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爭奪鹿兒島

從登陸開始艦隊的炮擊停止,武田終於可以帶着連隊進入枕崎城區,軍人的職責讓武田沒有首先尋找家人,而是約束士兵們在廢墟中向港口區靠近。從港口附近逃難的難民告訴武田,海面上有數不清的大船,港口已經有敵人出現!

要求平民向枕崎外逃跑,武田帶領連隊繼續前進,並及時抵達港口。與此同時,蔡松坡帶領的三營也抵達港口,武田等人軍人的打扮和手中的武器讓蔡松坡立刻下令開火,地面戰鬥爆發。

武田等人手裡只有可憐的後裝單發步槍,這是正規軍換裝後送給預備役訓練使用的武器,沒有機槍等速射火力,沒有火炮,甚至手裡沒有幾發子彈——彈藥都是上面下發訓練使用的,本就沒有多少。而且這個連隊只有十幾人是退役老兵!

但薩摩人的勇武兇悍讓他們在死亡面前不後退半步,速射步槍、輕重機槍、迫擊炮等火力全開,自詡振*頂尖步兵的海軍陸戰隊士兵是驕傲的,他們的第一場實戰意外的爆發,並在短時間內結束。

武田在內的一百多名日本士兵全部死亡,蔡松坡命令三營清理港口,並向登陸艦隊發電,迎接陸戰一師的登陸。

三營一人死亡,兩人受傷,在先進武器裝備和三倍以上兵力的情況下,仍舊出現傷亡,這讓蔡松坡感受到了日本人的兇殘。他們在被三面包圍和火力覆蓋下仍嘶喊着攻擊,這給陸戰隊新兵們上了深刻的一課。

十幾分鍾後,一營和二營都傳來完成任務的消息,枕崎城區一片廢墟,沒有發現抵抗,在炮擊中倖存的平民七百多人被集中看管。事先上級多次強調登陸後不得對日本平民手軟。發現抵抗或者手持武器者一律擊斃,從一營清理枕崎城區的情況看,總參的警告不是沒有道理的。一營共遇到十三起平民襲擊事件,但都被嚴陣以待的士兵們擊斃。

26日下午四點五十分。陸戰一師通過枕崎港完成登陸,並向總參發出登陸成功的電報。之後一師師長呂保命令一團直接攻擊鹿兒島,二團在炮兵團的協助下沿海岸線攻擊日軍炮臺,爲登陸艦隊大規模登陸掃清障礙。

鹿兒島以南有四個炮臺,120毫米岸炮四門,75毫米岸炮十五門,都是露天炮臺,護航艦隊如果強行突擊的話也可以將其消滅。但戰艦肯定會不可避免的遭受損失,現階段任何一艘軍艦的損失都會影響戰爭的走向。因此總參決定由陸戰一師沿途攻佔炮臺,並攻佔鹿兒島,然後登陸艦隊在那裡登陸。

炮臺有日軍一箇中隊的士兵守衛,另外鹿兒島附近也有一箇中隊的正規士兵加上七個小隊的預備役士兵,日俄戰爭讓日本陸軍完成了預備役的動員,這也是對日本來說最好的消息。

在華國登陸枕崎後,消息立刻傳到了日本上層,由於大部分將領都在東北作戰,因此日本首相要求回國述職的奧保鞏大將擔任國土守備軍司令。全權負責本土戰事。奧保鞏大將命令九州島現役部隊集合並向鹿兒島方向進軍,力爭將華國陸軍限制在鹿兒島附近,並最終將其趕下海。

奧保鞏手裡的力量捉襟見肘。現役士兵大部分都在東北,本土只有三個常備師團,其中兩個(第一師團和第十六師團)要放在本州島這個核心地區,無法調動。另外一個常備師團第十四師團就駐紮在九州島,第十四師團是今年纔在福岡地區組建,以增強日俄前線兵力。朝鮮的第十九師團和第二十師團、臺灣的守備部隊因爲海軍覆沒都無法調動。另外九州原本就是本土支援東北的最前線,有預備役士兵七萬多人,但武器和火炮極其缺乏。

奧保鞏將預備役士兵編制爲八個臨時獨立旅團,與第十四師團一起編制爲九州守備軍。預備役士兵的集結需要時間。但第十四師團早已準備充分,在26日下午三點四十分接到命令後就從駐地佐賀向鹿兒島進軍。

第十四師團的行軍速度不快。這主要是因爲缺乏鐵路連接,也沒有成熟的公路交通系統。因此,第十四師團師團長宇都宮中將命令騎兵第十八聯隊率先趕往鹿兒島進行偵查和襲擊。其餘部隊只能通過步行的方式通過近兩百公里的路程,預計抵達鹿兒島時將在三天以後。

比起來陸戰一團的進軍速度快得多,四十公里的路程一團只用了三個小時的時間,這要得益於隨運輸船而來的卡車、摩托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海軍陸戰隊是振****中最早實現摩步化的部隊,由於上面的重視,陸戰隊在陸軍羨慕的眼光中成爲摩托化步兵,要不是附近交通狀況無法和國內相比,進軍速度還能更快。

陸戰隊風馳電掣,日軍根本想不到剛接到命令不到半個小時就看到了敵人,他們剛組織起部隊,還沒有進入戰鬥狀態呢!在錯愕中,沒等炮兵團架設火炮,陸戰二團發起突然進攻,日軍第一個炮臺有七十餘人守衛,進入陣地後就看到一排炮彈飛過來——那是二團的迫擊炮,然後蔣方震命令二團一連發動正面進攻,二連左翼進攻。以多打少、火力佔優,也不用講究主攻佯攻,戰術就是泰山壓頂!

從振*組建以來,他們的戰術就沒多大改變,火炮和機槍壓制,步兵衝鋒,衝鋒槍和手槍、手榴彈近戰橫掃,陸戰隊同樣如此。蔣方震在後方看到兩個連的陸戰隊士兵迅速衝進日軍陣地,十分鐘後發來殲滅敵人的信號,二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第一個炮臺,十幾名日本炮兵還在艱難的移動火炮,希望給步兵兄弟提供火力支援,然後就被二團全部消滅。

“方震,你這樣打下去我的炮團根本發揮不了作用啊,你看,兄弟們剛將火炮從卡車上卸載,正在佈置炮兵陣地呢,你就說戰鬥結束,早知道這樣你知會一聲啊!”張閏農跑過來抱怨,遇到第一場戰鬥他也興奮的很,沒想到白忙活了。

“潤農,不是我說你,就炮臺那麼點兵力用得着你們的炮團嗎?我看你們就跟着我們屁股後面吧,看我們二團怎麼把所有的炮臺佔領!”蔣方震囂張的說完,不等張閏農回答就下令二團簡單清理戰場,繼續向下一個目標進軍!張潤農只能無奈的下令炮兵團收拾一下,跟上二團。看來今天是沒有炮兵團發揮的地方了!

晚上八點,陸戰一團抵達鹿兒島,嚴陣以待的日軍將正規士兵和預備役士兵編制爲一個900人的臨時步兵大隊,在鹿兒島四周和城內構築防禦工事,並在港口放置了炸藥。另外從平民中招募了五百人的武裝中隊,協助日軍作戰。

城中的平民大多躲在房屋中,中年男子赤阪鳩拿出珍藏的武士刀,準備和支那人拼命。他的祖先曾是一名武士,隨大名征戰四方,創下薩摩人的赫赫威名,現如今自己要繼承祖先的意志,爲天皇效忠!街道上是急匆匆的武裝中隊士兵,他們負責維持秩序和準備巷戰,而且大聲吆喝着與支那人決一死戰。

“友美,你帶着孩子躲到臥室裡,聽到什麼聲音都不要出來!”赤阪鳩對瑟瑟發抖的妻子和兩個孩子說道。

黑夜中的鹿兒島一片沉寂,突然,一發照明彈徐徐升起,進攻的信號發起,陸戰一團一營作爲主攻發起了進攻。一團的步兵炮和迫擊炮瞄準日軍陣地猛烈開火,在閃現的火光中,進攻士兵將日軍陣地看的一清二楚。

子彈劃過夜空的痕跡讓士兵膽寒,日軍頂着彈雨發起反擊,在黑夜中無法精確瞄準,陸戰隊佔了大便宜,壓倒性的火力讓他們以極小的代價靠近了日軍陣地。

“青木隊長,支那進攻火力太猛,外圍陣地全部失守,我們損失慘重!”臨時指揮部裡,傳令兵向大隊長青木彙報道。

“沒有火炮,太吃虧啊!”青木心道,兵力、火力全不佔優勢,外圍陣地籠罩在支那軍炮火之中,撤回來的還不到一百人,自己手裡只剩下五百名士兵和五百名武裝平民,不能和支那人在野外硬拼!

“命令撤回鹿兒島城區,利用建築作掩護層層狙擊敵軍!”青木果斷下令,現在是黑夜,敵軍的火力在城內施展不開,自己還有機會,只要等到第十四師團抵達,就是勝利!(未完待續。)

第四百四十章 將高傲踩在腳下第三百零一章 大海戰 四第二百七十四章 紫荊花開 五第一百一十七章 武漢三鎮的槍聲第三章 海豐縣城第三十八章 襲擾第三百二十二章 國家一統第三百九十九章 坦克突擊第三百八十三章第二百九十一章 武裝暴動第五十四章 河源戰役 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意氣風發的追擊第十五章 鋼鐵,鋼鐵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體進攻第二百四十九章 混入隊伍第一百七十七章 運輸線第三百三十章 產業振興計劃第二百四十章 排毒行動第三百九十三章 攻克瓦胡島第二百一十四章 舊金山的陰雲第三百七十五章 施裡芬計劃第四百一十二章 遠程高空偵察機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農村第一百九十九章 大魚上鉤第四百零七章 電波下的戰術探討第二百零九章 利益契合點第二十六章 河源起義第一百八十七章 血戰第一百六十八章 華俄密謀第二百二十四章 貴州光復第二百二十九章 幹部培訓班第三百四十七章 第二次漢城戰役第四百六十三章 阿爾-卡朋第三百八十二章第四十七章 海戰 三第七十九章 張開獠牙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艦交付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農村第二百六十五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三百三十八章 阿拉伯騎兵第二百一十六章 致公堂第二百二十二章 金色的陽光第五十一章 廣東鐵路第四百三十七章 意氣風發的追擊第九章 招募工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馬海戰 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暗戰第四百六十三章 阿爾-卡朋第三百五十六章第三百五十二章 華夏夢之滿囤賣糧第四百一十三章 最大規模的空戰第二百三十章 11、9慘案第三百四十八章 坦克連第三百二十二章 國家一統第八章 護衛隊訓練第一百四十三章 籌備建國第八十一章 請君入甕第二百三十一章 最後的海戰第二百六十二章 包抄第三百四十八章第二百二十四章 軟柿子第二百七十九章 日月之歌 四第三百七十五章 施裡芬計劃第三百四十一章第三百七十八章第三百三十九章 戰艦交付第二百三十三章 服軟第一百六十四章 尼古拉二世的驚喜第三百四十八章第二百七十六章 日月之歌第四百四十五章 植村團藏第一百八十章 美國公使第三百六十二章 虎、虎、虎第二百二十五章 來自大英帝國的考驗第四百七十二章 莽撞的坦克兵第七章 股份換土地第三百八十七章第二十五章 海運公司第三百零四章 北京之議第二百四十六章 饑民圍城第八十七章 轉折第三百五十七章第四百三十九章 三個戰果第三百四十九章第二百三十三章 意想不到的激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軍情六處第七十三章 大頭第一百一十八章 險情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孩子才談友誼第四百六十八章 生產隊裡開會!第四百九十三章 四大戰區第一百四十六章 甕中捉鱉第二百二十七章 洪水第四百二十六章 扶不起的奧匈帝國第三百一十九章 退路第五十二章 大戰將至第九十八章 山地旅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獲豐收第二百一十章 我要,我還要!第二百二十四章 貴州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