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十章 勇士城

隴縣。

大戰過後,留下了五千四百多殘廢的士卒!七成是降卒!羌人九百七十五人、匈奴人五百二十三人、鮮卑人三百四十五人和烏桓人一百二十四人!長水營、南部都尉、西部都尉就是由歸屬的匈奴人、烏桓人、羌人和漢人組成;董卓的部隊也是大雜燴!士卒大多是孤兒,是爲了活命才當兵的,還沒有爲民族而戰的意識,誰給錢就爲誰賣命!

殘廢的士卒發放了二萬錢的傷殘補助!而那些殘廢的降卒一臉無助,等待他們的就是被拋棄、乞討、凍斃荒野。

“這裡寒冷,土地貧瘠,糧食短缺,你們去問問那些有殘疾的手下,是否願意跟隨本帥的部下一起回荊州去?本帥在澧水再建一座屯田營,由徵西大將軍府負責,他們只要做些己所能及的事,熱天三頓飽飯,冷天二頓,有房住、有衣穿,還可以把家眷帶上,本帥只要活着,沒有任何人敢欺負他們?”劉靖向負責俘虜營的闊鷹、馬莊和王晉問道。

一視同仁是不現實的!

吃黑賺的錢拿一部分(一個億左右)來養活這些和自己關係密切(劉靖使他們致殘,爲了他受傷致殘)的士卒及家眷,這叫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民心對一個政治家是至關重要的!

老百姓不喜歡的官員沒有一個是好東西!現代的官員已經不把老百姓放在眼裡,他們只需要對上級負責(任命制),結果可想而知!這已經不需要劉靖關心了,他已經“死”了!

在劉靖內心深處,如今生活在大漢國土上的,不管是漢人、羌人、鮮卑人、烏桓人、匈奴人等,都是中國人!但在這時代,漢人稱他們爲蠻夷,內心深處鄙視他們。

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的教育對劉靖來說已經根深蒂固!

闊鷹剛被俘時,蠻橫無理(其實是焦慮和害怕),時間長了以後,也安靜下來了。他在羌人中很有威信(包括先零羌和白馬羌俘虜),劉靖剛開始以爲是憑他的權勢(以前是北宮伯玉手下的小帥),後來從俘虜的口裡知道許多羌人都受過他家的恩惠,他賞罰公平。

馬莊,三十多歲,駐守渭水輜重營的都尉,劉靖攻擊燒當羌前,他帶着部下跑了,不然就成了刀下鬼!看來還是有緣分,狄道人,鬍子拉碴,顯得很粗魯,但接觸多了,發現他非常善良,心很細,能識文斷句。

王晉,字令光(和龐柔的表字一樣),四十多歲,金城郡令居人,高大魁梧,人很豪爽,是個大老粗,是韓遂手下的軍司馬,左腳殘廢了。

“叩謝徵西大將軍不殺之恩,將軍的大恩大德,在下永世難忘。”闊鷹的漢話不錯。

“叩謝徵西大將軍,傷卒們一萬個願意!”馬莊、王晉連忙跪地叩謝。

“景宏,這些傷卒及家眷就交給你了,你帶着他們到澧縣,再建一座涼州屯田營,三座屯田營都由你統管,凌重(臧戎)、青和(蒯東)、鄧彪爲假統領,你們把家眷也遷到澧縣去。本帥寫信給子昕(周明)、子布(張昭),讓他們派一些掾屬給你;過冬的糧食、衣服,急用的錢,本帥會讓子布給你們調撥!碰到什麼困難?直接派人去找子昕、子布。”

“末將遵令!”

馬斯率輜重營動用了二千輛大車運送,加上家眷八千多人(只有一成降卒有家眷,一些人的家眷還在隴西郡和金城郡),浩浩蕩蕩幾十裡。

五十多車的陶罐,那是荊州一千七百多名士卒的骨灰,有一千七百多個家庭失去了丈夫、兒子或父親,劉靖深深的愧疚。

傅燮、孫嵩、黃忠、荀攸、董卓、段毅、皇甫鴻、武虹、劉全、辛曾、蔡瑁、王國、黃天霸、程昱、顧雍、張輝、龐柔、龐德、闊鷹、馬莊(王晉也跟着走了)等上千人送到隴關,依依不捨,揮淚話別。

這裡面有他們的部下和朋友,和那些躺在地下的將士相比,他們又是幸運的,他們活着會給家人、朋友帶來希望和寄託。

蒯武也來送弟弟蒯東!記得兩人一起跟蒯民到郴縣的時候,一臉陽光,如今一臉成熟和堅毅,戰爭鍛鍊了人!

別部司馬田武接替鄭秋生,放他出去獨當一面。

黃芪接替田武,張成爲假統領,許褚和李江爲左右屯長,讓黃芪、張成也獨當一面,將軍不是天生的!劉靖對張成的期望很高,就像對他的弟弟一樣。

典韋、龐德、魏延、牛威、許浩和莊興爲貼身義從。

wωω ◆tt kan ◆¢ O

龐德、魏延遲早會展翅高飛的。

-------------------

俘虜營。

“等涼州叛亂平息後,本帥奏請聖上,大赦天下,願意走的,本帥發放路費;不願走的,可以留下從軍或屯田!現如今,叛亂還沒有平息,你們到渭水北岸開挖溝渠,開墾農田!本帥承諾,叛亂平息後,願意留下從軍的士卒,有家眷的,每人分十五畝地給家眷耕種,朝廷不收稅賦,以田代餉,只要家中有人在軍中爲朝廷駐守西疆,世代耕種!”

這就是軍屯!涼州廣袤,人口稀少,朝廷不出一分錢,又有人駐守邊防,朝廷何樂不爲?再說不給年輕力壯的俘虜們找點事做,消耗體力,弄不好會在集中營內打架鬥毆的!光吃飯不做事太浪費了,也是免費的勞動力!不會有人說你不人道,違反…………

“叩謝大人!”闊鷹、馬莊等跪地謝恩,劉靖送大批傷殘降卒到荊州屯田的事情在俘虜中造成極大的震撼,他們對他心存感激。

駐守隴縣,管理俘虜屯田的大事就交給了蔡瑁和顧雍。

讓顧雍獨當一面,是驢是馬?拉出來遛遛!

徵西大將軍府遷往平襄城內

-------。

平襄(現通渭縣),位於渭水上游,地勢險要,城牆高大,四丈多寬、二丈多深(五米左右)的壕溝,城內有四座軍需倉庫,九萬大軍一個月的糧草都囤積在此。

軍帳。

“公達,如今徐(徐榮)校尉他們的大軍在什麼地方?”

“回稟大帥,徐校尉在襄武,麴校尉和華校尉已收復了彰縣。”司馬荀攸指着牛皮地圖稟報。

“命令三路人馬同時向首陽挺進,收復狄道(現臨洮)和安故,駐守兩城,防止羌人北竄襲擊糧道!”

傅燮選派的縣令、縣尉等官員跟進。

--------

薄寒山(現馬銜山),位於漢陽郡和隴西郡交接處,橫貫榆中和狄道,長一百多裡,高一千三百餘丈(三千多米),寬約八十多裡,終年積雪,地勢險要,爲一道天然屏障!狄道和安故的西南面有寬闊的洮水阻隔,佔據狄道和安故,羌人的騎兵休想突襲劉靖漫長的糧道(從平襄城到榆中城有將近四百里),劉靖將無後顧之憂!劉靖一直不敢攻擊榆中,一是要解決俘虜和傷卒的大事,以免後院起火;二是調動羌人向榆中靠攏,趁機佔據狄道和安故,除了保護糧道外,還威脅燒當羌的後院。

“末將遵令!”

“賓碩,從平襄到勇士、榆中的地形是否探測清楚?勇士、榆林城內有多少守軍?”

“回稟大帥,子從已多次派人前往探查,勇士城內只有四千叛逆把守,叛逆重兵駐守榆中城。”長史孫嵩如今已不兼任特種斥候營統領,鄒興爲統領,田英、李金和薛中爲假統領。

王國、韓遂難道就待在榆樹城內等着劉靖們?

一年前,蕩寇將軍周慎帶着三萬精兵追擊潰退的邊章和韓遂,包圍榆中城,一舉平息叛亂。哪曉得邊章、韓遂出奇兵佔據葵園峽谷(今桑園峽谷),斷絕了周慎的糧道!周慎損兵折將,丟棄了輜重車輛,逃回了隴縣。

歷史會不會重演?

兵法雲:真真假假,虛虛實實。

小心爲妙!劉靖又不趕時間,這纔過去三個多月。

“回稟大帥,據斥候回報,榆中周圍十里沒有發現大批羌人的大軍。”羌人帶着馬匹、族人和牲畜,榆中城內是住不下的!

“董將軍,你對這一帶的地形瞭如指掌,韓遂會在什麼地方伏擊我們?”

“回稟大帥,大帥手下有七萬精兵,晾他沒有這個膽量!韓遂如果想伏擊大帥,下官認爲只有葵園峽谷最合適,但上次他們伏擊過蕩寇將軍,這次應該不會再用了。”

“董將軍,葵園峽谷有多長、多寬?”

“回稟大帥,長十五里,最窄處不到五丈,兩側山勢險峻,守住兩端,裡面的人馬休想逃走!”

七萬大軍浩浩蕩蕩,加上糧草軍械和民夫不下二十里,像一條長蛇,想伏擊它很難。

“鎮古,你帶五千部下駐守平襄,這裡儲存了九萬大軍一個月的糧草軍械,責任重大,不得有誤!”

段毅行事穩重。

“末將遵令!”

“其餘衆將明日早飯後隨本帥啓程,向勇士城進軍!”

“末將遵令!”

-----------------------

“令明,這快大草地是不是牧苑?”

“回稟大帥,正是!”

“這塊牧苑有多大?”

“回稟大帥,方圓五百多裡,水草豐富,據家父說,以前官府在這裡放養過二萬多匹官馬,但自從羌人叛亂後,這裡就荒廢了。”

“那是不是薄寒山?”劉靖望着南面羣山問道,樹木蔥翠,山頂籠罩在霧氣之中。

“回稟大帥,正是!”

“你師傅樊志張是不是還在山中修行?”

“多謝大帥不殺之恩,家師本來隱居在此山中清心寡慾,潛心修行,但執拗不過王德明親自上山勸說,差點釀成了大禍!”

“令明,都過去了,不要放在心上。”

“多謝大帥!”

-----------------------

勇士城,距榆中城二十里,南依白虎山,北臨宛川河,扼守要塞,形勢險要。

“回稟大帥,四門大開,叛逆早已逃走,空無一人。”鄒興、田英、李金和牟中前來稟報。

“派人進城,挨家挨戶仔細搜查,看是否有地道?有引火之物?”

“末將遵令!”

空城計、地道戰、火燒連營?

小說看多了!

最後是多疑了!

大軍在西門和南門外紮下大營。

徵西大將軍府在城內縣府安頓下來,房屋雖然破舊,但環境雅靜。

城內連一隻狗、一隻雞都沒留下!堅壁清野?但沒有一把火燒了,可能王國、韓遂考慮到百姓還要回來過冬,還算有善心!百姓跑了也好,免得鮮于雨的刺奸營忙活半天,也節約了大批糧食。

第二百二十二章 勸降韓馥第四卷 新三國 第四十三章 兩不誤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八十章 劍拔弩張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七十一章 火牛陣一百八十六章 徐庶獻計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五章 七星龍淵第八零章 考慮遷都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八章 密謀廢立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七十二章 盛情挽留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四十章 林虞自殺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一章 顏良請客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五章 回家第一百七十六章 恢復西域長史府第一百九十九章 巨馬河伏擊戰(二)第六十二章 譙縣決戰(七)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十四章 金城遇趙岐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章 顏良的同鄉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一十五章 獨當一面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一章 討伐曹操(一)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二章 時不我待第四卷 新三國 第九十九章 天寒地凍第二百十五章 征討周旌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五章 西園軍營第二百二十九章 去留兩難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一十二章 秋後算賬第五十六章 譙縣決戰(一)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六十九章 志在必得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四十六章 東阿程昱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九章 樂在其中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二十章文公連弩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十五章 裸遊館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七章 抓獲了三條大魚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八十四章 風雲突起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五十三章 桂平被殺第三卷 英雄輩出 一百五十七章 過年(二)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零七章 大勢所迫第二百二十二章 勸降韓馥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四章 四路猛攻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七十章 緊要關頭第五十五章 秋後算賬(二)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七章 朔方郡收復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十六章 情不自禁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八章 討伐曹操(八)第七四章 不死不休 十一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八十三章 挺進鄴城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章 意外發現第四十九章 擾敵之策第四卷 新三國 第四十五章 田英陣亡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十一章 豐收在望第二百二十八章 馬騰陣亡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八章 心事重重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四十四章 你死我活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三章 準備回家第七四章 不死不休 十一第九七章 乘勝追擊(六)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二十六章 緊追不放第一零六章 班師回朝第二百二十一章 太史慈被圍第一零四章 魯肅歸降第八九章 彌加覆滅第四卷 新三國 第九章 收復交州(一)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三十章 于禁獻計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一章 討伐曹操(一)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五十章 鮮卑人到了定邊城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四十四章 神奇第一百九十五章 諸葛亮出山第一零五章 重獲新生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九章 樂在其中第四十三章 安排地方官員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章 迎刃而解第一卷 虎嘯山谷 第一章 火車出軌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三十四章 貨真價實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三章 調虎離山第四卷 新三國 第六章 把錢花出去(二)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二十九章 攻佔懷縣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五十四章 鎮南將軍府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三十一章 辭職第一百七十九章 借得東風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馬當先第一百九十二章 呂布跑了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九章 心神不寧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六章 意外發現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一百四十四章 長阪坡第二卷 嶄露頭角 第二十章 從長計議第四卷 新三國 一百四十八章 迫不得已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六章 擔心的事發生了第八二章 收復兗州第四卷 新三國 第三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二十一章 斷後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二十章 得不償失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一十三章 出其不意第二百零四章 人才第四卷 新三國 第二十章 張遼立功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七章 能工巧匠第七七章 佔據譙縣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九十章 勇士城第四卷 新三國 第十八章 拓跋力微溜了第三卷 英雄輩出 第一百三十章 王儉陣亡一百八十六章 徐庶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