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兄友弟恭

所謂上百人,其實是在傍晚時分因光線原因,導致郭弘出現了誤判。

百來人中,大多數是景丹去城北煤球肆列裡找來的第五氏族人,穿上相似顏色的衣裳站在後頭,壯聲勢而已。

這其中真正的外郎,不過三四十。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郎官大多身材矮小,容貌口音都是典型的南方人,或來自荊揚南部,或來自交州。

新朝和前漢一樣,孝廉並不按照人口分配,而是每個郡名額相同。這就導致南方地處邊緣的人口小郡,也每年能推舉二人入朝,今年更是加到了四個。

一些飽受競爭壓力的關西、關東人甚至會化名南遷,好去當地揚名顯功,蹭南方的名額,也算是最早的高考移民了。

雖然北方人口已經飽和,但南方開發仍十分有限,階級分化不明顯,正所謂“江淮以南,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在交趾、長沙等地,被選入京師爲郎的,還真不全是豪門閭右,也有些寒門,“窮人家的孩子”。

比第五倫還窮!

因爲來自窮郡,距離又遠,家族很難及時供給錢糧支持,這些人到了常安就得自力更生。加上南方人不適應北國氣候,這個冬天過得極痛苦,又遇上新朝那制度性的剋扣俸祿,最慘的外郎,已經連火都燒不起了。

這時,孝義第五郎對他們伸出了援手。前幾天,第五倫便以自家石炭市肆開張爲由,給這些南方孝廉外郎每人送了一百斤炭,出手十分闊綽,還真讓不少人解了燃眉之急。

而這份小小的情誼,本是第五倫未雨綢繆,豈料今天就派上了用場。

景丹看着左右的南方外郎們,暗道:“若非念着伯魚贈炭之情,這數十人恐怕都不樂意來。”

至於剩下的七八位北方郎官,多出身豪門大族,卻是第五倫交到的另一個朋友:那位小時候吃過雙黃蛋的鉅鹿人耿純所邀。

此時此刻,外郎們着裝齊整,皆穿官袍,腰佩印綬,帶劍,頭戴武弁小冠,齊刷刷出現在五威司命府門外時,那場面還是頗爲震撼的。

如此多人聚集,不少還有官身,吏卒不好像對付喊冤的平民一樣,悍然驅趕。不多時,司命府大門敞開,右司命孔仁板着臉走出來,對郎官們劈頭蓋臉就是一通訓斥。

“汝等不好好在郎署學律令文法,跑來五威司命府作甚?”

景丹朝孔仁作揖道:“孔司命,吾等同僚第五倫,在郎署中常被稱讚孝義廉平,如今他卻坐法入獄,吾等不知其犯了何罪,特地來向司命討教。”

孔仁肅然道:“第五倫參與馬援縱囚一案,疑爲主謀,自有本司命依照律法審理,與汝等何干?速速退去!”

耿純更敢說話些,哈哈大笑道:“吾等也知道事情經過,第五倫乃是無辜路人,如今卻成了主犯,這其中恐有冤屈吧!”

景丹爲其鼓舞,也硬氣了一次:“孔司命,只要此事沒有結果,吾等便天天來,若是司命府已經斷案,那吾等就替伯魚乞鞫!讓四輔三公裁決此事!”

乞鞫(jū)是傳承自秦漢的時制度,當事人若不服判決,可以在法定時間內請求複審,期限爲三月。但新朝建立後,對下法令苛刻,對上律令疏鬆,正常的刑獄都馬虎,乞鞫更是廢棄了。

景丹這是在暗示孔仁,別想胡亂斷案,第五倫的朋友們很多,都看着呢!

這便是第五倫的打算,必須把事情鬧大,好讓五威司命心生忌憚,不好直接給第五倫判個冤案。然後再鬧得滿城皆知,甚至傳到列尉郡去,讓他之前積累的名聲慢慢發酵。

而後續的計劃,則是讓臨渠鄉諸第出面,效仿漢昭帝時,河南百姓二三千人進京上訪,解救被緝捕入獄的魏相,在朝野輿論壓力下,讓司命府放人。

孔仁卻見只有耿純、景丹二人說話,其餘人要麼默然不言,要麼低頭不敢看自己,立刻料到他們並不齊心,只是臨時起意湊到一起,遂冷笑道:“有人家世二千石,不必爲前程擔憂,可其餘人等,貿然來五威司命府鬧事,難道真不擔心自己的仕途?”

這話果然極有用,來自南方的外郎們,本就是承了第五倫小小人情不好意思拒絕,這纔跟來看看。見景、耿二人真要和司命玩真的,不由心生退意。

甚至連景丹都倍感壓力,他和第五倫不同,對這份郎官之職,還是比較珍惜的。自己奔走一日,也算仁至義盡,真的還要繼續與司命府對抗下去麼?但就此放棄又不甘心,一時急得額頭都冒出汗來。

就在郎官們軍心浮動,隨時可能被孔仁下句話勸退之際,遠處卻又多了一羣人影——還有驢影。

卻是來自城南的太學生們!

而一驢當先的,正是高舉黃幡的第八矯。

“孫卿兄,我帶着太學弟子,來爲伯魚請命了!”

……

在第五倫的自救計劃裡,還真沒第八矯什麼事——就算有,也是排位十分靠後,在輿論發酵時才指望他。

但誰也沒料到,第八矯還真憑一股衝勁和執拗,拉了數十名太學生來,這讓景丹又喜又憂。

喜的是第五倫將事鬧大的打算可以提前實現,憂的是人數太少,於事無補。

“又是太學生?”

看到數十名太學生陸續騎驢乘車抵達,孔仁下意識想起他的伯父,前朝丞相孔光的事。

王鹹等上千人伏闕救鮑宣,鮑宣倒是減罪流放,免於棄市。只讓孔光顏面盡失,甚至上書請辭相位。身爲孔子十四世孫,卻被讀自家聖賢書的太學生逼到那種程度,着實尷尬。

但此事還有後續,王莽攝政,鮑宣心懷漢家,不肯與王莽合作,很快就定罪殺了。

孔光卻與之相反,是王莽復出最積極的策劃者之一,對鮑宣他重拳出擊,對王莽他唯唯諾諾,不愧孔家祖宗。

因此孔光享受了死後殊榮:王莽親自帶着公卿百官會弔送葬,車萬餘輛,載以諸侯之禮,起墳如大將軍王鳳制度,諡曰簡烈侯——這可是難得一見的雙諡啊!

至於當年爲鮑宣鳴冤的太學生?早就四散各地,新來的太學生,還被王莽指派了四百人給孔光挽葬擡棺,也不見他們有任何不滿。

所以孔仁一直以爲,對這些只知經術的太學生,應該狠一些,切勿像漢哀帝那般軟弱。

於是他板下臉,狠聲嚇唬道

“五威司命府的邸獄,還空着許多位置!”

“汝等,欲爲亂乎!?”

換做往常,太學生們就能退縮大半,可今日不同。

劉隆首先一聲大喝:“孟子云,威武不能屈!”

第八矯也將黃幡往地上一搗,聲音有些顫抖:“不錯,吾等爲救仁人志士而赴義,右司命若欲收捕繫獄,是效暴秦之酷吏也!”

太學生人不算多,數十人而已,但因爲更加年輕,血氣在胸,反而不怕五威司命的威脅,又都是文化人,大帽子一頂頂給孔仁戴上去。

更別說,他們今日是有仰仗的。

孔仁正欲發作,讓吏卒將太學生一頓好打趕走,跟在隊伍後面的劉秀卻來了,與他同行的,還有一位手持信帛的家監。

“右司命且慢!”

孔仁一看,居然是功崇公王宗的家監。

皇孫王宗的妻子,是孔仁之妻的妹妹,二人算連襟關係。孔仁平素與功崇公府走得近,和家監很熟悉,見他竟混在太學生隊伍裡,不由愕然。

“太學生忽然跑到尚冠裡請見功崇公,其中還有不少前隊郡人。功崇公長於前隊,將彼輩當成鄉黨接見,聽了爲首者陳述後,便讓老僕跑一趟,將這信送給右司命。”

孔仁接過王宗信帛一看,雖然寥寥幾字,卻讓他大惑不解。

功崇公說,他不希望第五倫這種名滿全城,能讓太學生都自發爲其奔走的仁義之士沒了好結果。

“功崇公也想收買人心,好與太子對抗麼?”

這已經是明示了,孔仁心中千迴百轉,作爲連襟,他應該遂了功崇公之意。可作爲司命,在被郎官、太學生逼門的情況下低頭,那不就是前朝鮑宣、王鹹之事重演麼?實在是太丟人了,臺階,得找個臺階下啊。

正猶豫間,後方卻又有人飛馬趕到,竟是一位身穿緋色官服,頭戴武弁大冠的公卿,腰帶上懸着銀印青綬——這是二千石大官的標誌!

他分開衆人,詫異地看了眼雲集於此的郎官、太學生,走到孔仁面前,只拱手道:“吾乃馬援之兄,中壘校尉馬餘!”

……

中壘校尉,乃是拱衛京師的中央軍:北軍八校尉之一,秩二千石,負責戍衛常安,兼任征伐。

現任中壘校尉馬餘,乃是茂陵馬氏四兄弟中的老三,一向謹慎肅穆,與性情跳脫的馬援截然不同。

他的出現,同樣在景丹意料之外,馬餘爲何而來?

“身爲罪吏之兄,本該免冠交印,在家中自省,但我卻驚聞,有無辜者被我那不肖的弟弟牽連入獄,這才匆匆趕來。”

馬餘知道,衆人都是爲第五倫鳴冤的,便朝衆郎官、太學生作揖致歉:“知弟莫若兄,此事全因吾弟馬援而起,與旁人決無干系!”

又看向孔仁,說了句讓所有人愕然的話。

“還請右司命定馬援爲首惡之罪!”

孔仁都聽愣了,這世上還有這等奇事?五威司命按照慣例,好心幫背後是二千石大豪撐腰的馬援減輕罪行,而讓靠山不夠硬的第五倫成爲主謀頂缸。馬餘不感謝就算了,反而要求官府窮治馬援。

馬援是撿來的,第五倫纔是你親弟吧!

孔仁不清楚馬氏幾兄弟的關係,增山連率馬員作爲二兄,待馬援十分縱容。馬餘作爲三兄,卻對馬援一向嚴格,也清楚他的秉性:放着太學不上,郎官不做,大好前程視作兒戲,十二歲就嚷嚷着說要去邊境耕作放牧,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所限。

後來爲長兄馬況服喪一年,馬援看上去稍穩重了些,也乖乖納妾生下子女。可他仍不願步兄長後路,去做新朝大官,只當了沒什麼前程的小督郵,終日奔波勞碌,腳踩在泥水裡也自得其樂。

至於縱囚逃匿,馬餘也一點不驚訝,這就是四弟的做派啊。

所以馬餘對司命府的“好心”根本不領情,如今隨着五威司命被郎官、太學生輪番堵門,這件事已鬧得滿城皆知,莫要因此毀了馬氏的名聲威望。

既如此,還是讓馬援承擔所有罪責吧——反正就算馬援被判棄市,馬餘也堅信……

“以文淵的本領,豈會被區區吏卒所擒?他早就如鳥上晴天,盡情飛舞去了。”

馬餘嘴裡罵着弟弟,心中反而釋然。他不是心心念念要去邊塞麼?那便作爲逃犯,流亡去吧,好好吃苦,遂他意!

被馬餘這“兄友弟恭”弄糊塗的不止是孔仁,還有太學生們。

衆人面面相覷:“第八矯不是說,是第五倫勸服馬援,釋放萬脩麼?爲何在中壘校尉口中,卻變成馬援是主謀,而第五倫無涉了?孰真孰假?”

倒是熟讀詩三百的鄧禹搖頭道:“諸君豈不聞《二子乘舟》乎?”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這首衛風,講的是衛宣公兩位公子爭相赴死的故事,讀書人一聽就明白。

第八矯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是馬援故意爲之,讓其兄表明自己是首犯,好解救伯魚啊!”

他好想哭,這是怎樣的豪情義氣。

本來就面赤的劉隆也聽得激動,臉更紅得像棗:“從前有衛國公子伋、公子壽爭死,今有第五伯魚、馬文淵爭做首犯,壯哉,二位君子有春秋之風!”

連躲在隊伍後頭的劉秀,聽了也不禁頷首。

他今日煞費苦心,引導太學生去功崇公府,避免他們伏闕鬧出大事來,也算出了份力。

在對待別人家的事時,劉秀還是謹慎的,他牽着驢縮在靠後位置,只讓劉隆、第八矯出風頭。

劉秀暗想:“這次來解第五倫之難,還真是來對了!果真是位仁德孝悌之士,有幾分俠義之氣。”

“若來日我引薦伯升與他相識,說不定,第五倫也能協助吾兄,共成復漢大事呢!”

……

PS:PY一下紅樓專業戶屋外風吹涼的書《紅樓春》。

這次不是賈三爺,而是賈薔,兩百多萬已肥,可殺。

第646章 弱水流沙第13章 實在是太難了第560章 鷹梟第209章 你馬第66章 我想了十天十夜第527章 相異第598章 落紅第335章借貸第58章 宗主第536章 好人第253章 隕石第581章 騎步第262章 點擊就送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603章 堅持守住第529章 細線第616章 焚書第522章 殉道第197章 冀州亂成了一鍋粥第235章 莫須有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172章 聚米爲山第567章 告急第431章 不作安安餓殍第163章 散裝大郡第552章 朝辭白帝彩雲間第226章 自撰一良方第617章 爲漢製法第306章 高屋建瓴第261章 西漢第25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376章 比爛第303章 摸尾第491章 立國第85章 剿匪第492章 將軍第190章 董王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第520章 煞幣第540章 倫秀(上)第544章 韭菜成精了第669章 當陽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173章 路線之爭第20章 別看今日跳得歡第417章 友軍第676章 折衝千里第443章 故事第175章 大腿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183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第217章 拖,就硬拖第553章 陰陽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412章 抓大放小第616章 焚書第349章 江東子弟多才俊第572章 死地第678章 次元第4章 第五倫讓梨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654章 得隴望蜀第541章 倫秀(下)第三卷完第377章 百姓無不懷念我大新第340章給他一個師第249章 運輸大隊長第241章 五陵少年第693章 齊卸甲第345章 突騎第668章 賈復第625章 殺去東京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321章 待到秋來九月八第541章 倫秀(下)第三卷完第239章 二五第184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110章 跟我上第430章 東北易幟第418章 遊擊第104章 封王第39章 用愛發電第623章 山高第283章 借劍第345章 突騎第663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592章 優勢第422章 北京第211章 改變第330章 你坐啊第60章 星星之火第161章 馬善被人騎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457章 今日長纓在手!第179章 爲何而戰第173章 路線之爭第229章 董忠第631章 竟敢弒主!第174章 雙贏第195章 將軍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