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袁氏憂局暗失望 樑揚獻計施以謀

中南海西苑中海西岸,有一棟最爲高大的建築,這棟整個和外部的輔助裝飾與其周圍建築羣落有着明顯的風格差異的建設,也許正是由於其外表卓爾不君,內部陳設歐化雍容,在中南海許多孩子們的評判中,它是一座最華貴而漂亮的建築。

本來佇立於此地的,是一組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風格宮殿羣落,是“撤簾歸政”後的慈禧太后常駐蹕的儀鑾殿。這組建築以兩卷殿式的儀鑾殿爲中心,前後三進,坐北朝南,正殿前有一座琉璃影壁。

庚子年間,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將中南海當做駐軍的營地。聯軍統帥瓦德西,把統帥部設在由日軍佔據的儀鑾殿,1901年4月17日夜間,儀鸞殿院裡的德軍廚房起火,正殿配殿均被焚燬。

慈禧返京後,接受外國使節建議,在儀鑾殿遺址新建西式洋樓,用於接待、宴請外國女賓,以示和列強修好。於是,廢墟上重興土木,耗資500餘萬兩白銀,建一座與原儀鑾殿規模相當的建築。

但是慈禧不願在皇家禁苑裡模仿外國建造洋式樓房,覺得有失體統,寧願模仿圓明園西洋樓的海宴堂,其實效果都是一樣。1904年,海晏堂建成。慈禧在中南海海晏堂舉辦過5次外交活動,接見過外國公使的夫人。

然而,海晏堂並沒給衰落的晚清帶來四海晏安的景氣,春秋七異,滿清帝國便在辛亥槍聲中壽終正寢。民國第一任總統袁世凱,在其就任大總統後,便搬進了中南海,並把海晏堂作爲自己辦公會客的場所,並將其更名爲居仁堂。

與慈禧只在海晏堂接舉行過五次外交活動不同,從袁世凱搬進居仁堂開始,這裡每天迎來送往每月都會舉行外事活動,這裡不僅是外事活動所在,同樣也是袁世凱辦公場所,亦是其接見下屬官員的地方。

“李致遠又開了下棋了啊!”

在李子誠離開居仁堂後坐在西式小客廳中的袁世凱,便是在脣間輕語一聲。

在過去的兩個月,李子誠可是沒少下棋,從財政部試圖把海關收歸財政部管理,再到海關人事改革,直接導致現在國務院同海關的僵持局面,在雙方僵持不下時李子誠更是直截了當的告訴英國公使,如果安格聯不認同財政部的文件,那麼總稅務司就必須撤換。

對此,袁世凱卻是沒有做出任何反應,甚至就在朱爾典向其求助時,其也只是說“財政部隸屬國務院”,自然他就無權干涉了,可這話卻是在另一方面認同了李子誠的第一步棋。

而方纔的見面袁世凱卻沒有提到海關甚至連一個字都未提到,精通宦術的袁世凱知道,什麼時候應該有所表示什麼時候應該保持沉默,這個時候,他卻是過問,越顯得他對李子誠不夠信任,同樣,袁世凱亦希望通過這一舉動,去試探一下英國人的底線。

對早已經制定了“聯英美、抗日俄”的袁世凱來說,不到萬不得已,他絕不會去得罪英美兩國,可是試探一下他們的底線卻是可以接受的總統府的“中立”,實際就是爲事情留下了緩和的餘地。

可這會,想到李子誠已經擺了棋局準備下這一場棋時,袁世凱的心中卻變得大爲不安起來,幾乎是在李子誠離開的第一時間,他便將樑士詒、楊度兩人叫來指着剛收到的報告問道:

“你們看一下,李致遠開始動手了,你們看看他一手有沒有什麼後招?”

樑、楊把報告看了下,一時做聲不得。兩人同樣都處於極度震驚之中,在這四九城中謠傳多日的謠言終於被證實了,李連雲,不對,現在不能再叫他李連雲了,應該叫他李大膽,李子膽開始挑戰諸列強了。^//^

不過讓他們心下稍安的卻是,李大膽並不像慈禧那樣,喪失了最起碼的理智,他把所有的東西都壓到了外交上,試圖從外交上迫使各國作出讓步,從而同意“修訂新約”。

“他李致遠的膽子可真夠大的,我袁某人和洋人打了幾十年的交道,在朝鮮時,我一人抗一國,未見負,可李致遠的這份膽量···…”

思及當年在朝鮮時的決斷,袁世凱的臉上卻是浮現出一絲無奈,當年他數度駐守朝鮮凡十二年,在越來越困難的境地中,他越是竭力維護了大中國的利益。正是在朝鮮半島的杯俎折衝,使他成爲當時官場上的一顆冉冉上升的新星。世人蓋謂“小站練兵”使他嶄露頭角,可其實不辱使命的駐外經歷纔是他走入慈禧太后視野的根本原因。

不過那段記憶卻是令人不快的,儘管他竭力維護中國的利益,在一開始清朝和日本在朝鮮的競爭,由於他的果決,而佔了上風,日本對朝鮮是處心積慮已久,而清朝對朝鮮的政策則是搖擺不定,所以他雖在甲申事變中佔了上風,但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國際問題要講力量,當日本在朝鮮屈居下風以後,它便積極佈置,陸續增兵,同時向清朝政府提出抗議,指責他妄啓釁端,應負甲申事件的責任。

在那時,清廷因中法爭端尚未解決,不擬和日本再生麻煩,而他官卑職小,此次在朝鮮鬧出的事情,事先並未稟報朝廷,所以對他並不太諒解,日本政府向清廷提出抗議後,清廷乃派吳大、續昌爲特使到朝鮮來調查。

吳大認爲他輕啓釁端,所以還沒有啓程就打算把責任完全諉諸他,並向日本謝罪。

清廷既然把自己對朝鮮的宗主國地位分了一半給日本,這與袁世凱企圖更深一步控制朝鮮的計劃完全背道而馳,而他袁世凱呢?則變成了這次事件的罪魁,大家都把責任推到他的身上,他看到朝鮮局勢的任人宰割,非常痛心。可痛心又有何用,那時正好值母親丁憂,他只得離開朝鮮,當他再次回到朝鮮的時候,那時已經無力迴天了!

思及當年督理朝鮮時的一件件往事想到當年之所以無力迴天,根本原因卻是清廷對朝鮮的統馭既沒有原則,又沒有目標。再加上其軟弱可欺,以至他雖有雄心壯志可最後卻只落得個慘淡收場。

“大總統,這件事,是件好事。”

一見大總統提及朝鮮,曾向他人瞭解過大總統那段經歷的樑士詒,立即意識到,大總統在“國權”這件事上和李致遠產生共鳴了,其實如果拋開成見的話袁世凱和李子誠倒是有幾分相似。

兩人都是少年得志,大總統起於行伍,但卻抓住機會,二十四歲總督朝鮮,以一人之力敵一國之強,李致遠成於實業,以一已之力御一國之侵,二十五歲就任國務總理而現在,或許大總統真生出了惺惺相惜之情了!

“如果操作好的話,肯定是件好事!”

雖然嘴上這般說着可在樑士詒的心下卻是思索開了,一開始,李子誠向海關的管理權和用人權下手的時候,他還不太明白李子誠的用意,可是現在,他卻明白了李子誠對海關,根本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原本樑士詒提出二元央行的用意,一方面固然是爲了擴大他所掌握的交通銀行的影響力和財力而另一方面卻是爲了截流財政部財權,而且過去兩月可謂是成效顯著,大總統更是不止一次就此事稱讚過他,每月中央所得稅款中,有六成流入交通銀行。

但現在李子誠意圖對海關動手,顯然不是隻爲了人事權那碼事那麼簡單關稅、關餘,那纔是最大頭,況且別說是李子誠,就是他樑士詒也不止一次打過海關以及關稅的念頭,只不過他既沒那個魄力,也沒有那個勇氣。

不過了解袁世凱的樑士詒卻知道,雖說袁世凱喜歡獨斷專行,而且精於宦術,可是在一些問題上,那怕就是政敵,他亦會給予支持,從袁世凱出任北洋大臣開始,樑士詒即追隨他,當年袁世凱是清朝趨向改革和進步的高層官員中的第一人,他的一系列改革對中國的影響遠超維新派。可以說袁世凱對中國近代化的貢獻還在李鴻章之上,無論是在他嶄露頭角的朝鮮生涯,還是在小站編練“新軍”,晚清新政時期任北洋大臣兼直隸總督,他所表現出應有的機敏與勇氣,在晚清最後十年,他更爲近代中國奠定了一切基礎。

而在這個過程中,爲了國利,他可是不止一次和自己的政敵進行合作,若是這時隨便插上什麼,只會惹袁世凱不快,而且會讓他惱怒,與其如此,不如······心沉着,樑士詒話便說得很是委婉:

“中國目前的情況,其實咱們完全有能力去同各國重定新約,那日本不也是打敗了咱們,才讓列強正視他們,從而廢除的租界、治外法權嘛!咱們可是把日本都打敗了,無論如何,能收回來的國權,一定要收回來,要不然,等將來死了,都沒顏見祖宗!”

樑士詒的一番話,只引得袁世凱一陣點頭。

“大總統,現在既然國務院要辦這件事,總統府這邊,自應全力支持,而且由國務院出面,倒是也給咱們和列強之間留了一些回施的餘地不是。”

樑士詒的進言,卻是驚的楊度下巴差點沒跌下來,這樑翼夫今個怎麼轉了性了?在他心下疑惑時,卻又聽到樑士詒說道。

“不過,現在單就海關這事,若是國務院因此和英國人鬧下去了,鬮僵了,恐怕也不是什麼好事,其實啊,大總統,也犯不着爲此事而影響大局。飯要一口口的吃,其實,若是這關稅自主權收回來了,什麼海關的管理,什麼用人權,那還不都是一樣的事,到時,一個公文也就收回來了,那裡犯得着現在鬧的這麼僵。”

樑士詒話說的很是委婉,可內裡原因卻只有他自己一個人明白,關稅自主不一定等於海關管理權、人事權,直至稅款屬理權的自主,只要總稅務司不交出稅款屬理權,那中國銀行就“無稅可解”到時他那代理國庫的權屬也不過就是紙面上的東西,沒有了國庫,財政部還算那門子財政部!

“樑秘書長所言甚是,沒必須因小失大”

楊度又在一旁附和道,雖說樑士詒沒細說但是他還是隱約猜出樑士詒的心思,他不反對修寧新約,但卻反對國務院插手海關,爲什麼反對?恐怕還是離不開“銀子”。

“哦我明白了。”

經樑、楊這麼一說,袁世凱馬上就想通了,樑士詒反對國務院插手海關,是爲了關稅,是怕國務院得到關稅。

表面上不露聲色的他,在內心既是一陣欣慰,卻又是一陣煩悶欣慰的是,樑、揚二人是他的人,而且爲他辦事,甚至不惜棄國利於不顧,這讓人欣慰。可煩悶的卻是,他們爲了他袁項城都能棄國利於不顧,那將來若是爲了已私利呢?到那時,他們眼中還有國利可言嗎?

這樣的人能當得起國之乾材嗎?

於心下升起這個疑問之時,袁世凱的眼前卻又一次浮現出李子誠來,拿李子誠和眼前這兩位一比較高下頓時便顯了出來,比較着李子誠和身邊諸人的差別,袁世凱卻是在心下一嘆,如果李子誠是自己的人,那該有多好。

拿起報告又看了一下,袁世凱皺着眉頭說道:

“海關的事,按致遠的說法,就是試探一下英國人的底線,這件事啊,你們不用插手了看致遠怎麼和英國人周旋,不過,這海關,尤其是關稅,咱們也不能放鬆了,你們想想看有什麼好主意可以對付?”

雖說樑士詒的心機頗爲周密但是他的機心卻遠不及袁世凱,袁世凱心中的名堂他如何猜得透!聽到大總統這麼一說,他只以爲大總統聽出了他話裡的意思,臉上頓時浮現出一絲若隱若現的笑容。

就在這時,袁世凱望着樑士詒卻苦笑了一聲說:

“尋思一下,看看能不能把關稅弄到交通銀行來。”

這句挖苦話說得樑士詒面色尷尬,竟不能再開口了。楊度在心裡尋思了很久,聽到大總統的這聲似挖苦的話語,面色隨之一變,隨後便沉默下來,樑士詒的那點心思是瞞不過大總統的,大總統之所以這麼挖苦,恐怕還是因爲他們兩人忘記了“國事爲重”。

正在楊度不知如何才能解決現在這小客廳中的尷尬氣氛時,卻只見樑士詒說道。

“大總統,交通銀行有代理國庫之功,關稅存入交通銀行,自然是理所當然之事!”

樑士詒的話說的義正詞嚴,全沒有一絲尷尬之意,就在楊度心下微微一愣之時,卻又聽到樑士詒說。

“法國政府已經允諾,只要我國同意到法國派出十萬陸軍,即將十萬陸軍所需經費萬法郎轉入交通銀行巴黎支行!”

果然不愧是樑翼夫!

樑士詒的話音一落,楊度便在心下讚歎一聲,用這麼一句話,既言明瞭他的功,又挑明瞭交通銀行的職能。

一聽萬法郎,袁世凱卻是猛然站起身,他看着樑士詒問道。

“法國人同意咱們的要求了?”

袁世凱的語氣中帶着一絲期待,要派兵問題上,他早就同李子誠達成了一致,只要法國人答應幾個條件,第一批出兵的十萬人,江蘇陸軍承諾派出三個師五萬人,而那幾個條件看似非常簡單。

法國提供三千萬法郎並派出兵工專家協助中國整理兵工業,再一個條件就是法國國防部出錢武裝中國參戰軍,參戰軍軍餉參考中國標準增加一倍戰地津貼,由法國政府支付。這都是法國人早就同意的條件,所以法國人沒猶豫便答應了下來。

而最關鍵的問題,卻是李子誠提出的“獨立指揮權”,亦中國遠征軍司令官進入聯軍司令部,配屬獨立戰線,而不被分割使用,另外就是陣亡撫卹以及傷殘撫卹參考法國標準實施,由法國政府提供,這兩個條件別說是法國人就是在袁世凱看來,也不太可能。可偏偏李子誠卻堅持這兩條,理由非常簡單,是爲了避免法國人把中國士兵當成炮灰。

“這個······他們認爲,既然中國加入協約國,那麼派往法國的部隊,就必須的由協約國司令部統一指揮!”

樑士詒的沉默,卻讓袁世凱先是一愣,隨後便一屁股坐在沙發上,有些不無氣惱地說道:

“致遠有時候就是太固執了,他寧可自己出武器,都不願意在這兩條上做出讓步,真的是!這獨立指揮權,就那麼好要嗎?別說是獨立指揮權了,英法能不要求咱們以營、連爲單位編入協約**隊,都不一定能答應下來!更何況還要獨立指揮權!”

“有了,就從這點上做文章!”

聽着大總統的話,楊度卻是猛地靈機一動。

“有法子了!”

他興奮地對袁世凱說出一個主意來。

“既然他們堅持統一指揮,那咱們就要求遠征軍的獨立性,只要隊伍不被分割,他們就是想拿咱們當炮灰,怕都難!”

第35章 算計第160章 陳其美的解決之道第344章 大總統的決斷第213章 新模式第275章 遊說第339章 陸軍海戰隊第142章 舊大陸戰事無又酣 炮灰亦被他人閒第266章 鐵騎山下第365章 二十一響禮炮第33章 楊度之才更!第226章 克虜伯第27章 黑金隱患他人憂 仰山出面大包攬第185章 大人物的幻想第94章 論法第2章 夢想啓航第216章 薩拉熱窩的槍聲第303章 心思第192章 閥思第88章 目標!蘇維耶堡第80章 貝當的門徒第188章 兩人之未來第281章 自由攻擊第82章 白里安的心思第318章 未來第131章 青年睹車力明日 今時睹鯊念將來第347章 首義之都第347章 首義之都第334章 制定者第27章 黑金隱患他人憂 仰山出面大包攬第296章 元老會議第165章 強攻時刻血與火第291章 淬鍊靈魂第70章 法金漢的選擇第168章 兄弟第42章 地第136章 邀請第107章 一本萬利第142章 英模會第180章 情報分析第82章 白里安的心思第15章 泰勒第95章 袁氏一字決第45章 肉票守信返以山 子誠以勢逼子誠第7章 江海關稅務司浮想 京城內風雲變幻第144章 索姆河畔大戰起第160章 陳其美的解決之道第17章 制約第35章 綠林道第125章 怪叔叔第172章 南坡願一試第292章 壓力與狂喜第165章 強攻時刻血與火第187章 揚州夜第318章 未來第270章 父與子第43章 肉票的假期第23章 關家第298章 初戰第172章 對應之策第368章 搖扇軍師第9章 名啊!利啊!第106章 投機第171章 魏子棟的心思第86章 蠕動第164章 最後一刻令強攻 強攻之前又奇襲第267章 男人的……第101章 結果不重要第125章 應該如此第286章 中國的土匪第43章 駐京辦主任第114章 筆的故事第241章 要塞第263章 一個民族的覺醒第149章 利益第68章 哥倆第66章 策馬歐羅巴第261章 只有……第91章 震驚第84章 短視第143章 比銀子更有力量第317章 那一天第99章 更應關注之事第67章 歐羅巴的歡迎方式第77章 服務第21章 總長有所圖 總統亦有謀第306章 文刀第142章 舊大陸戰事無又酣 炮灰亦被他人閒第147章 戰之術唯死之狂第33章 外交突破新歷史 血鑄責任不敢棄第18章 舊金山第225章 德國第42章 偵察部隊第178章 傀儡第131章 青年睹車力明日 今時睹鯊念將來第71章 向六合致敬第53章 試探第330章 敲打第68章 哥倆第364章 一切帝國主義都是紙老虎第188章 兩人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