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希望

不論嘴上如何強硬,柴東亮依然無法拒絕《伯利恆合同》的誘惑,結果雙方磋商之後,伯利恆鋼鐵公司將合同原文照搬,只是簽訂合同的對手不再是清朝政府,而是上海的光華集團總公司。將這份國家間的密約,抹上了一層商業合同的保護色。按照合同的規定,所有資金都屬於專項貸款,必須按照國際會計審計原則,由伯利恆公司派駐中國的商務代表監督使用,柴東亮和安徽軍諮府不得任意挪用一分錢。

當然,這份合同依然是絕密,柴東亮授意在報紙上輕描淡寫的刊載了一則消息,上海光華集團總公司接到了來自南美的訂單,爲智利海軍生產兩艘排水量四千八百噸的重型裝甲巡洋艦。毫無疑問,這是柴東亮和伯利恆公司聯手做的套,掩蓋中美兩國合作建設新式海軍的計劃。既然需要爲智利海軍建造軍艦,那麼上海光華造船廠和兵工廠的改擴建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至於使用美國技術改造,那也是商家自己的決定,和政府扯不上任何關係。而且還對外宣稱,重要零部件全部是進口的,光華造船廠只是生產技術水平要求較低的船體部分。

柴東亮深知,《伯利恆合同》一旦公開,老百姓知道了這筆貸款還得由美國人監督使用,自己的腦袋上肯定被扣上一頂漢奸的帽子。中國人不懂得國際會計原則,總覺得借來的錢得由自己隨意使用,否則就是喪權辱國???外面早就傳聞柴東亮是上海光華集團總公司的幕後大老闆了,漢奸的帽子扣上之後想摘下就難了

只是柴東亮否決了現在就建設大型軍港的建議,這樣對日本人和袁世凱的刺激太大了,有些得不償失。況且,柴東亮一直在蕪湖秘密研製新式水上飛機和鷹式v型十二缸發動機,一旦成功之後就要裝備水上航母編隊,沒必要搞一堆戰列艦、巡洋艦出去招搖。真正令柴東亮心動不已的是,通過《伯利恆合同》的貸款和技術引進,一次性的在中國建設出化工、冶金、機械、電子等全套工業體系。

只需要三五年的時間,柴東亮就可以在安徽和上海建設起全套的工業體系。這是書友羣都無法提供的幫助,書友再厲害,也送不來三千萬的美金啊

至於現在全盤照搬美國標準,也是無奈之舉,誰讓中國的實業底子太薄,國家又太窮呢

消息一經傳開,這樣一份訂單,顯然還不至於令列強產生太大的反應,洋人報紙也只是在縫隙中轉載了這條新聞。國內報紙卻頓時就炸了鍋,光華造船廠爲美國人生產四艘萬噸運輸船,只是引發了國人的自豪感,而替智利海軍生產重型裝甲巡洋艦則令國人的情緒極爲複雜,有人認爲這是中國實業騰飛的標誌,更多的人則認爲上海光華造船廠有能力製造這麼大的軍艦,卻不爲中國的海防做出貢獻,和漢奸無異

各界紛紛呼籲北京臨時政府出資買下這艘即將建造的軍艦,增強國內的海軍力量。把袁世凱和海軍部總長劉冠雄的頭都吵大了。現在北京臨時政府的經濟已經接近崩潰的邊緣,如果善後大借款不能在短期內解決,袁世凱這個大總統不用別人攆他,自己就得下臺。哪裡還拿的出錢買這艘尚且停留在圖紙上的軍艦。

最終的結果是,柴東亮心不甘情不願的用美國人貸款買下了這艘價格昂貴的“飛鴻”號,而英國和奧匈帝國看出了便宜,紛紛派代表來到安慶,要求柴東亮將另外幾艘他們替清朝政府建造的軍艦也按照合同價買下,氣的柴東亮摔了一溜兒茶杯。

美國公使嘉樂恆在安徽和上海考察之後,被柴東亮擁有的巨大潛力震驚了。太平府被提升爲馬鞍山經濟專區,行政等級和省府安慶相同,在馬鞍山一個巨大的煤鋼聯合體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等到建成之日,柴東亮將擁有遠東最大的鋼鐵廠。在上海的光華鋼鐵公司冶煉的特種鋼材雖然數量還不太大,但是門類齊全而且很多種合金鋼的品質遠遠超過了美國的匹茲堡。馬小辮提供的那套鋼鐵屈服強度和金屬配比的資料,雖然是前蘇聯從德國引進又轉交中國的,但是也領先這個世界二十年了

伯利恆鋼鐵公司的商務代表天天泡在軍諮府,請求柴東亮轉讓專利技術。在礦山、水泥粉碎、研磨設備上,光華集團更是擁有毫無置疑的世界領先技術。伯利恆公司率先一次性訂購了一百六十套機立窯水泥設備,等到投產之後,美國的水泥生產將被他們徹底壟斷。伯利恆鋼鐵公司再不敢把光華集團當作無足輕重的盟友,而是重要的合作伙伴,甚至提出了雙方股權互換,彼此在對方公司擁有股票的建議。

伯利恆公司原本是帶有推行美國標準的政治目的的,但是精明的美國商人卻在第一時間引進了光華集團的標準。西曆一九一二年,九月十五日,從這一天開始,伯利恆公司製造的破碎機、球磨機等設備,將按照光華集團的標準生產,相信不久的將來,整個美國的礦山研磨設備,都將採用光華集團的標準。換言之,光華集團的礦山研磨設備標準,將成爲中國和美國共同採用的國際標準。

在伯利恆公司這種大財團看來,美國政府就是給他們打工的,商業利益高於一切???讓政治目的見鬼去吧

嘉樂恆在考察中發現,柴東亮並不是像滿清的地方大員那樣大力興辦官辦企業,而是提供一些關鍵技術和部分的啓動資金,然後巧妙的給予商人資本一些推動力,企業自然就會沿着正常的軌道發展。

在安慶和蕪湖,他看見軍諮府的工作人員正在給老百姓放電影,內容則是教他們如何選舉區長和區議員。區政府和區議會的權力範圍被清晰的傳遞給每個老百姓,讓他們知道自己將來選舉出來的區長和議員是幹什麼的,能爲自己謀取什麼樣的利益。準備競選區長的人在街頭髮布演講,承諾如果自己當選將會建設圖書館、養老院、幼兒園等公共設施,爲學校的孩子爭取更好的教育條件。

嘉樂恆驚喜的發現,柴東亮所做的一切竟然和自己的主張不謀而合。在辛亥之後,嘉樂恆敏感的發現,中國進入憲政國家最大的阻力不是顢頇的清政府,而是那些議員不具有代表性,和老百姓完全脫節。自打清朝資政院開始,中國新興的立法機關的權力就開始膨脹。大清的資政院竟然因爲四川路權的問題,集體投票通過決議,要求大清政府判處盛宣懷死刑。當時各國駐京公使一片譁然,他們實在無法理解,一個立法機關居然要行使法院的職權進入民國之後,參議院的權力更是無限度的擴大,政府和總統成了橡皮圖章,僅僅半年的時間,兩任內閣倒臺,袁世凱更是縮手縮腳寸步難行。

日本、美國、德國都毫不客氣的指出,改革,尤其政改,正在成爲地方分離主義勢力得心應手的工具。隨着改革的深化,國家不僅沒有凝聚,相反更加渙散。以民主爲導向的憲政徹底走樣爲政治幫派之間的火併,無數小的團體、黨派紛紛冒頭,一邊用憲政爲掩護,從強者碗裡分羹,一邊在內部全套照搬的作風,關起門來過過“小皇上”的癮,並日思夜想“彼可取而代之”。

嘉樂恆和美國政府達成了悲觀的共識,中國只有由一個強勢人物引領,才能避免分裂和混亂???憲政這種高級玩意兒,中國人暫時還學不會所以,辛亥之後,美國也不得不屈從英國人的意思,支持了袁世凱成爲中國的統治者。

但是在安徽,嘉樂恆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情景,柴東亮推行的區議會和區政府選舉,嚴格的規定了他們各自的權力範圍,而且選舉由受教育程度最高和最開化的安慶、蕪湖兩地開始,收穫實效之後,再將區縣級選舉逐步擴大。

壓縮省訾議局的權力,擴大區縣訾議局和政府的權力,這是分權制的開端,而且由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地區開始,避免了目不識丁的農民被豪紳肆意欺騙的可能性,這樣更容易收到切實的效果。

шшш☢ⓣⓣⓚⓐⓝ☢¢ ○

柴東亮的努力,正在逐步改變這種情況,溫和而堅決的土地改革減少了統治區域發生動盪和暴的可能性,省政府和縣區政府的權力平衡將成爲內部穩定的基礎,安徽和九江礦產資源收益的全民化,將讓他統治的區域所有人受益,從而使得每個人民都成爲柴東亮改革的堅定支持者。既不同於滿清政府口惠而實不至的憲政改革,也不同於宋教仁等人期待的一蹴而就的全面民主、憲政,安徽採用的是小步快走的路線,看似進步不大,但是每一步都走的堅實有力。

柴東亮本來只是美國政府無奈之下的合作人選,但是嘉樂恆卻發現,這個舉措是無比英明的,這個安徽的統治者顯然比實力強大但暮氣深重的北洋、充滿理想主義色彩卻只擅長破壞而不精通建設的南方黨,更適合成爲未來的重要盟友。

雖然以美國的標準,柴東亮擁有的經濟和工業實力小的可憐,軍隊數量也不多,人民也還普遍貧困,但是嘉樂恆卻發現了這個區域勃勃的生機,這種東西曾經在縱橫大洋的西班牙航海家身上出現過,在英國的私人掠船的海盜身上出現過,在開發西部的美國牛仔身上也曾經出現過,而現在,它出現在大洋的另外一端,出現在那些曾經被統治折磨的麻木不仁的黃種人身上。

這個東西,叫做希望,那是對可預見未來美好的憧憬,只要有了希望,一切奇蹟都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希望這種東西,在中國一直是種奢侈品,只屬於政客和精英人物,但是在安徽,它屬於每一個最普通的百姓。

希望,是一個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而這個希望的來源則是因爲老百姓已經深深的體會到,安徽是他們的,安徽的利益就是他們的利益,軍諮府的成功和他們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民族的復興是和每個人自己命運成敗的基礎

當嘉樂恆和伯利恆公司的商務代表饒有興致的參觀安徽的建設成果的時候,柴東亮正在軍諮府爲遠征的先遣軍牽腸掛肚。

參衆兩院的選舉在即,安徽的四十張選票成了香餑餑,袁世凱、黎元洪、宋教仁的代表紛至沓來,爲了防止袁世凱背後掣肘,柴東亮承諾安徽將投票支持袁世凱做正式大總統,安徽代表集體加入梁啓超、湯化龍組建的“共和黨”。作爲交換條件,袁世凱任命剛剛出塞的鄺海山爲蒙古屯墾使。挫敗哲布尊丹巴的叛亂之後,徵蒙先遣軍可以自行決定是否留在蒙古。

雖然柴東亮和袁世凱都明白,這種合作不過是沙中建塔,但是彼此都心照不宣的保持默契,外界看來徵蒙先遣軍得到了北京臨時政府不遺餘力的支持。

軍諮府的大會議室裡,擺開了巨大的沙盤,臨時參謀部的人員齊集於此,在反覆的推演未來的戰局。

柴東亮意氣風發,伯利恆公司一百六十套機立窯水泥生產線的鉅額訂單,光是定金就收了兩百六十萬美元,摺合白銀八百萬兩。《伯利恆合同》規定的全套冶金、化工、機械、造船、造炮等項目的投資,都由美國貸款建設,自己暫時不用掏腰包,荷包裡有了錢自然底氣十足。

“包頭,這裡不但是遠下庫倫和恰克圖的傳統中轉站,更有巨大的鐵礦和煤礦,這裡完全可以建設成西部的工商業中心???佔據包頭之後,和俄國的貿易就可以大規模開展了,咱們軍隊走到哪裡,光華銀行的鈔票就要發行到哪裡要讓所有的晉商都使用咱們發行的鈔票,西幫的錢莊、票號願意入股光華公司的,可以賣一部分股票給他們,如果食古不化就讓他們破產好了”柴東亮用馬鞭指點着沙盤道。

光華銀行的行長李志昌自然是連聲附和,銀行家哪個不希望自己建立一個巨大的金融帝國?

“楊局長,你們實業局也要配合軍隊的行動,在包頭設立分局,那可是個好地方‘東林西鐵,北牧南糧,遍地是煤’???你要記住,軍人手中的劍是爲商人的算盤服務的,寶劍所到之處,商業利益也要能夠達到,否則光靠軍隊是無法控制的。”

實業局長楊立仁也頻頻點頭。

看到柴東亮一直在談論未來的建設,秘書長高銘忍不住插言道:“都督,鄺司令他們纔剛剛踏上漠北,談這些似乎嫌早了些。”

柴東亮淡淡一笑,悠悠的道:“是啊,他纔剛剛出塞”

第17章 鴻門宴(下)第51章 密室虧心第78章 被精神病第84章 王朝末日第43章 蘿蔔當官印第176章 沒見過你爹媽談戀愛第96章 吸血蝙蝠第9章 冰火兩重天第162章 我的大學第14章 殺雞嚇猴第350章 偷襲蘇伊士運河第181章 漏嘴第17章 鴻門宴(下)第95章 日本人的陰謀第308章 耐心的對決第287章 提前出臺的二十一條第332章 我們的青島(十一)第281章 節外生枝第67章 真相第111章 血濃於水(下)第182章 南滿鐵路的爆炸聲第163章 空襲(上)第147章 雛鷹展翅(上)第259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317章 世界大戰爆發的前夜第327章 我們的青島(六)第24章 最長的一天(六)第132章 碰撞第322章 我們的青島(一)第63章 銀河第199章 騎兵對決第62章 城破第28章 驚豔第210章 奪門之戰第121章 廟小妖風大第347章 要兒子還是要閨女第188章 一石二鳥第165章 甲骨文和青蒿素第26章 城頭紛亂大王旗第291章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241章 醜態百出第238章 叔叔可忍,嬸嬸不可忍第78章 被精神病第293章 玩火自焚(上)第336章 拆出一個新中國(中)第132章 碰撞第277章 趕盡殺絕第25章 最長的一天(七)第210章 奪門之戰第283章 備戰第42章 工業園第207章 血脈相連第264章 矢野浩二第150章 好大的胃口第197章 騎兵打步兵第135章 作繭自縛第215章 偷心賊第230章 我們的青島(九)一百六十九章 談判第93章 革命第12章 打仗我不行,打牌你不行第348章 開科取士第121章 廟小妖風大第313章 無利不起早第253章 加速發展(上)第48章 土改風暴(上)第50章 土改風暴(下)第76章 顧維鈞一百六十九章 談判第229章 我們的青島(八)第123章 百姓真窮,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賬(上)第310章 國產汽車的迷局第216章 紅色娘子軍來的不是時候第187章 新三從四德第187章 新三從四德第126章 巡閱江淮第151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309章 航母與戰列艦第340章 我養了一隻天皇(上)第322章 我們的青島(一)第90章 南京亂(下)第65章 小算盤第196章 騎汗血馬殺東洋人第282章 中州大俠第96章 吸血蝙蝠第20章 最長的一天(二)第196章 騎汗血馬殺東洋人第321章 戰爭打響第338章 新時代的開端第138章 天空屬於中國第245章 硝煙未散第164章 空襲(下)第98章 千鈞一髮第147章 雛鷹展翅(上)第17章 鴻門宴(下)第235章 進退兩難第71章 一個說法第81章 穿越者的責任第79章 審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