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七章 新苑和子苑

“還是賢侄考慮周全,叔父就答應賢侄,郡府就以荒山、荒地的價格賣給賢侄,明日叔父讓鮑縣令派人丈量山地,商議價格,出示公文,賢侄再交錢給郡府,郡府出示地契和終身免除稅賦的文書,那座山就屬於賢侄永久所有。”

“小侄代那些傷殘士卒叩謝叔父大人!”

“賢侄快快請起!”

“小侄還有事和叔父大人商議!”劉靖趁熱打鐵,現在最棘手是俘虜的去向問題。

“賢侄請講!”

“桂平、湘東兩郡養二萬士卒太多,但現在還處在多事之秋,叛亂四起,軍隊少了,百姓也會遭殃!”

二人頻頻點頭。

“這些降卒就是回到故鄉,要是又活不下去,定會加入叛軍,危害郡縣。小侄打算從他們中間精選幾千人,達到一萬士卒,組建一軍;剩下的一萬多降卒組成屯田營,在桂平、湘東二郡屯田,以屯田的收成養活整支軍隊,不需要朝廷、郡府和兩地百姓出一個錢、一粒糧。有這支軍隊駐紮在兩郡地界,誰敢反叛、危害當地百姓?兩郡百姓定會安居樂業,商賈富人蜂擁而至,商貿繁榮,百姓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好的!兩位叔父大人,小侄的想法是否可行?”

“賢侄行事周全,老夫贊成!老夫馬上給聖上寫奏摺,說明事由!”

“那多謝叔父大人,時間不早了,打擾叔父大人很長時間了,小侄告辭!”今天得到的太多,不能太貪!

“和賢侄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叔父要是有個要出嫁的女兒,定會許配給賢侄!對了!堂哥,侄女劉雲和劉雨不是還沒有許配人家嗎?這麼好的賢婿就在身旁,堂哥難道不願意?”

“叔父大人開小侄的玩笑?”

劉靖不是一個道貌岸然者!既然已經生活在另一個世界,無法改變現實,就應該好好的活下去!一個人孤苦伶仃,父母妻兒肯定也希望他好好的活着!只要留住生命,也許有一天老天讓他完成任務後,又會送他回到未來。

“老夫願意,不知賢侄如何?”

“岳父大人在上,請受小婿三拜!”

劉愷起身扶劉靖起來,滿臉笑容。

“老夫不光得了賢侄,還得了一個賢婿啊!”

“恭喜堂哥!”

哈哈……

劉靖又給劉表磕了三個響頭。

穿上鎧甲。

走得時候,夫人牽着一個小男孩出來送行。

不用猜,那小男孩就是小劉琦!剛滿六歲,清秀文靜,像女孩,皮膚白皙,一雙大眼睛,顯得有些害羞。

韓段、張成和莊興(和岳父一起來的)在外面等候多時。莊興見到劉靖,老爺長、老爺短的叫個不停。

一行人出了郡府,夜風吹來一陣寒意。

一輪彎月掛在天空,繁星閃爍。

街道恢復了清靜,居民們都已熄燈安睡,偶爾的一聲犬吠和嬰兒的啼哭,更添一股安寧、和諧。

劉靖扶岳父上馬,漫步回家。

劉靖以爲大家都已安睡,那曉得剛到巷口,就聽見有傭人喊叫:“老爺回來了!”

叔母、劉雲、劉雨、劉福、小萍、林芝等一大羣傭人、丫鬟跑了出來。

韓豐、王儉等一身便裝跟在後面。

劉靖跳下馬,急跑幾步,單腿跪下。

“拜見叔母大人!”

“賢侄回來了,回來就好!”老人抹着眼睛。

“夫人,老夫剛纔在太守府把雲兒許配給賢侄了!”

“好、好!劉靖家雲兒這下好了!”

“岳母大人,請受小婿叩拜!”

劉雲滿臉羞紅,用衣袖遮住面,跑進府去。

“恭喜大人!”

“恭喜老爺!”

“大哥怎麼不喜歡小妹?”劉雨眼淚汪汪,生氣的跑了進去。

衆人愣住了,劉靖很是愧疚。

一個三十八歲的老男人娶一個十六歲的姐姐本來就是違法(婚姻法規定女子二十歲纔可結婚),要是再娶一個剛滿十四歲的妹妹,那就是犯罪了(重婚罪)!

府裡早已備好豐盛的宴席,衆人都還沒吃晚飯!

吃完飯,洗了一個熱水澡,換上一身乾淨的衣服,衣服上散發薰草的清香,回家的感覺真好!

房間還是那樣整潔,一塵不染,散發淡淡的檀香,沁人肺腑,是劉雲、劉雨身上的味道。

一躺下就睡着了。

--------

早晨起來,天色大亮,天空湛藍,陽光明媚。

飯廳。

劉靖給岳父、岳母請安,小妹們都沒出來,劉雲害羞,劉雨生氣。

“賢婿,雨兒和雲兒一樣,也喜歡賢婿,做父母的……”岳母欲言又止。

“這都是小婿的過錯,小婿一人閒散慣了,不喜歡拘束;娶了大妹,自然冷落了小妹,要是岳父岳母不嫌棄小婿,小婿願娶兩位小妹爲妻!”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這樣就好,這樣就好!兩個女兒都是娘身上的肉,這下都好了!”岳母喃喃自語,面帶笑容。

兩女侍一夫在這時代很自然。

“小婿拜見岳父、岳母大人!”

劉靖突然想起大學校園,學生大多十八歲以上,師生戀是校園的禁忌!一想到將要迎娶兩位如花似玉的少女爲妻,犯罪感重浮現心頭,有點老牛吃嫩草之愧!

老天還是眷戀劉靖,一下奉送兩位小妻,補償他三年的守身如玉。

東漢女子十六歲出嫁,男子二十歲娶妻。劉雲去年已滿十六歲,而劉雨剛過十四歲。劉雲發育成熟,渾身透出女人味,溫柔體貼;劉雨還像一個青蘋果。

上午,韓豐、張成和韓段等帶着四壇酃酒和一籃桔子,出西門,來到桂山,走進已經完工的忠烈祠,門樓上是劉靖親自書寫的牌匾:桂陽忠烈祠,討賊校尉劉靖題,隸書,字跡方正、遒勁,透出一股陽剛之氣。

祠內乾淨、整潔,石頭鋪設的小徑,芳草萋萋,墳墓旁種上了大片青松翠柏,顯得莊嚴肅穆。一片新墳,非常顯眼,那是在酃縣陣亡的一百一十六名將士的墳墓!每座墓前都立有石碑,鐫刻着姓名、戶籍、年齡、軍銜和功績。

王棟、秦林等五名傷殘的老兵看守這座祠堂,每月發軍餉,溫飽不愁。

王棟是王國手下的隊率,右手斷了。

“拜見大人!”衆人看劉靖來了,激動的抹着眼睛,跪地拜見。

“王子良(王棟),你們在這裡過得還好嗎?”

“託大人的富,每天都有飽飯吃,還有這羣兄弟在一起說閒話,過得舒坦。”

“這兩壇酃酒是從酃縣帶回的,送給你們五個嚐嚐;另外兩壇祭祀這些死去的將士,他們沒有機會喝到這美酒,就長眠在這山上了。”

“叩謝大人!”

衆人上前拿出陶碗,一個一個擺放墓碑前、滿上,把桔子分到每個墓前。

大家來看你們!

衆人淚花閃閃,用手抹着眼淚。

“兄弟們走好!我會經常來看望你們的!要是自己哪天死了,也讓士卒把自己埋葬在這山清水秀的山上,陪伴你們,讓靈魂飛回故鄉,去看望年邁的父母、妻兒。”劉靖默默的祈禱。

潸然淚下。

-------

岳父買的兩處大宅,都位於西門大街上,相距不到一百米,大門正對大街。街道兩側,商鋪林立,米店、肉店、鐵鋪……

街道上來往行人不多,商鋪冷冷清清。

岳父家位於南門大街上,離這裡不遠。

新苑(新取的名字)佔地四畝,一處莊園,高大有些陳舊的大門,上方建有門樓,院牆高一丈五。

所見到的豪門大宅都建成像一座城堡似的。貧富懸殊太大,富人們也沒有安全感,只能用高牆把自己和窮人隔離開來。

朱漆大門、寬厚結實,門上有兩個銅環,高門檻。

天井,青石鋪設的路面;兩側各有一棵椿樹,枝葉茂密、遮天蔽日,顯得幽靜、涼爽。

外院有水井、廚房、下人用房、馬廄、牛棚、豬圈、羊圈、雞屋、水塘、菜園、農具和柴房等。

廚房內有四口大缸,四座竈,陶鼎、陶鍋、湯勺、陶盆和木筷,木案上整齊碼放一層層精緻的陶碗;堆積如山的劈柴、捆好的樹枝。

馬廄寬敞,可容納四匹馬,堆着大量乾草。不久前,這裡養過馬,馬糞還沒幹。

牛棚、豬圈、羊圈裡空空無已,糞池裡有三種動物的糞便。

雞圈沒看到一隻雞。

農具房內整齊碼放犁、耙、鐵鋤、鐮刀、草繩等和成堆的劈柴。

這些劈柴半年都燒不完。

菜園裡長滿碧綠的白菜、大蒜、蘿蔔和韭菜等。

塘內水紋波動,裡面有魚!塘邊四周栽種着二十多棵桑樹,二人多高,枝條上掛滿嫩丫。

主人連賣帶送,直接就可以入住了。

進入一座拱門,來到中院,南北朝向,庭院內栽了兩棵高聳入雲的棗樹,枝條茂密;兩旁爲客廳、飯廳、帳房、庫房和客房。

內院赫然開朗,安靜,院牆內側栽滿各種樹木,有柳樹、楊樹和楓樹,樹枝上傳來陣陣鳥啼;北面爲一片標準足球場大小的草地。畫上跑道,就成了一座操場;兩邊安上兩個門,就可以踢足球了;平整、嫩綠的青草,賞心悅目。

原主人家的兒子喜歡騎馬。

南面兩排磚瓦房,共有十間,兩排瓦房中間有座兩層木質繡樓,繡樓東側是一座花園,碧綠的青草,栽種有兩棵桃樹、一棵梨樹、兩棵桔樹和一棵柿子樹!西側是個水池,池邊有一棵椿樹,枝繁葉茂,遮蓋了整個水池,池水碧綠。

缺少假山和小橋流水!

室內木地板上散落着一些舊衣、枕頭、棉絮……

現在棉花還沒有傳到中國!

資料記載,棉花的原產地是公元前五、四千年的印度和阿拉伯。宋以前,劉靖國只有帶絲旁的“綿”字,沒有帶木旁的“棉”字。“棉”字是從《宋書》起纔開始出現的。可見棉花的傳入,最早在南北朝時期,還多在邊疆種植。棉花大量傳入內地,應該在宋末元初。在棉花傳入中國之前,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沒有可以織布的棉花。

劉靖會讓棉花提前在中國開花結果的。

原主人姓孫,兒子在洛陽做大買賣,家財萬貫。這次黃巾軍圍攻郴城,一家人受了驚嚇,城池解圍後,一家人就急着要搬走,急着把莊園脫手,亂世誰要大房子?憑岳父的精明,只花了五十金(五十萬錢),往年至少要二百萬錢!

子苑佔地三畝,主人一家人在路上遇到了叛亂,全部被殺死,留下一羣下人和幾個親戚,憑岳父的關係,只花了二十金(二十萬錢)就拿到了地契和房契。

水井、馬廄、牛棚、豬圈、菜園、水塘等等一樣不差,一家就是個自給自足的小社會,要是把花園剷掉,改成農田,種植水稻都有可能。

養上幾頭豬、幾十只羊、一羣雞,塘裡養魚、放養一羣鴨鵝,菜園裡種上菜,雞蛋、蔬菜和肉都有了,反正下人有的是時間和精力。

骨子裡還有小農思想。

兩處房子的房契都是劉靖的大名!他是用皇上賞賜的錢買的,不是用的公款!雖然超標,但錢來路正當,有人想在皇上面前告劉靖一狀都難!

史書記載:皇甫嵩征討張角時,途經鄴地,發現中常侍趙忠的豪宅超過了規定,便上奏皇帝予以沒收……

子苑裡收留了一百一十六名孤兒和十五個母親,男孩九十名,女孩二十六名。

孩子們面露菜色,但眉清目秀,穿着新衣、木鞋,看着劉靖帶着一羣戎裝的義從進來,驚恐不安,紛紛往後躲(腦海中有陰影)。

“拜見老爺!”莊興、小萍、林芝、桂芳和彭菁等忙上前拜見;聽說是老爺回家了,孤兒們臉上纔有了血色,慌忙跟着傭人跪地拜見。

莊興、小萍、林芝、桂芳、彭菁、黃庭和林金等十六人,後十一人是從岳父家裡要過來的新傭人。

十五個年輕的女人不認識,是隨孤兒一起收容回來的母親。

莊興爲管家、小萍爲假管家(假爲副之意)。

“都起來吧!”

“多謝老爺!”

“從今往後,你們就住在這裡,這裡是你們的新家!大家住在一起都是兄弟姊妹,互相關照,不許以大欺小!你們從此也不會忍飢挨餓、擔驚受怕了,要聽大人的話,本老爺會請先生和師傅叫你們讀書識字、練武強身,等你們長大後,隨本老爺去建功立業。”

從小灌輸建功立業的思想,人生活要有遠大的目標!

“多謝老爺!”

劉靖一眼看見了衛英和衛國。

“衛國,每天吃得飽嗎?”劉靖抱起衛國問道。

“回老爺,衛國吃得飽飽的。”衛國點點頭說道,臉上綻放燦爛的笑容。

“你叫什麼名字?”劉靖放下衛國,抱起一個瘦弱、流着鼻涕的小男孩問道。

“吳娃。”男孩膽怯的輕聲說道,鼻子一抽一抽的。

鄒承、十二歲,是男孩中年齡最大的,濃眉,俊秀。

“鄒承,你家在何處?”

“回稟老爺,小的是江夏郡人,父母在逃亂中死了,小的還有一個妹妹,她在那裡。”用手指着一個女孩。

“來,過來,不要害怕!告訴老爺、你的名字?”劉靖親切地問道,生怕嚇壞了孩子。

“回、回稟老爺,小的鄒青。”女孩輕聲說道,身體發抖。

“你們當中還有哪些是兄弟姊妹的?站到前面來。”

從人羣中陸續走出了十一雙孩子,鄒承、鄒青(兄妹、荊州人),梅芬、梅竹(姐妹、荊州人),李濤、李強(兄弟、荊州人),華子、華生(兄弟、荊州州人)……

梅芬,十三歲,是這羣孩子中年齡最大的,皮膚白皙,高挑的身子,瓜子臉、大眼、高鼻、小嘴。

“會識字的站到這邊來!”

梅芬、梅竹、鄒承、華子和馬青等走了出來。

不錯!竟然有十個孩子識字,其中還有三名女孩,家境肯定不錯!

“會武功的站出來!”

有梅芬、鄒承、馬青、馬草、田紀和田樂。

梅芬和鄒承兩人文武全才!不簡單!以後定會有出息。

“梅竹,你們姐妹倆是何處人氏?”

“回老爺,小的是陰山縣人,父親大人爲陰山縣令,父親大人把小的姐妹倆託付給王叔,帶我們逃難到這裡;後來王叔守城時戰死了,安葬在桂陽山忠烈祠內!聽王叔說,父母大人破城後都被蟻賊殺死,小的和姐姐成了孤兒,多謝大人收留我們!”說着嗚咽起來,幾個小孩也跟着啜泣起來,大家都有傷心的故事。

怪不得兩個女孩都識字,原來是忠良之後,定要好好培養!

劉靖拍拍梅竹的肩頭,拉過梅芬。

“孩子們,你們就安心在這所房子住下,在這地方沒人敢欺負你們!你們現在就是異姓兄弟姊妹,要相互關心、照顧,不準打架,欺負弟弟妹妹!都聽見了嗎?”

“是,老爺!”聲音不夠整齊,年幼的跟不上!

“本老爺按照漢軍的編制,把你們組建一隊童子營,拜梅芬爲隊率、鄒承爲假隊率,馬青、田紀、華子、陳忠、司馬景、華生、馬草、田樂、林奕、荊鵬和林梅爲什長;你們都要聽從他們的號令!”

“是,老爺!”聲音整齊了一點。

一羣孩子,在劉靖那時代,這年齡還躺在母親懷裡撒嬌,可如今他們一下子就成了孤兒,忍飢挨餓,隨時還面臨死亡的威脅。

兩天後,岳父推薦了兩位先生教授他們識字斷文。

翁慶,四十多歲,發須花白,精神矍鑠;武笙,三十多歲,身材魁梧,氣度不凡。

武先生教授八歲歲以上的男孩《論語》和《九章算術》,翁先生教授八歲以上的女孩《孟子》和《九章算術》。

劉靖定的書,教授孩子們語文和數學!

每年一萬工錢(這時代一個壯勞力每年有二千錢的收入)。

莊興教授武術基本功。

-------

營帳。

進入轅門,喊殺陣陣。

周明、黃忠、韓琦、鮮于雨、王國、蔡瑁、孫嵩、華佗、黃光榮、孫威和黃天霸等候在裡面。

黃忠、韓琦、蔡瑁、華佗和孫嵩是昨晚從酃縣趕回來的。

蒯明回南郡去了。

“子昕,士卒訓練如何?”

“回稟大人,從早到晚,士卒的訓練一天沒有耽擱,士氣高昂,訓練刻苦!”

“元功,劉靖軍加上降卒共有多少人?每日需要多少糧食?”劉靖要讓大家心中有數。

“回稟大人,一共一萬九千七百五十六人,一日需要糧食一千二百石,一月需三萬六千石。”

“子昕,新徵募的士卒走了多少?”

桂陽郡和湘東郡的叛逆已經平息,那些臨時徵募的士卒可以回家了!

“回稟大人,只走了九十一人!”

一月發了三次雙餉,軍營還有妓女享受,每日三餐飯,還有比這樣好的地方嗎?要是自己也願意待在軍營!

“子光(黃光榮),你部的整訓如何?”

“回稟大人,屬下已把部隊整編成四部,每日徒手訓練,士卒們感激大人,受傷士卒得到救治,沒有一名士卒逃跑!過年時,大人還給將士們發了一次軍餉,這是士卒們第一次領到軍餉,許多士卒拿到錢都哭了!現在能吃上兩餐飯,大家都很滿足!士氣很好,每天上午、下午兩次訓練,其餘時間搭建營寨,已搭建了五百間木屋,但也有士卒想回家看看!”

“走,我們一起到黃軍侯的營部去看看。”劉靖最擔心就是這九千多人,劉靖殺死了他們大帥,還殺死了他們八千多兄弟,肯定有人想報仇雪恨,只是現在手中沒有武器!

一行二百多人騎馬來到營寨,門口的兵士慌忙跪下行禮。

軍營內一隊隊士卒正在操練,雖然軍服不整,但精神面貌不錯,黃光榮治兵有方。

軍營裡沒有了黃巾軍的痕跡。

一行人走上平臺,黃光榮命令士卒停止訓練,聽劉靖訓話。

士卒們安靜的排隊走到平臺的前方,平靜的看着劉靖這一行人;不像黃天霸和孫威的手下對劉靖充滿着期待,劉靖殺死的人中間有他們的親人、同鄉或朋友,仇恨不是一、二天能忘懷的!

“叛亂已經平息,百姓陸續了返回家鄉,湘東郡留下七萬災民、桂陽郡留下八萬多災民,兩郡有十五萬災民完全依靠郡府和朝廷賑濟,百姓一日吃一餐飯,田地荒蕪。本官知道大家以前是爲了吃上二頓飯吃才起事的,但失敗了!你們要逐漸忘記這件事,繼續活下去。”劉靖停頓片刻,看見士卒們聚精會神地聽着。

“從今日起,你們可以回家了!本官承諾過,叛亂平息後,你們願意回家的,每人帶上路費回家;不願意回家,就留在軍營裡,加入官軍,吃官糧,拿軍餉。回家後,活不下去的也可以再次回到軍營來,這裡還是你們的家!也可以帶着家眷到這裡來種地,只要有人在軍中服役,家眷種地可免除田稅。”士卒們揚起頭,臉上有了生氣,洋溢着喜悅,終於可以回家了,誰不高興?

“加入官軍後,戰時雙倍軍餉!戰死者發二萬撫卹金;傷殘者發一萬五千錢撫卹金,沒有家眷的,由軍營照顧終身。”

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章 風雨欲來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七章 計劃被打亂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一章 劉氏宗室第二百二十九章 去留兩難第九九章 孫策突圍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章 報復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二章 兒子出生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七章 收復了美稷第四卷 新三國 第四十三章 兩不誤第七五章 殺死袁紹 上第六十二章 譙縣決戰(七)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五章收網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八章 置身事外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十一章 硝煙又起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二十章文公連弩第四十七章 假小子黃彥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一十三章 出其不意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一十九章 劉備登場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六章 推心置腹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章 迎刃而解第一百八十四章 黃忠梟首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六章 阻擊第二百二十五章 黃裡阻擊戰(二)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二章 雜而不亂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十九章 圍點打援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一章 劉氏宗室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七十三章 全面進攻第一百八十七章 甘寧斬殺白饒第四卷 新三國 一百五十一章 關羽襲營第四卷 新三國 第九章 命案破了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章 家人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八章 軻比能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七章 發現了煤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二十七章叛逆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十六章 南陽張仲景第二百三十二章 收復冀州和平原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七章 攻佔平原城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一十八章 反攻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二章 雜而不亂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章 傳言變成現實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五章 回家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八章 趕到邯鄲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三十章 于禁獻計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九章 巔峰對決(一)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八章 軻比能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八章 討伐曹操(八)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二章 討伐曹操(二)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三章 知人知心第五十五章 秋後算賬(二)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十二章 董卓的援軍來了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三章 討伐曹操(三)第六十五章 不死不休(二)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十三章 應對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四章 湘東郡行太守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八章 置身事外第一百九十二章 呂布跑了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五章 不堪設想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章 車騎將軍府第六十章 譙縣決戰(五)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不由己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二章 紀昌學箭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四十三章 收復宛城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四十四章 長阪坡第一百九十七章 荀彧獻計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七章 責任重大第四卷 新三國 第四十章 一觸即潰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七十六章 潞縣失陷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章 如虎添翼第二百三十章 調走劉靖的兵馬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十八章 隴山古道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十二章 進入角色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二章 雜而不亂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十六章 排山倒海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六十八章 逃過一劫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三十六章 糧草被燒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六章 袁紹撤退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六章 脫險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一十七章 計劃被打亂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石多鳥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十九章 三喜臨門第二百二十八章 趙雲大戰張合第四卷 新三國 第九十章 敵人的弱點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三十章 于禁獻計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章 又見典韋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八章 送王子迴歸自然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二十四章 善罷甘休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七章 調兵遣將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十四章 你死我活第六十七章 不死不休(四)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八章 軻比能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零美女白樺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八章 萬馬奔騰第四卷 新三國 第四十八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八章 討伐曹操(八)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五十五章 劉辨同意遷都第六十四章 不死不休(一)第一百七十七章 萬年公主暴斃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七十七章 前沿陣地第四十六章 劉靖的幸福時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