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章 孫策突圍

七月上,徵東大將軍荀彧八百里快騎稟報,二十萬大軍先後佔據高句驪(玄菟郡治)和西安平(丹東),騎兵清剿境內的遊兵散勇,步卒爲即將到來的漢人和家眷在城內搭建和修繕房屋,準備過冬的木材和煤炭,城內無主的房屋都被朝廷沒收。

皇帝劉靖頒佈聖旨,詔令天下,塞遼東屬國,併入遼西郡,塞玄菟郡,併入遼東郡,任命鎮南將軍鞠義兼任遼東太守,幽州中郎將鄧智兼任遼西太守。

遼東郡將是攻擊佔據樂浪郡、劉綜的大本營,將要面對鮮卑人、烏桓人和高句麗人,派鎮南將軍鞠義這位能征慣戰的猛將鎮守,手下有三萬精銳的步卒,威懾四方。

遼西郡和遼東郡原來各有七萬左右人口,玄菟郡有四萬左右人口,王芬和張燕從兗州、冀州、幷州和幽州帶來四十多萬人(三十萬大軍),纔有些生機,一下子被徵東大將軍荀彧消滅近二十萬精銳,傷了元氣,如今三郡的人口都被皇帝劉綜裹挾走了,人去城空,十村九空。

玄菟郡的人口沒有荊州武陵郡的澧縣(七萬五千)多,沒有存在的必要。

樂浪郡有二十多萬人口,能徵募三、四萬兵,這是太尉王芬建議皇帝劉綜遷都朝鮮(樂浪郡治)的原因之一。

大漢一百二十多萬人口的大遷移已經啓動,第一批二十萬人已經從譙縣出發,由太尉孫嵩、大司農張昭、少府蒯明、鎮北將軍兼幽州牧鍾繇、幽州中郎將兼遼西太守鄧智和鎮南將軍兼遼東太守鞠義負責,沿途軍營負責供應糧食,有騎兵負責押送和護衛。

前三批人(八十萬人左右)前往遼東郡,遼東郡有襄平、遼隊、新昌、安市、汶縣、平郭、沓氏、西安平、番汗、望平、無慮、高句麗、候城、西蓋馬、遼陽和高顯等十六個縣城,每個縣城安置五萬人左右。

第四批人(四十萬人左右)遷往遼西郡,遼西郡有陽樂、臨渝、肥如、海陽、令支、昌黎、扶黎、賓徒、徒河、房縣和險瀆等十一個縣,每個縣城安置四萬人左右。

耗資巨大的大遷移不需要朝廷大臣們反覆討論和多次論證,皇上劉靖一個人說了算,他吩咐蒯明從少府再拿出二十億錢交給大司農張昭,用於大遷移,太尉孫嵩、司徒荀攸、司空劉焉和尚書令傅燮等大臣們都說皇上劉靖英明。

這些老謀深算的士人們都知道,北方安定了,大漢無憂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關係到大漢未來千年的國運。

俘虜和家眷哪敢反對?看到皇上劉靖頒佈的聖旨,朝廷免費提供房屋、牲畜、農具、良種、糧食和過冬的衣服,租種朝廷提供的土地,從明年開始,免收三年的稅賦,租種三年後,朝廷將土地和牲畜低價賣給租種戶,嚴禁買賣土地?屋和農具送給租種戶,發放地契和房契,世代擁有,看到有房棕種有衣穿有飯吃,俘虜和家眷感激流涕,奔走相告,恨不得立即帶着家眷和族人前往。

重生者劉靖將這片黑土地與這一百二十多萬老百姓綁在一起,免收三年的稅賦,讓老百姓逐漸富裕起來,民富則國強,國強則民安,這裡就是他們的家園和故土!

大漢北方世代被兇悍的胡人侵略和掠奪,朝廷勞民傷財,內憂外患,百姓苦難深重,有了這一百二十多萬漢人(可以組建三十萬不拿軍餉的屯田兵),早婚早育,鼓勵多生,十幾年後,人口就會變成二百萬、三百萬,哪天這片黑土地上生活着一千萬漢人,廣袤的大漠和遼闊的西北利亞都是大漢的領土。

就是打敗了叛逆劉辯和劉綜,皇上劉靖也不會讓幾十萬軍隊每天躺在天陽底下曬太陽,時間長了身體會長膘,機能會退化,失去了血性,他們的任務就是爲子孫後代開拓疆土,北方的胡人除了臣服大漢,成爲其幟一份子外,都會被消滅!

殺的胡人越多,大漢開拓的疆域越大,皇帝劉靖越會被佔據統治地位的士人們歌功頌德,流芳百世。

這就是儒家文化!

七月中,左將軍賈詡和寧朔將軍林武國突然率領十萬大軍出現在黟縣城東門外,安西將軍孫策和虎牙將軍周瑜以爲對方虛張聲勢,除了派人向鎮守宛陵(丹陽郡治)的左將軍曹操和右將軍呂布稟報外,也沒有太在意,等他倆第二天天亮站上城樓一看,二十五大軍將黟縣四門圍得水泄不通。

周瑜一眼就看出對方圍點打援!

孫策下令突圍,夜深人靜之時,下令偷偷的打開東門,馬蹄用布包裹,率領五萬大軍衝了出來。

咚KK!

簌簌

突然三聲鼓響,數十堆淋有火油的木材被火箭點燃,東門外亮如白晝,二百架移動連弩車與火箭幾乎同時發射,二千支三尺多長的弩箭騰空而起。

簌簌

十多萬支箭矢從天而降,如暴風驟雨,傾瀉在衝出來的揚州兵的頭頂上

殺呀

孫策一看突圍被發現,退回去已經來不及,也不藏着掖着了,催動戰馬,揮舞霸王槍一馬當先,殺出一條血路。

殺呀

周瑜、韓當、孫靜、甘寧和呂岱怒吼着揮舞大刀和長槍率部衝了上去。

兩強相遇勇者勝!

咻咻

撲哧、撲哧

衝在最前面的安西將軍孫策揮舞霸王槍撥打箭矢。

緊隨其後的虎牙將軍周瑜可沒有這種功夫,被一支弩箭洞穿,慘叫一聲,掉落馬下。

韓當、孫靜、甘寧和呂岱等揮舞大刀,撥打箭矢,義從上前搶回周瑜的身體。

轟轟

撲哧、撲哧

五十臺巨弩同時發射,一百五十支碗口粗六尺長的弩箭騰空而起,孫策躲閃不及被弩箭洞穿,慘叫一聲栽落馬下,戰馬也被二支弩箭洞穿,跪伏在地,仰天悲鳴。

咻咻

撲哧、撲哧

韓當、甘寧、孫靜和呂岱也被密集的巨弩箭洞穿,栽落馬下。

簌簌

撲哧、撲哧

虎牙將軍周瑜的預測是對的,皇上劉靖、車騎將軍黃忠和右將軍劉民率領三十萬大軍通過舟橋營在皖縣(安慶)江面搭建的概偷偷的過了江水,大軍停在江邊,封鎖了消息,等候左將軍曹操和右將軍呂布率部救援,圍點打援!

三國時代不可一世的小霸王孫策連死在對手的機會都沒有,就被弩箭射殺,周瑜、韓當、孫靜、甘寧和呂岱等也都安靜的死去,好在有五萬揚州兵爲他們陪葬,黃泉路上不會寂寞。

這些都是孫堅和孫策從揚州帶出去又帶回來的精銳,皇帝劉靖已經下了必殺令,毒士賈詡不給他們忍辱負重報仇的機會,斬盡殺絕,以絕後患!

在強大的實力面前,個人的勇猛如螳螂擋車,再好的計謀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就是一個笑話!

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七章 抓獲了三條大魚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九章 樂在其中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七十八章 探子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一章 火車出軌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三章 一場激戰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五十四章 我回來了第四卷 新三國 第四十八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公孫瓚襲營成功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五章 出師不利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四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八章 最後通牒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二十章文公連弩第四十七章 假小子黃彥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七章 龍脊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六章 天眼失蹤了第八七章 安南將軍麴義趕到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五十二章 投石車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七十七章 前沿陣地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章 迎刃而解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一章 以逸待勞第九五章 乘勝追擊(四)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十九章 圍點打援第四卷 新三國 一百五十一章 關羽襲營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八章 送王子迴歸自然第九六章 乘勝追擊(五)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五章 出師不利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五章 小河莊之戰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八章 前後夾擊第一百八十二章 晉陽之戰(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劉靖到了雲中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十八章 兵曹從事戲志才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四章 生活如舊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十章 勇士城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八章 行校尉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九章 樂在其中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三十四章 喜出望外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一章 改變策略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零五章 收復元氏城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一十五章 獨當一面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三章 命中註定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四章 貨真價實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三章 騎馬第九八章 朱儁自殺第四卷 新三國 第四十章 突圍第四卷 新三國 第九十六章 重返故地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一章 公孫瓚襲營成功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三十二章 等候對手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六章 緊追不放第九一章 滅頂之災(下)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九章 冀州首富一百八十六章 徐庶獻計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五十章 單打獨鬥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章 收復交州(二)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二十三章 惻隱之心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三十一章 辭職第四卷 新三國 第四十章 一觸即潰第二百零二章 收復盧龍塞第五十章 鮑鴻運來了糧草輜重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四章 火星碰地球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六章 擔心的事發生了第七十三章 不死不休(十)第一百七十七章 萬年公主暴斃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六章 從起點開始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十章 張燈結綵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七十章 涼州告急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二章 雜而不亂第二百三十一章 魯肅來談判第一百九十九章 巨馬河伏擊戰(二)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章 家第四卷 新三國 第四十一章 咸陽渡口之戰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九章 走馬上任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八章 神槍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七十九章 戰略反攻第一百九十九章 巨馬河伏擊戰(二)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五章 回家第四卷 新三國 第四十章 突圍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十章 小黃門蹇碩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十四章 報復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十一章 江夏郡趙慈第一零五章 重獲新生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十八章 茶餘飯後第九四章 乘勝追擊(三)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四十一章 韜光養晦第八五章 居庸關危急第二百二十二章 勸降韓馥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四十九章 回隴縣一趟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五章 出師不利第二百零五章 停戰協議第四卷 新三國 第四十一章 咸陽渡口之戰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一章 豐收在望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九章 峰迴路轉第四卷 新三國 第九十二章 劉靖憤怒了第四十九章 擾敵之策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一章 臧霸出場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一章 顏良請客第七十三章 不死不休(十)第一零六章 班師回朝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二十四章 善罷甘休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六十四章 討伐公孫瓚(一)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十一章 遺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