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隱患

隨着時間的推移,趙諶發現在考場中巡遊的考官輕鬆的避開巡視的軍士,將文紙放在特定的考生面前,短短半個時辰之內,趙諶已經發現有不下七人獲得考官的垂青,趙諶不再無謂的記錄,看來此次科舉之前,朝廷曾三令五申告訴衆人不得考場舞弊,情節嚴重者,午門斬首,但依然阻擋不了鋌而走險之人,如此良機,實在難以放過。

趙諶靈機一動,見巡視的考官靠近,趙諶故意不斷盯着數個獲得考官協助舞弊的學子,考官上前冷冷道:“七十三號舉子,你可以退場了。”

趙諶低聲道:“大人誤會了,在下只是希望引起大人注意,前番向朝中進貢,但苦於無門,還請大人通融。”趙諶微笑着將手中早已懷揣着的碩大夜明珠塞入考官手中,考官眉頭一動,感受着手中夜明珠的品質,此顆夜明珠不禁碩大,而且外體手感圓潤細膩,乃是不可多得的佳品,況且趙諶所編排的謊言也並非虛言,不少學子想要找人送禮都是不知該往何處送,這些能夠作弊的舉子不僅家道殷富,而且定然朝中有人,就算只是富家一方的豪強,也早已打點關係,否則如何能在這隨時可能掉腦袋的科舉科考之地徇私舞弊。

考官心中不斷猶豫,捏着夜明珠的手掌不斷的鬆開或者捏緊,考官忽然道:“看你有心,這本事準備個其他人的,便宜你了,不過得了好處,就把嘴閉緊了,否則你知道後果。”

趙諶急忙抱拳道:“大人英明,小人從未記得大人來過。”

考官走後,趙諶心中冷笑,不過表面之上。自然要表現出一股喜悅的心態。

其實那考官也是佩服趙諶的膽量,同時也恐這個學子四處亂說,雖然京城之大此學子不會有太多作爲,但當今皇上可是常常微服私訪,若是被皇上撞見,那便是在劫難逃,這也是考官在猶豫之後,得到的最後定論,至於那不會得到舞弊文章的學子,量他也不敢多說什麼。

不少學子也同樣注意到了趙諶的舉動。一些有此想法的學子暗呼失誤,這種手段也許第一次能夠奏效,但若是反覆進行,便會被當做挑釁,不過儘管如此,依然有人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精神,藉故吸引考官的實現,以施行賄賂。

忽然只聽慘叫一聲,一個衣着華麗的舉子。倒在地上不斷慘呼,此學子額頭之上,在倒地之時不慎撞在門邊,此時鮮血如同滴血的連珠。不斷向下低落。

周圍的禁軍聞訊趕來,將周圍包圍起來,刀劍出鞘,滿是肅殺之氣。

這些學子哪裡見過這種陣勢。皆嚇得不敢言語。

只見考官吹鬍子瞪眼道:“豎子,你的聖賢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嗎?”

倒地的學子滿臉驚愕和難以置信,剛纔還頗爲和藹的巡考官。在接到重金收買之時,突然翻臉,將重金狠狠的甩在地上,歇斯底里的怒罵行賄學子的品行不端,周圍兵士二話不說,將受傷倒地的學子架起,朝着外面拖去,那學子醒悟過來,大喊大叫冤枉,無奈之下不斷喊着還有同謀之類,不過那些兵士可不會多聽一句。

巡考官整了整衣衫,朗聲道:“如此品行低劣之人,居然還妄圖榮登朝殿,面視天子,實在是自不量力,可笑,可悲!”

周圍衆人不禁唏噓,幸好沒有被當做殺一儆百的目標,這些學子也不傻,見趙諶行賄成功,而紛紛效仿者便被無情滅殺,看來無非是殺雞給猴看,這些抱着僥倖心理的學子不得不放棄了原先的計劃,趙諶搖頭不已,前門搜查極爲嚴苛,但依然還有這麼多人帶着行賄的寶貝,真可謂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趙諶也不得不佩服這些學子的聰明才智。

趙諶拿過巡考官給予的文章與題目比對,果然絲毫不差,趙諶心中冷笑,果然任何事情相以簡單的方式解決,最終都成了奢望。

忙碌中的時間總是過得飛快,趙諶興意闌珊,隨手寫下文字便交了上去,趙諶隨着學子離開的人羣,離開了此地。

趙諶穿過一個行子,頓時有衆多兵士圍了上來,警惕的護衛在側,趙諶在兵將的帶領下,朝着皇城而去。

趙諶找地方卸去妝容,在兵士護送之下到達皇宮,相比行刺之事,趙諶對於科舉考試極爲關切,一衆大臣早已翹首以盼,但趙諶此刻並無心情寒暄,淡淡說了幾句,便回到御書房,趙諶急召王惜宸到此,有要事商議。

趙諶派人去尋王惜宸,將皇上召見的消息通告,王惜宸還有些疑問,科舉制度任務繁重,並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做好的,尤其此次科舉關乎大宋國運,自然不能馬虎,但人算不如天算,就算金國嚴密籌備的科舉依然出現了較大的紕漏。

王惜宸見到面目憂色的趙諶,心中有股不詳的感覺,王惜宸上前拜見道:“皇上聖安,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諶上前將王惜宸扶起,苦笑道:“王兄,這些日子辛苦了,只是這科舉制度紕漏甚多,選拔出的‘人才’想必多不堪大用。”

“難道皇上知道詳情?”王惜宸急忙問道,王惜宸自覺百無一疏,選拔的官員,都是身世清白,沒有朝野派系,選擇的兵士三代之內都詳細調查過,試題也是在科考前三個時辰才最終商定,巡視檢查的哨卡設置了三道,但趙諶如此言語,自然是洞悉其中種種,想必趙諶也沒時間跑來找王惜宸開這種玩笑。

趙諶道:“實不相瞞,科舉開考之前,朕已經密佈通道,參與了科舉考試。”

王惜宸心中一驚,緊接着心中不禁酸楚,雖然趙諶的確發現了問題,但對於王惜宸來說,果然趙諶對其並非完全的信任。

趙諶自然明白王惜宸心中所想,微笑道:“還望王兄切勿怪罪,若是朕將此事相告,王兄刻意安排之下,朕也不會親眼所見考場中的舞弊。”

的確,若是趙諶嚮往西宸告知要參與科舉考試,王惜宸作爲宰相,定然要爲趙諶的安全負責,趙諶剛剛經歷過行刺,自然不能再讓這種情況出現,王惜宸就算小心安排,依然會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弄巧反拙,趙諶想要達到的效果也無法實現。

王惜宸也無奈釋然,躬身行禮道:“微臣不敢。”

“不如這樣,讓所有獲勝的舉子充作守衛京城城門的兵衛,鍛鍊看看,當然要告訴他們,所要擔任的官職便是城防之兵士,將來作爲一線的作戰指揮軍士加入邊防軍團,過幾日可以讓老兵暗示他們,隨時可以離開,朝廷不會怪罪,大浪淘沙,只能如此。”

王惜宸略一思索,道:“微臣也覺得如此可行,那我立刻傳令下去。”

“不必,朕先過過殿試的癮再說。”

王惜宸:“......”

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中,羣臣分立左右,文武百官齊聚一堂,雖然趙諶並未改朝換代,但一朝天子一朝臣,朝廷大臣換了一茬,不過在趙諶和王惜宸商議之後,還是留下了不少南宋舊臣,這些舊臣自然對趙諶感恩戴德,對趙諶擁護之極,不論趙諶說言何事,絕不會有半點反對,若是有朝臣反對,便會遭到這些大臣的猛烈抨擊。

趙諶留着這些人並非只是收買人心,而是來制約忠誠之臣,水至清則無魚,一個朝堂之上若是都是忠貞之士,皇權會很難集中,唯有奸臣,忠臣並存,皇帝纔會做得安穩,平衡權術,趙諶也是不得已而爲之。

趙諶剛要宣佈殿試開始,忽然一面容俊秀的青年官吏上前道:“皇上,南方水患,迫在眉睫,還望皇上速速派遣官吏南下江南。”

趙諶道:“南方水患,朕早已調集官吏準備前往,但調集尚需數日。”

難官吏跪地道:“請皇上一天下蒼生爲己任,立刻下令派遣官員前往江南,微臣願往調節江南水患,萬死不辭。”

趙諶心中有些惱怒,並非對於此人對江南水患的急切,而是此人並非善任之人,江南水患茲事重大,並不是普通人能夠調度得當的,趙諶在考慮人選的同時,也在從全國各處調集物資,而這個官吏競僅一腔熱血,便想承擔此事,初生牛犢不怕虎是好事,但別入了虎口,屍骨無存,趙諶可賭不起,讓這個官吏前往南方。

趙諶面色一冷,淡淡質問道:“你給朕說說,此江南水患到底影響面積有多大,有多少人受災,需要多少物資,需要多少兵力協同,地方官吏可以提供多少配合?”

“這...微臣...不知。”官吏慚愧難當,趙諶選拔的官吏,較爲激進,而且普遍年齡不大,在爲朝廷灌入新鮮血液的同時,也同樣帶來了片面與偏激,而趙諶對於這些年紀尚青的官吏較爲偏袒,而此時趙諶已經發覺到此事的嚴重。

趙諶冷冷道:“既然你有這般勇氣,想必你也早已有了承擔責任的勇氣,官降三級,留守備用。”(未完待續。。)

第37章 出兵在即(下)第307章 設伏第136章 解決之道第171章 羈絆第149章 試煉之地(十三)第81章 麻煩來了第247章 西歸(下)第304章 牛頭山之戰第241章 議事第202章 定議第384章 處決第297章 動作第285章 拜師第105章 新的敵人第110章 民心所向第246章 西歸(上)第107章 知己知彼第124章 鏖戰絕幽谷(七)第283章 攻城(下)第290章 苦戰(上)第146章 試煉之地(十)第82章 前往湖心第281章 攻城(上)第190章 暴露第298章 夜襲第36章 出兵在即(上)第357章 手段第283章 攻城(下)第369章 商議第86章 英雄宗澤第68章 路途鏖戰(上)第310章 身份第202章 定議第372章 江州第208章 舌戰第198章 血戰(下)第39章 幷州戰事前夕第3章 命運的抉擇第278章 死鬥第211章 城破第266章 北上第157章 隱秘第106章 戰鬥中重生第286章 投奔第152章 試煉之地(十六)第249章 怒火第55章 幷州戰事(七)第35章 戰後商議第158章 蛻變第340章 破城第169章 英雄冢第371章 戰鬥第273章 出征(下)第285章 拜師第42章 少女心事第96章 武林大會(上)第325章 苗劉之變第315章 衝突第280章 兵臨城下第363章 勝負第155章 試煉之地(十九)第40章 風雨欲來第34章 東路告捷(二)第364章 歸途第89章 裁決第287章 巧遇第124章 鏖戰絕幽谷(七)第21章 未雨綢繆第75章 黑夜鏖戰(下)第52章 幷州戰事(四)第368章 邊關第10章 巔峰的較量(一)第239章 俘虜第325章 苗劉之變第372章 江州第355章 陰謀第385章 大戰前奏第206章 到達第321章 各個擊破(下)第136章 解決之道第292章 前線第160章 對決第271章 診治第178章 破軍第126章 烽火燎原(上)第229章 訊息第345章 登基第57章 幷州戰事(九)第47章 水寨喋血第126章 烽火燎原(上)第69章 路途鏖戰(下)第123章 鏖戰絕幽谷(六)第101章 鏖戰祝家莊第18章 別有洞天第354章 分兵第301章 危機(下)第113章 料敵於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