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吃驚

這邊舒氏早就耐不住了。雖然夏正謙的態度很堅決,但她知道夏老太太有多固執,而且跟當家的夏正慎都是唯利是圖的人。想讓他們放棄這樁親事,千難萬難。要與他們抗爭,她真沒信心。

所以夏衿這辦法一說,她簡直如獲至寶。此時見夏正謙還猶豫,趕忙勸道:“爲了女兒,你就試一試吧。”

“那好,我明日就上門去毛遂自薦,看一看羅三公子的病。”夏正謙也下了決心。

跟女兒一輩子的幸福比,面子值幾個錢?

這事說定,夏衿便關心起夏正謙的事來:“爹爹,你惹了什麼官司?現在如何了?”這事她早想問了,但夏正謙和舒氏一直擔憂着她和夏祁的事,她都沒抽出空來問。而夏正謙如今好端端地坐在家裡,又聽老太太說官司已解決了,她便不是很擔心。如今她和夏祁的事已有了解決的辦法,她自然要好好問上一問。

說起這事,夏正謙臉上露出苦笑:“還不是病人的事。有個孩子,得了泄瀉之症兩年,他家人經人介紹找到我這兒來。結果又不給孩子好好吃我開的方子,給他吃了別的藥,結果病情加重死了,他家人跑到醫館來鬧,非說是吃了我開的藥死的,又告到了官府去,鬧得沸沸揚揚的。”

夏衿眉頭一皺,擡眸問道:“有人指使?”

夏正謙一聽這話,大吃一驚:“你怎麼知道?”又轉頭問舒氏,“你跟她說的?”

舒氏搖搖頭:“她這段時間需要靜養,連你吃官司的事我都瞞着她,平白無故的我跟她說這些幹嘛?”她頓了頓,“而且,我都不知道這事背後有人指使。”

說着,她望向夏正謙,好奇地問:“真是別人指使的?誰那麼壞,專跟你過不去?”

夏正謙沒回答她,只是望着夏衿,半天說不出話來。

夏衿心中有鬼,被他看得不安,趕緊道:“爹,您發什麼愣?娘問你話呢。”

夏正謙這才壓下心裡怪異的感覺,道:“倒也不是特意指使,而是孩子死後,有人覺得這事有文章可做,便派人跑到他們家指點了一番,孩子家人覺得有利可圖,可訛一筆錢,這才鬧上了。”說着又安撫道,“沒事了,背後指使的人捉住了,還了我一個清白。說起來,這次多虧了程捕頭,哦,就是祁哥兒同窗的父親。”

說到這裡,他對舒氏道:“祁哥兒狎妓飲酒的事,你也別責怪他。我這事出了之後,他急得很,託程捕頭的兒子跟他父親求情,讓他用心幫我。指使的人捉住之後,祁哥兒便想好好感謝姓程的同窗,這才着了禱哥兒的道。”

說到這個,舒氏就轉移了注意力,憤憤道:“我就想不明白了,咱們跟大哥大嫂也沒什麼仇怨,禱哥兒怎麼就非得跟祁哥兒過不去呢。”

夏正謙嘆了口氣:“小孩子瞎胡鬧麼,你也別太往心裡去。”

舒氏便不說話了,不過看着仍然意難平。

夏衿只得在一旁調和氣氛,問夏正謙道:“那孩子得的是什麼病?”

夏正謙是個癡迷於醫術的郎中,一說到本行就滔滔不絕。他也不管夏衿喜不喜歡聽,便道:“那孩子今年七歲,面黃中帶黑,舌紅苔膩,脈弦滑有力,口苦不渴,飲食正潰,每日腹瀉三、四次,大……”

他本想說大便情況,不過好在想起女兒一向喜潔,又是個小姑娘,對她說這話似乎不妥,及時地閉了嘴。

夏衿點了點頭。

泄瀉,其實就是現代所說的慢性腹瀉。慢性腹瀉是臨牀上很是常見卻極難治療的病症。西醫多認爲是慢性潰瘍性結腸炎,但長期服用抗生素,效果並不理想。而中醫治療,也是療效參半。之所以如此難治,全是因其引起腹瀉的病因複雜。現代尤是如此,想必在這古代,這個病就更難治了。

“他是熱實之症,還是虛實夾雜?”她問道。

這一問讓夏正謙吃了一驚。

他盯着夏衿,問道:“你怎麼知道這些?你怎麼認爲腹瀉會是熱實之症,而不是虛寒之症呢?”

要知道,當時的郎中們一股腦地以虛或寒來判定,覺得必是受了寒,纔會腹瀉;而腹瀉時間長,就必須進補。於是給病人開大量的補益澀腸的藥,結果並不一定有效。

慢性腹瀉或因虛寒而起,或熱實而起,是夏正謙從多年從醫的案例裡總結出來的經驗,可謂是他的絕招,從不外傳,便是仁和堂別的郎中都不知曉。他還想着等以後老了,再傳給夏祁或刑慶生。卻不想,今日竟然被只識得幾個字一直養在深閨裡的年幼女兒一言道破,這怎不叫他吃驚?

“《素問》裡不是說了嗎?‘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春傷於風,夏生飧泄’,‘諸嘔吐酸,暴注下迫,比屬於熱’,‘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陰受之則入五臟,入五臟則瞋滿閉塞,下爲飧泄,久爲腸澼’。”

雖說張仲景的《傷寒論》對這個問題闡述得比較系統,但夏衿在原身的記憶裡只找到了《素問》,她怕穿幫,便只將《素問》裡關於腹瀉的句子唸了出來。至於這些句子能不能解釋她爲何知道虛實寒熱之辯證,那就不是她要考慮的事了——她現在的身份,還是一個只有一點醫藥書本知識的菜鳥嘛,出點差錯是正常的,要求不能太高是不是?

可她高估了這個年代的教育水平,夏正謙聽得她的話,臉上吃驚的表情一點也不比剛纔少:“剛纔這些,是你自己總結出來的?你完全理解了它的意思?”

要知道,《素問》這本藥書雖然涉及到泄瀉這個病症,但並沒有系統的闡述,所有有關的言論只散落於典籍的各個篇章裡。夏衿剛纔所念的這些,聽起來不過寥寥數語,但卻涉及到《素問》裡《陰陽應象大論篇》、《至真要大論篇》、《太陰陽明論篇》等篇章。這就需要把整本《素問》理解透徹,再融匯貫通,加以總結,才能做得到的。

夏家的子孫,從七歲識字起,就開始要求背誦醫藥典籍,打下醫藥基礎,以便於長大後科舉不成,轉行學醫。但他們也只限於背誦,要說融匯貫通,還是長大後轉行到醫館學醫時,經過醫術高明的郎中點拔教導,才能做到的事。

可如今夏衿小小年紀,不過在家中女學上過幾年學,識得幾個字,讀過兩本類似於《女誡》之類的書;而且因爲偷偷摸摸,藥書能呆在她手上的時間並不長,還沒人指點。在這樣的條件下,她還能把藥書理解成這樣,不能不說是個天才。

第257章 聖旨下第85章 習慣了第202章 考慮一下第117章 必須分家第49章 開局第130章 相遇第32章 外出第309章 往事第189章 勸第71章 奇怪的治法第81章 猜測第227章 鄭家第59章 醫館中第135章 原因第95章 候府裡第274章 痛楚第147章 生氣第222章 盤算第204章 賞賜第167章 勸第120章 齁喘症第72章 好了第75章 雪中送炭第267章 大吵一架第94章 毒舌第315章 恭敬第93章 攔路第73章 對比第192章 分手第84章 目瞪口呆第183章 離開第187章 厲害第271章 三人合力第46章 換人第6章 溫暖第272章 眉來眼去第243章 是個好孩子第176章 勸說第255章 請纓第263章 是她?第18章 吃驚第183章 離開第106章 知味齋第106章 知味齋第二百二十三章第306章 洞房夜第215章 驚詫第71章 奇怪的治法第290章 訂了親第219章 懷疑第166章 仍是那句臺詞第279章 頂風十里臭第124章 桃林裡第187章 厲害第141章 這小子又來了第78章 堅持第161章 夏府裡第12章 掀底第295章 蘇慕閒在行動第241章 信第285章 條件第284章 目瞪口呆第158章 一切交給我第163章 世界太亂第255章 請纓第263章 是她?第82章 很好的結親對象第214章 君子好逑第38章 羅家有請第123章 再遇蘇慕閒第158章 一切交給我第305章 花燭第123章 再遇蘇慕閒第44章 真的很冤第308章 探知第235章 探病第151章 延醫第254章 傳第154章 心服第116章 打起來了第29章 思忖第71章 奇怪的治法第260章 交談第50章 爭執第237章 還錢第183章 離開第一百八十八章第264章 不信第36章 錯漏第139章 應對第71章 奇怪的治法第204章 賞賜第156章 我想娶夏衿第69章 我能醫第97章 救人第130章 相遇第283章 熱烈的迴應第96章 那隻手第81章 猜測第308章 探知