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千字文

始皇帝三十四年的冬天,很冷!

就在隆冬到來的前夕,一場三十年未有的大雨,使得泗洪地區提前進入了冬季。

十月七日,往年這個時候,泗洪還很溫暖。可是今年,陡降的氣溫,讓泗洪居民措手不及。

沛縣、豐邑、留縣、齧桑等地,接二連三的出現了凍死人的事情。

突如其來的惡劣天氣,也讓泗水郡郡守嬴壯焦頭爛額。原本手裡的人員就不夠充足,出現了這種事情,更讓他有些無奈。緊急從各縣抽調大批官吏,商議如何解決這種棘手的難題。

而諸多問題之中,最主要的還是糧食問題。

由於早先一場大雨,讓許多農戶的家中都出現了短缺。相縣周遭還好,可是泗水沿岸,包括下邳彭城兩地,都開始有流民出沒。自古以來,流民都是一個大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勢必會演變成巨大的災難。嬴壯無奈之下,最終上報咸陽,請求開放樓倉儲備,以緩解危機。

樓倉,如今有大倉百餘座,糧窖近千。

按照大秦的規定,一口糧窖,可存放三千石糧食。近千口糧窖,那可就是差不多三百萬石糧食。

當然了,這些糧食是作爲戰略儲備糧。

更承擔着東海、泗水、九江郡的糧道樞紐。

開倉放糧。絕對是一件大事。即便是嬴壯。堂堂兩千石俸祿地一方大員。也不敢擅自決定。

好在這個時候。樓倉令。泗水都尉劉闞率部返回樓倉。

由於樓倉在興建之初。就考慮到了各種自然因素。密佈地溝渠。成功地保護了樓倉地安全。同時。一場大雨。還讓新興地睢水堤壩經受了考驗。即便是地處低窪。卻沒有受到影響。

聽說了下邳等地地災情之後。劉闞召集部曲。開放私倉。以緩解下邳地災情。

同時。居住在樓倉地呂文、陳義等人。通過各自地渠道。從外地購買糧草。劉闞更派人緊急入蜀。向江陽求援。十月二十日。西南典屬巴棘。籌糧草十萬石。自江陽出發。駛向邾縣。

不管是劉闞地私倉。還是呂文陳義地捐糧。

包括還未到達的巴蜀糧草,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泗水地區的災患。

至十一月十七日,沛、齧桑、胡陵、下邳四縣災民。共八萬餘人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各自返回家鄉。當咸陽同意開放樓倉儲糧的詔令抵達相縣時,災患已經得到了全面控制。無需再開倉放糧了……

在這一場意想不到的災害之中,樓倉鎮成爲泗洪地區最爲耀眼地一顆明珠。

嬴壯再次奏疏咸陽,要爲劉闞等人請功。

許多人紛紛登門向劉闞道喜。一時間,樓倉鎮人來人往,在寒冷得冬季裡,卻顯得格外熱鬧。

劉闞很不高興!

他坐在府衙大廳裡,聽着呂釋之的報告。

黑黝的麪皮,陰沉似水,讓人感到一種莫名的威壓。

“姐夫。我在下邳已經查出,張良的確曾住在那裡……他化名韓良,平日裡並不是引人注目。

據街坊鄰居說,這個張良在下邳幾年中,大部分時間也不與人交往,只是埋頭讀書。但是,去年八月,張良就離開了下邳,之後再也沒有回去。也沒有人知道。他究竟是去了何處。”

“那就是說,找不到他了?”

劉闞輕輕的敲擊着書案,聲音有些低沉。

呂釋之說:“從目前來看,的確是失蹤了……不過,姐夫請放心。我已秘密安排人手,在下邳暗中監視。一旦有蛛絲馬跡出現,我可以立刻得到消息。只是,我有些不明白,您爲何對這個張良如此看重?他在平陽的佈局。並不是非常高明……根本不足以讓你對他如此關注啊。”

你又怎知道。這張良日後好大的名聲?

劉闞在心裡默默唸叨了一句,暗中思量:這一次。張良地謀劃,的確是不甚完美。可智謀並非天生,也不是讀幾部書就能大成。歷史上的張良,真正聲名鵲起地時候,是在楚漢爭霸時。

時間,只有時間纔是培養一個策士的關鍵。

當這個人有了足夠的時間,足夠的經歷之後,一定會展現出驚人的能量。

現在不高明,卻不代表着日後也不高明。劉闞下意識的握緊了拳頭,在書案上輕輕一擂。

不管距離那楚漢爭霸還有多少時間,必須要有所行動了……

以前,自己是沒有這個能力。

而現在,劉闞已經坐穩了泗水都尉的職位,手中也有了自己的班底,是時候該主動出擊了。

“小豬,去找一下蒯先生,就說我晚上有要事,要和他商議……恩,你也過來!”

“喏!”

呂釋之拱手應命,退出了房間。

劉闞從書案上,拿起紙筆,沉吟片刻之後,伏案奮筆疾書。

信,是寫給巴曼的。

巴蜀地情況,已日趨明朗化。

始皇帝在成功收回了對巴蜀的控制權之後,大度的給予了巴曼許多特權。當然,這諸多特權和當年給秦清的特權不能同日而語。可是對於巴曼而言,足以建立起一支和秦枳對抗的力量。

蜀中巴人,隨之分爲兩派。

秦枳雖然失去了朝廷的支持,但是卻掌握着大筆財富。加上秦枳與許多土著巴人關係密切,所以隱隱形成了一股勢力。而巴曼,憑藉巴人商行的力量,加之始皇帝給予的特權,事業也蒸蒸日上。不過巴曼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在蜀郡。畢竟,巴棘在蜀郡,能給予她很多支持。

於是,昔日巴蜀,以江陽爲界。劃分爲兩個部分。

巴曼在唐厲地幫助下,並不急於擴張勢力,而是一步步的發展。

如今,巴曼的主要精力,是向沫水和青衣水流域發展。沫水和青衣水,都是江水上游的支流。流域之中也是以巴人爲主。按照唐厲的規劃,當巴曼在兩水流域站穩腳跟之後,就向江水上游滲透。如此一來,巴曼就可以在蜀郡徹底站穩,然後徐徐,向東南邛都夜郎國發展。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先巴蜀,後雲貴!

唐厲的這個謀劃,倒也頗符合劉闞地意思。巴曼不可能向巴郡發展。也不能向巴郡發展。

始皇帝需要的是一個分裂,相互爭鬥的巴蜀,而不是一個一人獨大地巴蜀。

不過。巴曼要發展,手裡地資源,相對缺乏。特別是人才,更是巴曼的一個大缺陷。掰着指頭算,審食其曹無傷,由於揹着官府地身份,不可能出面幫忙。張蒼年紀大了,又揹着一個通緝犯的身份,也不適合出面。至於唐厲可在幕後運籌帷幄。可是實際操辦的人員,並不算多。

江陽佐史李興,倒是向巴曼推薦了幾個人。只是,李興的背後,還有一個龐大的家族。

此人是當年蜀郡太守李冰的後代,他所推薦的人,也大都出自成都李家。如果全部任用的話,勢必會造成尾大不去的局面。必須要有另一派力量出面給予制約,才能更好地發展。

唐厲建議。由劉闞從樓倉抽調幾個人,入蜀郡協助。

經過一番商議,劉闞決定派出周昌苦行者兩人前往蜀郡。再加上已經動身啓程,前往蜀郡協助造紙的程邈,在短時間內,巴曼不需要爲人手方面的事情而操心。至於以後?到時再說吧!

“父親!”

門外傳來了一個童稚地聲音。

一個五歲大小的童子,走進了書房。

“平安,有事嗎?”

看見這童子,劉闞的臉上。立刻露出了一絲笑意。

童子。正是劉闞的兒子劉秦。平安是劉秦的小名,年方五歲的他。非常聰慧,已經能讀書識字。

呂不止一次的和劉闞提起,想要給劉秦找個老師。

只是劉闞回到樓倉之後,就趕上了那場災禍。之後一直忙着處理各種事情,沒有時間考慮。

要說起來,樓倉鎮裡,能識文斷字的人可不少。

不論是陳平也好,曹參也罷,還有蒯徹安期賈紹,包括劉闞在內,都可以教導劉秦。

但呂卻都不滿意。

“道子長於陰謀,所學陰鷙;蒯徹賈紹精於詭辯,也非良師。曹大哥倒是正常一些,可前些日子,我發現他居然在教平安老莊之術……我不是說老莊之術不好,可平安纔不過五歲啊。

我覺得,應該教給他一些正常的東西,適合於他這個年紀地東西。

太深奧的學識,實在不適合平安現在的年齡……阿闞,你還是想想辦法,看能否再找個人?”

哈,這可真的難壞了劉闞。

他如今公務也很繁忙,哪有時間考慮這些?

再說了,他認識的讀書人,除了樓倉這些個擅長於陰謀詭計的傢伙之外,大都是朝中官吏。

劉秦走到劉闞身邊,“父親,奶奶讓您過去一趟。”

“現在嗎?”

劉秦點點頭,“還有,娘讓孩兒問您,什麼時候給孩兒找個先生?“哦……”

劉闞放下筆,把公文折起收好,然後一把抱起劉秦。

一邊走,一邊笑呵呵的說:“平安喜歡讀書識字?”

“是!”

劉秦撓撓頭,卻羞澀一笑,“不過我不喜歡道子叔叔他們教給我的東西,好悶啊!”

想想也是,曹參教的是道德經,陳平蒯徹他們教地,是陰符經,商君書……安期還好一些,傳授的是黃帝內經。這些東西,連劉闞都看着頭疼,更不要說一個年紀只有五歲的孩子。

“等爹爹閒下來,一定專門編一本平安喜歡的書!”

話說出來了。可就一定要去做。

可是教給劉秦什麼呢?

英語之類的肯定不太可能……而劉闞前世所學的東西,大都與時代不符。劉闞抱着劉秦,一邊走一邊想。絞盡了腦汁,當劉闞快走到後宅院門口的時候,腦海中突然閃過了一個主意。

陳平他們教給劉秦地東西,不能說壞!

這世上。陰謀詭計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存在。

劉秦學那些東西,也不是沒有好處。但在學那些東西之前,必須要先學會如何做人……

有一篇文章,倒是頗符合劉秦地年紀。

劉闞想到這裡,就拿定了主意。

這時候,他已經走進了後宅,就見闞老夫人正坐在堂上,笑呵呵地和呂低聲交談着什麼。

這兩年,兒子的確是出息了。

可是陪伴老夫人地時間。相對也減少了。

所以,老夫人心裡也不甚痛快,故而劉闞走進來之後。她臉上地笑容一下子消失不見了。

“孩兒見過母親!”

劉闞放下劉秦,上前向闞老夫人行禮,“只不知道,母親找孩兒來,有什麼要事吩咐?”

劉秦跑到了呂的旁邊,依偎在呂的懷中。

老夫人說:“阿闞,你大哥的身子骨,已經見好了……可是他的婚事,卻不能總這麼拖着。

本來。年初我就想給他們操辦。可是王姬說,你是當家的,你不在家,總歸是不好。

如今你回來了,我就想着,早早把你哥哥的事情辦了吧。咱家也沒什麼人,索性挑選個好日子,讓你哥和王姬先把婚事操辦起來。還有,王姬的意思。想要讓信也轉到你哥的膝下。

就叫劉信,你覺得如何?”

劉巨身上地鎖奴印記,已經成功的取下。手術很成功,經過一年的調養,劉巨地身子骨也都痊癒了。不過,他還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整日在家裡陪着老夫人,有時候也會去軍營裡,和鍾離昧、灌嬰等人角力一番。而他和王姬的婚事。卻因爲劉闞不在家。一直拖着。

劉闞想了想,覺得這些年來。自己奔波在外,對虧了劉巨的照顧,母親纔不至於孤單。

雖說對劉巨的身份,還有一些疑慮。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劉巨沒有對他不利的舉動。甚至在一些時候,他毫不猶豫的出手襄助。幾年生活下來,劉巨已經融入了自己的這個家庭。

想到這裡,劉闞點點頭。

“母親說的極是,是孩兒疏忽了……這樣吧,我這就讓襄老挑選一個好日子,讓大哥和王姬成親。

信改姓地事情,我也沒有意見。

劉家人丁不旺,多個人也多些熱鬧。再說了,我也挺喜歡信的……呵呵,這傢伙頗有大哥的風範,如今軍營之中,都稱呼他做小羆。前兩天,鍾離還和我商量着,讓信加入老羆營呢。”

闞夫人聞聽,也笑了。

“阿闞,剛纔阿和我說,要你給平安找個先生,可有眉目了?”

劉闞一聽,忍不住瞪了呂一眼。

卻見呂朝他一笑,丁香輕吐,做了一個鬼臉。雖然已爲人母,可呂在大多數時候,依舊如同一個頑皮的少女。這一笑,卻是百媚叢生。劉闞雖然生氣她添亂,卻也不好再說什麼。

不等劉闞開口,劉秦搶先說話:“奶奶,父親剛纔說,要給我編一本書?”

“他?編書?”

闞夫人不禁啞然失笑,“與其讓他教你識字,還不如奶奶教你呢……阿闞,你可不要亂來。”

劉闞笑道:“母親,您放心,孩兒不會亂來的。

只是給平安找個合適的先生,的確不容易。孩兒所認識的人,都是有大學問。讓他們跑來教授平安,有點大材小用了……孩兒以爲,先請人以小篆和隸書分別書寫《倉頡篇》等文章樣本。這些文章都淺顯易懂,不甚太難。待孩兒有了時間,再請人爲平安寫一副《千字文》。”

倉頡篇是秦時字書,由廷尉李斯編著。

在後世,李斯的《倉頡篇》,趙高地《爰歷篇》和太史令胡毋敬的《博學篇》,被稱作是秦小篆的定型文字。與後來,這三篇文章統稱爲《倉頡篇》,成爲少兒啓蒙讀物。只不過,後世流傳的倉頡篇,大都是已隸書爲主,秦小篆的倉頡篇,已經失傳。而在這個時代,讀書人並不多。所以知道這三篇文章的人,也非常稀少。劉闞打算,請李斯趙高親自書寫字書。

胡毋敬已經死了,不過可以請叔孫通代筆。李斯嘛,劉闞能通過李由拜請筆墨。只是趙高……劉闞對這死太監着實沒有什麼好感,但考慮到這爰歷篇的真跡,劉闞還是決定,請嬴壯出面,代爲拜請筆墨。不過,這三篇文字,收藏的價值遠遠大過本身的價值。

呂瞪大了眼睛,忍不住開口問道:“阿闞,你不是說真地吧……不行,你今天必須說明白,你打算教平安什麼?可別教他一些亂七八糟地東西。要是那樣,我寧可請母親來教導平安。”

看起來,如果不說出個子醜寅卯,闞夫人和呂,都不會答應。

劉闞嘆了口氣,坐下來,伸出手示意劉秦上前。

他輕輕撫摸着劉秦那一頭烏黑柔順的長髮,閉上眼睛,努力得回憶一篇前世所學過地文章。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音ze,四聲),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雲騰致雨,露結爲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音nai,四聲),菜重芥姜……”

劉闞輕吟低唱,一曲南朝梁武帝時期,散騎侍郎周興嗣所做的《千字文》,從他口中徐徐流出。

這千字文,無一字相同,卻又句句含有深意。

那周興嗣爲做《千字文》,而一夜白頭,可見其中艱辛。其文華美,蘊意深邃,又簡單易學,琅琅上口。劉闞覺得,這千字文遠比後世流行的那種所謂的白話文啓蒙讀物,強出百倍。

而且又符合這個時代的要求,劉秦學習起來,最爲合適。

闞夫人和呂兩人,呆呆的看着劉闞。

許久之後,闞夫人突然笑道:“如此文章,竟出自我兒之口?阿闞,若非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娘真不敢相信,這文章竟是出自於你……也罷,如此華美之文,的確也適合平安這等年紀。

阿闞,此文何名?”

劉闞說:“這文章共有千字,就叫千字文吧。母親若覺得合適,我這就請人拓寫字本,如何?”

“甚好,甚好!”

闞夫人和呂連連稱讚。

劉闞則輕輕揉着劉秦的腦袋,心裡苦笑一聲:我的兒,你老子爲了你,可是不要臉的當了一次文學大盜。只願能對你有所裨益,莫要辜負了我這一番苦心纔是……千字文,真絕唱也!

第25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五)第362章 江山一盤棋(十一)第119章 寡婦清第114章 農家學子第189章 回樓倉第104章 恩威並施第213章 叔孫通第24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四)第125章 陰謀家?冒險家?第120章 別墨苦行者第167章 棄子第285章 徐縣第一戰第34章 歡宴(二)第119章 寡婦清第214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358章 江山一盤棋(七)第249章 天哭(三)第241章 平原津(一)第58章 回眸第348章 會師關中(完)第68章 狗屠車寧第89章 博弈(二)第28章 始皇帝(二)第373章 絕唱第301章 長征(一)第72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二)第330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完)第368章 勢無可擋第224章 蕭何來訪第361章 江山一盤棋(十)第190章 韓信(一)第130章 鍾離相隨第61章 太極崩劍第308章 長征(八)第201章 疑似故人第204章 噩耗第95章 任囂到來第123章 好漢鍾離昧第148章 演武(二)第91章 博弈(四)第276章 風雲突變第333章 會師關中(一)第183章 扶蘇另一面(二)第174章 決戰河南地(四)第85章 棄我去者昨日不可留第190章 韓信(一)第279章 寧陵君第122章 走馬郯縣第210章 巴蜀風雲(五)第326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七)第255章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二)第212章 上邪第81章 蕭何示警第265章 有熊出沒之李左車第209章 巴蜀風雲(四)第188章 信任第4章 沛(二)第270章 何方神聖(一)第177章 選擇第152章 老羆營(一)第313章 九原之爭第一彈(二)第332章 女王第256章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三)第324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五)第184章 泗水都尉第239章 琅琊密議第63章 綠蟻醅酒言天數第82章 國風相鼠第21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一)第191章 韓信(二)第81章 蕭何示警第33章 歡宴(一)第252章 熊與魚第63章 綠蟻醅酒言天數第241章 平原津(一)第331章 二十萬秦軍齊暴動第2章 白龍伏屍(二)第373章 絕唱第249章 天哭(三)第252章 熊與魚第64章 范陽術士第27章 成也法,敗也法第280章 張楚末日第73章 回家第290章 狂暴巨熊(二)第20章 昭陽大澤第367章 河洛之變第68章 狗屠車寧第86章 暗藏殺機第214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153章 老羆營(二)第260章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七)第121章 有舍有得第114章 農家學子第201章 疑似故人第372章 四面楚歌第238章 八大郎中之公子嬰第213章 叔孫通第150章 演武(四)第308章 長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