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有錢和沒錢(下)

@@@@@

國民總值這個概念其實是楊秋偷換的,目前世界上還沒有這個說法,只有1908年起美國華爾街率先採用的全美工農總值統計法。這個統計法比後世粗糙了些,但還是能比較能客觀反映各國的經濟狀況。

其實從回來後,他就發現缺乏有效國家統計數據,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都是大家喊出來的,根本沒有任何數字可證明,一直苦於無法展現出一個完整的數字化民國。後來從漢格爾處得知1908年起美國華爾街就開始使用全美工農統計法後,便立刻派人去學習,還聘請專家手把手來教。爲增加精確性從1913年起還派人去美國學習並大量引進機械計算機,15年時更是花50萬美元天價從瑞士購買最新專利由國內仿造。16年起還嚴格要求各家大學都必須增設機械計算機課程,以解決設計、製造和統計學上效率慢的問題。

統計法學會了,機械計算機開始普及,但這個連他開會前都不知道的數字......實在是出乎預料!

工業總值他不意外,從1912年起一系列坑蒙拐騙後這點投資還是有的,因爲光是俄國就搬回37億。即使歐戰主要生產軍工,但幾個工業集團也都在生產工業設備賣到全國,這些都是要計算進總值的,所以這個數字應該說非常保守了。而且因爲法國恢復緩慢,俄國工業癱瘓,意大利和日本都萎縮嚴重,奧匈解體等等因素,世界工業總量實際上比14年還低些,所以佔5%並不奇怪。

但490億美元這個偷換概念的總值就太駭人了!美國才880億美元。滿世界的殖民地的英國才570億美元。如果照這個數字,即使按照民國最低年增長7%,英國3%計算。7年後就能將超越英國成爲世界第二?

其實真要有準備,世界第三經濟體也沒什麼好驚奇的,大清朝當年還世界第一呢。美國也曾仰望中英法等國的耀眼數字畫圈圈。工農總值更完全是虛化的東西,即使現在按照統計局去年的4.6億(未算收復國土)人口計算,人均也才106美元,比美國差了近十倍,其中電力、能源、鋼鐵和糧食產量更是差距極大。

但完全沒準備狀態下聽到這個數字,他的確是被驚到了!才發現自己腦海裡還是平行世界清末民初悲慘世界那套東西,事實上國內貧富差距是很大,但完整保存下滿清遺產後遠沒有軍閥混戰幾十年後那麼離譜。

這聲撲哧也惹得衆人紛紛扭頭,連貝祖貽都停下敘述看楊秋。那眼神好看見到了怪物。黎元洪更是湊近了問道:“辰華,這有什麼好笑的?”

是啊,這有什麼好笑的?

楊秋看看四周。發現大家對這個數字還沒剛纔的收入驚訝。頓時察覺是自己失態了。張張嘴巴指了指數字後,又突然停下了動作。因爲他突然發現個事情。其實黎元洪這些人也有自己的驕傲!說到底還是自己受後世宣傳和軍閥時期的影響太深,反而沒這個時代的人那樣瞭解國家的方方面面。民國和世界是有差距,但還沒到需要頂禮膜拜的程度,即使連續的甲午和庚子年賠款後,1911年滿清經濟總量依然是日本的三倍多。而在1912年重新撿起工業後,事實上已經成爲英美法德意之後的第6大工業國家!國民總值是日本的5倍,工業總值是日本的2倍,真正的差距其實是技術而不是經濟。

貝祖貽耳廓有些發燙,甚至私底裡還有些生氣,因爲他誤會楊秋不相信這個數字。要知道爲了完成楊秋提出的全國經濟人口普查,財政部聯合民政部、統計局,甚至警察、國民警衛隊都出動了,而且上頭三番五次要求精確,每個數字都是兩撥人在分開統計,誰出錯就捲鋪蓋回家。

這麼辛苦認真卻被懷疑,青年人沒點脾氣纔怪呢,所以立刻漲紅脖子說道:“副總統。我們派人去美國學金融統計學,花了兩年多才統計完畢,最後還僱傭美國財政專家覈算複審,所以我們敢保證,這個數字不能說百分百準確但肯定是隻少不多。”

“還有少的?”蔡鍔忍不住拍了下額頭,目光投向張文景。後者白了眼帶着點怨氣說道:“當然有漏的!你們軍隊到現在都沒把東北和西北收復國土穩定,社會結構還沒健全,讓我們怎麼統計?”

看他那個眼神,蔡鍔決定不和他爭辯,敢情軍隊還拖國家後腿了。

貝祖貽繼續說道:“其實是不是準確有個算法最簡單了。以去年爲例,我國中央財政收入是30億民元,由於我國還遠未擺脫農業國的帽子,稅率低於工業國家普遍的8%至9%之間,只有5%左右,所以賦稅收入約25億。但我國和歐美相比多了鹽煙專賣、國有企業利潤和政府海外投資三項,這三項去年恰好給中央財政增加5億收入。”

楊秋聽出了他話裡的意思,呵呵一笑起身鞠了個躬:“此事是我的錯,我向財政部和參與此次統計的工作人員道歉。其實我就是在想,原來我們這些人也不算沒用,總算保住了第三這個位子。”

“呵呵......。”

衆人既佩服楊秋起身當面道歉的度量,也爲後面的話高興。他們都是政府要員,不管懷有什麼心思,到他們這個地位誰不希望做出點讓後世銘記的政績出來?否則黎元洪也不會眼巴巴低身下氣想當首任正式大總統了。

貝祖貽也沒想到楊秋會當面道歉,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補充道:“其實副總統不用驚訝,別看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三,但國內貧富差距卻很大!且人均與美國差9倍,就連日本去年也有80億,但他們人口卻只有我國的9成,按人均算我國國民的還沒日本人富裕呢。”

張文景也趁機說道:“這個統計的確意義不大,只能體現國家的總體水平罷了。大家別看去年我們的財政收入有30億,可架不住開銷太大。

免費教育是重中之重,根據統計目前實際教育覆蓋人口只有2.5億,在讀學童5500餘萬,補貼全國各私塾萬餘家,洋老師4萬餘(歐戰梅花協議引進),我國自己的老師才51萬,缺額達百萬之巨!光此項政府每年支出就要12億之多!如果算上全部國土和人口,我們預計起碼每年要支出20億!軍隊也是大頭,每年8億雷打不動,剩下10億纔是政府開支和建設投資。但我們僅去年各項建設政府和建設開支就高達30億元。撇開損耗不談,每年要虧空20億。

能維持這麼多年主要靠三方面,一是現在我們每年發行約10億國債補貼,二是16年至18年這三年的軍費實則由英法承擔節省不少,還有就是那筆50億的貸款和戰爭收益,恰好彌補這塊大漏洞。但這些錢都花了,光我這次出去就花了4億多,要麼讓鬆坡去找挑起歐美繼續掐一架,要麼財政還是沒好轉的跡象。”

“哈哈......。”

大家都樂了起來,但也明白了國家的困難。別看490億看上去富裕了,但每年20億赤字卻是結結實實的壓力,本來還想着散會後找財政部商量撥款多造幾艘軍艦的邱寶仁連忙收起這個心思,往日他們一直覺得海軍總有點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尷尬,現在才知道不是不想造,而是國家真沒錢。

尤其是這個教育,實在是太耗錢了!偏偏此項國策天王老子都不敢提廢除。全民教育是必須的,國家想要走上富強,民族振興都要靠教育!遍觀世界,英美法德這些工業強國,那個不是普及了中學教育?就連手下敗將的日本,按照平均數算受教育人口比例也高於民國。

見到大家冷場,貝祖貽充分發揮年輕人敢言敢做的風格,大聲朗道:“困難不是不可克服,國家現在工業、鐵路、通訊和電力這些上每投入一分錢,幾年後回報就是數倍甚至數十倍!所以我們分析,改變目前困境主要有三個辦法。第一是要儘快學習歐美,廢除金本位制度,將金銀變成商品而不是貨幣,利用差價大量回籠金銀髮行紙幣,按照我們的預測,僅此項就能增加約20億紙幣的流通量!

第二就是儘快開徵工商增值稅,提高部分商品的關稅,這樣不僅可以保護民族企業,也可以將目前的均稅提高到6%。

其三就是要儘早開放糧禁,因爲這樣可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國家財政比例。”

前兩個意見楊秋都同意,但第三項卻讓他暗暗皺眉。說心裡話,目前工業能快速發展不僅僅是因爲歐戰,還有故意打壓糧價的作用。民國糧價其實是偏低很多的!這是楊秋故意所爲,因爲將糧價維持在極低價格,不惜靠國有農場和向外採購等方法打擊國內農產品漲價趨勢,實際上是對工業的一種變相補貼。因爲糧食價格是所有物價的基礎,一旦糧食價格上漲,工資、原材料等等都要上漲,勢必會導致纔剛起步的民族資本家減少投入。雖然這種方法比日本故意擡高糧價更加隱晦,識字不多的老百姓甚至還覺得這纔是好日子,但實際上卻都是對農民的剝削。

連楊秋自己都知道,以剪刀差來刺激市場和社會發展的辦法,是對農業的一種極度剝削行爲,在一個落後的國家發展經濟的初期可以實行,但隨着社會發展將會造成貧富差距加大,嚴重增加社會矛盾。

可現在就開放.......他不願意。

第155章 分崩離析(下)第851章 轉折(六)第20章 申樹楷第10章 上門要人第145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238 落幕(二)第1060章 全面反攻第100章 歷史賜予的機會第83章 暗戰起第1049章 木村的逆襲第642章 開始燒錢第399章 訪美第251章 警衛隊的改革第403章 塞瓦斯托波爾的故事(上)第573章 追逐和趁火打劫第169章 暗戰滇桂黔(三)第662章 下個套第546章 一個銅板兩個面第583章 華人自治區計劃第939章 關島,戰旗飄揚(六)第395章 好處費第1035 挺進烏拉爾(中)第455章 移民土地法第917章 突襲(二)第780章 帝國之瘍(八)第698章 兩個人的戰爭之--攪動風雲第546章 一個銅板兩個面第718章 萌動(三)第29章 上海事第720章 萌動(五)第837章 117萬!第323章 男兒向天笑(一)第27章 八月十五殺韃子第450章 蔡鍔接手第321章 日德開戰第223章 蔡鍔的手段第389章 海軍之春第991章 決戰吧!海軍(五)第856章 砸不爛的烏龜殼第214章 簡單多數(上)第577章 搭上胡佛的線第1050章 血灑雨林第845章 發動在即第184章 新的開始第638章 亂作一團第50章 崛起的一天(五)第659章 連捅三刀(三)第358章 永鎮山河第115章 逼第483章 中亞的風(二)第538章 又出事了?第806章 大戰起(一)第966章 威克島(一)第624章 白崇禧帶來的好消息第858 連捅三刀(二)第438章 背叛(一)第795章 戰波斯(五)第101章 定長沙第91章 改制第238 落幕(二)第70章 武勝關上的執着第837章 117萬!第841章 羅斯福出手第683章 沙特建國(十五)第193章 未雨綢繆第899章 開羅(五)第60章 大清朝的最後一次決斷第490章 爆海軍(下)第700章 瘋狂(二)第945章 印度四件事第94章 黃興到第290章 神話破滅(九)第368章 從琉球開始第703章 瘋狂(完)第616章 大戰略第470章 萊茵蘭第713章 叛逃(三)第693章 報復來了第23章 一個人殺來?第729章 軍備競賽(六)第868章 鋼鐵龍騎兵第448章 全面出擊第875章 美國捲入倒計時第668章 3010計劃第641章 日本的解決之道第600章 南洋大暴動(七)第618章 精銳對老兵(二)第414章 驚變和滾地龍第630章 十年計劃(下)第881章 搶(二)第485章 中亞的風(四)第892章 湄公河不是天譴(上)第286章 神話破滅(五)第141章 雙雄爭西南(二)第536章 改革和危機第887章 海騎兵第941章 關島,戰旗飄揚(八)第584章 倒黴的民黨第769章 戰爭爆發第522章 死亡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