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 倒臺

意氣風發的首席軍機大臣,總理衙門首席大臣恭親王在其人生最風光之際,竟然在小小的御史蔡壽祺身上栽了跟頭,足可見朝堂鬥爭之莫測。

蔡壽祺何許人也?他是江西德化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入京,中第後服官京曹,並曾在勝保營中稽覈軍務。他出京後,先後到成都、重慶任職,但官運不佳,直到同治四年(1865)二月才任署日講起居注官。

因在宮內聽說慈禧不滿意恭親王奕訢,“平時蔡御史聞之,疏劾王貪恣”。在彈劾奕訢之前他先上了一道洋洋萬言的封奏,痛陳時政並指斥湘軍人物,以爲政治試探。

看看未受到申斥,又聽到宮內的傳言,爲博取敢言之譽,他便上疏彈劾奕訢,“一舉成爲天下皆知之人”。他是個投機取巧苟且鑽營之人,同治四年三月初四日(1865年3月30日),日講起居注官編修蔡壽祺上疏彈劾奕訢貪墨、驕盈、攬權、徇私之弊。

貪墨是指奕訢收受賄賂,任用私人。“近來竟有貪庸誤事,因挾重貲而內贗重任者,有聚斂殃民因善夤緣而外任封疆者,至各省監司出缺,往往用軍營驟進之人,而夙昔諳練軍務通達吏治之員,反皆棄置不用”。

驕盈是指奕訢居功自傲,羣相粉飾。“自金陵克復後,票擬諭旨多有大功告成字樣,現在各省逆氛尚熾,軍務何嘗告竣,而以一省城之肅清,附近疆臣鹹膺懋賞,戶兵諸部胥被褒榮,居功不疑,羣相粉飾”。

攬權是指奕訢打擊諫官,杜塞言路。他說,遇有空缺,“部曹每得善地,諫臣均放邊疆,雖會逢其適,而事若有心。至截取一途,部曹每多用繁,御史則多改簡,以故諫官人人自危”。

徇私是指奕訢偏袒左右,庇護部下。他認爲奕訢袒護總理衙門,“總理通商衙門保奏更優,並有各衙不得援以爲例之語”。

在彈劾奕訢的罪狀之後,蔡壽祺向慈禧建白:“臣愚以爲,議政王若於此時引爲己過,歸政朝廷,退居藩邸,請別擇懿親議政,多任勞成,參贊密笏,方可保全名位,永荷天庥。”

這是聲言叫奕訢交出手中的權力,回家頤養天年。慫恿慈禧罷免奕訢,剝奪他的一切權力。

這道彈劾奏摺,語句含混意思空泛,缺乏實據不能服人。

恭親王之前也不是沒受過彈劾,但像這種赤落落撕破臉皮的彈劾還是第一次遇上,當然以蔡某人的身份日理萬機的恭親王根本不會放在眼裡。

按照正常想法推論,兩宮太后能夠順利執掌朝堂大權,多虧了恭親王爲首的王公黨幫襯,否則孤兒寡母想要掌控朝堂,所需付出代價可不輕鬆。

而此時正是洋務運動如火如荼之際,作爲洋務運動領袖恭親王享有着著名望,又豈是蔡某人這麼一位小角色能夠彈劾倒下的?

可事情偏偏如此奇妙,某些人可能做不了實事,但投機取巧揣摩上意卻是一把好手,爲了搏出位甚至不惜幹冒天大風險。

大學士倭仁、周祖培等不敢遲延,於三月初六日齊集內閣開會。他們把蔡壽祺召到內閣追供。大臣們極爲慎重,按奏摺彈劾多款逐項詢問,令其據實逐一答覆,並親寫供紙。

但蔡供實無據。他所指斥的四條罪狀,只在貪墨一條上,指出薛煥、劉蓉二人,但還是風聞不是親見。其餘三條,除奏摺上說的含混其詞的話之外,沒有任何證據,這就說明蔡的上疏純屬毫無根據的誣告。

然而,倭仁等都是富有政治爭鬥經驗的老臣,他們還摸不清慈禧的底牌,因此他們的奏摺在措辭上便留有很大的迴旋餘地:“閱原折內貪墨、驕盈、攬權、徇私各款,雖不能指出實據,恐未必盡出無因。況貪墨之事本屬曖昧,非外人所能得見。至驕盈、攬權、徇私,必於召對辦事時流露端倪,難逃聖明洞鑑。臣等伏思黜陟大權操之自上,應如何將恭親王裁減事權,以示保全懿親之處,恭候宸斷。”又把皮球踢給了慈禧太后。

他們猜測兩宮太后是想適當地“裁減”奕訢的一些事權,便把球輕輕地推了回去。

三月初七日,他們遞上了覆奏。不料慈禧根本沒看他們的奏摺,而是拿出了她自己親筆書寫的諭旨給他們看。這完全出乎意料之外,也使他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無論是以倭仁爲首的頑固守舊派大臣,還是以恭親王爲首的王公黨,誰都沒有料到這一場根本不算風波的責難,竟然引發那般嚴重後果。

慈禧拿出手書的罷免奕訢的硃諭,雖錯別字連篇,但文字尚通順。由於她平時親閱奏摺,因而掌握了上諭的一般用語和通用格式,倒也能讓人看得懂。

諭在廷王大臣等同看,朕奉兩宮皇太后懿旨:本月初五日據蔡壽祺奏,恭親王辦事徇情、貪墨、驕盈、攬權,多招物議,種種情形等弊。嗣(似)此重(種)(劣)情,何以能辦公事?查辦雖無實據,是(事)出有因,究屬曖昧,難以懸揣。

恭親王從議政以來,妄自尊大,諸多狂敖(傲),以(依)仗爵高權重,目無君上,看(視)朕沖齡,諸多挾致(制),往往諳(暗)始(使)離間,不可細問。每日召見,趾高氣揚,言語之間,許(諸)多取巧,滿是胡談亂道。

嗣(似)此情形,以後何以能辦國事?若不即(及)早宣示,朕歸政之時,何以能用人行正(政)?嗣(似)此種種重大情形,姑免深究,方知朕寬大之恩。恭親王著毋庸在軍機處議政,革去一切差使,不準干預公事,方是朕保全之至意。特諭。

“恭親王著毋庸在軍機處議政,革去一切差使,不準干預公事,方是朕保全之至意”。這哪裡是裁減事權,分明是一擼到底。大臣們面色惶然,不知所措。他們不知道反覆無常、性情乖戾的鐵女人慈禧的真意何在,不敢貿然行事,天怒難犯啊!

大學士周祖培感到硃諭太片面了,又不敢多說,只是建議加上“議政之初,尚屬勤慎”八個字。慈禧想了想,覺得加上八個字無關宏旨,便勉強同意了。

然後馬上厲聲說道:“此詔即由內閣速行之,不必由軍機!”她深悉軍機處是奕訢的班底,因而繞開軍機處,直接交由內閣辦理。由此可見盛怒之下的慈禧在處理同她合作多年的奕訢上,態度之決絕,行動之專斷。

慈禧的手書硃諭,經周祖培略加潤色、點染,便交由內閣明發下來。除上述內容外,關於軍機處,交代“著責成該大臣等共矢公忠,盡心籌辦”;關於總理衙門,則“責令文祥等和衷共濟,妥協辦理”;至於“以後召見、引見等事項,著派惇親王、醇郡王、鍾郡王、孚郡王四人輪流帶領”。這就是說,慈禧把罷免奕訢後形成的政治真空,都作了相應的彌補。

硃諭發下去了,一場風波似乎就這樣平息了。

不料,上諭發下的第二天,即三月初八日,卻又起波瀾。惇親王即上一疏,表示了同兩宮太后不同的意見:

自古帝王舉措一秉至公,進一人而用之無二,退一人而亦必有確據,方行擯斥。今恭親王自議政以來辦理事務,未聞有昭著劣跡,惟召對時語言詞氣之間,諸多不檢,究非臣民所共見共聞;而被參各款,查辦又無實據,若遽行罷斥,竊恐傳聞中外,議論紛然,於用人行政,似有關係,殊非淺鮮。臣愚昧之見,請皇太后皇上恩施格外,飭下王公、大臣集議請旨施行。

惇親王是道光帝第五子,在現存的幾位皇子中,他排行第一,地位較崇。他性情豪爽,直言敢諫,平時不大過問政事。但在黜陟奕訢的這個重大問題上,他卻上了一疏,明確表示不同意兩宮,尤其是慈禧的處治,慈禧對他的上疏不能不格外重視。

當天,兩宮太后便召見了道光帝第九子孚郡王及軍機大臣文祥等,令他們傳諭王公、大臣、翰、詹、科、道,於明日到內閣開會。將惇親王的疏和蔡壽祺的折都發到會議上,讓他們討論。並諭令文祥等,到內閣去傳達今天兩宮太后新的懿旨。這個懿旨說了一些對奕訢有利的話。

因此,當天都城內盛傳兩宮太后“天怒已回,眷顧未替,宮中且多言恭王將復輔政矣”。看起來,事情似乎往有利於奕訢的方面轉化。

但是問題不那麼簡單。三月初九日,兩宮太后又變卦了。她們召見了倭仁、周祖培、瑞常、朱鳳標、萬青黎、基溥、吳廷棟、王發桂等八大臣。

慈禧對八大臣怒道:“恭王狂肆已甚,必不可複用。”對奕訢在用人方面百般挑剔:“即如載齡人材,豈任尚書者乎?而王必予之。”同時,對惇親王上疏爲奕訢說情,也極爲不滿,挖苦地說:“惇王今爲疏爭,前年在熱河言恭王欲反者非惇王耶?汝曹爲我平治之。”這裡明確地表示出,對奕訢的處分是不可更改的了。

第四百八十九章 驚聞第三百七十三章 步步緊逼第一百一十七章 衆人心思各不同第一百四十一章 陌生來客熊光宇第六十六章 諜蹤露餡心暗驚第三百一十七章 又是老一套第五百一十一章 局勢驟變第一百五十五章 火焰熊熊硝煙濃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容樂觀第五百三十一章 心腹大患第一百四十章 悄然之間暗潮起第四章 豈料禍從天上來第五百五十八章 動作頻頻第二百七十八章 不可阻擋第六百零八章 氾濫成災第二百一十七章 潑皮無賴吳二狗第一百八十一章 脣槍舌劍烽火燃第三章 稚童慌急言不妙第八十四章 民團動盪因君離第四百五十九章 賣豬崽與華工第五百零三章 異心第二百九十六章 救命啊第三百三十六章 圍點打援第四百六十一章 通房丫鬟第二百四十五章 路有埋伏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動第二十一章 雷霆手段懾人心第二百六十五章 ‘誤會’第二十二章 欲以俘敵做階資第五百一十八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一百二十三章 清軍戰將齊動員第一百零九章 狂風席捲蕩匪患第四百四十四章 全面開花第六章 一戰功成憂後患第七十九章 手段凌厲震人心第四百四十八章 巨大損耗第二百七十四章 奇兵第六百五十三章 如火如荼第六百八十七章 風光第六百九十六章 端華與肅順第一百一十章 心中苦澀意難平第三百二十五章 一鼓作氣第一百八十四章 心生絕望救星到第四百三十章 兩淮第五百二十一章 撤圍第二章 一心只爲稻粱謀第二百七十一章 驚訝第四百九十六章 下馬威第六百六十三章 發現第二百一十六章 計劃不如變化快第一百九十二章 收尾盤點清損失第六百一十六章 平靜第八十章 脣槍舌劍暗爭鋒第三百四十章 江南大營危急第二百五十七章 歹毒手段第六百四十八章 風帆戰艦第五百九十二章 啓動第四百二十二章 俗務第一百零七章 無賴底氣惹人疑第三百三十六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七十八章 初交火第六十四章 利益惹眼動人心第五百八十一章 不情願第三百八十九章 氣憤第五百九十六章 訛詐第十九章 居心叵測人心寒第四十三章 局勢險惡欲一搏第三百八十三章 撿便宜第六百五十四章 驚聞第六百六十七章 逼反第四百二十一章 處置第二百六十章 交代第一百九十九章 所向披靡太平軍第一百九十一章 戰後輕鬆入縣城第九十一章 感慨萬千氣氛烈第四百七十九章 先聲奪人第一百六十九章 慘烈拼殺損失重第五百四十二章 暗手第二百三十章 勢如破竹第二百五十二章 反伏擊第五百三十三章 怒其不爭第七百零八章 哪冒出來的?第二百八十五章 不爽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亂之兆第二百一十六章 計劃不如變化快第七十一章 馬不停蹄兩連勝第一百三十二章 心懷警惕疑惑生第四百三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四百三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三百七十六章 慌亂第一百二十九章 藏龍臥虎進士鄉第二百四十四章 半夜騷擾第五十八章 糊塗小子傳口信第三百零二章 序幕第三百二十九章 ‘高瞻遠矚’第六百九十七章 狠辣第六百七十九章 準備第一百九十一章 戰後輕鬆入縣城第二百三十六章 待價而沽第三百九十二章 談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