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農村

合適的政策適當的引到大力的協助加上良好的社會環境,最重要的是廣闊的幾乎空白的市場使開辦工廠成了風潮。首發哦親從成都重慶長沙這樣的較大城市到縣城鄉鎮,一家家大小工廠拔地而起,無處不在的煙筒讓守舊的人搖頭痛罵,但擋不住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蘇州以北沈家玉村,農民沈洪建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裡,婆娘生病已經好幾天了,躺在牀上動不了,地裡的活只能自己幹,累得要死要活,回來還得照顧老婆和兩個不懂事的孩子,也沒有現成的飯吃。

看着病怏怏的老婆,沈洪建忍不住低聲罵了一句,轉身出了門,去找在外邊瘋玩的兩個孩子。他老婆馬鳳英其實沒有睡着,聽到男人的罵聲心裡難受極了,恨不得死了算了。她的得病找過郎中,人家也沒有辦法,吃了好幾天草藥都不見好,這樣的事情,在農村就是最大的悲劇。一人生病,全家受災。

“小兔崽子,整天在外邊瘋個啥?”找到兩個孩子沈洪建動手打了起來,兩個孩子被滿懷心事的老爹打得哇哇直叫。

一箇中年人快速衝過來將沈洪建拉開,這是沈家玉村的村長沈洪海,沈洪海在村子裡素有威望,還識字,也是個小地主,沈洪建就是他的佃戶,對於地主老爺沈洪建還是比較尊敬的。

“洪建,打孩子幹啥,有你這麼打的嗎,打壞了咋辦!”沈洪建蹲在地上不吱聲,聽着地主老爺的教訓,竟然哭了起來,漸漸地哭聲越來越大,四周的鄉親們也圍了過來。

“咋回事啊,洪建,咋哭了呢?”沈洪海問道。

“老爺,你不知道啊?洪建家的生病了,躺在牀上好幾天沒爬起來,怕是不行了。”一個熱心人替沈洪建說道。

“真的啊,我這幾天沒在村裡,忙着辦廠的事情,咋,洪建,有病看病,哭個什麼勁,別像個娘們似地!”

“老爺啊,這日子難過啊!”洪建還是哭哭啼啼的,哽咽着對沈洪海說道。

“有啥難過得!地裡的租子不是給你減了嗎,還不到三成,家裡還是困難的話我借給你,不算利息,咋樣?”沈洪海的話讓沈洪建擡起頭,家裡可不就是缺錢嗎,借高利貸的話從此以後就別想還上,還得賣兒賣女,這種事太常見了,所以沈洪建才哭的。

沈洪海也不是大善人,當初放高利貸的事情也沒少幹,當地主的哪家不這麼做?不過,自從革命以來,做這種事的越來越少,政府不允許,處理的地主也有好多家了。

“是真的啊,老爺,真的不要利息?”周圍的人都很詫異,啥時候吃人不吐骨頭的地主該吃素啦,是不是有什麼陰謀?

“正好,老爺我在這裡宣佈一些事情,沈洪建,你好好聽着,對你有大好處!咱們村,包括蘇州所有的地方,也後都不準發放高利貸。還有,老爺我明天到鎮種子站領取高產稻種,高產稻種懂不,那種東西一畝地能打九百斤稻穀,到時候還愁吃穿?這可是革命政府的恩德,是大總理呂梁先生的恩德,都給我記住了!另外,老爺我在鎮子裡開了一家制衣廠,家裡有閒散勞動力的,可以到那裡打工,每個月都有十五華元的工資,管吃管住!還有,鎮子附近的修路工地上也招人,工資不低,願意賣苦力的可以去那裡做工。修水渠的工地也招人,這麼多地方,還怕賺不到錢?”

沈洪海的話讓衆人一陣騷動,等衆人稍稍平息,沈洪海接着說道:“洪建,鎮裡新開了一個醫務所,洋醫洋藥,興許可以給你老婆治好病,到我那裡領點錢,明天就帶她去看病,知道不,借的錢等收租子的時候從那裡邊扣!”

衆人散去,沈洪海的話讓村裡許多家庭發生了改變,衆人知道了革命政府,這裡再也不是滿清朝廷當家,興許日子會好過一點?

“老婆,咱家有救了!”沈洪建領着兩個孩子回到家,對病榻上的老婆喊道,卻發現她正掙扎着將一條麻繩掛上房樑。

好歹回來的及時,沒有發生慘劇,將洪海老爺的話這麼一說,馬鳳英也感覺有了希望,晚上竟然吃了不少東西。第二天,沈洪海果然沒有食言,還讓家裡的騾子馱着馬鳳英去鎮上看病。到了鎮上一打聽,醫務所就在鎮中心,過去一看,幾十個人排着隊,都是附近的村民。

到了上午十點多才輪到馬鳳英,人家醫生檢查一遍,聽診器放在了老婆的胸口上,洪建見其他病人都是這麼看的,自己也不好意思阻止。直到馬鳳英滿臉通紅,這名年輕的醫生才收回聽診器,又詢問了一下病情,給開了點藥,囑咐好怎麼吃吃幾天幾時回來複查,就算看完病了,之後一算賬,花了還不到兩元!

半信半疑的夫婦二人回到家裡,按照醫囑吃過藥後睡了一覺,第二天就感覺好了不少,第三天就能下地做飯,第四天就可以下地幹活了!從此之後夫婦二人逢人便說醫務所的人是活菩薩,洪海大老爺是大善人。地裡的活計不多,領了高產稻種種下去後洪建去了修路的工地幹活,農忙時節回來乾地裡的活。等幾畝地一收,竟然真像洪海老爺說的那樣高產,而且口感很好,再加上地租減了工地上的工資,這一家竟然慢慢的走向了小康之路!

不僅自己家,整個村子都有了明顯的變化,窮苦百姓們做工的做工種田的種田,還有一些養殖牲畜,腦子活的出去經商。村裡有了錢,集資修路的事情也被集體通過。政府出了一部分,村裡拿出一部分,洪海家拿出一部分,一條通往鎮子的水泥路被修好。這條路的意義不僅僅在於交通方便,更像是通往嶄新生活的道路。

當初馬鳳英的病其實就是血吸蟲病,這種病普遍存在於長江以南各個地區,受感染人口超過一億人。許多地區的農村因爲這種病田地荒蕪家破人亡,一點都不誇張。革命政府將治理血吸蟲病當做重點工作,第一步就是在各鎮建立醫務所,醫治得病的羣衆。第二步則是在農村地區開展衛生運動,對於糞便積肥臭水池垃圾堆等集中整治,宣傳衛生的生活習慣,強調衛生和血吸蟲病的關係。第三步是消滅釘螺等傳染血吸蟲病的載體。

經過治理,血吸蟲病的感染率得到有效控制,但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農民在稻田裡種植水稻,很容易就會被感染,防治工作任重道遠,直到消滅這種病症纔會停止。

通過治理血吸蟲病,新農村運動得到普及,發展經濟宣傳衛生建立小學普及教育等等讓農村狀況得到很大的改觀。農村是目前最關鍵的行政單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農村,這裡的改變意味着國家的改變。

即使有強力的外掛,國家工業化的道路也不是幾年就可以走完的,爲了實現戰略目標,呂梁會將精力放在一些重點項目上,比如造船鋼鐵汽車化工軍工等,但是這些產業的性質註定了他們曲高和寡。關鍵的,還是要靠民間力量推進工業化的進程。

好在,這裡並不缺乏資本主義初級階段所需要積累的資本,除了地主家地窖中的存銀,還有海底採礦車提供的金銀海底沉船上打撈的財富。雄厚的資金使得呂梁可以放手推進工業化,而且加快發展的腳步。另外,這裡擁有讓世界都羨慕的充足勞動力,中國人的民族性格讓他們接受一定的培訓後成爲了最好的工人,吃苦耐勞遵守紀律成本低廉。>

第一百五十七章 對馬海戰 三第一章 英明不朽第三百五十七章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神來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赴約第十九章 第一爐鋼液第三百九十九章 坦克突擊第二十一章 造船廠第十八章 整修第二百二十二章 真相第九十一章 振動第二百二十章 希爾頓爆炸案第四百九十八章第三百零四章 北京之議第三百七十五章 施裡芬計劃第四百三十五章 撕碎所有英國戰艦第二百三十六章 打黑除惡第三百九十四章 臺灣軍團第四百零一章 對攻第三百一十八章 西狩第一百七十二章 立體進攻第一百七十七章 運輸線第二百四十九章 混入隊伍第二百三十三章 意想不到的激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奪回第九十六章 鐵路延伸第二百六十三章 困獸第九十九章 開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合作意向第一百零三章 名爲買辦的黑手第二百六十三章 困獸第二百二十八章 軍事準備第三百二十八章 友好互助條約第五十四章 河源戰役 二第十七章 虎口奪食第一百六十六章 飛艇轟炸第二百一十三章 合作意向第一百五十二章 緬甸泥潭第三百一十六章 口袋陣第二百六十三章 困獸第三百三十八章 阿拉伯騎兵第二百二十二章 真相第四百零一章 對攻第三百零七章 咽喉之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真相第二百零四章 三方混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烏鴉第二百六十八章 退位第一百四十一章 超級戰列艦第一百零五章 遍地烽火第一百零一章 神兵天降第三百六十一章 橫須賀大餐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面出擊第八章 護衛隊訓練第三百一十八章 西狩第四百四十一章 主力艦沉沒第三百八十八章第四百六十六章 急轉直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會談開始第二百三十二章 天府之國第二百四十九章 混入隊伍第三十八章 襲擾第一百八十八章 伏擊失敗第二百七十章 紫荊花開 一第四百五十七章 定點清除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山彎刀第三百四十二章第七十一章 大魚洞第一百五十二章 緬甸泥潭第二百二十五章 僵局第二百八十四章 安達曼海蛇第四百六十四章 小孩子才談友誼第三百九十九章 坦克突擊第四百九十章 東歐大戰第四百八十九章 被捅了一刀第八十章 登陸第三百三十章 產業振興計劃第二章 鋼鐵基地第四百五十九章 變幻的身份第八十章 登陸第二百九十一章 武裝暴動第一百四十一章 超級戰列艦第四百四十四章 最大的練兵場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龍會的覆沒第三十三章 總結 一第一百一十六章 北伐!!第四百零五章 豹式坦克第九十四章 聯盟第四百八十三章 投降儀式第二百七十章 紫荊花開 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遠征艦隊第二百五十四章 軍情六處第四十七章 海戰 三第三百零七章 咽喉之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日德蘭海戰落幕第四百八十九章 被捅了一刀第三百八十五章第四百八十六章 西北馬家第二百五十九章 第一戰第三百二十二章 國家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