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進取冒險

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能夠保持原地不動,不是發展,就是倒退。人生就是一場戰鬥,如果怕困難,困難就越來越多。我把世界上各個國家作了一番比較,發現退步最快、處境越來越危險的國家,就屬我們中國。我恐懼。

歐洲國家之所以比我們國家強,原因有很多方面,然而他們的國民富於進取冒險精神,卻是最主要原因。我們不舉遠的例子,單舉近的。

當羅馬解體以後,歐洲人滿爲患,大家爲了爭奪生存空間,鬥得昏天黑地。那時候有個窮苦人家出身的人,四次帶着船隊航海,可以說不遠萬里找尋出路。當時船上的人絕望得都快發瘋了,可是因爲他的堅持又不能打道回府,所以他們恨他恨得牙癢癢,恨不得殺了他喝他的血。最終,就因爲他的堅持,他的不屈不撓、永不退縮,終於到了美洲新大陸,爲人們開闢出一個新世界。這個人就是西班牙的哥倫布。

當羅馬教皇的勢力如日中天時,各國君主都對他低眉順眼,卻有一個教士,悍然發佈九十六條檄文,揭露舊教罪惡,號召宗教改革。教皇率領衆多王侯拘押該教士,並召開法會審判他,逼迫他放棄宗教改革主張。而教士威武不能屈,慷慨陳詞,毫不退縮。最終經過不懈鬥爭,實現信教自由,爲人類增進幸福。這個人就是日耳曼的馬丁·路德(MartinLuther)。

不畏海風巨浪,冒着生命危險,駕駛船隻歷時三年繞地球一週,最終開通太平洋航路,爲兩半球開闢海上交通路線的人,是葡萄牙的麥哲倫(Magellan)。

孤身一人深入非洲探險,穿越綿延萬里的撒哈拉沙漠,對抗瘴氣的襲擊,對抗土族的襲擊,對抗猛獸的襲擊,數十年決不退縮,最終使非洲開通,變爲白人的殖民地。這個人就是英國的利文斯敦(Livingstone)。

十六至十七世紀,新教和舊教之間殺得分外眼紅,日耳曼誓要殺光所有新教徒不留一個活口。那時候波羅的海有一個小國,不顧自己勢單力薄,誓要爲人類請命,爲上帝復仇,以一萬六千精兵,奔赴歐陸,拯救生靈免於塗炭,犧牲一己在所不惜。這個人就是瑞典王阿多發(Adolphus)。

俄羅斯經受蒙古帝國長期摧殘蹂躪之後,國家正處於恢復元氣關頭,滿目瘡痍,百廢待興,民窮國弱,無須細表。那時候的統治者,隱匿身份,遠赴國外,學得人家的文明技術,回來傳授給自己的國民,終於使俄羅斯成爲當今世界上的一大強國。這個人就是俄羅斯的彼得大帝(PetertheGreat)。

英國自伊麗莎白女皇統治國力強盛之後,開始趨向強人政治,由此立憲政體搖搖欲墜。那時候有個在窮地方放牧的人,揭竿而起,發動國會軍,與政府軍血戰八年,最終俘獲獨裁寡頭,重啓憲政,使英國成爲文明政體發源地,國旗高懸空中,迎風招展。這個人就是英國的克倫威爾(Cromwell)。

在當初美國仍屬於英國的殖民地時,人民所受租稅繁重,權利被肆意踐踏,生活艱難,看不到任何希望。那時候有一個經營農莊的人,豎起獨立旗幟,誓爲自由而戰,拉起隊伍,對抗強敵,最終在世界上建成強國——幾乎成爲二十世紀世界的主宰。這個人就是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Washington)。

法國大革命以後,人心蠢動,潮流暗涌,局勢不寧。那時候一支小軍隊中的一個小頭目,懷有雄心,帶領隊伍,遠征埃及,遠征意大利,席捲全歐洲,建立大帝國,又率四十萬大軍攻進俄羅斯,深入一千里,雖然最終老天不幫忙令他無功而返,但豪氣絲毫不受挫。這個人就是法國的拿破崙(Napoleon)。

荷蘭被西班牙殖民,受宗教壓制,受虐政蹂躪,全國各地到處可見西班牙人騎高頭大馬橫衝直撞。那時候有一位亡命志士,召集人馬於日耳曼,誓要驅逐侵略者,恢復主權。歷經37年血戰,最終恢復主權,雖然不幸犧牲在狙擊手槍口之下,但他的復國精神永垂不朽。這個人就是荷蘭的威廉·範·奧倫治(WillemvanOranje)。

美國在幾十年以前,蓄奴現象嚴重,人道廢弛,南北對峙,國家面臨分裂。那時候有一個船家出身的人,秉行正義公理,堅持民族大義,拋開婦人之仁,興兵阻止分裂,以必要的犧牲換取祖國統一,全副身心獻於祖國,最終在國民中間實現平等博愛理想,制定憲法以供各國效仿。這個人就是美國第十一任總統林肯(Lincoln)。

羅馬被外敵滅亡,倖存的抗敵者散佈在別的國家,受到豬狗一樣的鄙棄。那時候有一個年輕人,發展地下武裝,力圖推翻僞政府,事敗避到國外,從事青年教育,以期喚起國魂,最終使得國家完成統一獨立,成爲世界強國之一。這個人就是意大利的瑪志尼(Mazzini)。

類似這樣的人,上面不過舉出部分名氣響的作爲代表,歷史上像這樣的人多了去啦,要把他們的事例羅列出來,五車都裝不下,就算單統計一下他們的名字,也沒辦法窮盡。

怎麼樣?壯觀吧。我們後人溫習他們的歷史,向他們看齊,崇拜他們歌頌他們,不要忽略了他們在當時敢於說別人不敢說的話,敢於做別人不敢做的事,這是他們的真精神。這種精神氣概的表現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破釜沉舟,百折不撓。

他們看待他們的主義,有“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自豪;他們踐行他們的主義,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志氣。他們成功,青史留名;他們失敗,喚醒民衆!爲什麼這樣?因爲他們富有進取冒險精神。

進取冒險精神的本質是個什麼東西?我稱它爲浩然之氣。孟子對浩然之氣的解釋是:“浩然之氣的產生,離不開正義和公道的配合。離了正義和公道,浩然之氣消失。”孟子又補充說,“浩然之氣是正義積聚胸中的自然表現,不是誰能夠假冒正義就能夠形成的;言語行爲如果令良心不安,浩然之氣消失。”所以說進取冒險精神,人有了它就生龍活虎,沒有它就行屍走肉;國家有了它就傲立於世,沒有它就受氣捱揍。而能夠養成浩然之氣的人,他本身也有硬底子,底子不硬的人愣表現浩然之氣,只能騙自己,不能騙別人。分析一下浩然之氣的生成因素,有四方面。

一是浩然之氣生成於希望。亞歷山大率軍出征波斯,臨行前把子女、財產都給了手下大臣。大臣問:“大王把一切都給了我們,那麼大王給自己留下了什麼?”亞歷山大說:“我給自己留下了希望。”厲害!希望對人就是這麼有激發力。

不管從哪方面論,人都生活在兩種世界:從空間論,人生活在現實界和理想界;從時間論,人生活在現在界和未來界。現實和現在,屬於行爲;理想和未來,屬於希望。而現在所着手的現實,正是過去理想的實現;而現在所懷抱的理想,又是未來所欲着手現實的目標。概括而言,就是:理想促成現實,現在催生未來。所以說,人類之所以勝過禽獸,文明人之所以勝過野蠻人,在於前者有希望,有理想,有未來。所懷的希望越大,進取冒險的程度越強。越王勾踐當年在吳國會稽,堅持睡在柴禾上磨礪身心,因爲他的心底始終懷有復國滅吳的希望。摩西率領猶太人脫離埃及,流離失所於阿拉伯沙漠四十多年,因爲他的心底始終相信前方有一處極樂淨土在等候他們居住。王陽明的詩這樣說:“人人有路通長安,坦坦平平一直看。”當年勾踐眼裡看到的只是吳國的會稽?當年摩西眼裡看到的只是阿拉伯沙漠?大丈夫在人世間生存,之所以百折不撓,都是因爲心中懷有一個理想世界,作爲他們的奮鬥目標。爲實現他們的奮鬥目標,他們一路向前,決不回頭。——這是世界進步的原動力。

因爲心底希望永存,所以他們在現實界,在現在界,不惜勞心費力,居無定所,駢首駢足,三餐不繼,甚至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辭。他們是走火入魔不能自拔嗎?他們是在“做交易”。西方思想家說過:“上帝對衆人說,你們想要的東西我全都給你們,但你們得付出代價。”由此可見,進取冒險,是實現希望的必要代價。禽獸和野蠻人,餓了就吃,吃飽了就玩,只知道有今天不知道有明天。人類之所以區別於禽獸,人類之所以能夠創造文明,就是因爲:懂得爲未來奮鬥。只有未來才能吸引人類爲之奮鬥不息,爲之奮鬥的目標可以是三天,五天,七天,兩個禮拜,一個月,一年,十年,百年,千萬年,億年,兆年,京年,垓年,無量數年,不可思議年!只想守住現成的,那麼進取的念頭自然就消失;只是滿足於已有的,那麼冒險的精神自然就不再。像這樣,等於是放棄做人的標準,而甘爲禽獸。所以說,進取冒險精神對於人類就是這麼不可或缺。

二是浩然之氣生成於熱誠。我讀《史記》中的《李將軍列傳》,讀到“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爲虎,射之,中石,沒羽;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3這些語句時,不由得感嘆人的潛能無法衡量,深不可測。人跟人潛能的區別只決定於彼此熱誠的不同。熱誠程度相差不明顯,發揮出的潛能也就差不多一樣。由此可知,世界上古往今來的英雄豪傑、孝子烈婦、忠臣義士,乃至熱心的宗教家、政治家、美術家、探險家,之所以能夠成就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原因就在於他們做起事來具備超過常人的熱誠。法國作家雨果說過一句話:“婦女相對而言是弱者,但她們以母親的身份保護自己的孩子時,就會表現出強者的風範。”弱婦保護自己的孩子時爲啥就能搖身一變爲強母呢?就因爲她堅守“愛護孩子、不讓孩子受絲毫傷害”這一至誠的信念。因此即便她平時樹葉掉下來也怕砸破頭,可是出於保護孩子不受傷害的心理,行走在虎狼之聲相聞的山谷中她也無所畏懼,決不單飛。了不起!熱誠的愛護孩子的信念能使弱婦變成金剛!

朱壽昌不當官去要飯,風裡來雨裡去,是因爲愛他的雙親。豫讓用油漆毀容,吞下木炭自毀聲帶,披散頭髮隱瞞身份前往仇家自甘爲奴,是爲了伺機給他死去的主人報仇。諸葛亮帶病出師北伐,五丈原灑淚就此踏上征途不回頭,是爲了報答知己劉備。克倫威爾先是冒弒君之大不韙推翻獨裁,後又兩度解散國會恢復,輿論願說啥就說啥,他只當放屁,是爲了國民的利益。林肯不迴避南北戰爭,毅然發佈解放黑奴宣言,是因爲他不允許國家分裂。十六至十七世紀,新教徒抵抗教皇二百多年,犧牲性命好幾百萬決不言悔,是因爲他們愛上帝,愛自由。十九世紀全歐洲爆發革命浪潮,無數志士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是因爲他們愛國家也愛自由。那時候男女兩個人彼此有意,就不顧父母和輿論的反對,堅決在一起,甚至殉情也不惜。按照常理,誰不想活?誰願意死?除非所愛的勝過生命,他(她)才愛我所愛,死不足懼。

《戰國策》裡有個故事說,有個人在集市上看見金子就往自己懷裡揣,官兵抓住他審問。他說:“我往懷裡揣金子時,只看見金子,沒看見旁邊有人啊!”那些英雄豪傑、孝子烈婦、忠臣義士,乃至熱心的宗教家、政冶家、美術家、探險家,當他們不避艱險踐行信仰,即使面臨死亡威脅也不退縮時,哪一個不是隻看見“金子”而沒看見“人”呢?像他們這樣的人,一般人認爲不該做的事他們做,一般人認爲做了對自己沒好處的事他們做——他們豈止沒看見別人,也沒看見自己。這種人有這種表現我不知道該怎麼定義,權且認爲是激情所致吧。激情,是熱誠的最高表現,它能夠激勵人踏上冒險進取的征程。同時這種激情也不僅僅由所愛的人或事促發,傷心到極點,憤怒到極點,生死一線之際,也往往會爆發激情。房子着火了,體弱的女子能拖着米櫃往外逃;被敵人包圍了,睏乏不堪的戰馬會振作精神突圍。所以說,不具備拼搏的精神就不會奮進,缺少了外界的刺激就容易安於現狀。該體現愛心的時候,不去體現;該表達悲痛的時候,不去表達;該釋放怒火的時候,不去釋放;火燒眉毛了,仍然混吃等死……這都是喪失人性的表現。所以說,進取冒險精神對於人類就是這麼不可或缺。

三是浩然之氣生成於智慧。人們之所以怕這怕那、畏縮不前,是因爲對於事理沒有徹底弄明白。小孩子和老孃們兒最害怕鬼,一到晚上就不敢出屋;文明不開化的民族最害怕所謂的凶兆,龜筮不吉利就不敢做想做的事,日食或彗星出現,就害怕得躲起來。此外,禮拜五不宜出門辦事,十三個人不敢在一塊兒吃飯(這兩項都是西方風俗),等等。像這樣,觀念認識上有了盲區,做起事來自然畏手畏腳。正所謂:水深浪急,不是深通水性的人不敢暢遊;厚雪鋪地,不是瞭解路況的人不敢出行。對於事理不能夠徹底弄明白,自然底氣不足;底氣不足,自然就導致進取精神泄地。所以王陽明把獲取知識和付諸行動作爲他思想的根本主張,實在是深明智慧對於行動不可或缺的表現啊。哥倫布敢於指揮船隊西渡大西洋,是因爲他深信地圖上說的,知道沿着那個方向航行,會找到“美麗新世界”。格蘭斯頓堅持愛爾蘭自治,是因爲他深信民族主義、自由平等主義,知道不這樣英國和愛爾蘭不能和平共處。要是屁股後頭出現猛虎,管保你撒丫子比兔子還快,眼前出現兩丈寬的壕溝也敢往前跳;要是大火燒到牀跟前,管保你穿門越戶像是腳踩風火輪,置身五樓也敢往下跳。這都是因爲知道被猛虎和大火追上肯定死得很慘,所以不得不賭命冒險以逃避立馬應驗的殺機。換了只知道吃奶的孩子,必然不明白猛虎和大火的可怕,而依然手舞足蹈地傻笑。所以,人們身上具備冒險進取精神的多少,又往往跟他們見地的高下成正比。所謂“準備養浩然之氣的人一定先要提升智慧”絕不是空話,不這樣的話,難免會淪爲宗教的奴隸,淪爲先哲的奴隸,淪爲習俗的奴隸,淪爲地位高過自己、權勢高過自己的人的奴隸,乃至淪爲自己觀念的奴隸,觀念又淪爲自己經驗的奴隸,重重束縛,一副死相,喪失了做人的樂趣。所以說,進取冒險精神對於人類就是這麼不可或缺。

四是浩然之氣生成於膽力。拿破崙說:“‘難’這個字,只在窩囊廢的字典裡纔有。”他又說,“‘不能’這個詞,法蘭西人用不着。”納爾遜說:“可怕?我從沒見過‘可怕的東西’。我不明白‘怕’是什麼意思。”(納爾遜是英國名將,就是率軍打敗拿破崙海軍的那個人。在他五歲的時候,常常一個人在山野裡遊逛。一次趕上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他竟然徹夜未歸。家裡人派人找到他,發現他端坐在山頂的破屋裡。回家後奶奶呵斥他:“你這個傢伙!黑燈瞎火、颳風打雷……這麼可怕的景象,竟然不能把你嚇回家?!”納爾遜回答:“Fear?IneversawFear,Idonotknowwhatitis!”就是這句話的英文原話,可惜翻譯成漢語,無法精準反映它蘊含的精神。)過癮!我現在讀到這些名言,精神都爲之一振。莫非這些鬥志天生屬於偉人,我們平常人永遠無法具備?還是我們每個人身上都蘊藏着只是不知道發揮?拿破崙經歷的艱難處境肯定很多,納爾遜遭遇的恐怖事件也肯定不少。然而他們都能處之泰然,不是因爲別的,就是因爲他們身上具備的浩然之氣足以幫助他們戰勝一切困難險境。佛家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我們心底認定某事辦不成,某事很可怕,那麼,某事肯定辦不成,某事肯定很可怕;我們心底認定某事能辦成,某事不可怕,那麼,某事也就能辦成,某事也就不可怕。這種道理的確不是一般缺乏慧根的俗人能夠接受的。然而即便像上面所說,仍然有兩種說法需要我們瞭解。人要是染上病——即便是染上牙疼、感冒之類的小病——也會影響到他精神氣質的外在表現(往往表現爲萎靡不振)。這是因爲精神氣質和身體健康相輔相成。這是一種說法。此外,生活條件越差人越要強,生活條件越好人越偷懶,這是人之常情。曾國藩說:“不要過分在意身體舒不舒服,精神越用越旺,陽氣越提越盛。如果存有吝惜精神付出的心理,推三阻四,缺乏衝勁,絕對幹不成事。”這又是一種說法。這兩種說法告訴我們:平時注重健身、養生,那麼膽力也會與日俱增。像拿破崙,像納爾遜,像曾國藩,都是進取冒險的豪傑,始終堪稱後輩的榜樣。(曾國藩雖然最講求腳踏實地,謹慎小心,但他身上也體現了冒險的精神,仔細讀《曾國藩全集》就能知曉。)所以說,進取冒險精神對於人類就是這麼不可或缺。

危險啊!我們中國人自古就缺乏進取冒險精神,到現在越來越嚴重!說什麼“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說什麼“知白守黑,知雄守雌”,說什麼“不爲物先,不爲物後”,說什麼“未嘗先人,而常隨人”……這些都是李耳的昏話,犯不着浪費唾沫星子。另外主張學習孔子的人,又往往不全面領會後者的主張,而只是斷章取義,爲己所用。比如,宣傳孔子的“狷”主義,而不提孔子的“狂”主義;宣傳孔子的“勿”主義,而不提孔子的“爲”主義(所謂“勿”主義,就是剋制感情、窒息的主張,如“非禮勿視”等四句強調的就是這個;所謂“爲”主義,就是做學問、辦實務的主張,如“天下有道,某不與易”等強調的就是這個);宣傳孔子的“坤”主義,而不提孔子的“乾”主義(地道、妻道、臣道,這是“坤”主義;自強不息,這是“乾”主義);宣傳孔子的“命”主義,而不提孔子的“力”主義(《列子》有《力命篇》,《論語》中說孔子很少談天命,又說孔子也不談人力。其實“人力”、“天命”都是孔子常常談到的。不違背天命,又踐行人力,這方面的主張,對孔子而言是很明確的)。這些主張學習孔子的人,稱道後者的這些話:什麼“樂則行之,憂則違之”啦,什麼“無多言,多言多患;無多事,多事多敗”啦,什麼“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啦,什麼“孝子不登高,不臨深”啦……這些話也不否認是孔子傳下來的,但是孔子說這些話時的語境不同,他所表達的意思也不能一概而論。並且,孔子又何嘗把自己說過的話當作放諸四海的公理?可是後來的人爲了自己方便,擡出孔子,販賣私貨,表面上是宣揚儒家的主張,實際上是推銷道家的存貨。這樣一來,進取冒險精神就離我們中國人越來越遠了。試翻看十七史的人物列傳,能找到類似哥倫布、利文斯敦一樣的人嗎?找不到。能找到類似馬丁·路德、林肯一樣的人嗎?找不到。能找到類似克倫威爾、華盛頓一樣的人嗎?找不到。即便社會上出現一兩個類似上面所列舉的人,也肯定一輩子受到全社會的非難和孤立,甚至扼殺。全社會不是罵他好大喜功,就是罵他六親不認。數千年下來,這種敵視出衆者的風氣毒化了一代又一代,終於使得出衆者一顯山露水便遭受集體扼殺,使得全國上下,人人陰氣罩體,行屍走肉,逆來順受,死氣沉沉。蒼天!這麼大個國家,有女德而沒男德,有病夫而沒壯士,有暮氣而沒朝氣,甚至有鬼道而沒人道。恐怖啊恐怖!我不知道這樣的國家怎樣能夠在世界上站住腳。讀者朋友們晚上睡覺睡得踏實嗎?我的擔憂卻是一天比一天重!附上《少年進步之歌》,寄語中國人奮進、崛起。

Neverlookbehind,boys,

Whenyou"reontheway;

Timeenoughforthat,boys,

OnSomefutureday.

Thoughthewaybelong,boys,

Faceitwithawill;

Neverstoptolookbehind

Whenclimbingupahill.

Firstbesureyou"reright,boys,

Thenwithcouragestrong

Strapyourpackuponyourback;

Andtramp,trampalong.

Whenyou"renearthetop,boys,

Oftheruggedway,

Donotthinkyourworkisdone,

Butclimb,climbaway.

Successisatthetop,boys,

Waitingthereuntil

Patient,plodding,pluckyboys,

Havemountedupthehill.

第13章 合羣第14章 生利分利18第3章 締造新國民的兩條途徑第6章 國家思想第16章 義務思想第8章 權利思想第13章 合羣第15章 毅力第9章 自由第12章 自尊第14章 生利分利18第11章 進步第6章 國家思想第4章 向英美學習第10章 自治第10章 自治第12章 自尊第11章 進步第13章 合羣第4章 向英美學習第18章 私德第10章 自治第19章 民氣第14章 生利分利18第11章 進步第18章 私德第7章 進取冒險第10章 自治第19章 民氣第8章 權利思想第9章 自由第6章 國家思想第3章 締造新國民的兩條途徑第1章 締造新國民第17章 尚武第1章 締造新國民第13章 合羣第18章 私德第11章 進步第9章 自由第2章 中國爲啥需要新國民第10章 自治第1章 締造新國民第15章 毅力第10章 自治第10章 自治第9章 自由第18章 私德第15章 毅力第19章 民氣第15章 毅力第3章 締造新國民的兩條途徑第17章 尚武第5章 公德第9章 自由第9章 自由第13章 合羣第14章 生利分利18第10章 自治第12章 自尊第7章 進取冒險第3章 締造新國民的兩條途徑第16章 義務思想第1章 締造新國民第6章 國家思想第18章 私德第8章 權利思想第11章 進步第15章 毅力第7章 進取冒險第10章 自治第16章 義務思想第3章 締造新國民的兩條途徑第9章 自由第4章 向英美學習第18章 私德第5章 公德第14章 生利分利18第14章 生利分利18第12章 自尊第14章 生利分利18第1章 締造新國民第16章 義務思想第4章 向英美學習第13章 合羣第10章 自治第19章 民氣第18章 私德第4章 向英美學習第6章 國家思想第11章 進步第8章 權利思想第8章 權利思想第11章 進步第9章 自由第8章 權利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