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

“太子,你氣色又好多了。”

“嗯。”

“太子,奴婢聽說楊家小娘子生病了。”碧兒說到這裡,替李威梳頭的動作慢了下來,看着銅鏡裡李威的臉色。

“嗯。”

“太子,要不要給她一個機會?”

“你這個小丫頭,倒底是刀子嘴,豆腐心。你知道這條道路有多遙遠,”李威指向太極宮的方向,又說道:“好難,如果是他人也罷了,我不想最親近的人,給我憑添無數風波。這一次她如果能反省,她家人能反省,孤也就將此事遺忘了。如果不反省,孤寧缺勿濫。”

這一次真誤會了楊敏。但沒有因,怎麼有果?再說,楊敏是喜歡他這個人,還是喜歡他這個太子位置,如果是後者,再招風惹事,縱然她貌美如花,也只好長痛不如短痛了。

“人心哪,世上最難測的。”莫名地感嘆一聲。

梳完了頭,正要進學,今天給他侍講的一位博士,同樣是一個有趣的人,叫裴汲。汪博士給了他一本《公羊》,裴汲給了他一本《孫子兵法》與《吳子兵法》,還有扉頁上寫上幾個大字:兵道人道亦是一理。

兩人也怕別的大儒說閒話,都是偷偷摸摸進行的。

看來也不是所有大儒都是頑固不化的。

說完了,正要出去,外面人又前來稟報,說是洛陽的聖旨。

又是聖旨?李威愣了一下。雖然說洛陽到長安只有七八百里路,如果是快馬不停,一天一夜要不了就到了。可這個聖旨來得太頻繁了。而且前兩次聖旨……

無可奈何,迎了出去。

又換了一個太監,站在屋裡,打開聖旨念道:“二月將末,春耕在即,汝替朕於籍田壇,躬耕籍田,朕聞關中,復久未雨,躬耕其後,代朕大雩……”

李威再次愣了一下,天天在讀禮書,知道得很清楚。唐朝圓丘祭天,方丘祭地,社稷壇祭五穀之神和土地之神。還有季秋明堂進獻谷畜給天帝,四郊祭五帝,在西北郊靈星祠祭祭祀司中、司命、司祿。四望山川,每年一祭五嶽、四瀆、四海、四鎮。封禪。等等。祭禮太多,大祭小祭,其實就是對祭祀最看重的皇帝,也未必一一照辦,時祭時不祭。

大雩是求雨之祭,例行於仲夏圓丘上舉行,大旱時無論夏秋,隨時舉行,並且又添有祈太廟、祈太社、祈五嶽山川海瀆於北郊等祭禮。躬耕籍田則在開春后皇帝率領文武百官到籍田壇先是祭祀,然後親自耕種,以表示重視農業,勸率天下,勉勵務農。

這兩樣都是大祭,特別是在這個大旱災之年裡,更是需要皇帝主持。其實在東都洛陽,也可以操辦的。爲什麼讓自己在長安代爲主持?

中間又有什麼信息?

腦子是嗡嗡響,太監又念道:“朕行失德,上天恚行,國家經年,旱澇夾攻。百姓疾苦,國庫空耗。祭祀之時,需儉而行,唯心誠耳。”也就是國家這幾年大災大害,國庫裡沒有錢了,需節約來主持這兩項祭祀,不過也不能讓上天發怒了,所以必須要心誠。

或者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又想馬兒好,又想馬兒不吃草。

這個都不用李威操心,自有各部官員把持。但也知道自己兒子的性格,很放心,這個重要的關節,居然只是一句就帶過了。然後又往下念道:“汝姊義陽宣城,年歲已壯,大婚需行。禮部擬好日期,朕與皇后,不在長安,汝來替朕主持。”

大約是武則天眼不見,心不煩,正好在洛陽,藉此將蕭淑妃兩個女兒出嫁,省得回長安,必須尷尬地出面。不過這本來就是自己上書奏摺,才搭辦此事的。

或者意味着老孃還在生氣?

李威想不明白,都急瘋了。他等到聖旨唸完了,說道:“這位內侍,能不能替孤向父皇母后說孤經驗尚淺,此事系關重大,超出兒臣能力範圍。”

內侍微微一笑,說道:“奴婢臨來時,陛下與皇后就說過了,說你年齡漸長,也要學着做一些事了。況且二月將末,現在回奏聖上,時間也來不及了。大旱嚴重,太子殿下,不可耽擱。”

兩位公主大婚在三月末舉行,大雩也可以稍稍延後,籍田卻迫在眉睫了,不要說回奏洛陽,就是馬上操辦,也只有兩三天時間。

李威都懷疑李治之所以這時候下這道聖旨,是不是有意恰好了時間的。

他立即大叫一聲:“備車,孤準備到延英殿。”

太監一把將他拉住,又說道:“太子殿下,別急,還有兩個口旨,是皇后的。”

李威就象施了定身法一樣,聽到皇后二字,站在哪裡一動不動,恭敬地說道:“請內侍宣旨。”

太監說道:“弘兒,月兒到了進弘文館進學時候了,孤纔沒有將她帶到洛陽。但孤在洛陽聽說她不願意進學,孤聽聞這段時間,月兒對你很依賴,替孤勸一勸。另外,孤又聞你內宮之中出一新奇事物,曰算盤,盤算賬目十分簡便,將此物乃用法帶到洛陽,讓孤一見。”

沒有了。但李威冷汗涔涔。

李令月經常往這邊跑,這個消息想瞞都瞞不住,這也是他刻意而爲的。但算盤一事,只是少數幾人知道,並且只使用過一次,還是關上庫房賬薄房大門用的。這時間過得也不長,自己這個母親怎麼得知的。難道她長了千里眼不成?

但不敢提問,再次恭敬道:“謹聽母后懿旨。”

太監笑咪咪地點點頭,說道:“好好努力吧,自從你獻上那個奶糖,還有你善待弟妹之事,傳聞洛陽,陛下與皇后十分開心。”

李威臉上立即露出驚喜,這近二十天,過得提心吊膽的,如果不是經常在碧兒小鴿蛋上摸一把,揩揩油,玩玩曖昧,這日子沒法過了。終於聽到一個好消息了。不是這些天進學,讓他涵養提高,都能撲過去,將這個傳達消息的太監一把抱住。

立即說道:“賜賞,賜賞。”

老杜那句漫卷詩書喜欲狂,當時寫的時候老杜是什麼心態,現在李威就是什麼心態。

不但如此,這證明母親還吃自己這一招,對歷史弄不清楚,他就擔心母親是什麼心理?俺非要做皇帝,什麼兒子丈夫都是浮雲,然後水火不進,自己就無輒了。與老武對轟?行不行?那麼只好提前準備,然後學唐三藏,來個偷渡,跑到外國,苟且偷生,怎麼比最後不明不白死掉好。

吃就好辦,幾個月後自己再獻上竹紙,給她大義,然後到明年,再來個活字印刷,後年再來個指南針的啥。

“太子,不必,你仁愛百姓,經常救濟他們,本身資度有限,不必在奴婢身上破費了。只要太子記住奴婢的名字,王彩年就行。”

這都是一個識趣的太監。而且更確認洛陽的風向在改變!

李威高興地說道:“喏!”

讓劉羣將算盤與算盤口決拿過來。加減都好理解,就是退商口決與商九口決,拋去算盤不提,有些都遠遠超過了這個時代的計算能力。

王彩年顯然還是一個知識分子,這時代對算數也十分重視的,比如《九章》、《五曹》、《海島》、《張丘建》、《夏候陽》、《周髀》、《緝古》、《記遺》、《三等數》、《綴術》,都是國子監算數科中必修的課目。

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恕奴婢斗膽,能不能讓奴婢出幾個題目,太子示範一下。”

三撥子欽差,就是這個太監態度最隨和了,當然,不是他隨和,是上面的風向。

“請。”

出了幾道題目,現在能有什麼難題?王彩年更不會讓李威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十位。前面說完,後面算盤珠子噼裡啪啦一陣響,答案出來了。

“這個善莫大矣,”王彩年逐磨了一下說道。

但李威聽了未必快樂,就怕名高震主,立即說道:“這只是小道。治國纔是大道,象這幾年大災大害,國家卻在父皇母后治理下,百姓沒有怨言。他們纔是兒臣的榜樣。”

話能讓魏思溫那樣說,反過來也能讓李威這樣說。

王彩年則更開心,說道:“太子仁愛孝順,古今罕見。奴婢一定會將太子的心意帶到洛陽。”

“王內侍的謙和任職,孤也會永遠銘記於心。”

說完了,兩人會意一笑,王彩年這才拱手說道:“太子,你準備親耕的日期很短,奴婢就不打擾你了,告辭。”

將王彩年送走,立即趕到延英殿。

戴至德等人聽了又是高興又是憂愁。

這羣人大多數都兼任着東宮之職,天家爭鬥,問題也不大。如果不爭鬥,順利完成權利過渡,對他們還是很有益處的。能不能權利順利完成交接,太子的表現,天子的態度。李治讓太子主持親耕與大雩,已經踏入權利過渡的第一步,雖然這一步很小,但比“監”更有實質性了。

憂愁是這個祭祀如何主辦。親耕還好一點,時間也很短了,大雩禮儀煩瑣,特別是大旱之年的大雩祭祀,又要心誠又要節約,那有這好事?這聽起來很矛盾,但確實是事實。

李治擔任皇帝后,雖然對外發動了數次大規模的戰役,然而治理國家時小心翼翼,所以史稱小貞觀的永徽之治。國家財政也還算健康。但再好的家底子也架不住這幾年老天的折騰。薛仁貴大非川一敗,更是雪上加霜。國庫裡是沒有多少錢了,即使有,還是留下一部分防止旱情延續。

不得不將各部官員喊過來。當然都是重要的官員,象李嶠那個監察御史,還沒有資格入內的。

大家也沒有好辦法,但有一條,先將親耕祭祀安排下去,不然就能耽擱了。這個祭祀所需也不是很多。

大雩只有慢慢來,再想辦法。

但所有官員對李威態度變得很小心。楊思儉也在其中,他看着李威數次欲言欲止,李威心中搖了搖頭,就當作沒有看到。商議後,李威繼續進學。自己老爹老媽進一步放權,可別真將這個權利收下了。

“累啊,”從崇文館回來,看着一路的花兒盛開,李威嘆息了一聲。

牢騷歸牢騷,心情卻是不錯的。就連看到路邊開始凋謝的梅花,也覺得奼紫嫣紅,依然十分美麗。

………

太子代天子主持親耕與大雩祭祀之事很快就傳了出去。

百姓聽了是十分高興的,仁太子嘛。

但賀蘭敏之聽到這件事,臉色一下子暗了下來,他伸手將桌子上幾隻茶杯甩了出去,然後衝伺候的婢女說道:“XXX,滾!滾!滾!”

幾個俏婢女連忙退下。

張邦彥說道:“國公,僕有句話當說不當說?”

“說。”

“太子身體慢慢恢復健康,聖上與皇后對他又改變態度,雖然只是一個祭祀,不代表什麼。可也意味着太子進諫兩位公主當下嫁,並沒有影響聖上與皇后對太子的看法。或者還有厭惡,但聖上終不是漢武大帝那樣獨斷獨行的人。現在國公作爲皇后的外戚,應當主動與太子交好,這樣皇后才認爲國公是有大量的人。沒有必要與太子爲敵。況且國公地位已經是國公……”

下句話沒有說,就是再折騰,也只是國公,沒有大功在身,難不成封你爲王,或者能代替太子的位置?

“你說什麼渾話!你知道我與太子有什麼過節?只要他上臺了,我就不會有好日子了!滾,你也給我滾!”

張邦彥同樣嚇得退了下去,但走出去時,搖了搖頭,自言自語說了一句:“得了心失瘋了!”

不成,我得找出路,否則最後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說到這裡,他遙望着東宮方向……

想着心事兒,天色就臨近了黃昏,長安城無數高大的建築物,漸漸變得模糊起來,忽然過來一個僕役,對他說:“國公,請。”

只好再次走進去,除了他外,還有其他的一些賀蘭敏之的親近幕僚,賀蘭敏之說道:“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了。”

說着將他的主意說了出來,如果不考慮大局觀,這個方法也不失爲一個好方法,立即響起一片阿諛奉承之聲,賀蘭敏之得意地大笑起來……

第26章 亂點桃蹊(三)第280章 殺死你(上)第436章 抱銅仙(一)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285章 當決斷第80章 武后殺人 元忠嚮導(下)第254章 陳事第45章 天平第131章 空還空 懼更懼第15章 怪叔叔 小蘿莉第358章 欲摘弓(二)第117章 問琴(上)第192章 人爲財死 鳥爲食亡第329章 杜鵑枝上殘月第72章 沐猴而冠 難得糊塗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59章 封禪的笑話(下)第172章 探(十)第244章 問罪第260章 大婚(中)第5章 願春暫留第80章 王八之氣(上)第121章 誰是鷹兔第23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下)第173章 合(一)第140章 羞澀學拳 皆仿淑女第91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下)第7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下)第49章 打倒賀蘭 狄姚拜貼(下)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70章 一波波的,來了第147章 定(九)第34章 時叩窗隔(二)第61章 和親(上)第105章 兵臨城下第141章 定(三)第335章 衛公拍手(一)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147章 兩聖震怒 對鸝迴歸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52章 黑山之戰(中)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298章 算蛟龍(三)第332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一)第254章 陳事第286章 哭好啊第306章 橫槊題詩(一)第400章 紅妝春騎(二)第75章 興唐於野 潤物無聲(下)第207章 妃兒吹笛 甸子指路第431章 聽得念奴歌聲(二)第270章 大手筆第90章 先聲奪人(上)第25章 亂點桃蹊(二)第124章 東都黃昏(三)第68章 三國鼎立 何去何從第306章 橫槊題詩(一)第133章 絕色童姝毒餅皇后(上)第158章 狄公要錢 大雩草草第322章 只有丹心難滅(一)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174章 合(二)第107章 玩笑不當第303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第178章 韋月省親 許氏求歸第270章 大手筆第46章 輕重第269章 竹籠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1章 打了武則天的臉第318章 堪笑一葉飄零(二)第443章 滉漾明光連邸第第31章 但蜂媒蝶使第279章 分相權第192章 人爲財死 鳥爲食亡第52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下)第60章 風向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276章 煮青蛙第320章 正涼風新發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293章 只愁風雨無憑準第302章 元不是池中物(四)第84章 前夕第260章 大婚(中)第462章 春不歸來第88章 獻畫閻相 千里追郎第150章 問鼎(二)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378章 陌刀橫崖(一)第282章 背棘去第30章 針尖麥芒 跳樑小醜第425章 未怕金吾呵醉(三)第222章 無厭王妃 悔放玄德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10章 平安香帕 祖先鮮卑(上)第127章 三敗俱傷 此身非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