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金融之劫

自天津開埠以來,港口貿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19世紀80年代中期,天津港進出船隻數量增至4倍,海關進出口總值增至5倍,在此期間還發生了天津教案、中法戰爭等重大事件,天津又是洋務運動的北方中心。在這種背景下,天津租界逐漸發展起來,途經天津的中外客流數量激增,對飯店的需求也驟然增加。隨後,天津英租界又出現了環球飯店,形成競爭,因此利順德飯店的改造重建勢在必行。

當時,西方大城市中已經出現了大量的豪華飯店,豪華飯店就是複製貴族生活的奢侈氣氛,是身份、權力的象徵,投資者幾乎都是上層貴族。豪華飯店規模宏大氣派,內部裝飾高雅,設備十分奢華,服務對象主要是王公貴族、社會名流。天津當時是中外名流聚集的城市,也需要有一個豪華氣派的飯店作爲接待場所。

1886年,當時英租界的權貴富豪,包括英租界工部局董事長、津海關稅務司英籍德國人德璀琳,怡和洋行、高林洋行的洋老闆和華人買辦等人集資將“泥屋”改建爲三層帶轉角塔樓的英國古典風格的建築,成爲豪華飯店。後來利順德飯店不斷擴建,一直是天津頂級的豪華飯店。同時飯店也有了新的英文名字:AstorHouseHotel,與上海禮查飯店的英文名稱一樣,中文名稱仍叫利順德。

新改建的利順德飯店有70間客房和能容納300人的餐廳,有接待室、化妝間、閱覽室、球房和酒吧間,有自備的發電設備驅動電扇和暖氣,有自己的冷庫和奶牛場,儲存了各種名酒,具備了當時最舒適豪華的設備。

利順德,這座天津最爲豪華的酒店,自然成爲了各國政要來津都下榻之處,也正因如此。飯店經常舉辦各種舞會,如聖?喬治日、聖?安德羅日、聖?帕特里克日舞會等,從此利順德成了英租界的社交中心。而相應的國內的王公大臣經常出現在這裡。進入20世紀,特別是民國以後隨着天津城市的迅速發展。利順德飯店更成了中外名流出沒的地方。

甚至於,可以說在中國還能找出像利順德一樣的豪華飯店,但是與中國政治和文化生活聯繫如此密切的飯店,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不過,這一切,似乎都已經成爲了過去。

儘管在過去的一年中。隨着大港工業實業開發區的迅速建設,天津正隱隱成爲北中國的工業重地,而天津的城市建設同樣日新月益,雖說在天津依然沒有一座豪華飯店能與相比的豪華酒店,可是利順德的風采卻正在被另一座遠談不上豪華的酒店所奪去。

天津榮軍飯店,這座用了7個月建成的十二層的飯店是天津最高的建築,雖是最高建築,但是他遠沒有那些人們見慣了的、習以爲常的歐洲古典風格的外形。而是一座略帶東方建築色彩的建築,而且內部裝修亦不見得豪華,正像這座飯店的名稱一樣。這是一座爲軍人準備的偏重實用的飯店。

在其建成後的幾個月間,除去往來於此的遠征軍軍官之外,這裡同樣也是中國高官的下榻之地,而這個風潮則是那位國務總理帶來的,衆所周知,或許那位國務總理因其曾接受西方教育的緣故,所以極爲西化,但歐洲的民族主義觀卻嚴重影響了他,他是一個骨子裡的民族主義者,這點沒有任何人會懷疑。正如他以“身無二土”去要求中國官員應該使用國貨一樣,在這種情況下,他自然不可能進入,原本就引其反感的租界內入住外資飯店。

所以,自然的在榮軍飯店建成之後,每一次來天津。這裡都是他的首選,不過讓外界稱道的是,每一次他來榮軍飯店,都沒有任何特權,而是和普通的軍官一樣預約房間,因此,往往他的行程會受限於的飯店。

不過,這一次卻和往常不同,因爲前來天津參加京津公路完工典禮的緣故,所以,他享有了原本應該一些特權——院方直接要求飯店提供房間,這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那些原本於此居住的第三期遠征軍軍官們一聽說是總理下榻這裡需要房間,立即主動讓出了房間,甚至於一些軍官在聽到“襲擊傳言”後,還自發在飯店內外,協助警察對飯店加以保護,有時候,人們總會因爲一些事情對某一個人產生信服之感。

一下汽車,周作民就被眼前的一幕嚇了一跳,只見榮軍飯店附近,這會似乎真成了“榮軍之地”,隨處可以看到軍人,而且幾乎都是一色的校級軍官,僅在大門附近便多達數十人之多,當他正欲走進飯店大堂時,卻被門旁的一位遠征軍中校攔了下來。

“不好意思,請出示你的證件!”

似乎就像是在軍營中一般,軍官反倒問他周作民索要起證件來,卻全然不顧在這個時代的中國,此時的老百姓手中壓跟就沒有什麼證件可談。

證件!

聽着這兩字,周作民先是一愣,證件,有什麼證件呢?

思索了好一會,周作民纔像想什麼一樣,他的確有兩個證件,一個是淮海商業儲蓄銀行證件,一個是國社黨黨證,從提包中取出兩個證件,遞給那位軍官。

“淮海銀行華北區總經理!”

看一眼手中的證件,軍官反倒是一愣,再一看那份國社黨黨證,只看編號便知道這位在國社黨中的地位不低——第00132號。比對着兩份證件上的照片和眼前的這人時,軍官的心裡不禁嘀咕起來,眼前這位應該算是大人物吧!

淮海銀行是總理的資產,而國社黨也是,顯然,這位不會有任何問題。

“不好意思,打擾了,希望您能諒解!”

將證件遞回去,中校略帶歉意的說道。

“沒事,沒事,……”

心知他們這麼做也是爲了保護“老闆”。周作民急忙說道,隨後便進了大廳,在大廳中和一位特勤局的特工聯絡之後,便徑直去了電梯。

“維新。你來了,請坐!”

對於周作民拜訪,李子誠的心中倒是覺得有些詫異,過去兩人並不認識,還是他到了京中任職之後,因爲工作上的關係和周作民這位“華北財神”有了一番接觸。

“總理,您……”

沒事就好。沒事就好……心下嘀咕着,周作民坐了下來,而李子誠看了他一眼,不待他說完就主動說道。

“我沒事,連皮都沒擦着!”

說着,他又是一笑。

“那些人,不過就是一羣烏合之衆,成不了大氣候!怎麼。有什麼事嗎?”

打開桌上的雪茄煙盒中,示意周作民自己取一支,自己也取了一支點燃後。認真的看着周作民,這位淮海商業儲蓄銀行的二號人物,也是自己在京城中的財力後盾,政治從來都離不開金錢,而在京城國務院所依靠的絕不是武力,而是財政,說白了,就是金錢。

正是在大量金錢的幫助下,才使得國務院可以干涉府方的一些事物,可以說。財政爲本,這句話着實不假,而在結交朋友、鞏固關係上,卻需要淮海銀行的支持。

“總理,幕後……”

“不是咱們的大總統!”

笑着,李子誠倒是猜出了他的來意。在過去的幾年間,淮海商業儲蓄銀行在華北、東北、西北地區的放貸、投資多達兩萬萬元之多,其中70%都是自己出任總理後的進行的“政策性支持”,發生這種事情,他自然要過來打探一下消息。

“完工典禮之後,我就會回京!”

又是一個定心石被李子誠丟了出去,聽着總理這麼一說,周作民倒是鬆了口氣,至少現在可以放心了,那麼……

“總理,今天作民來拜訪總理,還有另外一件事!”

說話之餘,周作民便從公文包中取出厚厚的一疊文件,那些文件無不是金融機密情報,接過文件,隨後翻開幾頁,李子誠先是一笑,相比於過去的乏味的文字,這裡多出了很多曲線圖之類的新鮮事物,可仔細翻看着文件,李子誠臉上的笑容卻消失了,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看完文件之後,李子誠擡頭看着周作民問道。

“似乎,財政部,還沒有就此事加以報告。”

“總理,因爲很少有人注意到這一動向,而且,單就表面上看來,現在的公債、證券、股票大漲,是因戰時效應帶來的,所以,應該是合理的,但……”

擡頭望着總理,周作民極爲肯定的說道。

“但,這卻偏離了我們最初的預期,而根據我們掌握的情報,從去年3月,至今,僅哈同洋行就先後抽調了超過千萬元投入到公債以及證券股票市場,而且,而作爲洋行巨頭的沙遜洋行更是調動數千萬元……”

接連道出上海的數家大型洋行之後,周作民又解釋起了緣由。

“這些洋行,大都是以鴉片貿易起步,隨後從事房地產投機,鴉片爲其完成原始積蓄,而租界房地產投機,則使其資產迅速膨脹,但是自去年七月,國務院通過商業渠道華資撤出租界開始,租界房產價格就開始呈下降趨勢,同時,又因開徵所得稅,上海等地企業出於避稅考慮,紛紛將利潤用於擴大經營,而非用於租界購宅,這更進一步重創各洋行所依賴的房地產市場,而政府鼓勵企業通過股票交易所上市的方式獲得發展資金,在過去的一年間,公債、股市更是接連騰漲,這些在中國經營數十年的洋行,在面對房地產困難和失去進口貨源的雙重壓力下,同樣將視線對準的公債、股票市場,不過,他們卻是以投機爲目的……”

在周作民解釋時,李子誠的腦海中倒是浮現出,他曾經經歷過的21世紀那次中國股市大漲,,那時國際熱錢通過各種渠道暗中潛入中國股市、樓市的熱錢,其規模多達數千億之多,可以說這些熱錢在是那一年是大熱大牛的中國股票的根本,但隨後其卻又套現沽壓,這又成了就是滬深股市第二年初以來的暴跌動力,起碼也是最大的殺手之一。

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投機方式,西方金融界不知使用了多少次,熱錢通過各種渠道“偷渡”到中國之後,就開始了其慣用而且屢試不爽的手段。首先。它用鉅額資金把股市迅速炒高;然後,在股市狂漲之後,熱錢股東們便在一個高度迅速拋出股票,這有造成了股市的大跌,在這種大起大落之間,熱錢已經賺得盆滿鉢滿了,原來的資本已經翻漲了幾倍。錢是誰的?是國內的小股東們的。跟着大盤的走勢,卻永遠不能把握住行情,剛拋了股票就漲了,該買進來就跌了,還以爲是上天和自己過不去。其實因爲那根本不是自由的市場,而是人爲操縱的棋局。

最後,反反覆覆賺了幾回後,熱錢投機者還沒賺夠。它們還會借貸給中小企業,不過千萬不要以爲他的借貸是想等着收企業的本金和利潤。通常熱錢機構會提出一個銀行高一些的利率,而且要以企業的股份作爲抵押。也許會認爲自己會在貸款到期時還清,但是大部分企業都不能做到,這也正是熱錢所期望的。等到續約幾次以後,借貸方就會發現自己的公司已經是別人的了,而自己辛苦創造的企業已歸屬了他人。

後世的現實遭遇,現在,正在此時的中國上演着,只不過與那時不同的是,現在於中國興風作浪的不是外國熱錢,而是因爲戰爭以及政府管制等諸多因素。導致無法進行進出口貿易和房地產投資的“國內熱錢”,這些熱錢每一分每一毫都浸泡着中國人的血汗。

“……而現在,國內的外資銀行、洋行之所以進行這場豪賭,其目的,正是爲了在戰後掠奪我國實業界歷時數年辛苦所得,如果其一但陰謀得逞的話。那麼,……”

沉吟着,周作民再一次將視線投向總理,語氣隨之變得的嚴肅起來。

“大戰天佑,就會變成一個笑話,最終,我國上下齊心辛勞數年所得,都將爲外資銀行、洋行所掠……”

或許是因爲周作民的話有些過於危言聳聽的緣故,以至於雖說深知熱錢之害,但李子誠還是有些不太敢相信,在稍做沉默後,便反問道。

“那麼,維新,日本方面有沒有這樣的事情?”

出於對歷史的瞭解,李子誠知道,大戰天佑所保佑的並非只有中國,同樣還有日本,在中國出現“絲成金”、“紗成金”、“鐵成金”、“船成金”、“券成金”的同時,日本亦出現同樣的“成金潮”,儘管中國實業界與日本實業界在各行各業上競爭不斷,但是總得來說,雙方內心深處卻是深知,誰也無法阻止對方的“成金潮”,而對於兩個國家而言,這場“成金潮”固然是場競爭,固然關係到戰後兩國地位高低,但總得來說,相比於兩國當前的工業產能,市場之大遠超過彼此的想象,所以,兩國並沒有發生貿易衝突,只是在世界各地競爭着市場份額,以便爲將來打下基礎。

當中國出現“成金潮”引起投機熱的時候,日本有沒有發生同樣的投機熱呢?這同樣也是李子誠所關心的,畢竟,“金潮”並不是一個國家的孤立現象,而且兩國的共存現象。

“總理,外國資本在日本,大都爲實際工業投資或者金融信貸,而此時,各國金融業界紛紛收縮海外市場,根本不可能有多餘資產涌入日本,無限制的推高日本公債及股票證券,但是中國卻不同,自上海開埠至今70餘年,以匯豐爲首的列強在華銀行,通過各種手段,早已和聚着鉅額資本,目前僅匯豐一行,在華存銀就多達一萬萬五千萬兩以上,而各洋行資本亦高達三萬萬兩以上,當這些外國人掌握了鉅額現銀資本之後,面臨貿易中斷的境地……”

在提到貿易中斷時,周作民甚至特意看了一眼總理,這種貿易中斷根本就是總理有意而爲之,早在總理主持六合公司時,就開始在國外成立商會、貿易進出口公司,以繞開數十年來壟斷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外國洋行,從獲得利益的最大化,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提升中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阻斷外國洋行對華定價權,而在其入主國務院後,更是由工商部的名義先後頒佈貿易法令,最終,在歐戰的影響下外國洋行陷入了前所未來的貿易斷絕的境地,也正因如此,那些洋行纔會紛紛將視線轉身金融投資市場。

“……最終,外國洋行發現,金融投機帶來的利潤遠高於貿易利潤,而且如果操之得當的話,則有可能獲得空前的利潤,因此,在過去的一年間,各洋行從最初的散戶投資,發展到目前的集合投機,充足的現錢資源加之寬鬆的金融環境,這恰是日本所不具備的,也正因如此,他們才能得已在中國展開一場前所未有的金融洗劫!”(未完待續。。

———————————————————————————————

第149章 以拳迎夏第82章 大國商第23章 打破一致爲我用第114章 筆的故事第315章 戰地歌聲第350章 野心第46章 建議第346章 武昌第140章 首戰第68章 尊嚴是靠打出來的第194章 揚州第174章 軍如匪、政如盜第64章 東洋之變變於後第101章 結果不重要第210章 期待第175章 失望之心第56章 施以謀第279章 電子戰第35章 算計第90章 利益至上第70章 釜底抽薪第17章 以資獎勵第184章 經略地方第108章 什麼最重要第29章 質物第86章 老朋友第10章 幫我坑人吧 更!第3章 有意思的人第13章 連雲謀定最底線第109章 德華大學第354章 上海第58章 連雲之利第88章 日本的反應第299章 期望第99章 現形記第51章 借刀一用第167章 徐州夜第95章 第一第32章 金融亂引幣制第15章 遊說第85章 槍第36章 魯南鐵道大劫案第145章 憂慮第190章 京城變第253章 東西方第198章 兩人第6章 他不是第250章 航母第368章 搖扇軍師第164章 最後一刻令強攻 強攻之前又奇襲第52章 父與子第142章 英模會第114章 啓航第100章 南行第317章 那一天第70章 釜底抽薪第24章 部門第251章 空戰第250章 航母第145章 憂慮第358章 驚愕第226章 克虜伯第95章 第一第132章 連島爲屏塞爲防 禁區鯊居擇他地第130章 材料學第154章 燒雞與榮譽第18章 另一個選擇更!第39章 籌劃(上)第35章 算計第358章 驚愕第88章 目標!蘇維耶堡第337章 改變第183章 帽子第165章 第一個被記住的人第97章 連污巷第357章 李案第19章 司徒美堂第283章 猙獰第21章 可行性第11章 是忠?是奸?(上)第314章 爲了……第167章 狂熱第157章 機車製造廠第162章 戰俘營內求以死 軍官生而爲公平第294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265章 鐵騎山第43章 肉票的假期第135章 這就是天堂第1章 百慕大三角第103章 金融之劫第76章 改變第99章 更應關注之事第190章 京城變第5章 貸款第382章 就職儀式第347章 首義之都第148章 酣戰之餘求戰渴第265章 鐵騎山第217章第158章 不想讓人坑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