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一柄青魚劍

三四萬人的撤退,聽上去很容易,可做起來,卻很困難。

鉅鹿之圍被解之後,山東北部的諸侯,一個個重又活躍起來。廣陽郡陳餘立刻向恆山郡發起了攻擊;又有趙國大將司馬卬,在井陘收攏先前被王離擊潰的武臣所部,復奪了井陘關。

這司馬卬,原本是武臣身邊的一名將領。

王離擊殺了武臣之後,他帶着千餘人就躲進了井陘山中。楚軍擊殺王離,消息一傳入司馬卬的耳中,他立刻派人前往鉅鹿,表示願意臣服楚王,收攏兵馬,爲楚軍奪取太原和上黨。

這在任何人聽來,無疑是一個笑話。

你千餘人,就想奪取兩郡之地?

可范增卻笑着說:“上將軍,這司馬卬倒也是個人才啊。”

項羽在殺死了宋義,奪取了兵權之後,楚王熊心不得已,任命項羽爲楚國上將軍,柱國大臣。

在楚國的官職體系中,上將軍和柱國大臣是令尹的左膀右臂。一個手握兵權,一個執掌民生施政。宋義被殺死之後,熊心痛心至極,不願意再任命他人爲令尹。於是,就把兩個職務都給了項羽。其實也就是告訴項羽:我不會任命你做令尹,但是我會把令尹的權力給你!

這,也許能算做一種妥協吧。

項羽雖然爲不能擔當令尹而遺憾,卻也知道,這是熊心的底線,不可以再逼迫了!

畢竟他現在名義上,仍舊是楚國的臣子。而作爲換取軍政大權的條件,熊心也非常強硬的要求,封劉邦爲武安侯,接手南陽陳縣和潁川的戰事。因爲劉邦,已成爲熊心唯一能倚重的人了……陳縣等地,目前仍在秦軍的掌控之中。劉邦身邊雖有樊噲周勃這樣的將領,但是卻沒有一兵一卒。項羽在和范增商議之後,決定爲安撫楚王的心情,退讓一步,答應下來。

因爲,有將無兵,他劉邦如何成事?

正沉浸在鉅鹿大捷喜悅中的項羽,聞聽范增誇獎司馬卬,不由得疑惑起來。

“亞父,這司馬卬有何出衆之處呢?”

項梁死後,項羽爲穩住范增的心思,於是拜范增爲亞父。

范增說:“上將軍難道就沒有看出來嗎?這司馬卬是在借勢啊……上將軍鉅鹿大戰雄風,羣雄莫不俯首。司馬卬現在提出要投靠您,等於是借了你的聲威,相信能迅速成就了氣候。

不過嘛,他藉助你的聲威成事;上將軍何不借他之手,分化張耳陳餘的實力?”

項羽一怔,“分化?”

“如今武臣雖死,可是張耳陳餘兩人在趙地的聲威,卻爲受到太大的影響。說一句不好聽的話,武臣從未真正的成爲趙王,他只是張耳陳餘退出來的一個幌子罷了……上將軍如今是出兵救援鉅鹿,若是乘機吞併,則有失仁義之名。所以,不妨讓司馬卬出來,攪渾趙地局勢。

司馬卬是趙人,所以出面也不會有太多人反感。

如果他真能拿下了太原和上黨兩郡,於上將軍下一步攻掠邯鄲,也不是沒有助益。到時候,可令司馬卬佔居上黨,威脅河東,牽制邯鄲側翼。此一來,還能讓咸陽方面,感到惶恐。”

項羽眼睛一亮,似是明白了范增話中的含義。

他輕輕點頭,若有所思道:“亞父的意思是……”

范增一臉高深莫測的笑容,點了點頭,卻沒有再開口!

正月二十一,北疆大部分地方的積雪,陸陸續續的融化了。

雲中原陽鎮,本是一個縣城。不過在李成出任雲中郡守之後,把原陽由縣,改編成了一個鎮,隸屬於武泉縣治下。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原因有很多種。而最重要的是,李成手中的可用之人,並不算多。特別是當他要在塞外營建武川,還要出兵雁門,在勾注山築關。

這許許多多的事情,都需要有合適的人選才可以進行。

可事實上,不管是李成還是劉闞,都面臨着一個吏員緊張的局面。

原陽原來是一個縣,可人口只有七千。這麼點的人口,卻要浪費一個縣所需的吏員,不免可惜。

所以李成在接掌雲中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雲中郡治下的十八個縣,所編成了七個縣城。將一些人口稀缺,不足萬人,或者剛過了萬人的縣城,全部編入周邊的大縣之中。一方面可以方便管理,另一方面也能獲得足夠的吏員來使用……爲此,李成專門做一條程,呈報劉闞。

劉闞的批覆是:着準精簡,以爲範例!

也就是說,如果李成做的成功了,那麼九原郡,也將要效仿雲中郡,整合郡縣。

原陽鎮,雖然降級成鎮,卻變得繁華起來。

作爲武泉縣的基地,原陽鎮承擔起了鑄造,練兵,和倉儲的責任。於是這人口,非但沒有流失,反而增加了不少。原本散佈在原陽周邊的工匠,紛紛集中在了原陽,成爲雲中一大重鎮。

正晌午時,一個鬚髮灰白,體魄雄健的男子,走進了一家鐵匠鋪。

“客人,可有什麼需要?”

店中的夥計,熱情的迎上前來,很恭敬的說:“我們長記打造出了物品,在原陽可是首屈一指。”

男子身披一件灰色的粗布大袍,從袖子裡取出一張圖紙。

“我想鑄劍!”

“鑄劍?”

夥計接過了圖紙,掃了一眼,眉頭不由得一皺,“客人,請稍候,您這劍不同於尋常,恐怕需要我們的大師傅看過才能決定。這樣吧,您稍坐,我這就去請我們大師傅出來和您商議。”

大漢點點頭,在榻上坐下。

不一會兒的功夫,從後堂走出一個身穿坎肩,赤裸雙臂的壯漢。

“客人,您要鑄劍?”

“正是!”

“我叫長昇,是這長記的管事,不知能否讓我看看您的劍圖?”

“當然!”

大漢把圖紙遞給了長昇,他拿着圖紙,端詳了一陣子,輕聲道:“客人,您這劍,不一般啊。”

“嘿嘿,不知你能否鑄成?”

“鑄劍自是沒問題,可您這把劍的材料需要仔細斟酌,還有這個形狀,也許專門打造劍胚。

一時半會的,是難以鑄成,而且價錢……”

大漢從袖子裡,取出了一鎰黃金,擺放在了桌案上,“如能讓我滿意,我願出十五鎰黃金,這是定錢。”

我的天,一柄劍,居然要十五鎰黃金?

長昇看了一眼案子上的黃金,又看了看圖紙,“三個月!”

“不行,最多一個月……我可以再加十五鎰黃金……如果你能提前一天,在三十鎰黃金的基礎上,我就多給一鎰。你看怎麼樣?如果不行的話,我就去別的地方,找別人爲我鑄劍。”

三十鎰黃金……

長昇皺起了眉頭,沉思不語。

片刻後,他一咬牙,“成,就這麼說定了!”

大漢站起身,“如此,我一個月之後,前來取劍。”

“客人,這劍,叫做何名?”

大漢的腳步微微一頓,猶豫了一下之後,輕聲道:“青魚,就叫做青魚劍!”

劍圖上,畫者一柄奇形長劍,渾若魚狀。在圖形旁邊,還標註着各種要求,諸如重量、材料,等等。

長昇看着劍圖,輕輕搖頭道:“好奇怪的劍……青魚劍?倒也真是形如其名……哈,真奇怪!”

劉闞的病,也算不得什麼大病。

在牀上躺了兩天之後,他就能下地行動了。這才一下地,他就立刻忙碌起來。

朐衍只是一個小城!

也許過兩年,這裡會成爲一個繁華之地,但是現在,正百廢待興。

十萬流民,已經分批安置下來。其中有四萬多人,被轉移到了五原縣,以擴充當地的人口。

四萬人,對於五原城而言,並不算太多,而對於整個幷州而言,這點人根本就不算什麼。但是在幷州,有一個最大的好處,那就是沒有太多的利益糾葛。特別是烏氏堡被消滅之後,劉闞就是幷州最大的獲益者。在幷州推行均田和府兵制,相對而言,也就最輕鬆,最順利。

而對這四萬流民來說,只要他們到了幷州,不但可以獲得土地,還能得到耕牛和農具,建立起自己的家園。中原百姓的土地情結,無疑是極其強烈。在聽說了移民幷州的好處之後,踊躍報名者無數……其中還有許多朐衍的原住民,也非常願意去幷州,建立一個新的家園。

至於均田制和府兵制,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

一切,到來年,就可以見分曉……

因爲是摸着石頭過河,所以蕭何非常重視幷州的新法推行。在一個月裡,往返朐衍幷州六次,和曹參反覆說明這新法的重要性。以至於曹參見到蕭何,甚至生出了想要逃跑的念頭。

劉闞倒是沒有過多的關注這件事。

新法已經制定下來,接下來就要看這幷州能否成功;如果成功了,那麼來年就可以在整個九原推行此事。不過,那就是來年的事情了,劉闞現在關心的另一件事,是即將回家的數萬秦軍。

山東局勢變得複雜起來,涉間這一支人馬,想要順利回來,就必須要清理出通路。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山東諸侯利益糾纏,錯綜複雜。

就拿陳餘張耳來說吧,兩人原本是師生關係,一直是親密的合作伙伴。但由於鉅鹿之圍,兩人已生出了間隙。張耳認爲,陳餘遲遲不肯出兵救援鉅鹿,是坐視不管,置他於死地。

可陳餘卻冤枉的很!

他數次派兵前往鉅鹿救援,不是被涉間阻攔住,就是被王離擊潰,怎能說是坐視不管?

“君侯,說穿了,這兩人是出現了分歧。”

陸賈笑道:“鉅鹿一戰之後,張耳的勢力大損,已經無法和陳餘相提並論。而且他看楚軍勢大,故而就生出了靠攏楚軍的念頭;可陳餘呢,雖被王離擊敗過幾次,但其根本並未損失。

陳餘手握廣陽、恆山兩郡,手中也有數萬大軍,如何肯投降楚軍?

不過,他二人既然生出間隙,倒也是一件好事情。賈願前往涿縣,爲涉將軍說出一條歸家之路。”

以前,劉闞總認爲這策士,就是靠耍弄嘴皮子爲生。

可是經歷了一連串的事件之後,他已經非常清醒的認識到,這策士的厲害之處。那可不僅僅是耍弄嘴皮子,而是要通曉形式,懂得對方心裡,知其喜好,謀後而動。只看蒯徹說服王離,還有早先陸賈說服章邯……很多事情,在劉闞看來很難辦,卻被蒯、陸輕易的解決。

如今,他聽陸賈要前往涿縣說服陳餘,不由得有些好奇了。

“陸先生,你又準備如何說服陳餘?”

陸賈笑道:“陳餘不願降楚,那就別降楚了。賈相信,陳餘如今也在猶豫,只需給他加一把火,定能讓他定下心思。”

“哦?”

“君侯,莫非忘記了陳餘,乃是趙人?”

“你是說……”

“楚人能尋楚王,難不成趙人就立不得趙王了嗎?”

高明……實在是高明!

如果陳餘立趙王,怎可能再屈居楚人之下?當然了,這個趙王可不能是武臣之流,必須是實實在在的趙國王室。如果陳餘立下了趙王,也就等於是從楚軍的身上,徹底的分離出來。

其結果,就如同現在的三齊田榮!

劉闞當下就同意了陸賈的請求,在準備了重金厚禮之後,陸賈帶着劉闞的希望,啓程前往涿縣。

然而,就在陸賈動身後數日,卻又發生了一件大事情,在山東各國,掀起軒然大波!

第65章 我名蒯徹第68章 狗屠車寧第31章 笑看風雲起(三)第243章 平原津(三)第310章 長征(十)第223章 千字文第42章 鄰家有女初成長(二)第232章 伴駕(二)第16章 赤帝之子將登場(二)第89章 博弈(二)第139章 元亨利貞第179章 血染臨河渡口第47章 出行第251章 烏氏倮第111章 弓倉是誰第29章 唯有義長存(一)第182章 扶蘇另一面(一)第159章 第一場大戰第155章 老羆營(四)第349章 高祖末日(二)第12章 赤旗書第99章 樓亭明月第348章 會師關中(完)第234章 伴駕(四)第283章 螳螂捕蟬第138章 大廈將傾,君欲何爲?第217章 平陽?嬴邑?第6章 呂后第264章 有熊出沒之故人第312章 九原之爭第一彈(一)第110章 血色第337章 會師關中(五)第192章 盧子高再出毒謀第360章 江山一盤棋(九)第343章 會師關中(十一)第204章 噩耗第221章 奏報第285章 徐縣第一戰第152章 老羆營(一)第242章 平原津(二)第188章 信任第42章 鄰家有女初成長(一)第37章 四靈紋瓿第174章 決戰河南地(四)第259章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六)第276章 風雲突變第259章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六)第138章 大廈將傾,君欲何爲?第283章 螳螂捕蟬第3章 沛(一)第188章 信任第244章 九原第340章 會師關中(八)第110章 血色第166章 冒頓和阿利鞮(二)第280章 張楚末日第40章 封禪樑父山(一)第24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四)第45章 傻子王信第298章 樓倉之戰(六)第363章 登基(一)第221章 奏報第61章 太極崩劍第72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二)第103章 赤旗九擊第214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197章 范陽神醫安期生第53章 大丈夫當如是第293章 樓倉之戰(一)第29章 唯有義長存(二)第342章 會師關中(十)第84章 君欲何求第344章 會師關中(十二)第358章 江山一盤棋(七)第307章 長征(七)第232章 伴駕(二)第245章 九原(二)第48章 暴徒灌嬰(一)第86章 暗藏殺機第31章 笑看風雲起(一)第289章 狂暴巨熊(一)第236章 伴駕(六)第59章 鉅野大盜第196章 劉巨將成親第164章 左賢王威武第61章 太極崩劍第331章 二十萬秦軍齊暴動第223章 千字文第290章 狂暴巨熊(二)第62章 古怪氣象第365章 登基(三)第16章 赤帝之子將登場(二)第256章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三)第36章 春夢了無痕第46章 你不如他第363章 登基(一)第23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三)第45章 傻子王信第79章 唐厲說法第134章 從此不信關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