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上邪

李成沉靜的看着劉闞,腦海中卻浮現出離開咸陽時的狀況。

事實上,就在歲末之際,大公子嬴扶蘇就返回咸陽向始皇帝述職。作爲扶蘇的門下司馬,李成自然也要隨行。不過當他們剛一進入咸陽,就接連發生了幾件大事,引起了扶蘇的關注。

第一件事情就是那盧子高申無病師徒所引發的坑殺方士的事件。

不過對於這件事,扶蘇倒不是非常在意。原本就對那些裝神弄鬼,妖言惑衆的方士不甚喜愛,殺了也就殺了吧……問題在於,始皇帝因爲這件事情,對所有人都產生出了一種不信任。

以前,始皇帝是對六國後裔不信任!

後來由於淳于越反對老秦的政策,引發出焚書之事,讓始皇帝對留在咸陽的儒生博士們感到厭煩。

如今,那盧子高師徒曾甚得始皇帝的尊敬。

可沒有想到,這兩人竟然暗藏禍心。最可怕的是,始皇帝感覺到咸陽宮的內侍們,也並非忠心耿耿。特別是在正月初一時,始皇帝在祭祀歸來的途中,看見廷尉李斯的車馬儀仗奢華,就隨口和身邊的人嘀咕了兩句。沒想到在第二天,李斯就立刻更換了車馬,令始皇帝勃然大怒。

這許多因素加在一起,讓始皇帝越發的疑神疑鬼起來。甚至更引發出了對老秦舊臣地不信任。新年伊始。丞相王綰去職,由李斯接掌丞相之職。

表面上看,似乎一切正常。

但始皇帝卻趁着丞相更迭之際,將丞相府的權利大肆消減。昔日丞相府所負責的種種事務,有大半被始皇帝掌控在自己的手裡。緊跟着,都尉軍被納入藍田大營治下。而掌控藍田大營的人,就是皇子嬴將閭……這也就等於把藍田大營從大將軍府剝離出來,變成了始皇帝的一支私軍。當那些大臣們不再值得我信任地時候,至少我的兒子們不會背叛我,對大秦不利!

扶蘇生出了一種從未有過地憂慮。

當上位者不再信任屬下地時候。也就是衰敗地開始。

好在始皇帝雖然不再相信李斯等人。但至少對蒙毅依然如故。

第二件事情。在始皇帝着手準備收回巴蜀控制權地時候。上卿蒙毅查出了中車府令趙高。通過女婿閻樂收授秦枳賄賂地事情。險些把趙高處決。若非始皇帝對趙高頗爲喜愛。出面保全了趙高地性命。趙高一家只怕是凶多吉少。這原本也沒有什麼問題。可是扶蘇卻很擔心。

大秦統一六國之初地那種清明吏治。似乎在逐漸地消亡。

一個小小地內侍。居然敢如此收授賄賂。那麼老秦之下地官吏。又會是什麼樣地一種情況?

如果說。這兩件事情都還是內憂的話,那麼第三件事情,顯然是外患了!

正月初一。春雷炸響。

濟北郡樑父山上的一株古鬆遭雷劈之後,有人從古松下面挖出了一塊人形奇石,胸口有老秦亡,大楚興;晏子生,田三分十二個銘文。

所謂銘文,就是指在金屬器皿上。以或凸出,或凹陷形式印刻的文字。

那人形奇石上的銘文,混若天成一般,令人生出無限地遐想。這樑父山,自古就是封禪之地。如今雷劈樑父山,奇石出現,莫非是上天的旨意?這鬼神之說,自古以來就有極強的蠱惑人心之用。加之這事情發生地突然,等當地官員反應過來的時候。讖語已傳遍了天下。

甚至連關中都得到了消息。一時間人心惶惶。

讖語中的頭六個字,倒是不難理解。早在楚國滅亡的時候。就有故楚陰陽大家南公留下讖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六個字,不過是對應了那一句讖語而已,想來很多人都明白。

然而後六個字,卻顯得意義非常。

晏子,想必說的是那故齊名相晏子吧……不過,晏子已死了幾百年,這晏子生又是什麼意思?

好吧,權作晏子重生來解釋着三個字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可是田三分地含義又做什麼解釋?不過,不管是什麼意思,有一件事情卻是清楚。那就是有人忍不住,要跳出來搞鬼!

始皇帝,何等剛硬之人!

甚至連神靈都不放在眼中,又怎可能被這讖語所恐嚇?

非但沒能恐嚇住他,反而讓始皇帝心生暴怒之情。在得到消息之後,毫不猶豫的下令,要將樑父山方圓三百里的百姓全部誅殺。連帶着位於樑父山附近的博陽縣(濟北郡治所)和嬴縣(今山東萊蕪)兩縣大小官員全部處置,兩縣共十餘萬人口,一個不留,也要全部誅殺。

幸好嬴扶蘇、蒙毅兩人死諫,總算是勸住了始皇帝。

不過始皇帝卻下令要徹查此事,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始作俑者查找出來。若不能在限期之內把那幕後主使者查出來的話,則博陽、嬴縣兩地的大小官員,包括十餘萬百姓全部處斬。

誰來接手這件事?

且不說事情發生在濟北郡,原本就是故齊國的領地。當地豪族大戶多不勝數,民衆對老秦也頗有怨念。再加上已經過了些日子,可以想象出來,若追查這件事情,一定會困難重重。

更何況,如果追查失敗,還要承受始皇帝的怒火……

所以,當始皇帝詢問地時候,滿朝文武竟然沒有一個人願意站出來接手。這也讓始皇帝嬴政更加地憤怒。

最後還是大將軍馮劫站了出來。“臣有一人推薦,也許能擔當此事。”

嬴政強壓着火氣問道:“不知大將軍要推薦什麼人呢?”

“臣曾聽人說,泗水都尉劉闞足智多謀,且勇武果敢,有大將之才,甚得大公子的看重。上將軍蒙恬、上卿蒙毅也多次在臣面前誇獎他。說他知曉律法,能臨危不亂,且心思縝密。

如今,泗洪地區平靜,沒有任何異常。

陛下何不詔令劉闞都尉以泗水都尉之職,暫領廷尉正之責,出面徹查濟北郡樑父山之事?”

廷尉正。是廷尉屬官,執掌刑獄之事。

如今,朝廷因爲李斯被提拔爲丞相,使得廷尉一職暫時空缺。

按照秦法,似廷尉這種職務,劉闞年紀太小,肯定無法擔當。而且始皇帝也不可能讓他擔當。

馮劫也清楚這一點,故而只讓劉闞擔當廷尉正。

以軍方都尉之職,出任廷尉正地職務,倒也能說的過去。嬴政在尋思了片刻之後。便同意了馮劫的建議。

嬴政原本就因爲程公紙和秦清的緣故,而對劉闞有所關注。

加之蒙恬蒙毅兩個他最爲信任地人,都曾經推薦過這個劉闞。也使得嬴政對劉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次追查樑父山之事,正好可以觀察一下劉闞的手段。如果真的如蒙恬蒙毅所說的那麼優秀,再加上劉闞老秦人的身份,嬴政還真的是很願意,好好地把劉闞培養一下。

畢竟,朝廷中的老人一個個離去。正需要新鮮的血液加

扶蘇不願意讓劉闞承擔此事!雖然他看重劉闞,可劉闞的年紀畢竟是太小了,未免經驗不足。

搏殺疆場,出謀劃策……或許劉闞能夠擔當。

可是樑父山這件事情,關係重大。又加之是發生在故齊之地,環境複雜。就算是一個老臣出面,都未必能夠處理得當。何況劉闞才二十一歲,又怎麼可能擔當起如此重要的任務呢?

當然了,扶蘇也很清楚。父皇決定下來的事情。很難再有改變。

再說了,這對於劉闞未嘗不是一個機會。一次磨練。即便劉闞失敗,扶蘇也有把握在始皇帝跟前保下劉闞。也許這樣一來,劉闞會更加忠於自己……也說不定,他真的能完成任務?

所以扶蘇雖然不太高興,但也沒有反對。

在私下裡,他對始皇帝進諫說:“父皇,劉闞雖有才能,然則究竟年紀尚小。濟北郡情況複雜,兒臣擔心,劉闞難以鎮住當地官員。兒臣以爲,還需有一人在背後指點和支持……三川郡郡守李由,乃丞相之子,精通刑律,足智多謀,且對父皇忠心耿耿,何不讓他暗中協助?”

扶蘇的想法,嬴政自然能覺查出來。

不過想想也是!

樑父山之事關係重大,劉闞一人恐怕也難以擔當重任。

所以嬴政答應,讓李由在暗中協助。但是在明面上,還是由劉闞追查此事,並且要儘快開始。

李成受扶蘇指派,將負責協助劉闞!

在傳達完了始皇帝的旨意之後,他就暗中觀察劉闞的反應。

劉闞沉吟片刻,沉聲道:“既然陛下詔令,劉闞自當奉詔……那就請等我三天,待我把這邊地事情安排妥當,立刻隨你前往三川郡。這樣吧,你先休息一下,晚上我爲你擺酒,接風洗塵。”

李成也知道,劉闞是要去和巴曼商議。

當下點了點頭,隨着審食其一起,前往廂房安頓下來。

回到書房中,巴曼等人都還在。一見劉闞進來,衆人連忙上前詢問。

劉闞陰沉着臉,把事情講述了一遍。不過他還不清楚究竟是什麼任務,故而也沒有詳細說明。

“陛下親自下詔,恐怕事情不小吧!”

巴曼不由得有些擔憂起來。同時心裡又生出一抹酸楚,因爲她知道,劉闞怕很快就要走了!

細想起來,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恍若做夢一般。

原以爲劉闞來了,自己的終身大事能有個了結。可沒成想,祖母突然間故去,秦家四分五裂。若非劉闞在她身邊,巴曼真不知道自己能否撐過去。有劉闞在,不管遇到什麼麻煩,巴曼都不覺得擔心。現在劉闞馬上就要走了,巴曼感覺着自己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一樣。

靠山沒了,主心骨也沒了……

巴曼地心思,變得格外複雜。不知道劉闞這一走,什麼時候才能重聚?

劉闞輕輕的握住了巴曼的柔荑。

“究竟是什麼事情,目前還不知道……其實,我倒是不擔心這個。我現在擔心的是,若我走了,你一個人能撐住嗎?你剛在江陽站穩腳跟,雖然有其哥老曹他們幫助,可我還是不放心。

朝廷的態度,一日沒有表明,你一日就不安全。

秦枳若真的出招,我實在是擔心你……不如這樣吧!老唐,你暫時就留在江陽,輔佐曼兒,如何?”

巴曼這心中,頓覺一暖。

唐厲笑着點點頭,“我倒是無所謂,如果曼小姐願意,我自當留下來盡心輔佐。

至於朝廷地態度嘛……阿闞,你恐怕是當局者迷啊……以我之見,朝廷的態度,非常明顯。

曼小姐已經表明了姿態,相信陛下也不會不知道。我可以肯定,清老的棺槨肯定在往江陽的途中。

陛下之所以調你離開,一方面是不希望你,作爲一個朝廷官員過多的插手巴蜀的事情;另一方面,未嘗沒有要大用你的意思……據我估計,待清老棺槨一到江陽,怕就是陛下整頓秦家之日。曼小姐,你要記住。如果棺槨真的抵達江陽,你什麼都不要說,什麼也不要去做。

шшш¸ тt kǎn¸ ℃ O 生意上的事情,自有灌老他們去打理。

你就對外宣稱要爲清老守孝……有朝廷地襄助,秦枳也不可能太囂張。你要做地事情非常簡單,那就是儘量消除掉清老在巴蜀的影響力。咱們現在是商人,而且也只能是一個商人。”

蒯徹在一旁,連連點頭,表示贊同。

劉闞笑了一笑,“若真如老唐所言,那麼韜光養晦,倒也真是一個不錯地選擇。”

巴曼嘆了一口氣,看着劉闞說:“可是……你卻要走了!”

唐厲蒯徹聞聽,頓時顯得尷尬起來。兩人相視一眼,悄然起身,默默的退出了房間。

房門關閉,劉闞凝視巴曼那嬌美如花的粉靨,一時間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話纔好。原本以爲是很輕鬆的事情,不成想卻生出了這許多波折。這一走,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與伊人重逢!

心中似有一團火在燃燒……

劉闞忍不住站起身來,拉着巴曼的手,走到書案旁,展開程公紙,提筆沉吟片刻,埋首奮筆疾書。

巴曼一開始有些不明白,只是靜靜的在劉闞身旁,看他伏案書寫。

嬌柔的身子,突然間輕輕的顫抖,明眸之中,閃爍着一種悽迷的光亮,朱脣輕啓,她緩緩低吟……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爲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心中那許多的悲苦,在一剎那間全都消失了。只剩下的,是無盡的甜蜜,巴曼靜靜的看着躍然紙上,龍飛鳳舞的墨字,兩行清淚,無聲的流淌下來……有此一詩,曼雖死,無憾!

第280章 張楚末日第256章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三)第59章 鉅野大盜第56章 宋子燕人第110章 血色第143章 男兒從軍歌第193章 意想不到的禮物第28章 始皇帝(二)第228章 始皇帝東巡第144章 永正原第303章 長征(三)第168章 城破第18章 餌(一)第217章 平陽?嬴邑?第337章 會師關中(五)第145章 蒙疾蒙克第77章 中車府衛第196章 劉巨將成親第133章 高漸離刺秦第357章 江山一盤棋(六)第297章 樓倉之戰(五)第60章 漁村老媼第318章 新篇章第338章 會師關中(六)第110章 血色第302章 長征(二)第21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一)第309章 長征(九)第30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二)第43章 隸奴(一)第214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61章 太極崩劍第280章 張楚末日第18章 餌(一)第275章 陸賈第132章 子不語怪力亂神第16章 赤帝之子將登場(二)第263章 巨熊出擊第7章 審食其第357章 江山一盤棋(六)第26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二)第94章 泗水亭長第22章 三尺青鋒搏功名(二)第129章 馬耳山(三)第371章 垓下第71章 風蕭蕭兮易水寒(一)第117章 法家門徒第303章 長征(三)第248章 天哭(二)第215章 名將之後第175章 決戰河南地(完)第263章 巨熊出擊第256章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三)第282章 亂局第223章 千字文第195章 盤野老第30章 寶劍鋒從磨礪出(二)第146章 東陵侯召平第339章 會師關中(七)第207章 巴蜀風雲(二)第10章 青皮第146章 東陵侯召平第214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第363章 登基(一)第60章 漁村老媼第337章 會師關中(五)第159章 第一場大戰第190章 韓信(一)第188章 信任第225章 道子出謀第12章 赤旗書第279章 寧陵君第29章 唯有義長存(一)第333章 會師關中(一)第276章 風雲突變第28章 始皇帝(一)第109章 血色(三)第263章 巨熊出擊第237章 伴駕(七)第41章 初聞劉家子第323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四)第97章 最後一擊第106章 僮縣長第40章 封禪樑父山(一)第294章 樓倉之戰(二)第193章 意想不到的禮物第125章 陰謀家?冒險家?第339章 會師關中(七)第327章 龍池斧鉞,劉氏當國(八)第209章 巴蜀風雲(四)第296章 樓倉之戰(四)第308章 長征(八)第136章 合作(一)第248章 天哭(二)第55章 老秦烙印第183章 扶蘇另一面(二)第61章 太極崩劍第186章 廣武城第332章 女王第225章 道子出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