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定(一)

正月沒有過完,也許洛陽的風兒變柔了,雲兒變得輕了,朔洲城中,還是一片嚴寒。乍來朔州,會覺得此刻塞外的風,不是風,是刀子,在臉上慢慢地刮。

大幕的拉開,不是從天津橋上那聲刀下留人開始的,而是從朔州城開始的。

天色漸明,晨風清咧,阿史那道真府邸大門打開,僕役們意外地看到門縫後面塞了一封信。信封上寫了一行工整的字,無名氏獻於道真都督之信。

僕役們皺了皺巔頭,這可有些失職了,朔州城中形勢複雜,阿史那道真府邸守衛森嚴,就是將信塞進門縫也不容易的。不敢怠慢,將信撿起來,交給了道巔

道真打開一看,上面的話很短,骨咄錄集大軍,意欲南下,都督首當其衝,切務速屯重兵防範,以防不測。

其他的什麼都沒有了。

道真將哲喊來,也就是他的侄子。處羅可汗有二子,次子阿史那社爾,長子阿史那摸,死得很早,留下一個兒子叫阿史那勿施,官居郎將,不過也死了,然後到阿史那勿施之子阿史那哲,官拜左驍衛栩府中郎將,曾充任過幽州道經略副使,雖然與阿史那道真歲數相差不大,不過聲望資歷皆不如阿史那道真。

阿史那道真前來雲朔,將這個老嚕子也帶了過來。

迅速將這句話看完,哲說道:“叔父,寧肯信其有,不肯信其無。”

“是極。”

立即派出斥候到陰山打探。這個比較容易打聽的,骨咄錄發兵二十萬,幾乎集他的族民最大極限了,如此大規模的徵兵,會鬧出很大動靜的。斥候聽到後,馬不停蹄的趕回來,將消息稟報。

信是李威提前安排人送來的。

孔正方要麼不起作用,那樣會很麻煩,這和可能性很小,李威還安排了其他的後手。要麼起作用,骨咄錄必然派出大軍南下。雲朔糜爛不要緊。因爲唐朝的置胡政策,從靈州到夏州到豐州,然後到勝州、雲朔,幾乎全是胡人。包括遼東,遼東此時除了沿海少數地方有了漢人的屯兵與移民外,也多是胡人,不過換成了高麗人、靺鞨人、契丹人、奚人。

因此,雲朔可以糜爛,但不能傷害到後方。

沒祿氏出了一個餿主意,但也是有效的主意,直指了人心。可具體步驟,特別是軍事上的步驟,則需要李威與黑齒常之慢慢商議。比如放出那個,謠傳,謠傳直接說李威戰死了,不說生死不明,讓聰明人去猜測。既然戰死了,論欽陵會歡天喜地,黑齒常之等將領也要乖乖交出兵權,聽候朝廷發落了。

也不能說生還,生還也就沒有戲唱了。

有很多細節性的東西,全部要一一堆理,一步差錯,後果都很嚴重。畢竟皇帝詐死這步棋,似乎歷史上還沒有出現過,也有許多風險。

還有云朔這步棋,牌面揭開,哦,原來如此。但沒有揭開之前,誰能猜到?那麼全部成爲的諸葛亮了。歷史上的諸葛亮肯定沒有這麼大本領的。

從呼羅珊與信德獲取了大量財富,也是最大的關健。沒有財富賞賜,軍心不穩,也會出大事。並且有了財富,就能拉攏西域各族。其實李威手中的唐軍不多,從青海到碎葉城,僅只有十幾萬人。斷斷續續的戰爭,死傷慘重。這一戰打得李威很肉痛。憑手中的唐軍數量,起不了震賅作用。呼羅珊的波斯兵是不能抽調的,吐火羅的士兵同樣不能抽調的。不抽調,兵力不空虛,論欽陵就不會打主意。一抽,論欽陵有可能又要來了。畢竟他手中繼續執掌着大權。還有,要支援波斯。

天山南邊的軍隊,同樣不可抽調太多。

但河中各國,與天山北邊各部,若能抽調,會抽出來多少人馬?另外,還有迴繞等鐵骨部族人,特別是回訖人,酋長比粟與李威還有過一段密切的交往。

因此,沒有要河西吐谷渾,也是因爲兵力不夠的原因。但必須將它打殘了,讓他們對河東不能構成威脅,這才能將青海的主要兵力抽出來。

這樣大規模的動兵,需要財帛的,朝廷不會提供,自己手上就必須得有錢。天下熙熙攘攘,皆逐利往。沒有利,誰會聽你的話?

這是一步驚天大局,儘管有許多地方不完美,比如李義琰之死,再比如江四斤全軍覆沒,經過多年載培,江四斤也是一個優秀的將才。國家將才青黃不接,李謹行與契芯明漸漸年老,江四斤之死,讓李威很心痛。不過秋仁杰是要保住的,歷史記得不多,但記得一句評價,說武周政權幾乎靠秋仁杰撐起一半的天空。不過總的來說,到目前,沒有大的差錯。

得到了情報,道真不敢怠慢,全城戒嚴,又從各地將兵力抽調上來。

遇到了一些小小的麻煩,他僅是新任的朔州都督,能調動的僅是朔州的軍隊,突厥大軍南下,天知道他們攻擊那一個地方。其他各州縣官員將領皆不肯分兵給他。

可也有辦法,朝廷斬殺了溫博與伏念,特別是阿史那伏念,人家都擒獲了溫博前來投降,幾乎讓唐朝兵不血刃就將暴亂平壓下去,雖有過,也立了大功,然而也被斬殺了。所以突厥各部十分不服。這也導致了道真在各部中威信下降。

當然,他若是反叛唐朝,聲望遠比阿史那骨咄錄高得多。

不過還有一些部族,繼續對他效忠,陸陸續續的,抽調了近兩萬軍隊,駐紮在朔州城中。一顆懸着的心這才定下來。所以這封信來得很及時,若是再晚一步,他就沒有這個準備時間,朔州城會很危險。一旦城破,道真被俘,李威又成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剛準備完畢,阿史那骨咄錄大軍浩浩蕩蕩的南下,一路打着匡復唐室,消滅亂武的旗號,直奔雲朔。道真立即用快馬將消息向洛陽稟報。有一個時間差的,從朔州到洛陽不象青海那麼遠,也需三天四才能將消息送達,還要準備軍隊,武器,物資,糧草,再大軍北上,需要的時間更長。好在去年風調雨順,新式和植方法的出現,只要一旦風調雨順之年出現,糧食馬上就會出現盈餘

其實若不是災害連連,以及兵事不斷,唐朝的糧價會便宜的可怕。一是產量高了,二是不再象以前那樣實行輪耕,空置的田變少了,三是新犁的出現,使許多丘陵一帶碟子大碗大的田地得以耕種,不但耕地增加,畝產也漸漸逼近了每畝地三石。

說起來後人會覺得很好笑,就算包括輪耕和綠肥植物在內,平均下來一年也有一季半的收成,居然只有三石產量。但在唐朝意味着什麼?產量幾乎增加百分之五十!更多人接近溫飽生活,實際人口也在增加,十幾年下來,比史上最少增加了四百萬以上的人口。但這一點,沒有人能看出來,更不會想到。

所以李治與武則天對李威十牟忌憚,兒子在百姓心中地位太高了。不僅是造福了農民,還有工匠,與商人。但最主的受益者,是整個國家,以及朝廷。連武則天似乎在也受益,江南兵亂,居然還有閒錢免河南與關中兩道一年的稅務。此次發兵,國庫也不感到空虛。自從青海大戰後,這才通過幾年的時光,就恢復到如此的地多?

開始突厥兵鋒沒有指向朔州,默啜與元珍分成了兩路,默啜沿着黃河,直撲嵐州,又來了。元珍率軍直撲雲州,也來了。這兩州在突厥人多次催毀下,幾乎快成爲一片廢墟。

雲州與嵐州刺夾向道真求救。

道真與哲都很疑惑,有人送信,他們能理解。道真在突厥也有很大的影響,也許某個內心親道真的突厥將領,暗中派人送來的情報。可是情報上說突厥人主要矛頭是對着自己來的,爲什麼反而成了兩邊的雲州與嵐州?

道真將哲喊來,問道:“要不要派兵營救?”

雲州與嵐州刺史皆是漢人,自從東突厥多次暴亂後,朝廷開始對突厥人產生濃濃的戒心。若是不營救,小人作祟,有可能自己叔侄二人,會被那個手段比男人更暴烈的太后斬殺。

阿史那哲想了一會兒,說道:“叔父,還是派斥候再打探一下吧。

“也好。”

主要是能力問題,若是李威在此,會重用斥候,什麼消息也回饋過來了,何必商議後再派斥候?

斥候打探了一下,迅速回來稟報,大事不妙,骨咄錄東西兩路僅只有五六萬軍隊,中路還有一支大軍呢,十幾萬人馬,正在向朔州趕來。

這也是唐朝的政策造成的。

本來數次打擊之下,突厥人很悽慘,然而後來的政策過於優厚,不僅將河套雲朔等地騰出來,安屯突厥降戶,遭逢災害之年,國家還主動拿出糧食進行賑災。因此幾十年後,突厥人口迅速膨脹起來,人的增加速度遠遠超過了中原。所以這幾次暴亂,最多時居然達到了三四十萬大軍。要知道,即便現在的唐朝,若是抽調三十萬軍隊,是多麼的吃力?

所以國與國之間,仁義這東西別當真,當真了自己也就犯傻了。仁義可以做爲一個幌子,小仁小義的,比如李威在西域做的,比起資質,也許他不及歷史上許多人,然而務實的作風,卻遠勝過許多英才雄才。

阿史那道真嚇了一大跳,連忙派人送信給雲州刺史秦中羨與嵐州刺史李叔障,我沒有辦法分兵給你了,馬上十幾萬骨咄錄的中軍就要來到,如有可能,你們還是分兵給我吧。

秦中羨與李叔障無奈,只好向他州求救。

此次勝州都督王立本與夏州都督李崇義倒是營救及時,可兩人也不敢全部分兵。豐州已經糜爛,勝州首當其衝,萬一突厥再派出軍隊從豐州而下怎麼辦?不但如此,豐州乃是史大奈部,其府兵皆是突厥精騎,併入東突厥後,進一步增加了骨咄錄的實力。而且這些府兵對豐州勝州河套南北地形十分熟悉。倒了一大堆苦水,僅派出少量援兵。

李叔障只好向蔚州、易州與幽州到處求兵,情況一樣的,東路也有許多道路,讓突厥人順利南下,各州刺史心中同樣害怕,也派了援兵,只是數量很少。

默啜兵臨嵐州城下,嵐州城駐兵加上夏勝二州派來的一千多援兵,滿打滿的,不超過七千人,秦中羨害怕,想要棄城逃走。這時,一個名將終於再次走入人們的視野。

嵐州稗將楊玄基,在史上正是他與奚人新城一戰,大敗剁萬榮,生擒孫萬榮頭號心腹何阿導致剁萬榮無路可逃,爲部下所殺。可惜功勞被武承嗣與武攸宜搶走。

他一把將秦中羨拉住,說道:“使君,不可。既然突厥中軍十幾萬人直奔朔州,嵐州必不是突厥人的主要目標。再說,神都已經在發兵,我們只要堅守不足一月時間,朝廷援兵就會到來。一旦我們撤走,後方幷州就會危險。若是幷州有事,你我人頭皆不保。突厥人讓末將來應付。”

沒有敢出城應戰,據城而守,所遇的對非常強勁。此時,前年突厥人入侵嵐州,楊玄基將他們擊卻,不是擊敗,是打跑了,總之,佔了上風,稍有些名氣。可歲數小,官職低,還沒有弓人注意。默啜也是如此,若不是侵入西突厥一戰,人們還不知道這個名字。

兩員大將於城上城下率軍拉開了會戰。

才幹上默啜佔據上風,兵力也佔據上風,然而如楊玄基所說,默啜其意不在於嵐州城。看到嵐州城一時半會拿不下來,兵鋒一轉,直插朔州後方,抄去道真的後路。

另一邊就沒有友州幸運了。

在阿史德元珍的瘋狂攻擊下,雲州城搖搖欲墜,李叔璋一看形勢不妙,在突厥攻城的第四日夜裡,悄悄打開南城門,率部南逃。雲州城再次丟失。

阿史德元珍也率兵沿着桑乾河向西而來,抄住朔州城的後路。

中路骨咄錄自己,這時候率領十幾萬軍隊,抵達朔州城下,三路軍隊將朔州圍得水泄不通。

第451章 肯把菱花撲碎(二)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120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中)第102章 會戰(三)第155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下)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124章 東都黃昏(四)第130章 春雷(二)第10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上)第473章 暗滴蛟珠淚(五)第232章 太子成人 皇帝上天第87章 老花不喜 矯篡懿旨第137章 春雷(九)第476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三)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201章 蘿莉不捨 孌童變色第470章 暗滴鮫珠墜(二)第166章 甜(下)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40章 靜繞珍叢底(一)第114章 搶刀子(下)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197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下)第238章 滅口第461章 等多時第34章 千古絕對 俏女跟蹤第305章 那更寒蟲四壁(二)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第131章 空還空 懼更懼第433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一)第80章 王八之氣(上)第32章 歷史真相 海上利弊第53章 三車和尚 割發明心(下)第201章 蘿莉不捨 孌童變色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165章 甜(上)第100章 女兒心思 太子好溼第471章 暗滴蛟珠墜(三)第5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上)第70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下)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19章 葬楚宮傾國(二)第72章 沐猴而冠 難得糊塗第254章 陳事第264章 曲江第329章 杜鵑枝上殘月第362章 射日墜(四)第456章 空見說(一)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268章 人選第115章 誓做崔武 不歡而散第101章 會戰(二)第446章 散紅光成綺(二)第211章 渡(上)第152章 問鼎(四)第431章 聽得念奴歌聲(二)第299章 元不是池中物(一)第463章 到春時欲睡(一)第17章 夜來風雨(二)第111章 馮太后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48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上)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92章 聲東擊西(上)第398章 夜寒月白(三)第86章 前夕(三)第126章 東都黃昏(五)第13章 爲問花何在(一)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170章 探(八)第74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上)第178章 合(六)第102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二)第68章 圖窮(下)第86章 前夕(三)第84章 迴文詩 連環計第419章 簫聲斷第92章 聲東擊西(上)第248章 親事(下)第13章 宮中立威 將軍指點第61章 和親(上)第332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一)第359章 射日墜(一)第465章 到春時欲睡(三)第63章 和親(下)第270章 大手筆第158章 狄公要錢 大雩草草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274章 無人聽第90章 先聲奪人(上)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367章 長槍縵纓萬里(四)第55章 進宮(下)第48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上)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174章 合(二)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395章 一聲羌笛(二)第102章 會戰(三)第224章 羣臣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