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朝廷改制

制服了各番王之後,事情並沒有到此瞭解。朱祁鈺安排了上千侍衛專門負責“照顧”這些王爺,隨後,就開始動手做第二件事情,派陳懋,羅國棟,衛平分頭出發,將江北所有番王的軍隊收歸朝廷。而當時,大部分又實力的番王都在江北。隨後,又明南方各省總兵,收歸其他番王的軍隊!

完成了這一步之後,朱祁鈺才稍微安心了一點,這時候,他纔開始爲自己的新政府忙碌了起來!而朱祁鈺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組建新朝廷,也不是改組司法機構,而是建立議會,而他首先建立的就是象徵性的,或者說具有過渡性質的上議院。

上議院是貴族議院,幾百年來,除了部分戰亂時期之外,都沒有變過,而這也是當時朱祁鈺立下的規矩!第一界上議院額定議員人數爲一百零一人,其中皇族,也就是各地番王五十人,另外,再從公卿列侯中選出五十一人組成。說白了,這是朱祁鈺給那些被削去了權利的番王,以及準備要對付的列侯的一份禮物,也算是穩住他們的一種辦法吧!

當時,上議院的職權還是很大的,這相當於以往的內閣(當然,不是新組建的內閣)。上議院有權要求覈查政府預算,支出。並且有權調查官員,提出對官員進行彈劾,如果得到大多數議員的支持,那麼就能彈劾政府官員。且,上院只要有五位議員聯名提出奏章,就能提交皇帝親自過目,向皇帝提出治國,修政,以及行政等方面的意見與建議!另外,每年,上議院將組織一次對地方政府的審查,如果發現問題,可以直接轉交司法機構審查,中央政府無權過問!如有國家大事,上議院議員帶表(由此產生了後來的議長)有權參與政府決策。

這些權力讓那些失去了大權的王爺,以及貴族得到了滿足。當然,實際上,他們最主要的還是監督權,並無實際行政權,且要想彈劾官員,還必須要得到皇帝的批准!說白了,在朱祁鈺這個鐵腕皇帝手裡,上議院的權力只是好看不好用的東西而已。不過,朱祁鈺也需要上議院,有了上議院的監督,也更能夠約束官員的行爲!

成立上議院的決議很快就得到了通過,畢竟番王,貴族的影響是不小的,而且當時朝中的很多大臣,以及軍隊裡的大部分高級將領都是貴族,皇帝給了貴族新的權力,他們自然很是高興了!

組建上議院花的力氣不大,可接下來,朱祁鈺要做的事情,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對,甚至連一些原本支持朱祁鈺推行新政的大臣都在懷疑,朱祁鈺這麼做,就是在削弱官員的統治權,如果官員手上的權力不夠大,還怎麼治理天下?這就是成立單獨的行政機構,將官員行政大權與司法大權完全分離!

其實,當初朱元璋設立監察院,並且在地方設立提刑司的目的,也就是要將行政權與司法權分離。不過,朱元璋做得並不徹底。在他的政府裡,行政權遠遠高於司法權。比如,在取消了中書省之後,吏部成爲了最重要的衙門,而吏部的職責是管理天下文官的任免,升遷等等事務。說白了,吏部的官員就是管理天下百官的,因此吏部官員也有“天官”之稱!這樣一來,行政與司法兩權仍然沒有分離,因爲司法官員也都由吏部任免,這怎麼分離?在這種情況下,各部官員,乃至監察院,大理寺等以司法爲主的部門的官員也都相互勾結,結黨營私,朱元璋當年苦心建立的政治制度,幾十年不到,就失效了。這也正是他沒有將行政與司法權完全分開造成的!

這次,朱祁鈺做得很徹底。要完全將行政與司法權分開,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辦法就是提高司法部門的地位。以往,監察院的最高官員也就是四品,而大理寺卿也是四品,比起各部尚書,侍郎都差得很遠。讓四品官員去調查二品官員,這本身就不現實!另外,司法機構中,執法,檢察,審查三權並沒有分開,因此司法程序並不完善。最重要的是,執法大權掌握在政府官員手裡,也就是行政官員手裡,就算是審查與檢察這兩關能夠做好,執法不到位,那也是白搭!

朱祁鈺將監察院改爲了檢察院,並且將檢察院主檢察長提升爲正二品官員,由權調查政府一切官員。另外,將大理寺改組爲最高法院,主掌審查權,任何重大案件都必須經大理寺審覈,才能最終定案。而大理寺卿也被提升爲正二品,極大的提高了司法機構的權威!

最重要的是,朱祁鈺將執法權從地方行政官員手裡奪了下來,單獨成立執法部門,即警察總局!最初的警察人選其實就是從錦衣衛裡挑出來的。另外還在政府中專門設立了警察部(後改名公安部)。這就讓執法這一層成爲了司法與行政兩大機構中的一個過渡部門,執法官員既是行政官員,也是司法官員,其雙重身份,決定了其重要性!

成立了最高法院(下直屬各省,府,縣地方法院),最高檢察院(下直屬各省,府,縣地方檢察院),警察部之後,朱祁鈺就已經將行政與司法完全分開了。而這對當時的朝廷官員(也就是後來的行政官員)來說,絕不見得是件好事。畢竟,多年以來,司法權都在他們的掌握之中,是他們用來對付百姓的武器。現在,這把武器被朱祁鈺奪走了,反而將矛頭對準了他們,這些官員能安心嗎?

可以說,改組行政部門是麻煩最大的事情。在朱祁鈺之前,大明的行政權主要集中在了以吏部爲首的中央六部手裡,其中,戶部總管天下戶籍,田土,資源等。禮部總管禮儀,祭祀,以及外交。兵部總管軍隊事務。工部總管軍器製造,防洪防汛,道路建設等。刑部總管司法等。

現在將司法大權分了出去,且皇帝一手掌握了兵權,而商人也獲得了更大的權利。因此,兵部,公佈,刑部這三部已經名存實亡了!另外,吏部作爲總管官員人事安排的部門,在朱祁鈺的新政府中是沒有任何地位的(這也是爲了防止像王直這樣的人出現),禮部更是沒有任何的價值。中央六部的職權其實已經被削弱了很多!正是在這一基礎上,朱祁鈺再次分化各部門的權力,解散了六部,成立了十五個新的部門!

這十五部是,內務部,外交部,經濟部,國防部,工業部,農牧部,商貿部,戶籍部,水利橋樑部,警察部,帝國安全部(秘密警察部門),教育文化部,科技部,醫療衛生部,以及稅務部。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十五個部門還不完善,其中很多部門負責了多方面的事務。後來不到一百年,中央政府的部門就已經擴大到了二十二個部!不過,在當時看來,朱祁鈺這麼明確的細分中央政府的權力,這絕對是破天荒的事情!

當然,讓很多人感到驚訝的事情還有。在設立了這十五部之後,朱祁鈺還再次打破了太祖皇帝定下的規矩,從新設立丞相,只不過,這時候已經不叫丞相了,而改稱爲內閣總理大臣!而這內閣總理大臣一般只兼任某一部的部長,很多時候甚至是單獨的職務,不過,其權力遠超過了以往的丞相。內閣總理大臣只向皇帝本人負責(後來形式上只向皇帝負責,實際上則是向下議院負責),且各部正副部長都由其選拔,然後提交皇帝審查,如無反對,則直接任免!

而朱祁鈺選擇的第一任內閣總理大臣就是于謙!在當時看來,于謙自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了。不過,朱祁鈺另外還給於謙設置了一道障礙。這就是內閣,既然有內閣總理大臣,那就得有新的內閣吧!

新的內閣就是由十五部正副共三十名部長,外加內閣總理大臣組成。這三十一人(有的時候不足三十一人)都可以向皇帝提交行政意見,制定國家政策,並且向朱祁鈺負責!可以說,內閣本身就是一個小朝廷,規模比以往的朝廷小了很多,將各部其他官員排除在了朝廷之外,且只行使行政權,而不涉足立法與司法權!

朱祁鈺確定了這套政治制度之後,皇權並沒有被削弱,反而被加強了許多!不過,只也只是對朱祁鈺一人而言,對那些沒有朱祁鈺這種鐵腕手段的皇帝而言,是沒有辦法控制住這臺政治機器的!現在,朱祁鈺完全掌握了行政大權,各部大臣都是他的心腹手下。而立法方面,雖然組建下議院的計劃被推遲了(主要是選舉辦法無法確定),大上議院因爲超過半數的都是朱祁鈺封的公侯,自然也在朱祁鈺的控制之中。司法方面,朱祁鈺在新的檢察院,大理寺都安置了忠於自己的部下,且這兩個部門的官員地位都提高了很多,他們都直接向朱祁鈺負責。也就是說,司法權其實也落到了朱祁鈺的手裡!

就算比起明太祖朱元璋來說,朱祁鈺此時掌握的權力也大大超過了他!當初,朱元璋還要受到丞相李善長,胡惟庸的制肘,且那些他設置的言官對他也很是不客氣。而現在,朱祁鈺已經完全掌握了大明的所有權力,沒有人再能跟他作對!恐怕,朱元璋在九天之上,見到朱祁鈺將他建立的大明搞成這個樣子,不知道是笑,還是哭!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

怪獸剪徑者

第22節 篝火晚會第16節 決戰大草原第43節 柴氏家族第18節 爭風吃醋第19節 橫掃千軍第19節 智取龍門第16節 立川鏖戰第30節 皇帝的安排第33節 理想與慾望第16節 鯨灣捕鯨業第3節 騎兵立威第5節 怯敵第44節 頑固的敵人第15節 舊港登陸戰第57節 圍困尾張第25節 圍追堵截第72節 小亞細亞風雲第46節 帝國長鞭第25節 賑災第39節 俠客第5節 子龍再生第14節 鄭夢秋的發明第3節 騎兵立威第4節 柴匯的重任第61節 往事前因第15節 英宗復辟第62節 帝國使者第23節 海盜王第76節 進軍馬德里第32節 截擊石亨第57節 血染海港第31節 毒誓第22節 瞭解第36節 緊縮防線第55節 風捲殘雲第39節 工業中心第12節 登基稱帝第3節 德班解圍戰第3節 南方戰事第25節 驚天密聞第57節 直布羅陀要塞第3節 條條大路通京城第41節 高強度訓練第37節 颱風第55節 風捲殘雲第42節 御試第41節 南方新大陸第31節 巧取通州第4節 示弱第49節 強買強賣第27節 速奪居庸關第22節 戰列線第31節 帝國的利刃第10節 誘敵深入第46節 重拳出擊第7節 苗人叛亂第30節 大學第17節 偷襲第10節 蒙古軍團第24節 烽火焚城第55節 異姓不王第65節 猛虎上岸第9節 平叛戰略第3節 大軍北上(一)第45節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第26節 羅卡斯島海戰第24節 極地大救援第36節 商業聯盟第9節 槍第12節 第五軍的狂奔第6節 封侯進爵第16節 無障礙進攻第30節 皇帝的安排第2節 開發新大陸第9節 琉球王第25節 一敗石彪第21節 玉浦海大海戰第7節 皇權第11節 訛詐第68節 童子軍第47節 番號的意義第47節 圍追堵截第41節 南方新大陸第2節 日不落帝國帝國第12節 帝國遠征軍第52節 步兵的攻擊力第24節 爾虞我詐第1節 宣府振兵(二)第45節 販賣戰爭第20節 圍而不攻第71節 看不見的防線第10節 偏鋒奇兵第8節 太祖誕辰第64節 日本善後第48節 陸戰近衛軍第14節 霹靂戰神第23節 重裝騎兵第16節 柴美嬌的不滿第22節 怒濤襲岸第1節 軍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