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這些修養深厚的政客來,樑敦彥覺得自己的臉皮還有加厚的可能,從進入首相辦公室後大部分時間都是阿斯奎斯在誇誇其談,內容充滿了對自身的誇耀、強調英國的霸主地位,現在還要質問華國,我靠!
“據我所知,我國和美國的戰爭並沒有牽連到貴國在那些地區的利益,兩國的戰爭也是因爲某些不可調和的矛盾,就好像貴國向德國宣戰一樣,二者沒有明顯的區別。”樑敦彥的意思是大家都不是好鳥,別一百步笑九十九步。
“和平是我們共同的願望,因此我希望大英帝國在澳大利亞、東南亞、印度洋等地的利益不會受到貴國與美國之間戰爭的牽連,航行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英國商船也應得到交戰兩國的保護。”阿斯奎斯明顯做好了準備才向華國傳達信號,事實上英國爲了應對太平洋上的戰爭,早已在2月初就做出了反應。
當得知華國艦隊偷襲橫須賀並殲滅大部分美國太平洋艦隊戰艦後,英國立刻想到華國將向東南亞地區進攻,或者將目標對準資源豐富的澳大利亞。一方面命令遠東地區加強戒備、準備戰爭,另一方面艱難的抽調了一支巡洋艦分隊前往印度,以加強那裡的海軍實力。
最關鍵的舉措是,英國將中東地區運往華國的石油運輸線攔截一半,通過這樣向華國發出信號——你要是攻擊我的殖民地,就要面臨運輸線被截斷的危險。不僅是石油,華國還有大量商船通過印度洋、馬六甲等航線,另外澳大利亞出產的礦石也將被英國人截斷供應——除非與英國發動全面戰爭!
石油還好一點,華國在國內逐漸擴大的石油開採規模能滿足國內百分之八十的需求,在菲律賓新發現的油田也即將投產,一旦戰爭爆發,華國就可以在短時間內佔領東南亞,馬來亞地區也有英國人的油田在1909年初建成,基本上能滿足國內的需求和大規模戰爭的需求。
但澳大利亞的礦石是華國很難捨棄的,國內開採的鐵礦石品質太低、開採難度高,朝鮮半島上的鐵礦開採量也不足——主要是受制於地形條件。國內的工廠對於鐵礦石品質的需求越來越高,那意味着成本的降低。
而在1906年初,英國礦業公司就在澳大利亞發現了儲量巨大的鐵礦,讓人驚喜的是這裡的鐵礦石品質極高,而且產量大的嚇人。這個成立不到三年的公司一躍成爲礦業明星企業,不過隨之而來的是難堪的尷尬——澳大利亞距離英國本土半個地球還遠,礦石運輸成本直線上升,起碼比不上從挪威等歐洲礦石產地和南美、南非、印度等地運輸,那些地區的礦石產量足夠英國本土工業的消耗。
英國人面臨資源過剩的尷尬,本土礦業大亨也因此對新興的英國礦業公司失去了興趣,好在礦業公司找到了新的買家,華國需要大量的鐵礦石。一方想買,一方想賣,於是華國和英國立刻達成合作協議,海量的澳大利亞鐵礦石開始向華國輸送。得到礦石份額,華國爲此付出的代價是f01戰鬥機使用的發動機生產技術和工藝,因此英國人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立刻超出除華國以外的其他工業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消化了華國提供的技術和工藝,生產出的航空發動機甚至達到了華國第一代航空發動機的水準。
所以說英國掐着不少華國的命脈,在不與英國開戰的前提下,華國還不能得罪這個真正的霸主。
樑敦彥不滿的正是這一點,既然與美國撕破臉皮,爲什麼不一口氣吃下英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爲什麼不一口氣吞併富饒無比的澳大利亞?他是合格的外交官,卻沒有遠大的戰略眼光,當然,呂梁也沒有那麼長遠的目光,不與協約國交惡是他的幕僚的主意,也得到了軍方的認可。
從全局上看,已經於美國交戰,如果在與協約國交戰,華國就將面臨着無比嚴峻的國際局勢,太平洋方向上有美國這個大敵,北邊還有沙俄的威脅,身邊尚有日本這頭惡狼沒有解決,西邊再加上英國的圍堵,這完全是被包圍的態勢。
從軍事角度看,華國海軍也沒有進軍印度洋的實力,即使打敗了英國、法國海軍,也很難守住漫長的運輸線。呂海的建議是等第五艘和第六艘航母下水、組成第三支航母編隊後再與英國開戰,甚至最好的情況是等第四支航母編隊入役後再開戰。另外華國陸軍也在擴充之中,大換裝帶來的負面影響還沒有消除,工廠需要時間爲部隊提供新式裝備,也需要來自海外的礦產滿足機器的需求,新兵需要訓練——按照華國陸軍士兵訓練水準,新兵在走出新兵營前需要兩個月的訓練,每人至少消耗四千發子彈——這對訓練和工業都是巨大的考驗。
最關鍵的一點是後勤,大洋上需要海量的運輸船來運送物資,陸地上需要望不見盡頭的鐵路和公路來運輸,卡車、火車車頭車廂、運輸船的數量都沒有達到軍方的要求。按照鋼鐵基地上的電腦計算,滿足五百萬人的後勤需求,華國目前還缺少百分之三十的運力和物資,如果滿足一千萬人的作戰需求,華國目前的儲備只能說剛剛開始。
戰爭不可能等到完全準備完畢纔開始,呂梁也沒有那麼多時間等待工廠慢慢生產,即使有高級基因人整合國內的工業力量,即使有無數的工廠在擴大規模,但基礎薄弱的現實無法改變,時間,呂梁最缺少的就是時間。拖延,只會讓美國爆發出全部的工業實力,將航母和飛機鋪滿地球上每一個角落,用物資幫助協約國支撐一百年!(小白君喜歡誇張,勿怪)
因此呂梁只能用利益交換來讓英國和華國保持臨時的和平,或許雙方都知道在遠東必將發生戰爭,但雙方都在拖延戰爭爆發的時間。歐洲的拖累讓英國將重心不能放在遠東,它也需要本土的造船廠製造出足夠的戰列艦,需要工程師設計出航空母艦以供造船廠製造。
“貴國與我國曾經存在巨大的分歧,也曾將矛盾付諸於暴力,但事實表明我們之間完全可以求同存異,用利益將兩國緊密結合起來。本人代表華國和呂梁總統向首相大人承諾,英國在遠東和印度洋的利益將得到保證,華國沒有進軍澳大利亞、印度洋和東南亞的打算,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
得到樑敦彥答覆的阿斯奎斯高興得將其送出門外,他當然不會相信樑敦彥的承諾,國與國之間即使簽訂紙面上的協議都會將其輕易地撕毀,更別說口頭上的承諾。阿斯奎斯的目的只是探明華國的打算,爲英國爭取時間罷了,當英國海軍再次強大並從歐洲抽身時,不用華國出兵,英國就會徹底解決這個大麻煩!
相比之下英吉利海峽南岸的西歐小國比利時的麻煩纔剛剛開始,布魯塞爾,德國公使貝洛正通過一隻碧玉菸嘴上的香菸來滿足自己對尼古丁的需求。
這名身材高大挺拔、蓄着八字鬍的日耳曼人喜歡香菸的味道,不但那隻菸嘴時刻不離手,還非常喜歡辦公桌上那隻銀菸灰缸,菸灰缸上有個子彈洞眼,每逢來訪的客人問及這個洞眼的來歷,他都會放聲大笑:“我是一隻不祥之鳥,我派駐土耳其,土耳其鬧了場革命;我到中國,又碰上了義和團。這個洞眼就是他們的一顆子彈從窗外飛進來的。”
2月29日上午,比利時外交大臣達維尼翁在清晨六時被德國入侵盧森堡的消息從睡夢中驚醒,他立刻召德國公使貝洛——要求他進行一番解釋。
貝洛寬慰道:“比利時對於德國沒有什麼可以害怕的!你鄰居的屋頂可能失火,但你自己的房子將安然無恙。”
不論是達維尼翁,還是普通比利時人都傾向於相信這位德國公使的話,因爲比利時是中立國家。這個國家的獨立經有關國家的保證已經有七十多年,他們由此享受了有史以來最長的一段和平時期。在歐洲的歷史上,很少有國家能享受如此長時間的和平。
但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一世和首相斯或拉特都對德國人的承諾保持懷疑態度,用自身的力量抵抗德國的入侵無疑難比登天。比利時現有陸軍十個師,比起德國萊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中立的義務和對於中立的信念也讓比利時未能制定作戰計劃、抵禦外來侵犯。
因此比利時首相要求德國公使貝洛作出德國絕不侵犯比利時的承諾,直到2月30日下午,貝洛對斯霍拉特的要求默不作聲已經滿二十四小時。阿爾貝國王決定以個人名義向德皇威廉一世作最後一次呼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