思,暫時不和這些人辯經,只當自己是個蠻子。

數十武德宮的捨生痛毆數量差不多的國子監監生,優勢極大。眼看場面就要控制不住的時候,傳來了一聲鑼響,遠處呼啦啦來了一大羣孩兒軍的士兵。

鄂國公李九思乘馬趕來,這國子監的學生和武德宮的學生打架,不是地方官能夠處置的。

鑼聲既響,兩邊痛毆的人都退了回去。就以大道爲邊界,互相站好。

“胡鬧!成何體統?”

李九思怒喝一聲,看到鬧事人羣前面站着的劉鈺,倆家都是勳貴,這時候就更要做出怒色,罵道:“不務正業的東西!怎麼就打起來了?怎麼回事?”

劉鈺不說話,饅頭從身後站出來,跪道:“回稟國公,那些人無緣無故就打我,我既還手,他們便說我是奴僕竟敢毆打生員。”

饅頭的授勳是在北方戰場上,當日李九思也在場,自是記得這個“志向低微,只想娶個良家女子”的傢伙,心道這人倒是伶俐,他既這麼說,這事便好辦了。

“誰人毆打的?此人乃有勳位。我朝兵將,非是前朝丘八,你們好大的膽子!”

先把這罪名坐實了,李九思心道,這種事自是要向着自己人的,既是有理,當然要氣壯三分。

被打的吐血的陳震爬出來,匍匐在地哭喊道:“國公!我等激於義憤,那劉鈺辱天朝國體,使國朝有宋遼之辱,更矇蔽聖上。我等實不知那人有勳身。”

說罷,又哭道:“我等實在想不通,我天朝上國,緣何要與夷狄平輩折交?宋時與遼互賀,以至於有後續金、蒙之事。王者不治夷狄,來者不拒、遠者不追。既是拓土千里,何不分封外服,而成天朝體系?何必非要與那羅剎國交往?若其犯邊,自打回去就是!難道我天朝竟無可戰男兒了嗎?竟要以歲幣相送,更要承賀其位?”

他這麼一哭,國子監那邊的人也都跪下喊道:“我等想不通!何必非要與那羅剎國交往?拓土之後,分封外服,間隔開來,不與之交流便是!何苦要墮天朝顏面?如此,豈非亡天下?”

李九思雖也讀過書,可無論如何也辯不過這些人,哪裡能解釋得通什麼是天下?

他心想,這道理,或許太宗皇帝能解,只可惜太宗皇帝崩的早,只是提出了許多大義,卻還沒來得及注經解釋。如今解讀的,還是那些大儒,各有理解。

這事兒他辯不明白,可對羅剎談判的事,他是知道的。

本身就是爲了兩家瓜分蒙古,承認帝位,不過是爲了搞好關係,防止攻準噶爾的時候羅剎支持。

很多事還沒有完全解決,羅剎使團來京,也是要商定更多的細節。若是非咬着“朝貢”二字,逼羅剎人以外服諸侯來見皇帝,羅剎人自然不肯來。況且,朝中這幾年實在沒錢,還要攢錢打準噶爾,哪能和羅剎繼續死磕下去?

李九思心中暗道,這事可是蹊蹺。

知曉談判細節的人雖不少,可知曉細節的,自然明白這其中的關鍵,這些學子居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若說無人挑唆,那可真是見鬼了。

但若說這事只是爲了毆打一頓劉鈺,似乎不太可能。翼國公是個老王八,平日裡能躲就躲,不太可能有人要藉機動翼國公。

動劉鈺,這是什麼意思?一時間也想不通這些背後的人到底想要幹什麼。

這件事他也不好處置,只能道:“這官司我斷不得。你們先且都起來,此事我自會奏報於陛下。”

陳震被身邊同窗扶了一下,他卻不站起來而,而是繼續跪在地上。

李九思見陳震年輕,大約也猜到了這是個被人利用的可憐蟲,無奈道:“你還有什麼事?”

陳震連磕了幾個頭道:“廩生歲貢陳震,人微言輕,然太宗雲國人皆可議政,學生有幾句話,想一併說了。”

也不等李九思同意,陳震立刻道:“朝中多用武德宮生員爲官,然其少讀經書,卻多學夷狄之學。長期以往,則恐不知聖人之大義。”

“司馬溫公評王荊公,曰其: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

“武德宮學夷狄學問,雖爲太宗皇帝遺訓,然祖宗不足法!”

“學生以爲,朝廷當變法,廢武德宮之西洋學問,加增聖人之言!”

“天朝既有《孫子》、《吳子》、司馬武侯諸法,武德武德,武廟有哲、文廟有德,又何用西洋學問?若能將這些學問學精湛了,何愁天下不平?”

“再者,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夷狄縱有些許學問,又豈能與聖人之言相較?”

“學生亦恐其夾雜無君無父之言於期間,劉守常好學西學,與西洋人親近,方有辱國之舉,此不可不察!”

劉鈺在一旁冷哼道:“永昌年間,飽讀聖人大義者,卻多有剃髮者。論及聖人學問,你比當年衍聖公如何?反倒是太祖、太宗、世宗、高宗皆不讀經書,亦不妨其保天下之大義!依我看,這儒生飽讀經書大義,也不見得就好多少。”

陳震高聲道:“投降的,不是真正的儒生!”

聽到這個熟悉的論調,劉鈺心中更笑。

正欲反脣相譏,李九思許是怕劉鈺在大庭廣衆之下說出什麼驚人之語,喝道:“夠了!劉守常,你且退下。此事暫且不提,我也不懂這些事,只能上報陛下,另遣人來處置。”

“都退下!退下!各回學舍,今日封閉,不得外出,聽候處置。來人,送他們回去!”

命令一下,孩兒軍士兵可不管這些人的身份,倒提着鳥銃,將衆人驅趕走。

又來了一些士兵,將躺在地上受傷難行的人擡走。

劉鈺正要走,就看鄂國公在馬上給劉鈺遞了個眼色,微微搖頭,示意劉鈺這幾天小心一些。

遙遙施禮感謝,回了武德宮,和他一起出來打架的人平日裡就少讀聖人言,陳震的辯經之言對他們毫無影響,只是一個個覺得今日打的痛快。

“守常兄,我最看不上國子監的那羣人了。一個個壯志豪言,到頭來屁用沒有。若論學問,中不得舉的纔來國子監,一個個也不見得有什麼本事。”

架已經打完,武德宮這邊的人幾乎沒有受傷的,一個個興高采烈,自然是同仇敵愾。

本身把武德宮建在國子監對面就有挑動矛盾以爲朝堂制衡之意,今日之戰,他們也不懂這裡面到底涉及到什麼問題,自然是幫着劉鈺說話。

劉鈺衝着衆人一拱手道:“今日的事,有勞諸位同窗。過些日子,我在家中擺酒,自是要感謝感謝的。”

今日出不了門,衆人又交談一陣,便各去學舍聽講。

第二日,上面的處置還是沒有結果,只說這件事需再審理。衆人可以離開學舍,但不得在審理期間再發生毆鬥,若再有毆鬥之事,不論是非曲直,全部嚴懲。

劉鈺猜測這件事可能不太好處理,所以只能先這麼和稀泥,也可能朝堂裡又在爭什麼,得爭出個結果才能處置。

終究劉鈺也是打傷了一些人,在正式的處置之前,又罰劉鈺交了二十兩銀子的湯藥費。

想着這幾天最好還是不要惹事,劉鈺決定回家躲幾天,他是不信這些人膽子大到去他家裡鬧事。

再一個也想回去問問父親,朝堂上的情況。今天這事着實有些不太對勁,如果說僅僅是出於年輕人的義憤,自己差點捱打,那倒是小事,反正自己沒吃虧,也打了回去。

但聽後來那些人請願的意思,矛頭指向的還是“天朝”和“中國”的區別。

羅剎的使節團很快就要入京了,這件事在劉鈺看來極爲重要,這是一個極好的開眼看世界的窗口。如果能夠互派使節,對於西學東漸的交流大有裨益,尤其是在天主教教案頻發有禁教可能的當下。

聽父親劉盛說過,之前經過數次廷議,數次朝會爭論,最終才定下來了羅剎使團來訪的接待規格。但,此爲特例,暫不與法蘭西、和蘭等國同。

在確定了羅剎國禮不是五拜三叩後,同意本朝回訪的規格,遵守羅剎國見沙皇的禮儀,所謂入鄉隨俗。

這事好容易定下來了,劉鈺是真怕被有心人煽動,到頭來皇帝經不住儒林諸多學社的壓力,又更改。

終究以此時的政治正確,對錯的評價標準,正義站在那些儒生的口號那邊。真要是“民”意洶洶,皇帝也得掂量掂量,如今結社論政之風比之明末昌盛數倍不止,漸漸有了些裹挾天下品評對錯的味道。

到現在鬥毆事件還沒處置,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本章完)

第88章 變革的第一抹漣漪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919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三)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757章 表演戰(七)第998章 看得見的手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59章 四兄弟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809章 閹黨(下)第1353章 英國的總崩潰(二)第517章 城裡城外(上)第837章 賭國運(中)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470章 試錯第581章 八字不合(上)第224章 預備役和實學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915章 南洋大開發(十)第398章 主心骨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1444章 歪經已成(下)第941章 自覺(三)第989章 拍馬屁(中)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656章 光榮復辟(上)第247章 海參崴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409章 約法三章第89章 條約第1372章 裡病外治(八)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1067章 惡龍殘影(二)第287章 女人的視角看政事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351章 舊相識第125章 紅裝武裝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170章 備戰(九)第1218章 輪臺之思(五)第1482章 臨別告誡(八)第1194章 木牛流馬(一)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774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下)第459章 馬關換約二十八條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126章 一言爲知己第147章 聽說過沒見過的熟人第922章 歸來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608章 無恥的小報第573章 邦加的大麻煩第661章 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矛盾(下)第168章 當初的戲言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289章 看不到差距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236章 中介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1080章 爭功(五)第1338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九)第612章 搶人才第625章 手段第685章 試試看第255章 兩制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279章 中轉港的尷尬地位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736章 機遇(上)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643章 反對重商主義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979章 決勝千里之外(二)第1172章 備戰(十一)第1261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七)第1083章 經驗豐富第524章 懷疑對象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290章 翻譯運動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59章 四兄弟第148章 魚第216章 軍改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