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南北雙雄

西曆一九一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軍諮府的辦公室裡,柴東亮正在翹着二郎腿看報紙。難得浮生半日閒,爲了擴大上海光華造船廠的規模發行的四百萬債權在十天之內就搶購一空,擴建蕪湖工業園所需的一百七十萬股票,更是三天就賣光了。

蕪湖工業園區又興建了製藥廠和自行車廠,美國公司招標的四艘萬噸運輸船,訂單被順利拿下,開標當天,上海光華造船廠的報價令所有競爭對手倒吸了口涼氣,但同時也令他們非常的不屑,一百三十萬一艘,賠死你吧

柴東亮倒是很有把握,分廠制和流水線的使用,極大的加快了速度也降低了成本,隨着上海光華鋼鐵公司可以自己冶煉特種鋼,原材料成本也被壓縮了許多。一百三十萬的價格雖然賺不到什麼錢,但是保本是沒有問題的,最要緊是通過這四艘萬噸輪的建造,造船廠整套工藝流程將會得到優化,管理人員和工人也將獲得寶貴的經驗,對於人才匱乏的中國來說,這比賺錢更重要。

馮如已經被接到蕪湖,柴東亮下令衛兵二十四小時守護着他,絕對不許他親自駕駛飛機。這位中國早期航空史上最傑出的人物,應該不會重蹈覆轍。上海的虞恰卿派人去西洋高薪招募了一批飛行員,估計半個月之後就會到安徽。這些人將最爲試飛員,要摔也摔死他們,反正馮如不能死

柴東亮正在看的是上海發行的《民權報》,一幅漫畫引起了他的注意,標題叫做“哥哥,行不得也”,上面畫着一張北京城頭張開了一張大網,正要捕捉北上的輪船。

這幅畫的寓意非常明顯,就是說北京的袁世凱請孫文、黃興去北京議政不安好心,準備藉機將孫文、黃興除掉。

大家有這個擔心也不是多餘的,就在六天前,武昌首義三武中的張振武將軍在北京剛剛宴請過北洋衆將之後,在回旅館的路上被早已埋伏好的軍警逮捕,隨機被押解道西單牌樓玉皇閣京畿軍政執法處,三個小時之後就被槍殺。張振武臨死之前哀嘆:想不到民國也如此黑暗。

事情發生之後,幾個湖北籍的參議員義憤填膺,發起了對袁世凱的彈劾,可惜勢單力孤,而且張振武背後沒有組織,不管是那一派都不願意爲他出頭,最後因爲人數不足額使得質詢和彈劾兩案都無法開議。

經過此事,同盟會不少人立阻孫文北上,但是孫文執意不聽,大家只好由着他,讓黃興裝病,以免被袁世凱一網打盡。

柴東亮的報紙還沒看完一頁,就看見高銘急匆匆的走了進來。

“高秘書長,有事兒嗎?”

高銘拿着電報譯稿道:“都督,孫逸仙先生和夫人盧慕貞、秘書宋靄齡等十餘人已經到了天津,袁世凱派了教育總長、工商總長去迎接,天津各界安排了一萬多人歡迎孫先生,盛況空前啊???海琛號已經完成了使命,艦長請示,是否現在就回九江?”

柴東亮笑道:“不回來幹什麼?袁世凱又不請他吃飯,告訴他立刻返航。”

高銘坐了下來,衛兵送上茶水,他氣呼呼的道:“黎元洪也做的太過了,隨意殺害首義功臣,這個頭一開人人自危啊”

柴東亮問道:“你說的是張振武將軍的事吧?黎元洪面善心狠,這個黎菩薩可不是善男信女。”

高銘也頷首道:“都督說的是,早知道黎元洪是這麼一個貨色,當初把他從牀底下拽出來的時候就應該一槍了結了他。”

武昌首義之後,張振武等人被黎元洪剝奪了兵權,安排了一個都督府顧問的閒職,張振武留了個心眼,死死抓住將校團不撒手,這就犯了黎元洪的大忌。在袁世凱的幕僚陳宦策劃下,黎元洪下定決心和袁世凱合作,把首義三武調到了北京。並奉爲總統府顧問。還是沒實權的閒官。

爲此,張振武非常不滿,袁世凱爲了安撫他,又給他加了個蒙古屯墾使的職務,每月給一千塊錢的開辦費。張振武知道這是老袁在拿它打鑔,於是他就悄悄溜回了武昌。黎元洪見他去而復返非常的惱火,他見張振武又重新聚集他的舊勢力,更是感到極大的威脅,於是決心除掉張振武。由於當時張振武和孫武發生矛盾,袁世凱特意派出湖北籍的參議員劉成禺、鄭萬瞻回武昌進行調解,在各方努力下,孫武、張振武和黎元洪都在表面上恢復了和氣,而袁世凱趁熱打鐵,再次發來電報邀請張振武赴京。

張振武這一腳踏進北京城,就再也沒辦法回老家了。

高銘是共進會出身,和張振武算是同門,自然是兔死狐悲,他氣呼呼的道:“我昨天已經給舍弟發了電報,讓他不要伺候黎元洪這個混蛋了,來安慶算了。”

柴東亮眼睛一亮,高銘的弟弟高楚觀可是個人才啊

高銘喝了兩口茶之後道:“都督,最近水師司令湯鄉茗怪話不少,說水師是後孃養的,您可要多加提防啊”

柴東亮登時提高了警惕,湯鄉茗是湖北立憲派領袖湯化龍的親弟弟,而湯化龍現在已經當了臨時參議院的副議長,據說和袁世凱打的火熱,湯化龍在湖北經營多年,和黎元洪的交情也不淺。

柴東亮悲哀的發現,自己原先和黎元洪算是盟友,現在雖然沒有鬧崩,但是早已不是一條心了。黎元洪已經打定主意,徹底投靠袁世凱,這條路自己肯定不會走,早晚一天自己和黎元洪也得翻臉。

政治就是政治,世界上最骯髒的東西莫過於此,哪裡會有真正的朋友?

按照時間來算,孫文的火車也應該到北京了,此刻他和曾經兵戎相見的袁世凱應該在把酒言歡吧?

離馮國璋、段祺瑞圍攻武昌僅僅數月,孫文、袁世凱已經分別幹過一任臨時大總統了。今天的握手,應該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吧?

北京火車站鑼鼓喧天,禮炮齊鳴,六百名裝束整齊的北洋軍頂着烈日站的像旗槍般的筆直。軍官穿着呢子軍禮服帶着雪白的手套,腰間的洋刀被微風吹拂碰的叮叮作響,額頭的汗水將襯衫打溼,粘膩膩的貼在背上。

遠處傳來一聲汽笛的長鳴,一輛蒸汽火車帶着剎車的“吱嘎”聲緩緩的駛進了站臺。

咚咚咚

隨着禮炮聲響起,軍樂隊奏響了雄壯的馬賽曲。列車停穩之後,西裝革履的孫文笑容滿面的出現在公衆面前。各國記者的鎂光燈閃個不停,綵帶和鮮花不停的撒向空中。

一輛裝飾的極盡奢華的馬車早已在這裡等候着他了,鮮紅色的輪子遍身塗着金漆,車上用黃緞子裝飾的富麗堂皇,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兩匹雄壯的西洋白馬,通身找不出一根雜毛,配着這輛馬車相得益彰。

孫文在迎接的官員簇擁下登上了馬車,沿着大街走向石大人衚衕迎賓館。在前往迎賓館的路上,只見街道上軍警如林,馬車經過之時,一個個都嚴肅認真的持槍敬禮,而被維持了秩序的路上也是人山人海,幾近萬人空巷,大家都爭相前來一睹這位流傳已久的領袖。

事實上,孫中山對於如此高規格的接待頗不自在,於是他打開車窗,向熱情的人羣頻頻揮手並一再舉帽致意。當晚,等孫中山一行人安頓好之後,袁世凱便派遣高級官員將他們迎至鐵獅子衚衕總統官邸赴宴。在孫中山快要到的時候,袁世凱還親自到廳下迎接,這也是袁世凱和孫中山的第一次會面。

這次偉人間的握手,氣氛還算熱烈,至少表面上是如此。在晚宴上,袁世凱爲孫中山親自執盞,可謂是殷勤備至。在致辭中,袁世凱用一種非常誠懇的口氣說道:“我盼望先生與克強已經很久了,今天克強未與同行,不能共聆偉論,實在令人遺憾。所幸先生惠然肯來,讓我感到十分欣慰。現在時局動盪,邊警迭至,我又見識淺陋,能力有限,世凱謹代表四萬萬同胞感謝先生,還望先生不惜賜教、大力匡助”

袁世凱的謙恭和馬屁相當到位,孫中山自然也沒話說,兩人在席間相談甚歡。令孫中山感到驚訝的是,袁世凱對時局的看法和見識十分高明,與自己也很是合拍,幾乎有相見恨晚之感。在宴會結束後,兩人又繼續探討國家大事,一談就談到半夜,這才一一告別。在同袁世凱的交談中,孫中山提出:“袁公任大總統十年,練兵百萬;我則經營鐵路,延伸二十萬裡。到那時,我們民國難道還能不富強嗎?”袁世凱聽後,連連點頭——不管孫中山說什麼,袁總統總是說好。

幾天之後,袁世凱在總統府舉行盛大宴會,並邀請了各部總長、參議院議長、在京的高級將領及其各界名流和滿蒙王公作陪。席間,袁世凱在歡迎辭中說:“孫先生遊歷海外二十餘年,此次來北京與我商議國家大計,各項政見初見端倪,大大有助於民國前途。孫先生這次來京,與我相談極其誠懇,可見之前的謠傳全是誤會。民國由此更加鞏固,此最可歡迎之事。”

說到這裡,袁世凱向孫中山舉酒致敬,並高呼道:“中山先生萬歲”

在場的人都齊聲高呼:“中山先生萬歲”

盛情難卻下,孫中山也起立作答:“今日承大總統特開宴會,備極嘉許,實在感謝。大總統富於政治經驗,善於練兵,如今擔任國事,實在值得國人慶賀”。說完,孫中山也高呼道:“袁大總統萬歲中華民國萬歲五大民族萬歲”

倆人互呼“萬歲”,使宴會的氣氛達到了。在外人看來,這兩位先後出任臨時大總統的人物,好的彷彿的蜜裡調油。

打鐵須趁熱。在場面上做足了功夫後,袁世凱隨後便與孫中山等人進行了數次秘密會議,其中的一個主要議題便是內閣總理人選的確定。由於陸徵祥去意已決,袁世凱也不便勉強,這次他邀請孫中山和黃興兩人來京,其中的目的之一便是希望利用他們兩人的威望,對內閣總理人選達成諒解,以順利的解決組閣問題並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內閣。

袁世凱提出的總理人選,是跟隨他多年的親信趙秉鈞,也是當時的內務總長。

袁世凱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在孫文的說服下,臨時參議院以絕對多數順利通過了袁世凱對心腹親信趙秉鈞出任內閣總理的提名。趙秉鈞內閣也成爲民國建立後的第三任內閣。

在孫中山等人相繼離開北京後,袁世凱發表了一份由自己擬定的共同宣言,在未經商議的情況下,署名卻爲袁世凱、孫中山、黃興、黎元洪四人。在這份宣言中,袁世凱以“四巨頭”的名義提出了八大政綱,即:

一、立即取統一制度;

二、主持是非善惡之真公道,以正民俗;

三、暫時收束武備,先儲海陸軍人才;

四、開放門戶,輸入外資,興辦鐵路礦山建置鋼鐵工廠,以厚民生;

五、提倡資助國民實業,先着手於農、林、工、商;

六、軍事、外交、財政、司法、交通皆取中央集權主義,其餘斟酌各省情形兼采地方分權主義;

七、迅速整理財政;

八、竭力調和黨見,維持秩序,爲各國承認之根本。

這麼一份看起來很美麗的東西,在全國卻掀起了軒然大,尤其是第三條引起了各省都督的憤恨。

收束武備?那不就是讓大家裁軍嗎?生逢亂世,有槍就是草頭王,撤軍?想都甭想

袁世凱對這些不肯裁軍的土皇帝也有辦法,每個省按照土地的多少,人口的多寡確定兵源,多出的部分政府一概不撥給經費。

現在南方各省因爲半年來的混亂,早就是羅掘俱窮了,哪裡還有閒錢養兵?不少省份只好忍痛裁弱留強,很多被裁撤的士兵直接上山當了土匪。

民國元年的下半年,比上半年更亂了

就再各省都督大罵袁世凱的時候,安徽軍諮府裡柴東亮正翹着二郎腿唱着:“我得意的笑,我得意的笑”

他想不高興都難,作爲江淮巡閱使和安徽都督,柴東亮按照這個規定可以養三個師的兵力。

而眼下,他滿算連不在軍隊編制範圍的商警總隊都算上,也就纔剛剛一萬人???別人撤軍,柴東亮可以光明正大的擴軍了

第179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327章 我們的青島(六)第127章 一夜成名第328章 我們的青島(七)第216章 紅色娘子軍來的不是時候第230章 我們的青島(九)第199章 騎兵對決第11章 新軍易幟第281章 節外生枝第130章 三大件第103章 黃雀在後第195章 血火奉天城第191章 哈里曼借款第150章 好大的胃口第322章 我們的青島(一)第290章 袁世凱的末日第229章 血光團第242章 將孫文開除黨籍第197章 騎兵打步兵第217章 民憲黨第179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311章 南北合流第10章 暗流洶涌第157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126章 巡閱江淮第10章 暗流洶涌第113章 秘方第170章 擦槍走火第51章 密室虧心第286章 袁世凱的反撲第140章 擴軍計劃第55章 初見成效第293章 玩火自焚(上)第158章 收復國土的第一槍第61章 內鬥第341章 我養了一隻天皇(下)第87章 孫文失策第208章 拯救大兵第139章 南北雙雄第62章 城破第205章 困獸猶鬥(上)第242章 將孫文開除黨籍第142章 好戲連臺第37章 天才第312章 蔡鍔的選擇第58章 人走時運馬走膘(中)第83章 抓捕(下)第184章 鬼狐和天下浪人第82章 抓捕(上)第69章 弔唁(中)第261章 梁啓超與蔡鍔第278章 素質與體制第109章 神兵天降第217章 民憲黨第320章 彼之二逼,吾之臥底第6章 兩個李鬼第81章 穿越者的責任第120章 塹壕戰第197章 騎兵打步兵第104章 一箭三雕(上)第293章 玩火自焚(上)第1章 一夢百年第175章 推波助瀾第275章 機遇和危機第98章 千鈞一髮第320章 彼之二逼,吾之臥底第317章 世界大戰爆發的前夜第111章 血濃於水(下)第221章 躺着也中槍第203章 天殺的小日本第11章 新軍易幟第325章 我們的青島(四)第228章 狗咬狗第193章 不一樣的九一八(上)第188章 一石二鳥第42章 工業園第278章 素質與體制第96章 吸血蝙蝠第295章 水上飛機航母第158章 收復國土的第一槍第136章 作秀第287章 提前出臺的二十一條第337章 拆出一個新中國(下)第101章 好快的刀第202章 以身爲餌第225章 反叛與革命第227章 聰明的一休(下)第130章 三大件第17章 鴻門宴(下)第114章 三喜臨門第81章 穿越者的責任第219章 大飛機和鋁合金第69章 弔唁(中)第11章 新軍易幟第204章 送死你去,黑鍋我背第288章 抗戰的一天來到了第47章 龜奴也要革命第13章 邀買人心第184章 鬼狐和天下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