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親事(下)

“孤一直想說的就是馬政。朝廷從隴右到蘭原秦原靈、河曲之地,皆是牧場。最多時曾達七十多萬匹,因此我朝騎軍強大。然大非川一敗,損失的青海馬場與戰死的戰馬,導致數量略略下降。還有不少的馬匹,可是馬價開始略升。但不只是馬,還有牛羊駱等大型牲畜。這些大牲畜一直是朝廷監牧都使管理。不說不好,統一管量,獎罰有序。可不僅是朝廷管理的牧場,從河曲到靈武到隴右,直到西域,另外有許多蕃胡以遊牧爲生。他們因爲不善種植,以‘肉’食爲主,吃的也是這些牲畜。”

李威一句說完,大多數人莫明其妙,自古以來,遊牧民族都是這樣生活的。難不成強迫他們放下馬鞭,與漢人一種耕種,非得出大‘亂’子不可。

李敬玄道:“殿下此意是……”

“孤只是說一件事,一匹馬在京城價值二三十緡錢,以其‘肉’爲食,不足一人一年之食,換成糧食呢?二三十緡錢,以今年的糧價,拋去運費成本,也能換三四百石糧食,養活七八十人。不是說讓監牧都使管理不便,畢竟一旦‘交’換,牽扯到利字,即便是牧長(一百二十匹馬爲一羣,羣設牧長,上面是牧尉、牧監、牧監使)也以爲恥。因此,除官市上供府兵所用之馬外,任其生死。然而中原地區,卻極度缺少大型牲畜,諸位也看到了,一些貧若人家是用人拉耒的。也有流通,皆是商人走‘私’而爲,朝廷禁止售馬,也知道不便,於是過往關卡視若無睹,也爲便民二字。”

Wωω▲ттkan▲¢〇

這也是事實,走‘私’馬匹是朝廷的灰‘色’地帶,雖名義上禁之,實際上也沒有什麼官員嚴格禁販。可又怕放開,造成不好的後果,於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要太過份就行了。

李威繼續說道:“商人逐利而行,有沒有得到實利?孤曾經與陸馬‘交’談過,實際不是。過往關卡需要打通,佔去了大部分利益。也就是說朝廷所謂的禁售,是掩耳盜鈴,與養了一羣貪墨。孤認爲於是遮掩,不如適當放開。這些牛馬,大量到達中原後,會開耕更多的田地,節約大量人力。而邊境安置的諸蕃也因爲有了足夠的糧食得以溫飽,能溫飽動‘亂’就會減少。朝廷也可以設立關卡,徵收一筆稅務。不僅於此,吐蕃、突厥等蕃國缺少布匹、鹽、器物,還有糧食。畢竟全部以‘肉’類爲食,縱然是草原,也養不活許多百姓的。又可以設一些蕃市,派人管理與‘交’易,使‘交’易置之有序,也可以再度徵收一批稅務。”

“殿下,未免有些不妥,”李敬玄不安地說。

“沒有不妥,爲什麼創國之初,只要君王不昏暗,能迅速進入大治,正是大量百姓與地主死亡,多出許多土地。立國一久,人口增加,侵吞日重,於是富者益富,貧者益貧,然後有張角之流。然而朝廷不能治,正是牽扯太多。諸位,不信你們可以下去看一看,有的大戶人家連朝廷的永業田都敢買下來霸佔。孤年青,不知事理,但也不想造成什麼風‘波’。互市一事,與他們毫無干系,也不是不讓他們‘交’易。這一塊地盤,朝廷不‘插’手,只是放在明處,進行徵稅與有效的管理。折損的只是一些貪墨與一些有權勢,不將皇室與朝廷放在眼中的大戶利益。連朝廷都不放在眼裡,朝廷何必對他們尊重?”

有幾個大臣就低下了頭。敢漠視朝廷的,無非就是那麼幾十家名‘門’望族。

但戴至德說道:“與邊境蕃胡‘交’易,商議一下可行的辦法,倒是可以的。放在明處,縱然是戰馬,朝廷也可以公開控制。”

“戴相公,孤想法亦是如此。”

“可殿下,爲什麼與突厥吐蕃‘交’易?有了糧食器具,他們會更加強大,百姓也會繁衍更多,長久下去,又是邊害。”

“不是,戴相公,中原益富,蕃胡益貧,就會侵犯。人餓了,什麼事都能做得出的。給了糧食,會給他們一個念頭。兵法中圍三留一,也是這個道理。有了念頭,搶掠的心就不會強盛。也許會強大,也許還會侵犯中原。可人多了,光靠搶是不行的,沒有‘交’易來得快。一旦觸怒,我朝將蕃市關閉,就等於切斷了他們的手腕,並且長久下去,他們越是倚賴‘交’易,就越是爲我所控制。不但如此,對待蕃胡,不能全部動用武力,一族滅亡,一族又再度興起。只有同化,漢蕃胡皆是一家人,爭執就會少一些。再者,得到大量牲畜,我朝耕地就會增加,人口也能增加。他們強不強大,未必可知。可我朝會強大,卻是必然。說到底,是我朝需要努力爭氣,所以吳起說國家之險不在山河,而在於德政。就是沒有這些,邊境依然有許多人不顧朝廷感受,在繼續‘交’易,並沒有真正杜絕。設立蕃市,徵稅其一,歸之有序其二,什麼可以‘交’易的,什麼不可以‘交’易的,比如鐵器,就不能大量流通於突厥與吐蕃,皆可以控制起來。”

最後一點,頗讓衆人動心。

其實還有,不但有序,不但是增加收益,大量‘交’易,可以增加就業機會,以唐朝的文明,無論是吐蕃,或者突厥、大食、‘波’斯,永遠會是輸出國,也就是說貿易雙方,唐朝是贏家。而且現在也沒有人知道有貿易保護這一詞眼。

後面的沒有說,因爲一提,沾到利字,說出來,反而起了反作用。再就是沒有動大戶名‘門’的什麼‘奶’酪,反對的人不多。又經過樑陸二人提議,朝廷已經得到了不少好處,讓諸人感受到了。所以李威將種種說出來,這些大臣都再次心動。

劉仁軌問道:“那麼殿下,最後一條呢?”

“最後一條,就是銅錢。”

又讓大家不解。

Www●ttka n●¢ 〇

李威解釋道:“朝廷因爲銅不足,只好用布帛代替貨幣流通。其實大家也知道的,因爲銅少,有許多商人將銅化成了銅器出售,反而價更貴。雖時有銅礦發現,銅卻一直不足。然而布匹始終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當錢流通的。即使有足夠的銅,它埋藏於地底,始終有限,採完了也就沒有了。是不可再生之物。因此,孤有一個想法,用世界之銅鐵金銀。”

“臣還是不大明白,”薛元超皺了一下眉頭說道。

“朝廷在廣州設立了市舶司,可廣州遠在嶺南,地勢偏遠,物產貧瘠。即便如此,廣州也因此,冠於嶺南諸州,每年爲朝廷帶領幾十萬緡稅務收益。正是因爲有市舶司而。因此,孤想在蘇州與泉州再設兩個市舶司,將唐朝的出產,售於大食各國,換回各種金屬,可以作貨幣,可以作器具。又能爲國家增一些收益。官員經……爲政(營字沒有說,改成爲政)得當,每年還能繼續替朝廷增加幾十萬緡錢的收益。僅此一項,足以讓朝廷用來囤積糧食,與擴修兩河。有了足夠的銅,又等於有了足夠的貨幣,不必再用笨重的布帛,與造成不必的‘浪’費。”

這一番說話,李威用了很大的技巧,不僅說了設常平倉,開挖兩河的種種好處,還放在人均耕地減少,百姓生活困窘這個大框架下,即使動作很大,但與這兩個命題相比,什麼都不是。後面是謀利,然而用了牲畜耕地與缺少銅錢來解釋,事實大牲畜是很缺的,否則朝廷都不會接二連三地下詔,不準宰殺耕牛,即使死了,也要經里正檢查,才能宰割。銅錢更是緊缺無比,也感到缺少貨幣的不便,然而都無可奈何。用了這兩點,就不僅僅是謀利了。

思付了一下,大家已經有些意許。

但李威補充了一句:“市舶司一開,朝廷只能經營市舶司,不得利用船舶,爲了虛名,耀武揚威,出使各個海外小國。”

在蘇州與海市與在廣州開是兩回事的,一旦開放,有長江大運河,帶來的收益是驚人的,帶來的衝擊更是驚人的。因此,他想到了宋明,宋朝特別是南宋航海業十分發達,做得也好,不‘露’山不‘露’水的就支持了國家大量的經濟。可是到了明朝,因爲鄭和下西洋,那不叫佔領,不叫貿易,是叫耀武揚威,只要誠服,兩‘腿’一彎,立即從船上擡布、擡茶呆、擡瓷器,擡銀子給你,七次下西洋,耗去了國家六百萬兩銀子。於是劉大夏燒船圖紙,於是禁海,於是有了倭寇。

現在說,有些畫蛇添足,但說比不說好。

這個倒也是,不過沒有人在意,四件事,每件事都是大事,所有人都在考慮事情輕重。

李威嘆了一口氣,又說道:“市舶司是必須決議的,主要是指南針。孤聽聞了一些,從大食到廣州,一來一去需要一年半時間。爲什麼如此,因爲沒有方向,只好等候季風。有了指南針,又是不同。”

不知道現在船舶是什麼樣子,大約一小時靜水速度十節總歸有的,也就是一天能航行兩百來海里,從大食到廣州大約六七千海里。當然,不可能一月到達,各種耽擱,三四個月總歸能到達的,也就是說包括裝卸貨在內,大半年或者不到一年時間,可以來回一趟。

這有一個前提,得有方向感。沒有方向,航行風險依然很大,甚至失去方向,船舶漂到南極洲與美洲都未必可知。甚至李威‘私’下胡猜,瑪雅人的金字塔是不是大食的海船飄過去指導當地土著人建造的。

有了指南針,航海就等於迎來了‘春’天。如果唐朝放開百姓禁止出國這條命令,以唐朝的文明,技術,在這個落後的年代裡,將會瘋狂地掠奪南海、大食、師子以及東非,甚至包括歐洲一些國家的財富。可是李威話到嘴邊,又忍了回去。開設蕃市與海市,還能找到藉口,讓百姓出海經商,純粹是謀利了。只要自己一說出口,馬上這些大臣立即十有八九對自己彈劾不休。

只說了小半句,大家聽了後,都以爲是太子說有了指南針,海船會多,收入的關稅會增加。增了關稅,等於增加了收入。又不是以謀利爲名,換外國人的金銀銅鐵,做貨幣嘛,更是心許。

但不僅是這一點,許多大臣皆狐疑地看了李威一眼。

劉審禮說道:“雖然殿下說得幾條,臣十分贊同,可非是小事,要不要經聖上恩准?”

“這個讓孤回去後稟報吧,各位先回去思考一下,明天再來商議。”

讓諸人散去,然後李威又開始看各地奏報,嘗試着批閱。沒有做過份,父親讓他受諸司事務的,所做的只是他的本份。不算是親政,說親政還沒那資格,算是開始真正親事。

下了朝後,回到東宮,正準備到大明宮,狄仁傑與魏元忠到來。這四件大事,非同小可的,兩人立即聽聞,狄仁傑不安地問道:“殿下,你今日……?”

李威答道:“孤早過了加冠之年了。”

第49章 攤牌(一)第335章 衛公拍手(一)第262章 衝突第105章 武后自誇 明卿變瓜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214章 王妃是妃 堅城人城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304章 那更寒蟲四壁(一)第109章 越權第228章 貴重大禮 破是不破(上)第207章 妃兒吹笛 甸子指路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428章 喧闐且止(一)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5章 願春暫留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252章 決心第380章 陌刀橫涯(三)第147章 定(九)第18章 謀劃佈局 初遇賀蘭(上)第55章 進宮(下)第205章 黑齒驚豔 兩個小豬第332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一)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188章 大朱發威 炮打李治第255章 殖民第120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中)第253章 背水第141章 定(三)第143章 英冀鬥雞 老花之死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351章 枯骨接翠(一)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397章 夜寒月白(二)第356章 布衣行急第92章 聲東擊西(上)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264章 天下第177章 合(五)第224章 羣臣諫第95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70章 一波波的,來了第54章 進宮(上)第227章 大明宮宴 細說原委第32章 但蜂媒蝶使(二)第368章 長槍縵纓萬里(五)第289章 地下水第27章 亂點桃蹊(四)第288章 名門動第241章 誤會第166章 探(四)第93章 聲東擊西(中)第2章 冰山一角 越知越冷第117章 黃昏落雨,開門時晴第7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下)第23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下)第193章 燕子南飛 曬鹽出世第322章 只有丹心難滅(一)第22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二)第408章 望不盡(二)第330章 孤城絕域畫角(一)第366章 長槍縵纓萬里(三)第54章 進宮(上)第14章 爲問花何在(二)第82章 曙光(上)第204章 忠孝難全 紅黃練軍第54章 進宮(上)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4章 雷霆懿旨 中古絕症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301章 元不是池中物(三)第392章 憶往難寐(二)第110章 會殺人第76章 試驗第70章 公主大婚 上官婉兒(下)第10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上)第430章 聽得念奴歌聲(一)第136章 春雷(八)第100章 會戰(一)第89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上)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168章 送美髮簪 再度監國第323章 只有丹心難滅(二)第385章 曰今朝流年(二)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189章 君子欺方 兒母交心(上)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第386章 曰今朝流年(三)第285章 當決斷第352章 枯骨接翠(二)第150章 廢地爲寶 立體養殖(下)第173章 諸事不宜 狩獵無味第415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二)第162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上)第216章 姚州之戰(一)第105章 武后自誇 明卿變瓜第440章 清淚如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